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吴光华
释义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宿舍管理员

吴光华,10年前,从南京化工厂内退,经朋友介绍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来当宿管员。在2011届南信大的毕业典礼上,学生的欢呼声中,吴光华被李久生副书记请到了主席台上。几句朴实无华的话,已经赢得了满场掌声,不少人眼圈红了。

毕业寄语大学生 感动全场人

“我看到学生经常打游戏、上网夜不归宿、睡懒觉"翘课",我都忍不住要唠叨。因为我觉得父母用血汗钱供养你们读大学更不容易,大家应该集中精力、认真学习,早日成为有用之才。”4000多名身穿学位服的学生一下子全场寂然。

“我今年60岁,已经是‘60后’了。和你们相处,你们的淘气让我感到年轻;和你们沟通,我看懂了韩剧的悲欢离合,学会了植物大战僵尸,偶尔也在半夜‘偷偷菜’。但是无论游戏多么给力,神马都是浮云!”

“最后,阿姨把抄写在29栋宿舍门口的几句话送给全体毕业生:低调做人,你会一次比一次稳健;高调做事,你会一次比一次优秀。”

吴阿姨不到800字的讲话,总共被学生热情的掌声打断了11次!作为学生们四年青春最完整的见证人,吴光华成了昨天南信大毕业典礼上当之无愧的“人气王”。

毕业生拉出“我们爱您”横幅

吴阿姨的演讲刚结束,更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29栋宿舍数理学院的学生齐刷刷地全体起立,高呼“吴阿姨,我们爱你!我们永远记得你!”并拉出了一条“蓄谋已久”的横幅,横幅上的“吴阿姨,我们爱您”几个字骤然使全场的温情指数升到最高值。就连坐在主席台上的校长都开始偷偷擦眼泪。

有的话“不跟父母讲,愿意跟我讲”

早晨一上班,站在宿管站门口看着来来往往搬行李的学生,触景生情,吴阿姨就开始抹眼泪。“早上都哭了好几次了。”

“我喜欢跟这帮孩子打交道。我就拿他们当自己孩子看。看到他们老不洗衣服,老不收拾房间,我就忍不住要说;熬夜、挂科,我都要骂。”

家在内蒙古的大四学生张殿宇说,每到节假日,其他江苏籍的学生都能回家,他不行。

吴阿姨为他包了饺子从家里带来。数理学院的穆明永远都记得那床充满阳光味道的被子。“我到院子里晒了被子,忘得干干净净,结果下雨了,阿姨帮我收回来了,当晚我又没回宿舍,第二天阿姨又把淋湿了的被子抱出去晒好。”

相处久了就有感情了。29栋300多个男生的名字,吴阿姨基本上都能叫得出来,有的男生还会从她带的午饭里抢肉吃。“他们很信任我,有的话不跟父母讲,愿意跟我讲。”吴阿姨很骄傲这一点。

“也经常被学生们气哭呢!”

有一次,一个男生两天没下楼吃饭了。吴阿姨问同宿舍的学生才知道他失恋了。她冲到宿舍,看到那个男生正蒙着被子睡,掀了被子就骂:“你就这点出息啊,一个大男人失恋又怎么了,好女孩多的是呢!”那男生被这么一抢白,觉得很没面子,大声说:“烦死了!烦死了!不要你管!”吴阿姨也愣住了,掉头就走。到了值班室,越想越难受,忍不住哭了。过了几天,那个男生特意来道歉,说:阿姨,我错了,您别再生气了。“现在这个男生在上海工作,前段时间还回来的,特意要请我吃饭,他还到处跟别人说,阿姨对我可好了。”吴阿姨一脸幸福。

2 北京出版社编审

吴光华,这个名字在我国比较常见,有同名的出版社编审、副编审、文艺创作者和医学寄生虫学专家等。

简介

1936年生,汉族。 浙江嘉兴人。中共党员。大专毕业。1951年参加工作,历任北京合作印刷厂工人,北京人民教育印刷厂干部,北京出版社文学编辑,编审。曾被评为全国首届百佳出版工作者。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

