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
释义

图书信息

书 名: 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

作 者:(美国)拉帕波特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7月

ISBN: 9787121092312

开本: 16开

定价: 65.00 元

内容简介

《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第2版)(英文版)》是无线通信课程的权威教材,面向那些已经熟悉诸如概率论、通信原理和基本电磁学等技术概念的学生和工程师。全书深入浅出地讨论了无线通信技术与系统设计方面的内容,包括无线网络涉及的所有基本问题,特别是3G系统和无线局域网的问题,并对无线网络技术新进展和全球主要的无线通信标准给出了论述。全书共分11章,集中讲述了蜂窝的概念、移动无线电传播、调制技术、多址技术以及无线系统与标准,结合理论对无线通信系统的各个方面做了精辟论述和统计分析。

图书目录

英文目录

1 Introduction t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2 Moder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3 The Cellular Concept-System Design Fundamentals

4 Mobile Radio Propagation: Large-Scale Path Loss

5 Mobile Radio Propagation: Small-Scale Fading and Multipatipath

6 Modulation Techniques for Mobile Radio

7 Equalization, Diversity, and Channel Coding

8 Speech Coding

9 Multiple Access Techiqu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10 Wireless Networking

11 Wireless Systems and Standeads

APPENDICES

INDEX

……

中文目录

目录回到顶部

第1章 无线通信系统概述.

1.1 移动无线通信的发展

1.2 美国移动无线电话

1.3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1.4 无线通信系统的实例

1.5 蜂窝无线通信和个人通信的发展趋势

1.6 习题

第2章 现代无线通信系统

2.1 2g蜂窝网络

2.2 3g无线网络

2.3 无线本地环路(wll)与lmds

2.4 无线局域网(wlan)

2.5 蓝牙和个域网(pan)

2.6 小结

2.7 习题

第3章 蜂窝的概念:系统设计基础

3.1 概述

3.2 频率复用

3.3 信道分配策略

3.4 切换策略

.3.5 干扰和系统容量

3.6 中继和服务等级

3.7 提高蜂窝系统容量

3.8 小结

3.9 习题

第4章 移动无线电传播:大尺度路径损耗

4.1 无线电波传播介绍

4.2 自由空间传播模型

4.3 电场和功率

4.4 三种基本传播机制

4.5 反射

4.6 地面反射(双线)模型

4.7 绕射

4.8 散射

4.9 运用路径损耗模型进行实际的链路预算设计

4.10 室外传播模型

4.11 室内传播模型

4.12 建筑物信号穿透

4.13 射线跟踪和特定站址建模

4.14 习题

第5章 移动无线电传播:小尺度衰落和多径效应

5.1 小尺度多径传播

5.2 多径信道的冲激响应模型

5.3 小尺度多径测量

5.4 移动多径信道的参数

5.5 小尺度衰落类型

5.6 瑞利和莱斯分布

5.7 多径衰落信道的统计模型

5.8 小尺度衰落无线信道的多径成型因子理论

5.9 小结

5.10 习题

第6章 移动无线电中的调制技术

6.1 调频与调幅

6.2 幅度调制

6.3 角度调制

6.4 数字调制概述

6.5 波形编码

6.6 脉冲成形技术

6.7 调制信号的几何表示

6.8 线性调制技术

6.9 恒包络调制

6.10 线性和恒包络组合调制技术

6.11 扩频调制技术

6.12 衰落和多径信道中的调制性能

6.13 习题

第7章 均衡、分集和信道编码

7.1 概述

7.2 均衡原理

7.3 一种常用的自适应均衡器

7.4 一种通信接收机的均衡器

7.5 均衡技术分类

7.6 线性均衡器..

