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爱乐女 |
释义 | “爱乐女”室内乐乐团成立于1989年,是中国第一个女子室内乐团。是由著名的指挥家郑小瑛教授和大提琴家司徒志文、小提琴家朱丽共同发起,在北京成立一个完全由志愿者组织,不占国家编制非赢利的民办团体。先后共有70多位女艺术家们加盟“爱乐女”,她们多是来自首都各音乐团体的主要骨干和刚刚显露才华的青年演奏家,在组建后的6年多的时间里,被著名女作曲家瞿希贤誉为“低谷中的鲜花”。 成立背景20世纪80年代,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中央歌剧院这个耗资最大、经济效益又不好的音乐团体,在发展道路上遇到了种种困难和阻力,业务难以开展,人心日见涣散。 视音乐为第二生命的郑小瑛在困惑中陷入了沉思。从北京的演出市场来看,当年西长安街南侧的音乐厅是1985年建成的中国第一座现代化音乐厅。在高雅音乐最昌盛的几年间,一年演出500多场,上座率高达80%。群众天天排队买票,当时除团体票外,还推行了一种预售全月的“套票”,仅有1182个座位的音乐厅,竟可卖出700多套票,其中大多是知识份子。 可惜好景不长,随着港、台的流行通俗歌曲像潮水般地涌向内地,很快吸引了大批的年轻人。从南方到首都,从大大小小的歌厅、舞厅到剧院舞台,加上录音机、音响的普及,到1989年,流行音乐风头正劲,随之而来的靡靡之音也开始泛滥,大有独霸中国百姓娱乐生活之势。音乐厅观众急速减少,一场音乐会只能卖出几十张票,音乐厅经费严重不足,在越演得多越亏本的情况下,不得不减少演出场次。 在这种艰难的情境中,忧心如焚的郑小瑛有机会就大声疾呼,并在报刊上发表了很多有关文艺体制改革的文章。郑小瑛的努力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共鸣,却没得到有关方面实质性的回应。在严肃音乐越来越萧条的景况下,有一天她与留苏时期的同学、原中央乐团首席大提琴司徒志文、原总政歌剧团首席小提琴朱丽一起谈论起乐坛的现状。 她们同样认为应当让年青人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优秀的民族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的美妙,丰富广大群众的视听感受,议论来议论去,大家认为对她们来说,最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邀约一批热爱音乐事业、可以不计报酬的志愿者,带上自己的乐器和演出服,组建一个旨在为青少年普及交响乐知识,实践 “中西合璧”、“雅俗共赏”理想的室内乐团,义务地,把美好的音乐送到学校去。随后,她们马上分头与朋友们挂了电话,没想到响应者大多是女性,她们一听到这个计划,当即表示愿意参加。心情激动的郑小瑛提议,“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孟姜女、莫愁女,我们就叫个‘爱乐女’吧!”大家齐声叫好,于是, ‘爱乐女’室内乐团就这样诞生了。 艺术形式“爱乐女”乐团以弘扬民族音乐为己任,为了拓宽民族音乐发展的道路,坚持探索“中西合璧,雅俗共赏”的艺术方向。作曲家莫凡、戴宏威、杨宝智、张丽达、严晓藕等被爱乐女们的人格魅力所感染,他(她)们也不计报酬地或改编自中国民歌名曲,或专门为爱乐女谱写了一批西洋乐队伴奏的民族器乐曲,使乐团得以每年推出一套中国室内乐新作品音乐会。 每逢节假日把一台台高质量的节目,送到学校、工厂、农村演出,她们曾在世界妇女代表大会上为来自各国的代表表演贝多芬合唱交响曲中的《欢乐颂》,还代表文化部到西欧巡演,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注意和高度赞扬。 举行首演音乐会音乐会载北京音乐厅“爱乐女”们凭着对音乐事业的热爱和强烈的责任感,克服了开办初期的重重困难,1990年3月10日终于在北京海淀剧院举行了“‘爱乐女’室内乐团”成立首演音乐会。指挥郑小瑛以她那特有的宽厚、柔美的声音,向听众宣告了中国第一个女子室内乐团的成立。不到五分钟的开场白,五次被全场爆发出的热烈掌声打断,掌声像一股温泉流进了台上每个‘爱乐女’的心田。演出结束,全场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喝彩。 乐团一成立便得到了同行、新闻界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首都各报都以醒目的标题报导了这场首演,称赞乐团“以庄重不凡的气质、亲切平易的氛围,缤纷绚丽的曲目,令人耳目一新的演奏,赢得了全场听众的惊喜和欢迎。 