创作作品

著有报告文学《缉私队长》、《自强不息》、《这里通向世界》,文学评论《简谈黄河东流去的艺术特色》、《李凖和〈黄河东流去〉》、《寻找自己的青鸟》、《浩然和他的〈苍生〉》、《焦裕禄和中原大地》、《〈战争启示录〉的艺术特色》等20余万字,编辑长篇小说《海外归人》、《混沌初开》、《丛林战争》、《大学生变奏曲》、《中原大地》、《复活的幽灵》、《倾城倾国》、《留给世纪的吻》、《客家魂》、《补天裂》等50余部。

《黄河东流去》获茅盾文学奖,《战争启示录》获五个一工程奖,《北国草》、《苍生》、《泥日》等均获北京市优秀图书奖,另有17部长篇小说获全国省市级优秀奖。

3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编审

吴光华 (1933.8—)字牧也, 江西东乡人。 擅长版画、中国画。 1953年入江西省陶专艺术系,1958年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编审 。作品《舞狮图》入选第二届全国版画展、获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银质奖章,《春》获第 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铜质奖章。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和出国展览。有四幅作品为中国美术 馆、上海美术馆收藏。1992年在江西东乡、1998年在上海举办个人画展。出版有《绘画》, 系上海市中学美术选修课教材,获“鲁迅版画奖”。 ?

4 文艺创作者

吴光华 1929年9月出生,笔名田野青,1949年夏毕业于湖北省立广济师范学校。曾任中共应山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广水市农机局正局级视察员,已离休。系社科副研究员,东方文艺社二级创作委员,湖北省诗联学会会员,广水市涛联学会副会长兼《广水诗联》责任编辑。撰写《龙泉乡财务管理大革新》一书,1958年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论生产队分配问题》一文,1966年春在江汉学报《学术通讯》发表。离体后,侧重习作诗联。本着弘扬国粹,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的精神,共创作千余篇,发表五百多篇。其中在日本《吟咏新风》、台湾《诗文之友》及《华夏吟友》等数十种专集中选刊近百篇。参加省地及全国诗联大赛获奖8次。传略1994年被辑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第2卷。

5 医学寄生虫学专家

吴光华,医学寄生虫学专家。主要进行虫媒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的调查研究和防治工作,在恙螨、革螨与传播恙虫病、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的关系以及恙虫病疫源地的分布和类型、出血热的传播途径研究中有所发现和创新,并在出血热疫源地的控制中取得显著成效。

简介

吴光华,医学寄生虫学专家。主要进行虫媒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的调查研究和防治工作,在恙螨、革螨与传播恙虫病、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的关系以及恙虫病疫源地的分布和类型、出血热的传播途径研究中有所发现和创新,并在出血热疫源地的控制中取得显著成效。

浙江嘉兴人。中共党员。大专毕业。1951年参加工作,历任北京合作印刷厂工人,北京人民教育印刷厂干部,北京出版社文学编辑,编审。曾被评为全国首届百佳出版工作者。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

履历

1929年7月30日 出生于福建省厦门市集美镇

1948~1953年1948年 入前中央大学(1949年改名南京大学)医学院医本科学习。1951年医学院改部队建制,改名第五军医大学,1953年毕业于军医大学医本科

1953~1960年 南京军区后勤部军事医学研究所寄生虫学研究室军医

1961~1978年 南京军区后勤部军事医学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军医

1978~1984年 南京军区后勤部军事医学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副主任

1981~1984年 南京军区后勤部军事医学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副主任军医

1984~1987年 南京军区后勤部军事医学研究所专家组副主任军医

1987~2000年 南京军区后勤部军事医学研究所专家组研究员

恙虫病

吴光华发现和证实高湖纤恙螨为恙虫病的新媒介:恙螨是恙虫病的唯一媒介。由于恙螨一生仅幼虫刺吸而且只饱食一次,所感染的病原体只能经卵传递由后代传播,因此,确定媒介恙螨必须具备4项基本条件:

①流行病学证据:该种螨应为疫区的优势螨种,季节消长、分布场所与发病一致;

②有病原体的自然感染;

③具有叮刺传播病原体的能力;

④能经卵传递病原体。

1957年他和课题组在浙江南部山林地区以青田县高湖乡为中心的调查中未发现地里纤恙螨,却发现另一种未见报告的恙螨。该种螨形态与日本的富士纤恙螨(L.fuji)相近似,对是否为新种意见不一。

1957~1958年研究证明该种螨占当地鼠体恙螨总数的76.8%,为优势种;季节消长属夏季型,与居民恙虫病的季节分布呈一致关系;主要分布于山上草地,与当地居民感染恙虫病的场所一致;有恙虫病东方体(以下简称东方体)的自然感染,认为是可疑的媒介。他于1980年获得日本标本,经核对后,确认为新种,命名为高湖纤恙螨(L.gaohuense)并正式发表。1982~1984年进一步研究证明该种螨能叮人传播恙虫病,能经卵传递东方体2代。以上结果证明高湖纤恙螨是恙虫病的新媒介,改变了过去以为我国仅有地里纤恙螨一种媒介的认识。该成果获1985年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自然疫源地

证明江苏存在秋冬型恙虫病自然疫源地:1986年前,我国大陆恙虫病仅知流行于浙江及其以南地区,主要属夏季型,以地里纤恙螨为主要媒介。1986年10月初,他和课题组在南京发现恙虫病病例。通过在江苏省的调查研究,取得以下主要结果:①地区分布:流行于南京及苏北的东台、金湖、如东、海安、邗江、江都等市县。②季节分布:病例始于9月中旬,终于12月上旬,以10月中旬~11月中旬为高峰,其季节分布属秋冬型。③宿主动物:平原地区以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为主,褐家鼠(Rattus noruegicus)、大麝鼩(Crocidura lasiura)次之;丘陵地区以社鼠(R.confucianus)为主。④媒介恙螨:从鼠体采集到恙螨8334只,其中小盾纤恙螨(L.scutellare)5336只,占恙螨总数的64.3%。小盾纤恙螨于9月出现,10月密度达高峰,11月开始下降,12月下旬消失,与当地居民恙虫病的季节分布呈一致关系。小盾纤恙螨有东方体的自然感染,能通过叮刺小白鼠传播和经卵传递东方体,是江苏恙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⑤东方体型别:我国以往对东方体的型别鉴定采用血清学方法,常见的型别有Gilliam、Karp和Kato三型。他们采用PCR,PCR/RFLP分子生物学技术,证明江苏的东方体属于Kawasaki型。

为查明东南沿海地区恙虫病自然疫源地类型给预防工作提供依据,在福建、浙江、江苏进行了系列调查研究。研究证明恙虫病在三省存在具有代表性的三种类型自然疫源地,即:①沿海岛屿型疫源地:主要分布于福建;东方体型别:Gilliam 型;主要宿主动物:黄毛鼠(R.losea);主要媒介恙螨:地里纤恙螨;流行季节:夏季。②内陆山林型疫源地:分布于浙江;东方体型别:Gilliam型;主要宿主动物:社鼠;主要媒介恙螨:高湖纤恙螨;流行季节:夏季。③内陆平原丘陵型疫源地:分布于江苏;东方体型别:Kawasaki型;主要宿主动物:黑线姬鼠、褐家鼠、社鼠;主要媒介恙螨:小盾纤恙螨;流行季节:秋冬季。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地理景观地区有着不同的生物群落;不同的生物群落带有不同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与流行特征也不一致。福建、浙江、江苏三省恙虫病疫源地的景观、植被、病原体型别、宿主动物、媒介恙螨、流行季节均有所不同,因此,采取的预防措施(例如杀灭宿主、媒介和个体防护的场所和季节)亦应有所区别,为有针对性预防提供了依据。这些研究结果对恙虫病的流行病学及预防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出血热

