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乌梁素海 |
释义 | 乌梁素海,为黄河改道而成,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角地带的边缘,距乌前旗政府所在地西山嘴镇13公里,距110国道22公里,距西王公路4公里,距哈磴高速公路西山嘴出口15公里。是中国八大淡水湖之一,总面积300平方公里,素有“塞外明珠”之美誉。它是全球范围内干旱草原及荒漠地区极为少见的大型多功能湖泊,也是地球同一纬度最大的湿地。已被国家林业部门列为湿地水禽自然保护示范工程项目和自治区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同时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中文名称:乌梁素海 所属地区:中国内蒙古 地理位置: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 面积:300平方公里 气候条件:半干湿的中温带季风气候 简介乌梁素海,蒙古语意为杨树林(ulaastai nuur)。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前旗,是黄河改道形成的河迹湖,也是全球荒漠半荒漠地区极为少见的大型草原湖泊。它是中国八大淡水湖之一,总面积300平方公里,素有“塞外明珠”之美誉。它是全球范围内干旱草原及荒漠地区极为少见的大型多功能湖泊,也是地球同一纬度最大的湿地。2002年被国际湿地公约组织正式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现在是内蒙古重要的芦苇产地。 乌梁素海其形成与黄河主流改道有关,最早的黄河沿狼山南侧的乌加河作主流东流,后因地壳隆起,黄河受阻急转南流,冲出一个较大的洼地,这就是乌梁素海的前身,以后,由于风沙东侵和狼山南侧的洪积扇不断扩展,致使河床抬高,乌加河被泥沙阻断,河水溢流到洼地形成了乌梁素海,而黄河主流被迫改由南侧东流。现代乌梁素海主要靠乌加河和长济渠、民复渠等灌溉的尾水补给。水深0.5~1.5米,最大水深约4米,蓄水量2.5~3亿立方米。水的矿化度呈上升趋势,70年代初为4克/升。70年代后期,矿化度上升到6克/升。湖中饵料充足,鱼类资源丰富,除盛产鲤鱼外,还有鲫、草、鲢等20多个鱼种。芦苇、蒲草资源亦很丰富。乌梁素海,古时是黄河的一部分。黄河改道后形成了河迹湖,现在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八大淡水湖之一。湖中芦苇好大一片,偌大的湖面上,几乎只见芦苇不见湖水,随处一站,都可以听见芦苇叶子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沙沙”的巨响,仿佛惊涛骇浪声。空气中弥漫着沁人肺腑的清新,有芦苇的香味,也带有湖水的凉意。 地理位置在处乌前旗境内,地处后套平原东端,明安川和阿拉奔草原西缘,北靠狼山山前洪积扇,南邻乌拉山山后洪积阶地;北纬41°,东经108°54′,距乌拉山镇22千米。乌梁素海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角地带的边缘,距乌前旗政府所在地西山嘴镇13公里,距110国道22公里,距西王公路4公里,距哈磴高速公路西山嘴出口15公里。乌梁素海已被国家林业部门列为湿地水禽自然保护示范工程项目和自治区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同时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历史沿革乌梁素,是蒙古语乌力亚素的转音;海即湖泊。