7.7 非线性均衡器

7.8 自适应均衡算法

7.9 部分间隔均衡器

7.10 分集技术

7.11 rake接收机

7.12 交织

7.13 信道编码原理

7.14 分组码和有限域

7.15 卷积码

7.16 编码增益

7.17 网格编码调制

7.18 turbo码

7.19 习题

第8章 语音编码

8.1 概述

8.2 语音信号的特性

8.3 量化技术

8.4 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adpcm)

8.5 频域语音编码

8.6 声码器

8.7 线性预测编码器

8.8 为移动通信选择语音编解码器

8.9 gsm编解码器

8.10 usdc编解码器

8.11 语音编码器的性能评估

8.12 习题

第9章 无线通信多址接入技术

9.1 概述

9.2 频分多址(fdma)

9.3 时寸分多址(tdma)

9.4 扩频多址(ssma)

9.5 空分多址(sdma)

9.6 分组无线电(pr)

9.7 蜂窝系统的容量

9.8 习题

第10章 无线网络

10.1 概述

10.2 无线网络和固定电话网的区别

10.3 无线网络的发展

10.4 固定网络传输层次

10.5 无线网络中的业务路由

10.6 无线数据业务

10.7 公共信道信令(ccs)

10.8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10.9 7号信令系统(ss7)

10.10 ss7的一个实例:全球蜂窝网络互操作性

10.11 个人通信业务与个人通信网(pcs/pcn)

10.12 网络接人的协议

10.13 网络数据库

10.14 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

10.15 小结

第11章 无线系统和标准

11.1 amps和etacs

11.2 美国数字蜂窝标准(is-54和is-136)

11.3 全球移动系统(gsm)

11.4 cdma数字蜂窝标准(is-95)

11.5 无绳电话中的ct2标准

11.6 欧洲数字无绳电话(dect)

11.7 个人接人通信系统(pacs)

11.8 太平洋数字蜂窝(pdc)

11.9 个人手提电话系统(phs)

11.10 美国pcs和ism频段

11.11 美国无线微波频段电视

11.12 全球标准总结

11.13 习题

附录a 中继理论

附录b 链路预算中的噪声系数计算

附录c 成型因子理论中的方差率关系式

附录d 成型因子理论中的近似空间自协方差函数

附录e 扩频cdma的高斯近似

附录f q、erf和erfc函数

附录g 数学公式表

附录h 缩略词

附录i 参考文献

索引...

序言

撰写本书第二版的目的是引导初学者进入并了解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工程领域之一——个人无线通信。本书按照先易后难的思路的对无线通信系统的核心设计、应用工具、研究和开发中涉及到的重要技术概念及其不断发展的标准进行了详尽介绍。本书的作者既是一名教师和研究人员,同时也担任着技术培训和咨询等工作,因此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书中的内容继续沿用了1990年第一次引入电子工程专业的课程模式,在那时全世界只有不到五百万的无线电话用户。到了21世纪,已经有超过6亿人成为无线电话服务的使用者,占到了世界人口的10%,并且这个数字将在2010年到达50%。

本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修改和更新,可作为工程师研究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教材。本书包含了无线通信中的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适合所有的无线技术人员的使用。为了强调重要概念,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工程实例和课后习题。第二版中又增加了最近更新的无线工程技术标准,使其更加适合企业的短期培训课程及其他领域的人员使用。

书中引用了若干篇期刊文章,以提供给感兴趣的读者阅读,这些文章对于掌握其他领域的技术是很有必要的。为了方便初学者,应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之邀,作者还编写了两册无线技术期刊摘要,这些期刊包含了无线技术产业界所用到的技术内容。摘要丛书对于读者理解无线通信技术很有帮助,但不是必需的,可以作为本书的补充材料使用。本书提供了详尽的自学教程和丰富的参考资料,可以作为读者的自学用书、教学参考书或使用手册。同时,为了帮助读者巩固所学知识,本书还提供了大量的例子和习题。

本书面向那些已经掌握诸如概率论、通信原理和基本电磁学等技术概念的学生和工程师。然而,就如同无线通信产业本身一样,书中综合了许多不同技术学科的材料,所以并不是所有读者对本书讲解的主题都学习过预备课程。为了提供广泛的背景知识,本书中的重要概念都是首先围绕原理展开,以便于读者掌握无线通信技术的基础。本书可作为工业应用中的指导手册或课堂上的教材。