半个世纪以来,革螨、恙螨与出血热的关系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

1942年日本北野政次等、1944~1945年间苏联Chumakov 等用革螨制成悬液注入人体引起发病,认为革螨是出血热的可疑媒介。20世纪70年代,他和课题组通过调查证明格氏血厉螨(Haemolaelaps glasgowi)和厩真厉螨(Eulaelaps stabularis)为安徽出血热疫区黑线姬鼠鼠窝的优势螨种,分别占革螨总数的72.26%和20.06%;其季节消长主要属秋冬型,与居民姬鼠型出血热发病季节相关;能通过鼠和人的正常皮肤叮刺吸血。1980 年实验证明这两种螨能通过叮刺在黑线姬鼠间传播HV抗原。1984~1985年实验研究证明这两种螨:①有HV的自然感染;②可通过叮刺传播HV;③可经卵传递HV,格氏血厉螨已传3代,厩真厉螨已传2代;④在出血热疫区从黑线姬鼠同窝鼠和革螨分离的HV,经单克隆抗体检测,两者的抗原性一致,表明在鼠螨之间已构成相互传播的关系。研究结果证明格氏血厉螨和厩真厉螨是姬鼠型出血热的传播媒介,并兼有储存宿主的作用,对在鼠间传播出血热和维持疫源地方面起重要作用。由于这两种螨为巢穴型寄生的兼性吸血螨,与人接触机会不多,且叮刺能力不强,故在鼠—人之间传播的重要性可能不大。证明革螨是出血热的传播媒介,获1986年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54年Traub等在朝鲜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提出恙螨是朝鲜出血热的可疑媒介。20世纪70~80年代初,陕西省卫生防疫站在该省调查,根据流行病学证据和有HV的自然感染,提出小盾纤恙螨为出血热的可疑传播媒介。确定恙螨为媒介,除流行病学证据和自然感染外,尚须证明它能叮刺传播和经卵传递HV 两项内容。由于恙螨一生仅幼虫叮刺而且只饱食一次,故这两项内容需用未曾吸食过的子代幼虫来完成。但小盾纤恙螨一年只能繁殖一代,饲养成长率低,难以提供大量子代幼虫供试验用,致使恙螨能否传播出血热的问题长期未能得出结论。1988~1992 年,该所与陕西省卫生防疫站协作。为解决子代幼虫的来源,他和课题组根据恙螨幼虫有趋向黑色物体的习性,将小黑板放在疫区草地上采集到大量未曾吸食过的子代幼虫。他们从子代幼虫中分离到HV11株,对恙螨能否叮刺传播和经卵传递HV这两个问题作出了明确的结论。研究结果证明:小盾纤恙螨具有作为出血热传播媒介的条件。在某些疫区,小盾纤恙螨对在鼠间传播出血热和保持疫源地起重要作用,对在鼠—人之间传播出血热可能有一定的作用。证明小盾纤恙螨是出血热的传播媒介,该项技术先后获1992年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年国家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主要论著

1.吴光华,杨哲生,王福彭,等.福建平潭恙螨的季节消长和采集方法的研究.军事医学杂志,1959,2(4):311~316

2.吴光华,徐毛华,陈士宏.安徽省某农场钩端螺旋体病初步调查报告.全国钩端螺旋体病学术会议资料汇编,1964,289

3.消毒杀虫灭鼠手册编写组(为编写组成员三人之一).消毒杀虫灭鼠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

4.吴光华,孟庆泗,张炳根,等.毒鼠磷对黑线姬鼠的毒效观察.流行病杂志,1980,1(4):266~268

5.吴光华,鲍明荣,徐毛华等.高湖纤恙螨叮人和传病能力的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86,7(3):189~190

6.吴光华,孟庆泗,李法卿,等.13种药物对黑线姬鼠的毒效观察.中国鼠类防制杂志,1987,3(4):226~229

7.吴光华,李法卿,赵学忠等.革螨与流行性出血热关系的调查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87,8(6):333~335

