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乌克兰
释义

乌克兰(UKRAINE,УКРАИНА)位于欧洲东部,总面积为603700平方公里,是欧洲除俄罗斯外面积最大的国家。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并成为后苏联空间核心三国。1991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独立。东连俄罗斯、南接黑海,北与白俄罗斯毗邻、西与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诸国相连。乌克兰地理位置重要,是欧洲联盟与独联体特别是与俄罗斯地缘政治的交叉点。乌克兰人属于东斯拉夫族,与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血缘密切。

中文名称:乌克兰共和国

英文名称:Ukraine

简称:乌克兰

所属洲:欧洲

首都:基辅

主要城市:塞瓦斯托波尔

国庆日:1991年8月24日

国歌:乌克兰仍在人间

国家代码:UKR

官方语言:乌克兰语,通用俄语

货币:格里夫尼亚

时区:UTC+2

政治体制:半总统共和制

国家领袖:总统维克托·亚努科维奇

人口数量:46,886,400人(2005年)

人口密度:77人/平方公里(2005年)

主要民族:乌克兰族,俄罗斯族,白俄罗斯族

主要宗教:东正教,天主教

国土面积:603,700平方公里

水域率:7%

GDP总计:1648.73亿美元(2011年)

人均GDP:3067美元(2011年)

国际电话区号:+380

国际域名缩写:.ua

道路通行:靠右行驶

名誉:欧洲粮仓

国家格言:自由、和谐、美好

简介

国名

乌克兰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UKRAINE,РЕСПУБЛИКА УКРАИНА)。

面积

603700平方公里 它位于欧洲东部,总面积为603700平方公里,是欧洲除俄罗斯外面积最大的国家。

人口

4891万(2007年2月1日)。共有110多个民族,乌克兰族占70%,其他为俄罗斯、白俄罗斯、犹太、克里米亚鞑靼、摩尔多瓦、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希腊、德意志、保加利亚等民族。

语言

官方语言为乌克兰语,通用俄语。

宗教

主要宗教为东正教和天主教。

国旗

呈长方形,由上蓝下黄两块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长与宽之比为3∶2。乌克兰曾于1917年建立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年成为原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1952年起采用和原苏联国旗相似的带五角星及镰刀、铁锤图案的红旗,只是旗面下部为蓝色宽边。1991年宣布独立,1992年恢复乌克兰独立时的蓝、黄两色旗为国旗。

国徽

盾徽。蓝色盾面上的金色三叉戟是国徽的主体,它是弗拉基米尔大公时代基辅国家的标志,象征乌克兰民族悠久的历史及其发展的连续性,也是乌克兰国家观念复兴和为民族独立而战的标志。

首都

基辅(kyiv)。1995年11月23日乌克兰法律术语委员会决定,将首都的拉丁文拼写由“kiev”改写为“kyiv”。人口:276.65万(2009年4月1日)。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科学中心。

【重要节日】统一日:1月22日,纪念东西乌克兰合并;1月1日,东正教圣诞节:1月7日,胜利日:5月9日(庆祝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胜德国法西斯和欧洲战事结束);宪法日:6月28日(纪念1996年颁布独立后制定的第一部宪法);独立日(即国庆节):8月24日;基辅解放纪念日:11月3日(1943年);乌克兰火箭兵和炮兵节:11月3日(1997年)

【国家政要】总统维克托·亚努科维奇(Viktor Yanukovich) ,2010年2月当选。总理阿扎罗夫,2010年3月出任。议长弗拉基米尔·米哈伊洛维奇·利特温,2008年12月当选;

地理

资源地理

全国黑土面积居世界首位,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境内有大小河流2.3万条,湖泊2万多个,其中3000条河流长度超过10公里,116条超过100公里。主要河流有:第聂伯河、南布格河、德涅斯特河、北顿涅茨克河、普鲁特河和多瑙河。森林资源较为缺乏,森林覆盖率14.3%,跨越三个植被带—森林沼泽带、森林草原带和草原带。矿藏资源72种,主要有煤、铁、锰、镍、钛、汞、石墨、耐火土、石材、石油和天然气等,其中锰矿藏量占原苏联储量的80%,铁矿藏量约275亿吨,占原苏联储量的30%。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相对匮乏,其中80%蕴藏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和黑海沿岸,90%依赖进口。顿巴斯为乌最大的煤矿,已探明储量1090亿吨。