得到文化部艺术局批准1991年8月26日“爱乐女”才得到文化部艺术局批准,这个旨在净化首都舞台,向年轻一代介绍中外传统高雅音乐的“‘爱乐女’室内乐团”,作为挂靠在中央乐团的非盈利性民办艺术团体,由郑小瑛担任艺术指导兼首席指挥,司徒志文担起了团长的重任。 观众很难想象在鲜花和掌声背后,“爱乐女”所经历的困难和艰辛。团里没有固定经费来源,一直到得到了一些社会赞助,有了一些积累时,才发给每个人一次二十块钱的交通费和误餐补贴,这点补贴,自然大大低于演奏家们去参加录音或到饭店拉琴所挣的外快,何况她们大多是国内第一流演奏家。 1991年9月 郑小瑛向歌剧院领导递交了离休报告,很快便得到批准。郑小瑛当时表示:“我并不是为了要休息,而是要充分利用我已不多的生命,多做一些实事,那就必需离开我虽然很热爱,但现在已经在妨碍我发挥自己潜能的单位。” 1991年12月,为纪念奥地利音乐大师莫扎特逝世200周年‘爱乐女’在音乐厅举行了专场音乐会。当《C大调钢琴协奏曲》的旋律在周广仁教授的手下,有如潺潺泉水流入观众心田时,人们不知不觉地被带入到一个如诗如画的境界之中,进入如歌的行板时,响起了缓慢的法国风味的舞曲,带有一丝压抑与悲伤沉重的低音,有如教堂的钟声敲响。 自然解散90年代末,乐团为普及高雅音乐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是由于国家当时还没有出台非企业民办文化团体的政策,“爱乐女”只能按照艺术局的指示挂靠在中央乐团,用他们的演出证;但是中央乐团改革后,“爱乐女”又处于“孤儿”状态,尽管司徒志文团长和她四处求助,却一直没能取得法人资格,随着专业艺术表演团体的深化改革,首都各大乐团都在重新组建,并在改善演奏员各方面条件,因此又在强调严格的组织纪律了,在一般情况下,各乐团的正式演奏员都不能够参加其他乐团的演出。而“爱乐女”的成员又恰恰是各乐团的正式演奏员,文化部有关人员还认为,目前国内还没有条件组建全部由女性组成的女子乐团,种种原因,使得“爱乐女”只能自然解散。 主要作品郑小瑛深知作曲家与乐团的依存关系,只要作曲家提供总谱,乐团都愿意试奏,效果不够理想时,作曲家修改多少遍,大家就试奏多少遍。在作曲家莫凡、戴宏威、杨宝智等作曲家的支持合作下,乐团每年推出一套中国室内乐新作品音乐会,其中有戴宏威根据刘天华十大名曲改编的《烛影摇红》、《空山鸟语》、《二泉映月》等用西洋弦乐队伴奏的二胡独奏曲(宋飞独奏),有杨宝智根据潮州音乐改编的三弦、弦乐六重奏《出水莲》(黄桂芳独奏),用河南坠子音调写成的,三弦与小提琴的二重奏《引子与赋格》。 作曲家莫凡被爱乐女们的人格魅力所感,专为爱乐女谱写了一批西洋乐队伴奏的民族器乐曲,有根据唐诗创意谱写的《琵琶行》和根据敦煌壁画创作的以打击乐为主、用钢琴、长笛和弦乐队伴奏的《鹿母莲》,1993年5月乐团为莫凡举办了作品专场音乐会,以感激他对乐团的热情的支持和合作。这一首首“中西合璧 雅俗共赏”的乐曲,已有近半数成为团里的保留节目,并在社会上流传。 再聚首20年弹指一挥间。当年“爱乐女”的中坚力量现在大多已退休,有的成员已赴海外发展。可是听到“舵主”一声号召,为了重温不计报酬,一心推广普及高雅音乐的“爱乐女精神”,包含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们在内的“爱乐女”以及与“爱乐女”精诚合作过的作曲家们都应邀来厦,共话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2009年7月13日,从北京及新加坡、澳大利亚专程赶来厦门的当年“爱乐女”,将与厦门爱乐乐团新一代的“爱乐女”们携手,演奏根据刘天华和华彦钧的《空山鸟语》、《大浪淘沙》等用西洋弦乐队伴奏的二胡独奏曲,用河南坠子音调写成的三弦与小提琴的二重奏《引子与赋格》,根据唐诗创意谱写的《琵琶行》和根据敦煌壁画创作的以打击乐为主、由女高音和弦乐队伴奏的《鹿母莲》等令人耳目一新的室内乐精品和其他世界名曲。她们再次以无私奉献的音乐寄语年轻一代,共同为推动祖国精神文明建设续写新的乐章。 参加各种演出1993年6月为第19届国际昆虫大会演出;8月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演出。6月乐团又为《20 世纪华人音乐经典》开幕式举办了专场音乐会;7月还参加了为支持申办奥运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奥林匹克魂》音乐会。