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无时论 |
释义 | 时间不存在(时间单位不等于时间 生活中的例子 时间是“自然变化”的综合体现) 四维空间(时间轴 “扁片人”详解四维空间 “扁片人”假设存在错误) 概述无时论是关于时间观的基本理论,由李易文创立,继经典物理的“绝对时间”与相对论的“四维空间” 之后新生出的第三种对时间概念的理解。 时间的由来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时间”的由来。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他绕着太阳公转同时也作自转,地球上生物的繁衍生息都深受这个天体现象的影响,植物每天会旋转叶片朝向太阳以更好的进行光合作用,动物们也因为日出日落而形成了活跃期和休眠期,人类也不例外。对太阳的依赖使我们希望更精确的计算它的规律,我们希望清楚的知道太阳在什么时候升起,什么时候落下。所以人们把天体的运行规律量化,虽然世界各地的人类文明发展历程都不一样,但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共同遵循以地球公转一周记为一“年”。地球公转一周的过程中,会自转约365周,于是一年便有了365“天”。古代中国人利用太阳投射影子方向的不同发明了测定太阳升、落的装置:日晷(这装置就像是只有一根指针的钟表)。为了进一步精确,古代中国人又发明了诸如水钟、火钟、铜壶滴漏等能表现出“稳定且规律的重复运动”的工具来将日出日落的一个周期分为更精确且平均的数个小节,直到今天我们所用的各种形式的钟表。接下来的或许我们都已经知道得一清二楚了,一年有365天,每天有24小时,每小时有60分钟,每分钟有60秒如此等等。 对时间的理解哲学“时间”在哲学家眼里不是一种物质,似乎应该归属于个人意识范畴。 科学在科学家眼里,世界上没有什么比“时间”更难捉摸的了。宇宙中“时间”是如此神秘和无情,它带着地球以及整个宇宙从某种原始结构的开始到结构体系的结束,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时间”的前进。 经典的时间观经典的时间观是在19世纪牛顿的运动定律基础上的时间不变性,也就是称之为“经典物理”的理论。 四维空间四维空间是一个时空的概念,简单地说,任何具有四个维度的空间都可以被称为“四维空间”,不过这里所提及的“四维空间”是指相对论中的“四维时空”概念。 时间不存在时间单位不等于时间请大家试着去理解“时间不客观存在”这一概念,因为这个概念就是“无时论”的基本论点。“时间”我们时时在提,它怎么会不存在呢?这要看你如何定义时间。我们所说的年、月、日,时、分、秒并不等于时间,它们都是“单位”,和公分、公斤一样是一种统一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陈述方式。2009年4月,瑞士日内瓦天文台的天文学家史蒂芬·奥黛利等人提出距离我们地球20光年外有一颗可能适合地球生命生存的星球“葛利斯581d”。经过观测,这颗行星公转一周的时间约等于地球上的13天左右,那么倘若我们以后生活在这颗星球上,我们每13天就会过一次生日,这种说法显然很不合适,所以年、月、日,时、分、秒等时间单位的单位性质也就不需多说了。 生活中的例子那真正的时间是什么呢?把一杯热咖啡放凉需要时间;把湿头发晾干需要时间;把手机电池充满需要时间,这些才是“非单位”的时间,那么这些时间不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的么?其实这种“时间观念”只是我们对事物发生、存在先后顺序的一种习惯,一一说明:咖啡变凉需要的不是时间,而是热传递;头发变干需要的不是时间,而是水分子的蒸发,手机电池充电需要的不是时间,而是离子受交流电影响移动极位产生的电压差。每个事物都是在遵循着自己的规律做着物理或化学变化。这是我们生活中的例子,再来从考古活动中举个例子:考古研究中有种测定化石等物质年代的方法叫做碳14断年法,其原理是检测碳元素的放射性同位素“C14”中放射性的衰减程度,这是目前最被考古学界认可的测定方法,“C14”的放射性衰减程度当然也不是由时间决定的,因为每种放射性物质都有自己所固定的衰减周期,它也是在遵循着自己的规律做着物理或化学变化。 时间是“自然变化”的综合体现这些举例中所提到的变化全部都是物理、化学变化,我们可以称之为“自然变化”。我们虽然习惯于说“我的头发晾干需要10分钟;我的手机充满电需要1小时”之类以时间为量化的话,但这只是一种习惯性语法,“时间”并不真实的存在于这些反应之中,由此可见我们对时间的推断其实是建立在物质自然变化的基础上的,宇宙中“时间”并不以一种物质或者能量的形式存在,一切我们称之为时间的东西,都是物质之间发生“自然变化”的综合体现。比如我们看树的年轮可以知道它的年龄,其实年轮所记录的并非时间,而是木质的生长周期,这个周期由于受日照的影响,所以和地球的公转周期相吻合,也就和年相吻合。 四维空间时间轴我们的宇宙是由时间和空间构成的,时空的关系是在空间的架构上比普通三维空间的长、宽、高外又加了一条时间轴,对于四维空间,一般人可能只是认为在长、宽、高的轴上再加上一根时间轴,但对于其具体情况,大部分人仍知之甚少。 “扁片人”详解四维空间让我们先假设一些生活在二维空间的“扁片人”他们只有平面概念,假如要将一个扁片人关起来,只需要用线在他四周画一个圈即可,这样一来,在二维空间的范围内,他无论如何也走不出这个圈。不过我们这些“生活在三维空间”的人可以对他们进行“干涉”。我们只需从第三个维度(即表示高的那条轴)将扁片人从圈中取出,再放回二维空间的其他地方。在我们看来这是一件简单的事,但在扁片人的眼里却不可思议:一个人明明被关在圈里,怎么会突然消失,然后又出现在另一个地方!