自然地理

东西长1316公里,南北长893公里。最大山系为西部的喀尔巴阡山,最高峰戈尔维拉峰海拔2061米。最长河流第聂伯河发源于俄罗斯,流经乌克兰河段长981公里。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克里米亚半岛南部为亚热带气候。1月平均气温-7.4℃,7月平均气温19.6℃。

“乌克兰”一词最早见于《罗斯史记》(1187年)。1237年到1241年拔都西征攻克基辅,建立金帐汗国。1654年乌克兰哥萨克首领赫梅利尼茨基与俄罗斯帝国签订《佩列亚斯拉夫和约》,乌克兰与俄罗斯正式合并。1922年,乌克兰加入苏联(西部乌克兰1939年加入)。1990年7月16日,乌议会通过《乌克兰国家主权宣言》。1991年8月24日宣布独立。

历史地理

乌克兰历史上是基辅罗斯的核心地域。也是近代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10世纪前后,东斯拉夫各部落在今乌克兰地区结合形成古罗斯部族﹐并建立了基辅罗斯国家。12—14世纪﹐由于封建割据﹐古罗斯部族逐渐分裂成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3个支系。约从14世纪起﹐乌克兰人开始脱离古罗斯而形成为具有独特语言﹑文化和生活习俗的单一民族。13—15世纪﹐乌克兰曾先后抗击蒙古人﹑日耳曼人及土耳其人的入侵﹐从14世纪起历受立陶宛大公国和波兰等国的统治。17—19世纪﹐在第聂伯河中游一带以基辅﹑波尔塔瓦和切尔尼戈夫为中心形成了乌克兰现代民族。

1654年﹐乌克兰哥萨克领袖赫梅利尼茨基与俄罗斯沙皇签订《佩列亚斯拉夫和约》,商请沙俄来统治]自此东乌克兰(第聂伯河左岸)与俄罗斯帝国正式合并,开始了乌克兰和俄罗斯的结盟史。18世纪,俄罗斯又相继把乌克兰和黑海北岸大片地区并入自己的版图。到1795年,除加利西亚(1772—1918年属于奥地利)以外,乌克兰其余地区均在沙皇俄国统治之下。

1917年底东乌克兰地区建立苏维埃政权,成立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18年至1920年外国武装干涉时期,西乌克兰(东加利西亚和西沃伦)被波兰占领。1922年苏联成立,东乌克兰加入联盟,成为苏联的创始国之一。根据波兰和苏联签订的《里加条约》,西乌克兰成为波兰领土,1939年11月,二战爆发,波兰被分割占领,西乌克兰与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合并。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战火首先烧到乌克兰,苏联在乌克兰地区遭受了严重失败。基辅战役,苏联大约损失了约70万士兵,德国如愿占领了乌克兰全境。1944年11月,苏军重返乌克兰。二战期间,乌克兰地区成为战争的重灾区,军民死伤惨重,物资损失更是不可计数。

二战后,乌克兰迅速恢复了生产,建立了发达的重工业和农业,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可是,苏联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具有严重的弱点,到了20世纪后半期,尤其是80年代末,苏联实行的中央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失去活力,官员士气日益低落,经济失去发展势头,经济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日益拉大。在政治上,由于苏联共产党在成立几十年来,犯有肃反扩大化等严重错误,民主与法治建设薄弱,人民自由受到压制,民族矛盾隐忧严重。

1986年,苏联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严重的炉心融毁辐射外泄事件,造成严重后果。但当时苏联官方开始时向世界和该国人民隐瞒事件真相,被国外媒体和核辐射检测部门揭露后,苏联的官僚意识受到广泛批评。

1985年,戈尔巴乔夫在苏联上台后,历史和现实积累的各种矛盾开始表面化,民族主义和民族独立倾向迅速抬头,全国政局开始急剧动荡,同时,乌克兰开始了其独立步伐。

1989年9月,乌克兰人民争取改革运动(简称“鲁赫”)成立,成员迅速扩大到百万人。1990年7月16日,乌议会通过《乌克兰国家主权宣言》。1996年乌克兰通过新宪法,确定乌为主权、独立、民主的法制国家,实行共和制。

