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乌石天后宫 |
释义 | 乌石天后宫位于福建省漳浦县城约二十公里处的旧镇镇乌石紫薇山西麓半山,三公里长景区公路连接景点,交通方便。 乌石天后宫简介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二日,居住在台湾台中、台北、台南等12个县市的漳浦籍乌石林姓宗亲,总会与大陆漳浦乌石林姓乡亲一样,宰鸡宰鸭,演社戏,举行盛大的祭拜活动,热热闹闹过“姑婆祖生”,以纪念宗亲前辈林士章从莆田湄洲湾请回漳浦供奉的妈祖。这个风俗,代代相传,至今几百年不变。 乌石天后宫景致妈祖宝殿金碧辉煌,雄伟壮观。殿四周山上奇峰突兀,怪石嶙峋。立峰顶俯瞰浯江如玉带绕山;远眺虎头山外海天一色,近处红荔绿蕉,稻海锦波。岩的西麓,有建于明代的紫薇书院、文昌阁、惠王庙、紫薇寺等。天然景观有控花林士章等读书处、紫薇洞、石甘泉、仙脚石,还有不少摩崖石刻和碑刻,其中有科甲题名录诗碑等。于1986年将乌石岩建为紫薇公园,配套建亭台楼阁、香客山庄,是一处旅游避暑胜地。1987年,建天后宫。乌石旅游区是一处集览胜、朝圣、寻根谒祖、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景区。 乌石林姓渊源乌石就是现在的漳浦县旧镇浯江村,后垅村,宛上村,山兜村,潭仔头村等,均为林姓。乌石村林氏始祖林安,生长于福州长乐后市村,南宋景定年间(约1261年)从福州徙居漳浦浯江村。为纪念祖地福州的乌石山,所以将徙居地取名乌石,漳浦从此也就有了乌石这个地名,在民间沿用至今。乌石人习惯将妈祖称为姑婆祖。妈祖是海峡两岸民众共同信奉的“保护神”,两岸民众在各地均建有庙宇侍奉妈祖,乌石天后宫就是其中之一。与其他供奉妈祖的庙宇相比,乌石天后宫的意义却非同一般。 因乌石天后宫所侍奉的妈祖像,是明朝万历年间,当朝探花林士章从莆田湄洲湾妈祖祖庙奉请回来的;而且,据莆田地方史记,被请回漳浦的这尊妈祖像是当地人为纪念妈祖,在宋咸平二年(999年)用黑沉香木雕塑而成的,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被称为“千年妈祖金身”,是至今世上最古老的妈祖神像。 林士章(1524年~1600年),是林安的第十一世孙,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中进士,廷试赐第一甲第三名,探花及第。林士章探花及第后,先后被授予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国子监祭酒、礼部左侍郎、礼部尚书等多种职务。深得万历皇帝的敬重,特赐予御书“忠爱”匾额。明万历九年(1581年),林士章请求归休,回到漳浦县城定居。 “探花”归来请妈祖关于林士章从莆田湄洲湾祖庙请回妈祖圣像,在漳浦县有几种说法,一说是林士章在赴京参加会试,路过泉州洛阳桥时,在桥上遇一女子迎面而来。林士章左右避让,都被那女子挡住去路,过不了桥。那女子出了对子要林士章对,上联:“鞋头绣菊,朝朝踏露蕊难开”,林士章一时紧张,对不出下联。正当他感到不好意思时,只见那女子莞然一笑,顷刻不见踪影。林士章赴京会试后,参加殿试,皇帝出一上联,“扇中画梅,日日摇风枝不动”。林士章灵机一动,顿时想起洛阳桥上那位女子的上联,正好可以做下联,于是便冲口念出。嘉靖皇帝听后称赞他说:“对得好,只是脂粉味浓些,卿真是探花才也。”林士章急忙下跪谢恩,因而高中探花。林士章归乡路过莆田湄洲湾,瞻仰妈祖尊容时,觉得妈祖像洛阳桥上的女子,顿时感悟,原来是妈祖点化,于是就把湄洲湾妈祖请回家乡供奉。 一说是林士章祖父林竦年青时曾将乌石荔枝干果用船运载到浙江一带贩卖。有一年在贩运途中,在海上遇到大风,就在货船将要颠覆之时,忽然望见一女神前来相助,才幸免于难。