本书的内容和章节的顺序采用1991年作者在弗吉尼亚综合理工学院和州立大学一年级研究生课程的教学中所使用的结构。第1章介绍了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无线系统从第一代模拟技术到第二代数字技术的演进;讲述了世界范围内蜂窝无线通信的增长和20世纪90年代中期无线通信产业的状况。第2章总体介绍了21世纪重要的现代无线通信系统,比如第三代移(3G)动通信、无线局域网(WLAN)、本地多点业务分配系统(LMDS)及蓝牙技术。通过阅读第2章的内容,可以使读者体会到无线技术中的各种业务(如语音服务、数据业务、多媒体业务等)是如何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第3章介绍了诸如频率复用、切换等蜂窝无线通信中的基本概念,这些概念是利用有限频带向移动用户提供无线通信服务的核心。第3章也讲述了中继效率的原理,以及移动台和基站间的干扰是怎样影响蜂窝系统容量的。第4章介绍了无线传输路径损耗、链路预算和对数正态阴影衰落的问题,并描述了许多不同的运营环境中无线电波传播的大尺度效应的建模和预测方法。第5章讲述了无线电波传播的小尺度效应问题(比如衰落、时延扩展和多普勒扩展),并讲述了如何测量和建模不同信号带宽和运动速度通过多径信道对瞬时接收信号所产生的影响。无线电波的传播已经成为有史以来最难分析和设计的问题,因为它不像有线通信系统那样能够提供一个稳定、固定的传播路径。当通信的一端运动的时候,无线电传播路径是随机的,并且经历阴影衰落和多径衰落。第5章还新增了在智能天线和定位系统发展与分析中至关重要的空-时信道建模。

第6章介绍了无线通信中最常用的的模拟和数字调制技术,并讲述了在选择调制方式时的评价方法。此外还阐述了诸如接收机的复杂度、调制和解调的实现、衰落信道的误比特率(BER)和频谱利用率等问题。信道编码、自适应均衡和天线分集等概念在第7章进行了讲解。在人们步行和驾车时使用的便携式无线电的通信系统中,可以单独地或综合地使用这些方法,以提高在衰落和噪声环境下的数字移动无线通信的质量(即减少误比特率)。

第8章介绍了语音编码技术。在过去的十年里,语音编码技术在降低高质量数字化语音传输系统中所需要的传输数据速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这使无线系统设计者能够将终端用户的业务和网络的体系结构相匹配。在本章中还提到了推动自适应脉冲编码调制和线性预测编码发展的原理,同时也讨论了如何使用这些技术在已有的和将来的蜂窝、无线和个人通信系统中评估语音质量。第9章介绍了时分、频分和码分多址技术,以及最新的分组预留和空分多址等多址接入技术。第9章还讲述了每种接入方式是如何容纳大量移动用户的,并解释了多址接入技术如何影响蜂窝系统的容量和网络结构。第10章描述了广域无线通信系统的组网问题,并提供了目前世界上已经投入使用或将来推荐使用的蜂窝、无线和个人通信系统使用的组网方案。第11章通过描述和比较现有的第二代蜂窝、无绳和个人通信体统,总结了前9章的主要内容。第11章还提出了个人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中的一些折中方法,这一章讨论的主要电信标准的相关信息可以单独作为某些商用的广域无线系统的参考资料。

附录中包含中继理论、噪声系数、噪声计算和扩频码分系统的高斯近似法,为那些对解决实际无线通信问题感兴趣的人提供了详细的参考内容。附录中还包括了几百个工程中用到的数学公式和恒等式。作者尝试将更多的有用信息放在附录中,这样会使学生们在使用时更加方便,实际工程师也利用它们解决超出本书讲解之外的更多问题。

如果本书作为工业界人士的使用,第1章~第4章、第9章及第11章对那些在蜂窝系统设计和射频测试/维护领域工作的工程师会有所帮助。而第1章、第2章、第6章~第8章和第11章则是为刚涉入无线领域的技术人员和现代数字信号处理工程师精心准备的。对于更广泛的读者,如网络操作者、管理人员、运营商及相关的专业政策管理人员等,相信他们会和工程师一样对第1章、第2章和第10章、第11章的内容感兴趣。

如果在本科教学中使用这本书,指导教师可能会集中讲解第1章~第6章或第1章~第5章及第9章,在本科生课程的第二学期或是研究生课程中可以按层次讲解其他章节。同样,第1章、第2章、第3章、第4章、第6章、第8章、第9章及第10章的有用材料可以很容易加到有关通信和网络原理的本科课程中。如果在研究生课程中使用这本教材,那么可在半学期内完成第1章~第6章及第10章的授课,并在接下来的学期教授第7章~第8章及第11章的内容。在第2章、第10章和第11章中,作者添加了那些在实际网络实施和世界标准中重要的但是很少写出来的内容。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5: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