2004年总统选举因违规而进行再次投票,维克托·尤先科赢得选举。

2006年3月26日,乌克兰举行最高苏维埃选举。3月30日,中央选举委员会公布选举结果,5个党派进入新一届最高苏维埃,其中地区党获得450个议席中的186席,季莫申科竞选联盟129席,我们的乌克兰81席,社会党33席,乌克兰共产党21席[2]。8月4日,最高苏维埃批准地区党领导人亚努科维奇出任新一届政府总理。新政府由地区党、社会党、共产党和我们的乌克兰4党联合组成[3]。10月17日,我们的乌克兰负责人宣布退出联合政府。

政区地理

全国有24个州,一个自治共和国,两个直辖市,共27个行政区划。具体如下:

1个自治共和国:

* 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Автономна Республ?ка Крим)

2个直辖市:

* 基辅(м?сто Ки?в)

* 塞瓦斯托波尔(м?сто Севастополь)

24个行政州:

* 基辅州 (Ки?вська область)

* 文尼察州 (В?нницька область)

* 沃伦州 (Волинська область)

* 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 (Дн?пропетровська область)

* 顿涅茨克州 (Донецька область)

* 日托米尔州 (Житомирська область)

* 外喀尔巴阡州 (Закарпатська область)

* 扎波罗热州 (Запор?зька область)

* 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州 (?вано-Франк?вська область)

* 基洛沃格勒州 (К?ровоградська область)

* 卢甘斯克州 (Луганська область)

* 利沃夫州 (Льв?вська область)

* 尼古拉耶夫州 (Микола?вська область)

* 敖德萨州 (Одеська область)

* 波尔塔瓦州 (Полтавська область)

* 罗夫诺州 (Р?вненська область)

* 苏梅州 (Сумська область)

* 捷尔诺波尔州 (Терноп?льська область)

* 哈尔科夫州 (Харк?вська область)

* 赫尔松州 (Херсонська область)

* 赫梅利尼茨基州 (Хмельницька область)

* 切尔卡瑟州 (Черкаська область)

* 切尔诺夫策州 (Черн?вецька область)

* 切尔尼戈夫州 (Черн?г?вська область)

政治

政体

2002年乌政局总体平稳。3月,举行会选举,支持列昂尼德·库奇马总统的中派力量入主议会,并联合其他议员团组成多数派。8月,库奇马总统倡议修改宪法,将乌现行政体由总统-议会制变为议会-总统制,由议会多数派组阁并推选总理,扩大地方权力。11月,库奇马总统应议会多数派要求,解除基纳赫总理职务,任命顿涅茨克州州长亚努科维奇为总理并组成新政府。以乌克兰共产党、乌克兰社会党为代表的左派和以“我们的乌克兰”联盟、“季莫申科”集团为代表的右派都入选议会,但均未在议会领导人选举中达到预期目的。左右两派多次联合发起反对执政当局的大规模示威游行,但难以构成威胁。

2003年乌政局总体稳定,总统、议会、政府关系相对顺畅。当局与反对派围绕政治改革、粮食欠收等问题展开激烈政治斗争。库奇马总统在议会中派联盟支持下采取加强政府职能、开展政治对话、提高社会福利等一系列措施。在修宪进程中,乌各派政治力量在国家政体、总统权力、总统、议员选举方式等问题上发生分歧。“我们的乌克兰”联盟、 “季莫申科”集团、社会党等党派多次提出修宪草案。最终议会多数派与乌克兰共产党联合制订的修宪案在议会初审通过并提交宪法法院审核。

2004年是乌克兰大选年。10月31日,乌举行独立后第四届总统选举,24名候选人参选。由于所有候选人得票均未超过半数,11月21日,得票前两名的候选人“我们的乌克兰”联盟主席尤先科和乌克兰总理亚努科维奇进入选举第二轮投票。“我们的乌克兰”联盟指责选举存在舞弊。乌最高法院裁决第二轮投票结果无效。12月26日,乌举行选举第二轮重新投票。2005年1月20日,乌中央选举委员会宣布尤先科当选总统。1月23日乌举行尤先科总统就职仪式。

