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无生 |
释义 | 《大宝积经》卷八七:“无生者,非先有生,后说无生,本自不生,故名无生。 拼音 wú shēng 繁体 无生 假名 ㄨˊ ㄕㄥ 词语解释 (1).不降生,不生存在世上。《诗·小雅·苕之华》:“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郑玄 笺:“我,我王也。知王之为政如此,则己之生,不如不生也。”一本作“无生”。 (2).佛教语。谓没有生灭,不生不灭。 晋 王该 《日烛》:“咸淡泊於无生,俱脱骸而不死。” 唐 王维 《登辨觉寺》诗:“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 明 何景明 《近寺》诗:“亦知身是妄,从此学无生。” 康有为 《七月偕铁君及家人从者居丹将敦岛灯塔》诗:“碧海苍天无尽也,教人怎不了无生?” 又作无起。谓诸法之实相无生灭。与‘无生灭’或‘无生无灭’同义。所有存在之诸法无实体,是空,故无生灭变化可言。然凡夫迷此无生之理,起生灭之烦恼,故流转生死;若依诸经论观无生之理,可破除生灭之烦恼。[圆觉经卷一、大方等大集经卷十五] (二)阿罗汉或涅盘之意译。阿罗汉有不生之义,即断尽三界烦恼,不再于三界受生之意。又依弥陀之本愿往生净土者,乃是契合弥陀之本愿,此因无生为涅盘之理,故异于凡夫内心所想虚幻之生。于此,昙鸾之往生论注卷下称之为无生之生。自涅盘无生灭之观点言,即指觉悟涅盘,亦即证得无生身;极乐为契合涅盘之世界,由此义,故称为无生界。[最胜王经卷一、摩诃止观卷五下](参阅‘阿罗汉’3692、‘涅盘’4149) 【无生】 (术语)涅槃之真理,无生灭,故云无生。因而观无生之理以破生灭之烦恼也。圆觉经曰:“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转轮生死。”最胜王经一曰:“无生是实,生是虚妄,愚痴之人,漂溺生死,如来体实,无有虚妄,名为涅槃。”仁王经中曰:“一切法性真实空,不来不去,无生无灭,同真际,等法性。”梵网经上曰:“伏空假,会法性,登无生山。”止观大意曰:“众教诸门,大各有四,乃至八万四千不同,莫不并以无生为首。今且从初于无生门遍破诸惑。”肇论新疏游刃中曰:“清凉云:若闻无生者,便知一切诸法皆悉空寂无生无灭。但于严土利他不生喜乐,而趣于寂故,成声闻乘也。若闻无生,便知从缘,故无生等,成缘觉乘。若闻无生,便知诸法本自不生。今则无灭,即生灭而无生灭,无生灭不碍于生灭。以此灭恶生善,利自利他,成菩萨乘。”垂裕记二曰:“无生寂灭,一体异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