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无遮会 |
释义 | 佛教词语释义梵语 pan~ca-va^rs!ika maha。音译般遮于瑟会。无遮:没有遮拦,指不分贵贱、僧俗、智愚、善恶,平等看待。佛家语,原指布施僧俗的大会。后也用作其它的泛称。无遮,宽容而无遮现之谓。不分贤圣道俗贵贱上下,平等行财施及法施之法会,称为无遮会。 无遮会意思是贤圣道俗上下贵贱无遮,平等行财施和法施的法会。 FROM:【佛光大辞典】 (行事)Pan^ca-paris!ad,P an^cavars!ika%-paris!ad,梵语般阇于瑟。译曰无遮会。贤圣道俗贵贱上下无遮,平等行财法二施之法会也。印度国俗屡行之,支那则梁武大通元年初行之(佛祖统纪通塞志)。智度论二曰:‘佛后百年,阿输迦王作般阇于瑟大会。’ FROM:【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无遮大法会贤圣道俗上下贵贱无遮,平等行财施和法施的法会,五年行一度者,特称五年大会。此风始于印度阿育王。七世纪时戒日王曾邀玄奘参加于曲女城举行之无遮大会;西域及我国亦盛行。西域记卷五羯若鞠阇国条谓,五年一度设无遮大法会,倾竭府库,惠施众生,唯留兵器不予布施。可知设此会当耗巨资。我国梁武帝于中大通元年(529)十月,曾于同泰寺行四部无遮大会,召集僧俗五万人。日本推古天皇亦曾行之。(大庄严论经卷八、摩诃僧祇律卷三、阿育王传卷二、高僧法显传竭叉国条、玄应音义卷十七)((参见:般遮于瑟会)4311)p5137 七世纪戒日邀请玄奘参加在曲女城举行的无遮大会,印度每五年举行一次,倾竭府库惠施群有。大会进行75天,分别向佛教、婆罗门教、耆那教等教徒以及乞丐布施。 中国无遮大会始于大通元年(529),梁武帝于重云殿为百姓设救苦斋,以身为祷。复幸同泰寺,设四部(四众)地遮大会,披法衣行清净大会,素床瓦器乘小车,亲升法座为众开涅盘经题,皇帝设道俗大斋五万人。 史书记载唐·玄奘《大唐西域记》谓古印度“五岁一设无遮大会。”中国的无遮大会始于梁武帝,盛行于南北朝。《梁书·武帝本纪》载:梁武帝“舆驾幸同泰寺,设四部无遮大会”。四部,指僧、尼及善男、信女。后用以泛指无所退制的公众集会。清·黄遵宪《感事》诗:‘红氍贴地灯耀壁,今夕大会来无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