2005年2月4日,根据尤先科总统的提名,乌议会批准季莫申科为政府总理。9月初,乌发生政府危机。9月8日,尤先科总统宣布解散季莫申科政府。随后,提名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州长叶哈努罗夫为总理人选。22日,乌最高苏维埃(议会)表决通过对叶的提名。

2006年3月26日,乌举行最高苏维埃选举,45个政党参加角逐。地区党得票率为32.14%,获186席,季莫申科集团得票率22.29%,获129席,“我们的乌克兰”联盟得票率13.95%,获81席。社会党和乌共的得票率为5.69%和3.66%,分别获33席和21席。7月7日,地区党、社会党和乌共共同签署了成立“反危机”议会多数派协议,并一致推选地区党主席亚努科维奇为总理候选人。8月2日,乌总统尤先科批准亚努科维奇的总理提名。4日,乌最高苏维埃通过表决任命亚努科维奇为政府总理。

2007年9月30日,乌克兰提前举行议会选举,季莫申科领导的党派季莫申科联盟赢得议会450中的156联盟随后同拥有72席的“我们的乌克兰-人民自卫”联盟组成议会多数派。尤先科根据议会提名季莫申科为总理,但议会11日在表决时以一票之差未能批准她担任总理职务。尤先科随后再次提名季莫申科为总理。12月18日,乌克兰议会以举手表决方式批准季莫申科出任政府总理。这是乌自1991年来首次以这种方式对任命总理进行表决。

2010年1月17日乌克兰总统选举投票结束。地区党领导人亚努科维奇和现任总理季莫申科在首轮投票中领先,由于双方均未获得50%以上选票,因此亚努科维奇和季莫申科将进入第二轮角逐。2月7日举行总统大选第二轮投票,据乌中央选举委员会公布的对99.91%的投票统计结果显示,反对派地区党领导人亚努科维奇获得48.95%的选票,另一总统候选人、现任总理季莫申科得票数为45.48%,落后于前者3.47个百分点。随后,季莫申科再次指责反对派地区党领导人亚努科维奇选举舞弊,但是不被承认。随后,乌克兰中央选举委员会14日正式宣布亚努科维奇当选为乌新一届总统;乌克兰议会16日决定,亚努科维奇于2月25日宣誓就职。

宪法

1996年6月28日,乌议会通过独立后的第一部宪法,确定乌为主权、独立、民主的法制国家,实行共和制。总统为代表国家的最高元首;最高苏维埃为立法机关;内阁为行政机关,向总统负责。2004年12月8日,乌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自2006年1月1日起乌政体由总统-议会制过渡为议会-总统制。

议会

乌克兰议会正式名称为乌克兰最高苏维埃,由450名议员组成,一院制,任期四年。设议长一人、第一副议长一人、副议长一人;下设法律政策、司法、国家建设和地方政策及自治、法律保护与立法保障、反腐败和有组织犯罪、国家安全和国防、人权和少数民族及族际关系、外事、与欧洲一体化、议会议事日程及活动保障与议员道德、预算、财政和银行工作、经济政策、工业政策和企业、能源和核政策、建筑和城市建设及住宅公用事务、交通和通信、农业政策与土地关系、环境政策和自然资源利用及消除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后果、科学教育、卫生保障、文化宗教、家庭事务和青年政策及体育和旅游、言论自由与信息、社会政策和劳动、退休者和老战士及残疾人、私有化问题等27个委员会。

各党派在议会中所占席位:地区党175席,季莫申科联盟156席,“我们的乌克兰—人民自卫”联盟72席,乌克兰共产党27席,利特温联盟20席。

司法

司法机构分为最高法院和地方法院,法官由选举产生,任期5年。案件审理分歧由最高仲裁法院裁决。司法监督由总检察长或其下属的地方检察长执行。总检察长任期5年,1996年10月18日成立宪法法院,由18名法官组成,任期3年。

最高法院院长:马良连科·瓦西里·季莫菲耶维奇(Маляренко Василий Тимофеевич),2002年11月任职;总检察长梅德韦季科·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Медведько Александр Иванович),2005年11月3日任职;最高仲裁法院院长:普里特卡· 德米特里·尼基季奇 (Притыка Дмитрий Никитич),1991年2月任职。