乌梁素海,蒙古语意为杨树湖(《内蒙古资源大辞典》载:乌梁素蒙古语意为生长红柳的地方。河套地区宜于红柳生长,又有“烧红柳,吃白面”之说,编者认为此说成立)。传说600年前,这里是生长杨树的低洼地,后因黄河多次淹没土地,树木消失形成湖泊,关于乌梁素海的形成还有不少美丽的传说,如《金马驹》(详见附录)。据《水经注》记载,乌梁素海原为黄河北支故道,北支(即今乌加河)流经乌梁素海后与南河汇合。新构造运动使阴山山脉持续上升,后套平原相对下陷,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黄河改道南移,在乌拉山西部则留下了一个乌梁素海。当时仅在大卜尔洞、海壕两处有约2平方千米的河迹湖。清末,河套平原先后开竣几条大灌渠,灌溉渠道尾水汇入乌加河,流积乌梁素海。 20世纪30年代,黄河数年水涨,后套多次被淹,后套灌区入海退水量大增,海子周围又修建起许多防水堤,水流不畅,海子水面逐年扩大。 1947年,湖水淹没面积达到800平方千米,且由于湖堤断断续续,未经统一整修,决口频繁,形成 “水来人走,水退人回”的局面。 1949年后,河套灌区灌溉系统经过整修,退水量受到限制,海子水位下降,两岸堤防全面加固增修,湖面趋于稳定且逐渐缩小。 1965年,海子水位1090米,水域面积470平方千米。进入上世纪70年代,乌梁素海周边实施围湖造田,湖滨一带多垦为农田,湖区面积缩小为250平方千米。 1977年,湖水持续上涨,湖区西北岸堤防决口,海子面积扩大至290平方千米。灌区排水系统建成后,灌溉尾水经过各级排水沟汇入乌梁素海。1977年总排干沟建成后,年排水量增加到3.5亿立方米。 1980年,乌梁素海至黄河出口疏竣,并建红圪卜排水站,扬尾水入黄河。总排干沟年排水量达到5亿立方米。至此,乌梁素海能够通过排水设施调节湖面水位,使湖水面积较为稳定,一般在293平方千米,湖面海拔1018.79米。 据有关部门考证,隋代设置的大同城、唐代设置的天德军城就在湖区范围内,足见古代此处是屯兵之重地。1940年3月22日,在五原战役中,日本陆军中将水川伊夫兵败后从五原城内逃出,被傅作义部游击部队击毙在乌梁素海一个夹心滩上,这是抗战期间被击毙的日军最高级别将领之一。(详见附录《五原大捷》)乌梁素海旅游资源的开发始于1997年;2006年再度进行大规模开发。目前,乌梁素海生态旅游区已初具规模,并开始大量接待游客。 风景特色乌梁素海是鸟的世界、鱼的乐园,有近200种鸟类和20多种鱼类繁衍生息,其中国家一、二类保护鸟类12种,中日候鸟协议保护鸟类48种。乌梁素海湖面碧波荡漾,苇丛如诗如画,百鸟啼鸣婉转,令人赏心悦目。乌梁素海旅游区与乌拉山北麓的乌拉特草原融为一体,是集湖泊、草原和乌拉山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区。可谓青山、绿草、碧波相映成辉、野趣天成。游人至此,可领略北国的湖光山色,探索珍禽候鸟的活动奥秘,体验乌拉特草原风情,观赏小天池奇观,由海、原、山构造的这一绝妙的自然风景区令旅游者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乌梁素海婀娜多姿的自然、生态及人文景观,正在成为各地游客的旅游热点和内蒙古西部独具北国水乡特色的旅游胜地。 乌梁素海面积293平方公里,是内蒙古较大的湖泊,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塞外明珠”。位于乌拉特前旗境内的后套平原东端,阿力奔草原的西端,距旗政府驻地西山咀镇23公里,有黑色公路。 