8.消毒杀虫灭鼠分卷编辑委员会(为编委).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消毒杀虫灭鼠分卷.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9.吴光华,孟庆泗,李法卿,等.大面积毒杀野鼠控制流行性出血热的效果观察.中国公共卫生,1988,7(2、3):90~91

10.吴光华,李明.高湖纤恙螨与恙虫病关系的调查研究.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1,9(4):298~300

11.吴光华,张云,赵学忠,等.小盾纤恙螨在流行性出血热传播中的作用.中华医学杂志,1992,72(8):481~483

12.Wu Guanghua. Studies on gamasid mites as transmitting vector of epidemic haemorrhagic fever.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Bei Jing,China,October 26~38,1992,84

13.吴光华.我国秋冬型恙虫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4,15(1):54~57

14.Wu Guanghua, Zhang Yun, Guo Hengbin, et al. studies on role of Leptotrombidium (L.) scutellare in transmission of human diseases. Acarology Ⅺ Proceedings. Columbus, Ohio, USA. 1994, 457~459

15.Wu Guanghua, Xu Maohua, Liu Yu, et al. Studies on biting and transovarial transmission of Rickettsia tsutsugamushi in Leptotrombidium (L.) gaohuense. Acarology Ⅸ Preceedings. Columbus, Ohio, USA. 1994, 447~449

16.吴光华,郭恒彬,于明明,等.江苏地区秋冬型恙虫病传播媒介小盾纤恙螨的研究.中华医学杂志,1994,74(2):94~96

17.吴光华.流行性出血热传播途径研究进展.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5,16(3):171~174

18.吴光华(为编著人员、主审).蜱螨与人类疾病.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5

19.Wu Guanghua, Zhang Yun, Guo Hengbin, et al. The role of Leptotrombidium scutellare in the transmission of human diseases. Chin Med J, 1996, 109(9):670~673

20.吴光华,潘风庚,邓址,等.军队灭鼠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标准).总后勤部批准并发布实施,1996

21.吴光华,张云,郭恒彬等.小盾纤恙螨在传播人类疾病中的作用.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6,30(3):133~135

22.昊光华,魏晋举,李法卿,等.恙螨、革螨作为人类疾病传播媒介的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6,17(2-A):155~157

23.卫生部疾病控制司《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手册》编写组(为编写组成员).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手册.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6 已故地下党员

吴光华(1906—1932年),男,礼泉县西张堡乡沿村人。1923—1924年在北庄村柽启学堂上学,后考入西安敬业中学,在党组织的启迪和教育下,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被接收为共产党员。1926年11月从敬业中学毕业回家,担任国民党县党部常务委员和健行小学校长。时值秋步月受党指示回县发展组织,随建立县教育局共产党小组,任小组长。1927年在县立高小任教,负责民先队工作。1927年11月,中共礼泉县委成立,任宣传部长。次年1月,在党的领导下,同秋步月组织县东乡农民协会和自卫团,并于5月1日组织县东乡9000农民肩着杈把、扫帚和红缨梭镖等围攻县东门。农民暴动失败后,吴光华机智地逃脱了敌人的追捕,后经吴光照介绍到赵寿山部下,任军需主任。1932年因病回家,不久病故,时年26岁。

7 著名版画家

吴光华

吴光华(1933— ),著名版画家。 1933年生于江西东乡,曾用笔名:牧也、笑也、牧春等。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编审,擅版画、年画、国画及篆刻。

艺术简历

吴光华幼年时即对美术产生浓厚兴趣、尝刻竹筒、花卉,喜绘画,曾拜乡贤习书法绘画,临《芥子园画谱》。

1950年进入江西陶瓷专业艺术学院,从事了三年的绘瓷生涯。

195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前身为杭州国立艺专,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入该校首届版画系学习,拜著名木刻家张漾兮门下,从此开始其辉煌的木刻生涯。