她们的演出,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欢迎,影响日见扩大,几乎成了京津地区家喻户晓的音乐团体。 1995年金秋时节,来自五大洲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万多名不同肤色、操着不同语言的妇女姐妹和朋友们,满怀维护妇女权益的蓬勃的热情来到北京,参加20世纪规模空前的“95’北京非政组织妇女论坛”全球盛会。 1996年3月31日“爱乐女”乐团为民族音乐的革新者、二胡现代学派的刘天华大师百年诞辰,举办了《华风琴韵》音乐会。会上,江泽民主席在观看了享誉国内外的青年二胡演奏家宋飞在西洋乐队伴奏下演出的5首优秀曲目后,高度评价了乐团所走的探索“中西合璧,雅俗共赏”的道路,并称赞乐团:“你们努力弘扬我们民族艺术的方向是对的,效果很好。” 1996年8月15日“爱乐女”交响乐团在北京举行的第二期交响音乐会上,由郑小瑛指挥演奏了中国青年女作曲家张丽达创作的以西藏的民歌为音乐素材写成的小提琴协奏曲《茫谐》、徐振民的交响幻想曲《雪里梅园》和难度很大的肖斯塔科维奇第九交响曲。这次音乐会的管乐部分已可全由大陆的女乐手担任,证明了中国女子管乐手的进步。 1997年3月,“爱乐女”为《妇女之友》创刊载15周年举办了音乐会;5月为《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演出;接下去在为爱乐希望小校举行的募捐活动中,参加了《呼唤诗神音乐朗诵会》,与中国知名的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徐松子、濮存昕、乔榛、丁建华、姚锡娟等举行了成功的友情义务演出,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1998年2月《中国妇女》登载了郑小瑛对《爱乐女》的一篇总结性介绍文章《回眸‘爱乐女’的六载耕播》 名扬西欧1993年初,“爱乐女”室内乐团接受了文化部交流项目的任务,代表中国赴西欧巡回演出。郑小瑛仔细斟酌挑选,为这次出访排演了三套源于中国民间和古代文化,又经过了再创作的,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名曲精品,全部采用中国传统乐器主奏、以西洋乐队伴奏的表现手法,可说是吸收、融汇了古今中外和东西方音乐之所长。在国内演出时,这些曲目就在观众中产生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乐团出访的第一站是交响乐和室内乐的故乡、素有“音乐之邦”的德国,这里诞生过许多音乐大师,作为中国第一个来访的音乐团体,受到了同行和观众的热切关注和欢迎。德国人民普遍具有较高的音乐素养和欣赏水平,但多数听众对中国民族音乐还十分陌生,因此乐团演出的由西洋管弦乐队为琵琶、二胡、三弦等中国乐器协奏的节目能否受到德国观众的喜爱,成了大家所担心的问题。 乐团的首场演出安排在柏林的“世界文化之家”。当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著名钢琴家周广仁款款出场,用流利的德语向观众介绍表演的曲目时,台下立刻响起了一片赞叹声,人们被她那娓娓动人的叙述所吸引。紧接着,身穿旗袍的青年二胡演奏家宋飞上场了,她演奏的曲目是刘天华的《空山鸟语》。刹时间,婉转清脆的啁啾鸟语,在剧场上空响起,立即把观众带入到百鸟争鸣的密林幽谷之中。宋飞以她精湛的艺技,用只有两根弦的二胡所奏出的声音,出神入化地表现了纷繁多彩的鸟类世界,把听众带入进了富有东方神韵的艺术境界之中。一曲终了,全场响起了潮水般的掌声。返场时,她演奏的俄罗斯乐曲《野蜂飞舞》所营造的音乐氛围,同样令听众叫绝。 “爱乐女”在柏林世界民族文化中心首演的中国室内乐专场,使主办单位大吃一惊,他们没有想到中国有如此高水平的音乐作品,这些女音乐家又是如此优秀;于是原来只接受一场中国音乐节目的主人,要求她们下一场还接着演奏中国作品,“一首也不要缺少”。乐团随后又在荷兰、巴黎等地演出,乐团每到一地,观众都是兴奋不已,长时间鼓掌,一再要求返场,久久不肯离去。演员退场了,观众席上的掌声仍然不断,往往耐心地等演员卸好妆后,再次鼓掌,请求签名合照留念。所到之处也得到了同行的赞誉。 “爱乐女‘室内乐团在西欧三国渡过了18个紧张、欢乐、充实的日日夜夜,尽管行程两万多里,却感到语言的障碍丝毫没有影响艺术和友谊的交流,她们以完美的中西合璧的艺术形式,向德国、荷兰、和法国8座城市的观众展示了中国女音乐家的风采,也带去了中国人民的友谊。正是美好的音乐超越了国界,搭起了友谊之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