事后得知此女神便是妈祖,回到家乡后,多次嘱咐林士章要到湄洲朝拜妈祖,以示感谢之情。林士章到京城任官后,在回乡时,就把妈祖圣像请回家乡供奉。 传说还有不少,但不管怎样,据史料记载,乌石天后宫中的妈祖确是林士章在明万历九年归休途中,前往莆田湄洲湾祖庙朝拜妈祖时,在征得当地人同意,捐银千两为祖庙重塑神像,将原神像请回漳浦供奉的。被请回的妈祖抵达漳浦时,正值农历八月十二日。自此之后,乌石林姓乡亲就将这一天当作是妈祖的生日,每年都会从这一天开始,连续3天演社戏,拜祀妈祖,宴请宾客,热闹一番,以示纪念。历代乌石渡海去台先民,在临离开家乡时,也怀揣妈祖神像,将从家乡带来的妈祖香火在台湾代代相传。 两岸携手建行宫妈祖被迎回漳浦时,因那时林士章已在漳浦县城建了府第,全家人都在县城居住,妈祖最初是在县城北门外的灵感寺庙侍奉。乌石的林姓乡亲要供奉妈祖,便每年从农历二月起至十一月,按自然村或地区轮流迎奉。直至春节前夕,才将妈祖送回县城的灵感寺。清末民初年间,乌石乡亲居于对妈祖的崇敬,便把妈祖留在乌石,从此妈祖就一直留在乌石。这样,妈祖虽然在县城北门外有寺庙,但却有庙无像,而在乌石,却有像无庙。 1988年11月,乌石居台宗亲,台中县真生医院院长林瑶棋先生在回乡寻根谒祖时,得知“千年妈祖金身”在乌石没有庙宇可侍奉,一直记挂在心。他回到台湾后,便撰写文章在台湾各报发表,宣传家乡乌石的优美环境和历史文化,特别写到乌石的妈祖,倡议妈祖信众捐资在乌石为妈祖建造行宫,林瑶棋先生自己带头捐资了一二万美元。他的这个倡议,也得到家乡地方有关部门和乡亲的热烈呼应。新建的妈祖宫取名“天后宫”,地点就选在乌石的紫薇山下,与原有的林士章少年时的读书处紫薇洞、佛教胜地紫薇寺及周边的园林连在一起,形成紫薇公园。1994年12月,天后宫的后殿、中殿相继落成。天后宫坐东北向西南,背靠紫薇山,面向台湾海峡,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规模宏敞,气势雄伟,成为漳浦县又一处旅游胜地。 同祖同缘侍妈祖乌石妈祖宫建成后,每年都有来自台湾特别是林姓的台湾宗亲及妈祖信众渡海前来进香朝拜,成为继莆田湄洲之后,又一个被台湾同胞朝拜的圣地;成为海峡两岸相互沟通、文化交流的平台。2002年9月,为满足台湾妈祖信众的愿望,乌石妈祖首次跨越海峡,被迎到台湾进行环岛巡安;直至2003年1月14日,妈祖才由台胞林姓宗亲40多人专程护送回乌石,前后历经116天。乌石妈祖在台湾时,除在台湾本岛外,还到澎湖、金门、马祖巡行,前后30站。妈祖每到一处,总有数以万计的信众迎奉,人山人海。在花莲县时,当地信众3万多人组成护驾队、进香队、乐队、表演队,前呼后拥,充分地体现了“人同祖、民同俗、语同音、神同缘”的两岸亲情。妈祖巡安台湾时,还有一个小插曲,就在妈祖抵台前夕,正值当年的台风“森拉克”逼近台湾,当地民众十分紧张,忙着准备抗击台风。可就在妈祖抵台后,台风竟然掉转方向,绕过台湾朝西北方向而去,这就使台湾信众更加深信妈祖的神力保佑。乌石妈祖临离开台湾时,台湾的信众将岛内各地妈祖请到南投县埔里镇武岭,与乌石妈祖会集,举行天祭,参加者达十万之众,这是闽台妈祖文化史上从未有的盛举。 文化节为了进一步弘扬妈祖文化,增进两岸同胞的情谊,从2004年起,每年的农历八月,漳浦县都在乌石天后宫举行妈祖文化节。在首届漳浦乌石妈祖文化节,200多名台胞专程前来参加。在2006年的第三届妈祖文化节上,台湾嘉义县民俗文化谒祖进香团、台湾中华道教文化团体联合会代表团等500多名台胞,到乌石天后宫谒祖进香;2008年,渡海前来乌石朝拜妈祖的台胞团队形成高潮,全年有十几个团队,其中由台湾各县市代表组成的道教参访团,人数就有500多名。 乌石天后宫地理位置乌石天后宫位于福建省,漳浦县城约二十公里处的旧镇镇乌石紫薇山西麓半山,三公里长景区公路连接景点,交通方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