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无著
释义

无著(梵语天城文:असङ्ग,梵文转写:Asanga),音译为阿僧伽,阿僧佉,北印度犍陀罗人,约生活于公元4世纪,古代印度佛教高僧。他和弟弟世亲(梵语天城文:वसुबन्दु梵文转写:Vasubandhu)是印度瑜伽行唯识学派(即印度唯识宗)创始人。在整个佛教历史中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无著为婆罗门种姓,出身健驮逻国,自小受完整婆罗门经典教育,但受到佛教影响,于小乘化地部出家为僧,修行空观,但一直无法领悟。后得到中印阿逾阇国弥勒的教导,悟入大乘空观,成为龙树菩萨之后印度佛教史上重要的论师之一。

传统上认为,无著经由禅定,上升至兜率天亲自从学于弥勒菩萨,从弥勒处得到《瑜伽师地论》并传述后世。但也有人认为,弥勒是中印度一名与弥勒菩萨同名的论师。此外他的作品有《显扬圣教论颂》、《顺中论释义》、《金刚般若经论》、《摄大乘论》、《大乘阿毗达磨集论》等。

参考资料

1.《大唐西域记》卷五:“无著菩萨,健驮逻国人也,佛去世后一千年中,诞灵利见,承风悟道,从弥沙塞部(即化地部)出家修学,顷之回信大乘。”.

2.《婆薮盘豆传》曰:“既得大乘空观,因此为名,名阿僧伽,阿僧伽译为无著。”《玄应音义》二十四曰:“阿僧伽:阿此云无,僧伽此云著,短声呼之。若长声呼之,即云众。旧云僧佉,讹也。”《三藏法师传》三曰:“城西南五六里,有故伽蓝,是阿僧伽菩萨说法处。菩萨夜升睹史多天,于慈氏菩萨所,受瑜伽论庄严论大乘论中边分别论,昼则下天,为众说法。阿僧伽亦名无著,即健陀罗国人也。佛灭度后,一千年中,出现于世。从弥沙塞部出家.

3.《大唐西域记》卷五:“无著菩萨,夜升天宫,于慈氏菩萨所受《瑜伽师地论》、《庄严大乘经论》、《中边分别论》等,昼为大众讲宣妙理。”.

开放分类:
藏传佛教人物历史密宗
“无著”相关词条: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合作编辑者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次
编辑次数:6次
最近更新:2011-01-02
创建者:小小猪xl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12:5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