乌梁素海蒙古语意为杨树湖。此地原是生长杨树的低洼地,并有一段古北河遗留下来的河迹湖,面积不过20公顷,后因山洪和河套灌区退水汇集于此,而形成了今日的乌梁素海。 乌梁素海南北长50公里,东西宽20公里,湖面上生长着茂盛的芦苇和蒲草,在浩瀚的湖水中生息着鲫、草、鲢、赤眼等20多种鱼类。这里尤其以盛产黄河大鲤鱼而蜚声内蒙古。每到春、夏、秋三季,锦鳞跳跃,鸟语花香,有130多种珍禽异鸟在这里安家落户,生息繁衍,其中有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疣鼻天鹅、大天鹅、斑嘴鹈鹕和琵琶鹭等。乌梁素海湖面银光朗映,水天一色,万顷空明,波光浩渺。每到春夏之际,绿荫绰绰,湖水和蒲草相得益彰,蓝天与碧波交相辉映,使乌梁素海平中溢情,平中见美。阿力奔草原南端的乌拉山奇峰矗立,怪石嶙峋,置身山顶向西北眺望,湖、原、山三大景观尽收眼底。美丽的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慕名而来,观赏游玩,怡情冶性。 这里已建起旅游大楼、湖岛欧式木屋、草地蒙古包群等旅游设施,并配备了摩托艇和客轮,每年游人络绎不绝。 乌梁素海形似一瓣桔,被芦苇和香蒲分割成大小不一的几个水域;南北长35—40km,东西宽5—10km,面积约293km2,湖面高程1018.5m,最大水深约4m,大片水域水深在0.5—1.5m之间;近年来由于大量营养物质入湖、致使乌梁素海水上植物不断扩大面积,水下形成片草原,已明显地变为革型湖,使这个很年轻的湖泊己呈老化趋势;湖底上部为沉积的淤泥厚度02—0.5m,岩性淤泥质砂壤土,黑灰色有臭味,颗粒组成以粉细粒为主,下部为浅黄色原土质,主要补给水源是灌溉退水、雨水、山洪和地下水补给。乌梁素海形成与黄河主流改道有关,最早的黄河沿狼山南侧的乌加河作主流东流,后因地壳隆起,黄河受阻急转南流,冲出一个较大的洼地,这就是乌梁素海的前身,以后,由于风沙东侵和狼山南侧的洪积扇不断扩展,致使河床抬高,乌加河被泥沙阻断,河水溢流到洼地形成了乌梁素海,而黄河主流被迫改由南侧东流。现代乌梁素海主要靠乌加河和长济渠、民复渠等灌溉的尾水补给。水的矿化度呈上升趋势,70年代初为4克/升。70年代后期,矿化度上升到6克/升。湖中饵料充足,鱼类资源丰富,除盛产鲤鱼外,还有鲫、草、鲢等20多个鱼种。芦苇、蒲草资源亦很丰富。 乌梁素海,古时是黄河的一部分,现在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湖中芦苇好大一片,偌大的湖面上,你几乎只见芦苇不见湖水,随处一站,都可以听见芦苇叶子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沙沙”的巨响,仿佛惊涛骇浪声。空气中弥漫着沁人肺腑的清新,有芦苇的香味,也带有湖水的凉意。 生态特征艾比湖湖水含盐量高、污染不严重;湖水温度夏季晴朗炎热的天气湖面水温可达30℃左右,湖面在12月封冻,翌年3月解冻,最大冰厚0.32m,可行汽车,冬季冰下水温可达~1到-2℃而不冻结,这是高含盐量湖水的特点植物不能在湖中生长,也无鱼类分布,但在阿流、排水渠入湖口及南部泉、河入湖支流中鱼类较多,鱼类2科14种,两栖爬行类7科、7种,有鲤、鲫、短尾岁、准噶尔雅罗龟、裸重唇鱼、小体鼓鳔鳅、斯氏高原鳅、细眼高原鳅、巩乃斯高原鳅及黑斑高原鳅,还有以后移入的鲢、鳙及草鱼,准噶尔雅罗鱼和鲫鱼、鲤鱼是湖口水域中数量较多的鱼 。 