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无利不起早 |
释义 | “无利不起早”是个中性词语,形容人的自私心理,如果起得早没有什么好处,谁又会去起早呢?在很多情况下,起早是辛苦的,特别是在寒冷的季节里,从暖烘烘的被窝里出来,走到一个冰冷冷的世界,如果没有一种让人有动力的东西在,也是寡有情愿为之的。 基本信息【汉语拼音】wú lì bù qǐ zǎo 详细释义【词语解释】指有利可图就很早起来。比喻为了图利而从事某事。 【成语性质】贬义词。 【常用程度】常用来指商人。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复句式。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成语出自】我们都是急性子,无利不起早,讲究的是空手套白狼。---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 【英文翻译】No benefit, no getting up early 【年代】当代 【押韵词】良田不如心田好、惊蛇入草、循循善导、扭手扭脚、儿怜兽扰、攧手攧脚、食不念饱、拍手叫好、衣丰食饱、西歪东倒等等。 “利”指“利益”、“好处”,“起早”泛指“多办事”——无利可图就不会加班加点。反过来说,谁特别忙乎,谁就在起劲地追逐利益。寓指某些人追名逐利,只要有好处可拿,就会肯出力,泛指对自己没有利益的事不会去做。 【相关词】无利可图、起早睡晩、有害无利、起早贪黑、起早摸黑、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完整成语】无利不起早,无奸不成商 示例现在有一种说法是,为了自身的身体好,而早起锻炼的人。——摘自 “无利不起早”(茶亭)《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2年12月17日第二版) 典故《晋书·祖逖传》载:祖逖与司空刘琨,同为司州主簿,俩人共被同寝,十分友好。半夜听到鸡叫,祖逖就把刘琨踢醒,一同起舞。这是“闻鸡起舞”一典的出处。 此典曾经激励过不少人,效法早起谋事。各种职业的人,都有惯于早起的。农民早起耕田耙地,小贩早起摆摊卖货,报童早起送报卖报,清洁工早起清扫街道;很多文化人,也都喜欢早起,歌唱演员早起吊嗓、舞蹈演员早起压腿、文坛作家早起写作、戏剧演员早起唱曲…… 早起者目的不同,心态也有别。农民想要多干活,小贩希望多卖货,报童为了争读者,清洁工要乘行人少,文化人追求效率高……他们此时的精神,大都是昂扬的。“无利不起早”是个贬义词,但反过来,如果起早没有好处,谁又会去起早呢?在很多情况下,起早是辛苦的,特别是在寒冷的季节,从暖烘烘的被窝里出来,走到一个冰冷冷的世界,如果没有一种动力在,也是寡有情愿为之的。 清代的官员也早起,三更天就打着灯笼进东华门,要去参加早朝。皇帝为何爱早起?是勤政,还是倡导一种风气?臣僚是否情愿早朝?黑灯瞎火出家门,是忠诚,还是无奈?是满怀兴奋,还是心存怨艾?他们的心态,想必也是各不相同。 老百姓爱早起的原因,有社会习俗的承传,有追求生存的需要,有个人生活的习惯,也有圣人贤士倡导的结果。颜氏家训提倡“黎明即起”,后人视如圣言,身体力行,代代相传。现代人把早起看作勤劳,把睡懒觉视为惰性。冰心说她长期坚持早起,四五点开始写作,她“闻鸡起文”,读者都以此为良习,对她备加崇敬。 把“闻鸡起舞”的“舞”说成舞蹈,是望文生义者的理解,但今天的新生活,却真的是丰富了这个成语的词义,确有许多人“听到鸡叫”就出去跳舞,特别是一些退休女士,一大早就穿上红红绿绿的绸衣,到大街街头扭秧歌。她们是名副其实的“闻鸡起舞”。老人爱早起,是为了健康长寿。除跳舞者外,还有散步、做操、打太极拳者,都是为了运动筋骨,有利身心。 起得最早的,据说还是潘家园旧货市场里的人。许多买卖古董者,竟经常是天没亮就开始交易,有的甚至是打着手电辨真伪。卖者想卖个好价,买者想买件真货,此景真是可观。他们的作为,可谓“闻鸡起商”。 早起的观念,我们和欧罗巴人不同。《马克思传》说马克思喜欢早起,每天早上9点多就去大英博物馆读书写作,乍看感到奇怪,“9点多怎么还算早?”其实是,马克思是工作到很晚,早上仍比一般人早起。而欧洲一般人都喜欢夜生活,或进酒吧喝酒,或作其他消闲,睡得晚起得也晚,黎明时分,正是他们睡得香甜之时。商店都是九十点才开门。我最近在伦敦一个住宅区看到,这里黎明时分绝对是静悄悄,最早上街工作的,只有送信的邮递员。 欧洲人晚睡晚起的习惯不知始于何时,想必是工业文明的一种结果。一个连电灯都没有,蜡烛也供不上的年代,哪里谈得上工作、娱乐到深夜?不过,我们不也已经进入文明时代了吗?却又何以还继承着传统的习惯?我想,这或许也是东西方文化心理差异的一种表现吧。 在现代化的城市,“闻鸡起舞”已经只是早起的代名词。为了环保需要,城里不许养鸡,鸡鸣已成了绝响,市民早已听不到公鸡啼叫,但“闻鸡起舞”这个成语留给人们的,却是一种永恒的精神———奋发进取,艰苦谋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