政党

实行多党制,截至2006年8月,共有130个政党在乌司法部注册登记,其中较大的政党为:

(1)地区党(Партия Регионов):1997年11月成立,成员63万。主张在合理、有效分清中央与地方权限和责任的前提下,建设繁荣昌盛的民主法制国家,通过诚实的劳动建立以中产阶级为主的公平、稳定的社会。保护公民利益,主张俄语成为官方语言。有亲俄倾向,反对北约东扩,中高层干部多为原联共党员。主席为维克多·亚努科维奇(Виктор Янукович)。

(2)季莫申科集团(Блок Юлии Тимошенко):右派,系在全乌克兰“祖国”联盟(Всеукраинск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Батьк?вщина”)基础上组建的政党联盟。主张建立民主国家和公民社会,推行市场经济,扩大社会福利,加速私有化进程。主席尤利娅·季莫申科(Юлия Тимошенко)。

(3) “我们的乌克兰”人民联盟(Народный союз “Наша Украина”):2005年3月在“我们的乌克兰”政党联盟基础上组建成立。主张乌应推行市场经济,加入欧盟和北约。乌总统尤先科(Виктор Ющенко)为该党名誉主席,副总理别斯梅尔特内(Роман Бессмертный)为党主席。

(4)乌克兰社会党(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партия Украины):1991年10月26日成立,党员7.3万。在政治上主张扩大议会权限,在经济上实行渐进的市场经济改革,建立保障社会公正、真正民主和人权的社会主义社会。主席亚历山大·莫罗兹(Александр Мороз)。

(5)乌克兰共产党(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ая Партия Украины):1993年6月在原苏共基础上重建并在司法部获准登记,成员9.3万。宣布代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军人的利益。主张根本改变国家现行方针,恢复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和原苏联,确立人道的、民主的、集体的原则,法律至上,各民族一律平等,支持发展乌俄关系和推动独联体一体化进程,在原苏联范围内建立起各独立国家人民的兄弟联盟。乌共中央第一书记为彼得罗·西蒙年科(Петр Симоненко)。

(6)乌克兰进步社会党(Програсивн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партия Украины):1996年4月成立,主张建立公正的社会主义和法制国家,认为乌应积极参与独联体一体化进程和俄白联盟,拒绝加入北约和欧盟。主席为纳塔莉亚·维特连科(Наталия Витренко)。

(7)人民党(Народная Партия Украины):中派,在乌克兰农业党基础上改组而成,2005年2月11日成立,成员10万。主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恢复和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倡导实施振兴农业发展的国家经济政策。主席为前议长弗拉基米尔·利特文(Владимир Литвин)。

(8)乌克兰人民党(Украинская Народная Партия):中右派,2003年1月成立,前身是成立于1989年9月的乌克兰人民鲁赫(科斯紧科派)。主要纲领是保障人权、民主和民族自由;建立以私有化为主的社会市场经济,保障生产者与消费者利益,主张与欧洲和世界经济一体化;促进乌民族精神的复兴,保护并全面发展乌克兰民间文化传统和习俗;捍卫乌克兰国家利益,建立安全稳定的公民社会。主席为尤里·科斯坚科(Юрий Костенко)。

(9) 乌克兰公民大会党(Партия “Вече”):2003年2月15日成立。主要由工商界人士和青年代表组成。该党在政治上倡导保障公民人权和自由,在经济上主张实施自由市场经济改革,维护中小企业利益,反对寡头垄断。主席伊娜·博古斯洛芙斯卡娅(Инна Богословская)。

(10)“改革与秩序”党(Партия “Реформы и порядок”):1997年10月11日成立。主张进行系统的社会政治经济改革,建立民主法制的公民社会和高效社会市场经济。主席维克托·平泽尼克(Виктор Пинзеник)。

(11)乌克兰统一社会民主党(Социал-демократическая партия Украины [объединенная])1990年5月27日成立,成员38.5万,主要来自知识和工商界。主张保持国家稳定和政策延续性,发展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赋予企业更多的经营自主权,坚决推行税改,完善社会保障,反对经济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赞成乌全面融入欧洲,同时搞好同俄罗斯的关系。主席维克托·梅德韦丘克(Виктор Медвечук)。

