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吴玠墓
释义

百科名片

吴玠墓, 位于甘肃省徽县城北的钟楼山上,是南宋著名抗金将领吴玠之墓,钟楼山因吴玠墓而闻名,俗称吴山。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吴山是一座高几十米的小土丘,山脚山门上为吴玠仙人关大战的彩绘图。进门拾阶而上,转折盘旋即到墓前。原有墓葬封土壕两座。一座已没有了墓葬痕迹:另一座在碑之正东约9米处,呈半球状,高l.4米.底部围长3.9米,用石块筑起约40厘米。

环境

墓前是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徽县知县张伯魁所建碑亭,内立“故开府吴忠烈墓志铭碑”。碑座东朝西,高2.96米,宽1.53米,厚0.31米。碑文为南宋抗金名将四川宣抚使胡世将撰书。碑额下面纂刻“宋故开府吴忠烈墓志铭”十个大字,正文楷书共21行,每行70余字,大部已剥落不可辩。据碑文自叙:“吴玠卒归葬于德顺军水洛城北原先荣之地”,又《甘肃新通志》和《静宁县志》载:“玠墓在宁州南一百二十里水落城北塬”。此述与实际相悖。当时(绍兴九年三月)宋金和议初成,六月玠卒,原准备归葬故乡就刻了墓碑。但八月金人失盟,次年四月大举入寇。因此,吴玠未及归葬故乡而葬天河池。至于《静宁县志》的记载,只是抄袭碑文原有归葬故乡之意而已。墓周古柏笼罩,幽静肃穆。墓北有残留古城墙数百米,墓碑西南侧有徽县革命烈士纪念塔。整个山头是一座幽雅清秀的公园式陵园。此碑与现存仙人关吴王城中的《忠烈吴公祠记》碑,是研究宋金历史的重要文物资料。

保护

1963年2月11日,被省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定整个吴山及山上古柏皆在保护之列。1978年将墓碑复正,并建碑亭,加强了保护。1985年,由省文物局拔专款对碑亭进行了重修。

吴玠

吴玠(1093--1139),字晋卿,德顺军陇干水洛城(今静宁县)人,南宋西北(川陕)战场抗金主将,与弟吴璘长期驻守陇南,以战功卓著而名垂青史。

吴玠十六岁应征入德顺军,由于他文韬武略,屡建军功,在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就由一名弓箭手递次擢升为秦凤路总管,兼知凤翔府。

吴玠有着非凡的军事才能。南宋初年,女真连年南侵,中原百姓于战乱离苦的水深火热之中。吴玠奋起抗金,并屡战屡捷。曾在和尚原(今宝鸡县南30公里处)、饶凤关(今陕西石泉县与西乡县交界处)、仙人关(今徽县虞关)三大战役中,消灭金兵数十万,创造了“纵深配备,以步胜骑、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已写入中国军事科学院编写的《古代将帅用兵战例》 一书。成功地粉碎了女真妄图南下蜀川、云贵而一举灭亡南宋的战略构想。挫败金兵攻占西北川陕一线的锋芒,“保川陕百十六州”之地“屹为长城”,造成宋、金对峙的局面。在抗金斗争中与岳飞齐名。岳飞“素与吴玠善”。吴玠在陇南与汉中期间,组织驻守士兵大规模屯田,“岁收五十万斛”,创造了古代军队屯田的典型;又在徽县印制发行了我国最早的银本位纸币――银会子;疏浚航道,防治嘉陵江水患,在地方治理和建设中作出了显著的成绩。

吴玠亦因战功赫赫,曾被加封为两镇节度使,四川宣抚使以及少傅、少保等勋爵,绍兴九年(1139年)六月病逝于仙人关军营中,宋高宗罢朝三日,举国哀悼。后追封为涪王,谥号“武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3: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