形态描述乌梁素海为黄河改道而成,形似一瓣桔,被芦苇和香蒲分割成大小不一的几个水域;南北长35—40km,东西宽5—10km,面积约293km2,湖面高程1018.5m,最大水深约4m,大片水域水深在0.5—1.5m之间;近年来由于大量营养物质入湖、致使乌梁素海水上植物不断扩大面积,水下形成片草原,已明显地变为革型湖,使这个很年轻的湖泊己呈老化趋势;湖底上部为沉积的淤泥厚度02—0.5m,岩性淤泥质砂壤土,黑灰色有臭味,颗粒组成以粉细粒为主,下部为浅黄色原土质,主要补给水源是灌溉退水、雨水、山洪和地下水补给。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河套平原东端。蒙古语意为杨树林。湖泊面积约220平方千米。其形成与黄河主流改道有关,最早的黄河沿狼山南侧的乌加河作主流东流,后因地壳隆起,黄河受阻急转南流,冲出一个较大的洼地,这就是乌梁素海的前身,以后,由于风沙东侵和狼山南侧的洪积扇不断扩展,致使河床抬高,乌加河被泥沙阻断,河水溢流到洼地形成了乌梁素海,而黄河主流被迫改由南侧东流。现代乌梁素海主要靠乌加河和长济渠、民复渠等灌溉的尾水补给。水深0.5~1.5米,最大水深约4米,蓄水量2.5~3亿立方米。水的矿化度呈上升趋势,70年代初为4克/升。70年代后期,矿化度上升到6克/升。湖中饵料充足,鱼类资源丰富,除盛产鲤鱼外,还有鲫、草、鲢等20多个鱼种。芦苇、蒲草资源亦很丰富。 乌梁素海,古时是黄河的一部分。黄河改道后形成了河迹湖,现在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八大淡水湖之一。湖中芦苇好大一片,偌大的湖面上,你几乎只见芦苇不见湖水,随处一站,都可以听见芦苇叶子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沙沙”的巨响,仿佛惊涛骇浪声。空气中弥漫着沁人肺腑的清新,有芦苇的香味,也带有湖水的凉意。 远看湖面,黑压压的一片,像是塘上残留的荷蒂。走近了才看清,原来都是鸟儿。黑色的是野鸭,白色的是白鹤,杂色的竟是鸳鸯。其实种类还多着呢,连当地人也说多得叫不出名字来。鸟儿看见人走近了,前面的就往后边飞去,如是一拨又一拨地飞飞停停,像跟你开着一个永远的玩笑,也跟你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这时你会认同书上所说的:这是在全球荒漠和半荒漠地区中,为数不多的鸟类迁徙地和繁殖地。最难忘的还是乌梁素海的日落。只见夕阳映在湖面上,变成一条金色的柱子,从远方地平线的湖面上延伸而来,九十度笔直地竖在你的跟前。只有偶尔飞起的野鸭或鸟儿掠过金柱,生就带出一笔画意。当夕阳完全西沉了,这时飞鸟的啁啁聒噪声,像是在惜别黄昏,再见夕阳。 不来乌梁素海不知白天鹅之多,不知手上的镜头短。 天鹅天堂远远看见天与湖之间,有一条银白色的小线在熠熠发光———那是一大群的野生白天鹅! 乌梁素海的早晨充满野趣,到处都是鸟儿。它们有的在天上飞,有的浮在水面上,还有的就在栈桥上歇脚———不负晨曦。 乌梁素海与黄河惟一相通的湖口上,草绿水蓝。 特产盛产:发菜、甘草、枸杞、贺兰石、滩羊皮等; 乌梁素海是后套地区排泄农田退水和山洪水的唯一容泄区,也是巴彦淖尔市鱼、苇生产的重要基地,而且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地球同一纬度(北纬41º)最大的湿地,并被列为自治区湿地自然水禽保护区。湖区苇蒲茂密,鱼类丰富,盛产鲤、草、鲫、鲢、乌鳢等20多个鱼种,尤以黄河鲤鱼最为有名。年产芦苇12万吨;年产鱼1500多吨,最高年产4000吨,被誉为“塞外明珠”。春、夏、秋三季这里有140多种水禽在栖息、繁衍,其中黑鹳、玉带海雕、疣鼻天鹅、斑嘴鹈鹕为国家重点保护鸟类。 评价乌梁素海水域南北长、东西窄,其形状如一头海豚顶着一颗水球,南北长35~40千米,东西宽5~10千米,湖岸线长130千米;湖盆浅平,略由北向南倾斜,平均水深0.9米,最深处有4米,蓄水量2.6亿立方米左右。