对于我们这些三维人而言,四维空间的情况就与上述解释十分类似,如果我们能克服四维空间,那么瞬间跨越时空也不是不可能。 “扁片人”假设存在错误实际上这个举例本身就是一个悖论,二维空间也就是任何物质都在同一平面,那么“扁片人”被从第三维拿走后,在圈内应该会留下一个和扁片人形状完全相等的真空空间,而我们也无法再把扁片人重新放在圈外,因为圈外的平面空间也已经存在物质。 无时论对四维空间提出的问题穿梭者悖论假设“四维空间”是存在且正确的,那么我们假设一名“穿梭者”,这名“穿梭者”将回到任意一个时间点上,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们将这个时间点定在地球上已经出现生命体的时期。开尔文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假定给一杯水中的分子一个一个做上标记,再把这杯水倒进海洋然后彻底搅拌,使得有标记的分子均匀的分布在全世界的七大洋中;如果你从海洋中任意一处舀出一杯水来,将发现这杯水中大约有100个已标记的分子。穿梭者质量为80千克,其中主要含有65%的氧元素,18%的碳元素,10%的氢元素以及3%的氮元素,此外还有钙、铁、氟、锌、铜、铬、锰、碘、钼、钴等等40多种元素,说简单点,就是穿梭者每一个细胞内所包含的分子数量都是一个天文数字,无论“穿梭者”回到哪一个时间点,这些物质在那时都已经存在,可能在外太空,可能已经在地球,可能在陆地上,可能在海洋里,可能在熔岩中,甚至可能在其他生命体的身上。如果这样看“穿梭者”在“穿梭”的过程中可能遇到两种情况,要么就是这些物质从整个星球集中到“穿梭者”出现的地方,要么就是“穿梭者”在“穿梭”过程中逐渐分解为各种元素,回到那时它们所在的地方,因为物质不可能凭空出现或消失,更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所以质量是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穿梭机悖论也许回到过去不是个好设想,那么再想想能不能利用“四维空间”制造一台“穿梭机”,在不改变整体时间进程的情况下,让物质的自然变化逆向发生,也就是让旧物回到崭新的状态。我有一双旧皮靴,我把它放入“穿梭机”希望让它变成刚刚被我买到时的样子。我的皮靴因穿着而被磨损的微粒(比如磨损的鞋底橡胶微粒)可能被空气带着弥散到很远的地方,我甚至不知道它们会在哪儿,退一步讲,就算我能让那些弥散到各处的微粒回到我的皮靴上,那如果我在皮靴已经回到崭新状态后继续开着“穿梭机”,那皮靴上的皮是否也能回到产皮的那只动物身上?能量的传递需要介质,我用何种能量何种介质才能使那些弥散各处的微粒回到我的皮靴上呢?,能量同样是个问题。 自然变化无法逆向发生毕竟我们都是“生活在三维空间”的人,所以无法绝对客观绝对唯物的去论证“四维空间”,但无疑穿梭于四维空间严重违反了质量、能量守恒定律。试想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随着水分的蒸发水会逐渐减少直至变成“空杯子”,我们可以重新向杯中注水以获得“装满水的杯子”,但我们无法用任何方法使所有蒸发出去的水分子重新回到杯子里。 新的时间观无时论带来的全新时间概念,就是客观时间本不存在,时间就像法线、磁感应线一样,是一种为了方便我们更好的计算与认识自然界规律的一种工具,它既不是一种绝对恒定的物理参数,也不是大爆炸后产生出的有头没尾的一种能量形式,更不是构成我们世界的一条虚数维度,一切的时间观念都产生于我们根深蒂固的思维习惯。 无时论对于科学的意义就像当初进化论与神创论的博弈,其实早在达尔文之前就有很多人对神创论表示怀疑,也提出不少疑问,比如:如果我们都是上帝创造的,为什么要让我们彼此残杀;如果我们都是上帝创造的,为什么有些看起来和蔼可亲,有些看起来十分恐怖;如果我们都是上帝创造的,为什么要让我们忍受病痛的折磨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基于哲学思考,想用哲学思考去否定现实世界中的事物难免会缺少分量。直到进化论的出现,他以全新的进化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把生物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提出震惊世界的论断:生命只有一个祖先,生物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而来的。 基于这种严谨的科学思考,神创论便不攻自破。 关于时间的博弈同样旷日持久,的早在18世纪中叶,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就提出过时间不客观存在的概念,他从人们主观对事物的评判角度说明了这个概念,随后又有无数的科学家、哲学家、小说家对时间的存在形式产生疑问,比如:如果可以穿越时间,未来的我们应该回来向“过去的他们”传授未来科技,现在的我们就没有必要发展了;如果时间可以穿越,一个人回到过去在他外祖母怀上他母亲之前杀了他外祖母,那他的母亲就不会出现,他也就不会出现,如果他不曾出现,那他怎么回到过去杀了他的外祖母呢?这些问题也是基于哲学思考和线性逻辑的基础上,而无时论的出现就用科学思考提出了论断:时间不客观存在,时间是一种为了方便我们更好的计算与认识自然界规律的一种工具。并用“穿梭者悖论”与“穿梭机悖论”两大悖论,严谨的否定了时间的存在。 工具化的时间时间虽然不再存在,不过年月日依然还在,天体依然在运转,我们依然可以依靠着“时间”为工具,去计划好我们生活中的每天、每分、每秒。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