吴光华先生学生时代就表现出非凡的才华,张漾兮先生每忆及学院的版画之路,对吴光华推崇备至,可谓“得意门生”,吴先生于学习之余,已经开始了大量的木刻创作,如《把余粮卖给国家》《村口》《新学》《花卉》等,均发表于各大报刊,其中《新学》参加“中国现代版画展”,到亚、非、拉、欧等十几个国家同时展出。并参加“全国第一届青年美术作品展”“第二届全国版画展”。

1956年吴先生木刻走入辉煌时期,其年在艰苦的环境下创作了木刻连环画《党费》共三十八帧,王愿坚佩文,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这本《党费》被载入“中国新兴版画史册”。

同年又创作了著名木刻《舞师图》,被入选“第六届世界青年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国际美展,展出于莫斯科,获得了世界顶尖艺术大师的认可,一举夺得了银奖。(当时,一起获奖的还有著名国画大师黄胄的《洪荒风雪图》)这是吴先生的荣耀,同时也是整个学院乃至中国美术界的荣耀。这件作品也开了中国版画界在国际上获奖的先河。

1959年“第七届世界青年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国际美展,他再次送上了两幅作品,均被入选到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参展,其中作品《春》荣获铜奖,两次参加国际美展、两次获奖,为祖国争了光,也为自己在中国版画界奠定了应有的地位。

吴光华学生时还创作了木刻邮票《摘棉花》木刻《黄河渔民》等,均轰动一时。

自学院毕业后,即被分配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领导委以重任,进年画、版画创作室,自此以后,便开始了创作版画、年画的漫长历程,同时,也被委以编审工作。期间创作了《朵朵棉花堆成山》《红花江南》《春水一曲》《巧女创新图》《渔女结网图》《踏浪归》《迎新娘》《太行山上话当年》《书记下田头》(合作)《讲革命故事》《志在山村》《好婆媳》《田间学艺》等等一大批具有时代特征及浓厚生活气息的版画或年画作品。

1966年文革开始后,吴先生如所有知识分子、艺术家一样遭受同样的遭遇,但是越是在艰难的时期,越是锤炼了一个艺术家的品德和艺术本身所具有的伟大素养,这为他后来进行的国画创作提供了大量素材,并打下坚实的基础。其间吴先生并没有忘记创作与对艺术的追求。

1975年被调上海艺术学院任教,主讲年画、宣传画创作,培养了一大批美术人才。直至1978年重回人美社,自此开始了其国画的创作历程。

吴先生作为画家同时也是著名的编审,整理搜集美术史料,为中国美术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一位被誉为“中国的梵高”一代大师陈子庄先生,今日的斐声画坛,与吴先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先生于1979年即亲往四川,搜集整理陈子庄的相关资料,并向美术界,如周沧米、周昌谷等极力推崇陈子庄,事随人愿,几年后,陈子庄便艺名闻天下。实至名归,不负苍生,实为幸事。

吴先生深爱着祖国的河山,随着政治的春风拂来,吴先生用工笔重彩等国画形式描绘了一幅幅祖国大好河山,《苏州掘政园》《武当山》《上海豫园》《西岳华山》《岳阳楼》等等。均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印成年画,传至千家万户。

吴先生平素勤劳刻苦,从事编辑工作“为他人做嫁衣裳”,如其笔名“牧春”一样,像牛一般勤勤恳恳地耕耘着绘画事业。他的脚迹遍布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即使为了联系书稿而走南闯北时,一定随身携带画具一本本速写簿和一幅幅水墨写生画,正是他艰苦跋涉的印证,也为后人留下了一幅幅壮美的画篇。

描述

“十八绘瓷刻木,三十而年画,四十后则国画矣”此为吴先生艺术之履历,勤耕不辍,辛酸起伏而矢志不渝,其版画、年画盛名当时,功于后世,其国画自成一家,取法古今,融合中西,线条纯熟厚重而不乏细腻,画面质朴爽朗,师造化,天真自然一如其人。必终成画坛一大家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1: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