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乌蛮
释义

乌蛮源于汉族史书对西南土著居民的称呼。乌蛮是西南地区的统治者,而白蛮是西南地区的被统治者,参考汉族对今彝族凉山地区遗留至今的奴隶制度中的阶级称呼,“乌蛮”为“黑彝”是统治阶级,“白蛮”为“白彝”,“彝”原为“夷”取于汉族对西南土著民族统一的称呼“西南夷”。《中国少数民族——其历史、文化及现状》中则进一步指出《蛮书》中提到的东爨乌蛮,可能是现在的黑彝的先民,西爨白蛮是现在的白彝的先民。日本学者白鸟芳郎在《中国西南部的藏缅语诸族》中也认为东爨乌蛮和西爨白蛮分别为黑倮罗和白倮罗。

蒙舍诏

细奴逻在魏宝山被当地彝族推举为彝族首领创建蒙舍诏,因处各诏之南故又称南诏。

乌蛮各族

乌蛮时期,今东川及巧家县地的土著居民主体是爨族和由爨族分支出来的乾罗罗族、鲁机族、孟族、披沙族、披族、招服族等族群。

爨族

爨族是一个以亲缘为纽带、包括多种民族成分的部落族群。爨氏,是南中大姓,东晋时独霸宁州,其势力所控制的地区称爨地。道光《云南通志·南蛮志·种人》说:“爨,无姓氏,其称爨者,从主姓耳。”这就是说,爨族是由生活在爨地并与爨氏有亲缘关系的部落族群组合而成的。东晋以后,爨氏内部互相争夺、兼并、分裂,至唐代初叶分为东爨和西爨,东爨称为“乌蛮”。乌蛮自称是西南彝族再生始祖仲牟由(即笃慕)的后裔,它的主体实际上是彝族的一个支系。组成乌蛮的多个民族部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又分化成多个有民族自称、有相对独立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俗的土著族群。据文献资料,在今巧家县地居住的土著居民族群有乾罗罗族、鲁机族、孟族、披沙族、披族、招服族等。

乾罗罗族

乾罗罗族,实为彝族的支系。道光《云南通志》记:“居尚楼屋,食贵盐,蒜人貌,皆黑。男子束发缠头,耳缀圈环,衣花短衣,披羊皮,用麻布裹胫,着草履。妇女以白麻分辫、束发,顶缀海巴。其婚嫁奢侈相夸。每食,插箸饭中,擎拳默祝,以为报本。性勇好斗,不通华言,颇勤耕织、樵采,岁输赋税。”乾罗罗在乌蛮族群中,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居于领先地位。

鲁机族

鲁机族,民族归属不明。又称“母鸡”,据说是因其男子头上总是“标以鸡羽”的缘故;也可能“母鸡”是“鲁机”的音讹。乾隆《东川府志》记载:“鲁机,本一地名,居鲁机村,有赵、李、杨三姓,至今子孙蕃盛。”《皇朝职贡图》等书记载,鲁机族居住多选择山崖沟壑险要之处,以竹建屋,喜迁徙。男子头插鸡毛,着短衣,赤足。妇女挽髻,脖颈上垂挂着珠玉串成的装饰品,短衣长裙,衣裙上有剌绣的花边。耕植以种荞为主,农闲则“佩利刀,负强弩毒矢”狩猎,尤其善于捕捉猴子。猎捕到的动物,喜生食。遇事难以决断时,均用鸡骨占卜。

孟族

孟族,民族归属不明。传说是三国时孟获、孟琰的部族。诸葛亮南征,“斩雍凯,释孟获,擢孟琰”。孟获官至蜀汉政权的御史中丞,孟琰官至辅汉将军。关于孟获、孟琰及其部族的族属,历来汉彝文献说法不一。但孟族人有宗祠,且后人均为汉姓,主要有赵、苏、李、钱、冯、卜、金、杨、王、张、吴等姓氏。

披沙族

披沙族,自称是爨族的后裔,黑罗罗族的支系。男子身材高大,挽发髻,插铜簪子,衣着多为毡制品,披毡衫,赤足,善走山路。妇女穿戴与现在彝族妇女相近。居山地,以荞麦为主食,常用皮囊、水桶背水。畜牧业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不论寒暑,男妇共牧”。

披族

披族,自称黑罗罗支系,但语言与他处彝民不同。居无定所,“随时迁徙”。村寨多在山上,而田地多在河谷,春播后即牧畜、狩猎,秋收时再下山收割。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但交际和待客却极有礼貌。衣着与披沙族相类。

据《东川府志》记载,披沙族和披族居住在今东川至西昌途中金沙江边“小地名披沙处”,故以“披沙族”和“披族”见称。

招服族,《东川府志》记载:“居住在东川巧家厅二十一寨……地约三百里,村落不满百家……其地又名木期古,有土城,唐代为蒙氏占据……”。招服族的生活习俗,未见有记载。

社会发展

男则发髻,女则散发,见人无礼节跪拜,三译四译乃与华通”。“大部落则有大鬼主,百家二百家小部落亦有小鬼主。一切信使鬼巫,用相制服。土多牛马,无布帛,男女悉披牛羊皮。”部落酋长世袭,在部落辖区内部落酋长对部落中人有任意驱使、生杀予夺的绝对权利。各部落之间不相统属,互争雄长,各自实行区域性闭关自守。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