站在湖滨向里望去,只见辽阔的湖面微微鼓起,呈现出大湖的气派;如遇风天,风虽不大,但湖面涌起波浪,湖水拍打湖岸,使人有面临大湖的体味,甚至会产生一些类似大海的印象。湖水蒸腾量非常大,湖面上升气流格外强,宜开展水上飞伞运动。 2001年,中央电视台2套连续播出了在乌梁素海跟踪拍摄的天鹅从破壳诞生到振翅高飞的生长过程,揭示了天鹅的生活习性和生存奥秘,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旅游提示内蒙古属半干湿的中温带季风气候,东部为半湿润地带,西部为半干旱地带。最主要的特点是昼夜温差较大,一般可达10度左右,所以到这里旅游要多带衣服。内蒙古的灾害性天气有春旱和冬季暴风雪。 内蒙古从东至西可分作两大气候区:草原气候区,从东端呼伦贝尔草原至阴山河套平原一带,冬季冰天雪地,历达半年之久,平均气温为摄氏零下28°C左右。夏、春、秋几乎相连,五月至九月气候温和,是旅游草原最佳季节。沙漠气候区,从阴山以西阿拉善沙漠高原至巴丹吉林沙漠,春日(四月中至五月底)多风暴,夏日酷热,冬日奇寒,只有秋季(八月中至九月底,约40天)气候温和,是涉足沙漠最佳季节。 交通提示到乌梁素海可以从包头乘火车或汽车至乌拉特前旗,然后转乘到乌梁素海的汽车或旅游车即可。或自行开车前往。乌梁素海地域辽阔,观鸟可以自由选择前进方向和距离。如果只有1天时间,可以在旅游区附近观鸟。如果时间充裕,再开车或租车到较远的地方。 由于有旅游区,吃、住、行的条件都比较好,但如果去较为偏远的地方,条件就比较差了。一般说来,如果没有自己的车,很难在乌梁素海地区走得更远,更不用说见到更多的鸟类了。因此,自己开车或与当地有关部门联系以便取得帮助,才能达到在乌梁素海观鸟的目的。 建设必要性乌梁素海是由黄河改道而形成的河迹湖,2002年被国际湿地公约组织正式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是深受国际社会关注的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同时,乌梁素海是河套灌区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接纳了河套地区90%以上的农田排水,经过湖泊的生物生化作用后,排入黄河,起到改变水质、调控水量、控制河套地区盐碱化的作用。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系统对维护周边地区生态平衡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乌梁素海湿地由于水质恶化,泥沙淤积,植被退化,动物栖息地丧失,致使湖内许多浮游物逐年减少。虽然经过几次综合治理,注入乌梁素海的的污水水量有所控制,但是,整体的状况依然很不乐观,许多生态环境问题依然存在,如不加紧治理,美丽的乌梁素海将会从地球上消失。 友情提示行:从包头至乌拉特前旗班车很多(1个半小时左右/138公里/35元)。在前旗打的士(60元)可去乌梁素海,也可坐6路公交车。去一号点较方便,只是去二号点有些周折,走大路还要约5公里。 食:晚餐建议在前旗车站外各个小饭店解决,经济实惠。 住:夜宿车站边的巴运宾馆(90元/三人间),几乎是最佳选择。 摄:包头市周边还有不少低矮的土泥屋,屋顶上林立的电视鱼骨天线,对于“过来人”既似曾相识,又可谓壮观。 玩:在稍远处的一号点(约20公里处),可坐游船(130元/6座,门票8元)。在包头,还有好几处值得一游,如响沙湾(成吉思汗陵、五当召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