(12)“复兴”党(Партия “Возрождение”):2004年6月15日成立。主张推行市场经济和私有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捍卫公民经济、社会、精神权利与自由,实行东西方并重的平衡外交政策,发挥乌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主席阿纳托利·弗兰丘克(Анатолий Франчук)。

(13)乌克兰绿党(Партия Зеленых Украины):1990年10月成立, 成员3万。主张通过协调经济需求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保障人权和民主自由,在民主、慈善、人道的原则上振兴国家。要完善国民经济结构,解决环境污染,达到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对外主张中立、不结盟,反对外国以任何形式在乌驻军。主席维塔利·科诺诺夫 (Виталий Кононов)。

(14)乌克兰人民民主党(Народна-демократическая партия Украины):1996年2月24日成立,成员2.6万。主张实行多种所有制关系,实现土地市场化,强化社会保障,反对腐败和犯罪,在维护国家政治和经济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对外政策。主席瓦列里·普斯托沃伊坚科(Валерий Пустовойтенко)。

(15)乌克兰工业家和企业家党(Партия промышленников и предпринимателей Украины):2000年2月成立,成员主要来自乌克兰工业家和企业家联盟,主张深化经济改革,扩大工业生产能力,提高乌克兰科学技术潜力,扩展对外交流,建立高效的市场经济。主席为阿纳托利·基纳赫(Анатолий Кинах)。

(16)乌克兰人民鲁赫(Народный Рух Украины):中右政党,前身是成立于1989年9月的乌克兰人民鲁赫党(乌多文科派)。主要目的是争取摆脱苏联统治,实现乌彻底独立。1999年2月乌人民鲁赫党分裂为科斯坚科和乌多文科两派。乌派党员3.6万,民族主义者居多,尤其在乌西部地区影响较大,主张巩固乌独立和主权,坚决推行市场经济和私有化,建设民族、民主国家。主席为鲍里斯·塔拉修克(Борис Тарасюк)。

政要

维克托·亚努科维奇(В?ктор Федорович Янукович):总统。亚努科维奇1950年7月9日出生于乌克兰顿涅茨克州的一个工人家庭。他早年曾就读于顿涅茨克工学院的机械工程专业和乌克兰外贸学院,并获得国际法硕士学位。

1969年,亚努科维奇进入乌克兰叶纳基辅钢铁厂,1976年走上企业领导岗位。同年9月,他被任命为顿涅茨克州第一副州长。1997年5月至2002年11月,他出任顿涅茨克州州长。2002年11月,他被任命为乌克兰政府总理。

在2004年年底举行的总统选举中,时任总理的亚努科维奇作为总统候选人与反对派领导人尤先科展开角逐,但最终失利。

2006年3月乌克兰议会选举后,亚努科维奇领导的地区党成为议会第一大党,他于当年8月再次出任政府总理。2007年9月乌议会提前举行选举,虽然地区党继续保持了在议会中第一大党的地位,但因地区党无法与其他政党组成议会多数派,亚努科维奇被迫辞去总理职务,再次成为最大的反对党领袖。

2010年2月7日,亚努科维奇当选为新一任的乌克兰总统,并於同月25日在当地议会宣誓就职。

亚努科维奇已婚,有两个儿子。亚努科维奇的业余爱好是打猎和赛车。

弗拉基米尔·米哈伊洛维奇·利特温(Володими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Литвин):议长。曾担任总统第一助理和办公厅主任等职务。

米克拉·阿扎罗夫(Микола Янович Азаров):总理。阿扎罗夫1947年12月出生于俄罗斯的卡卢加市,1971年毕业于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地质学专业,毕业后进入图拉采煤集团工作。1984年至1995年,他先后任乌克兰国家矿山地质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学院副院长、院长等职务。 1994年阿扎罗夫当选乌克兰第二届议会议员,并任预算委员会主席。1996年至2002年,他被任命为乌克兰国家税务总局局长。2002年11月亚努科维奇出任政府总理后,阿扎罗夫被任命为政府第一副总理兼财政部长,主管政府财政、金融、税务、国企私有化以及与国际金融组织谈判等工作。2006年8月至2007年11月,他再次担任亚努科维奇政府的第一副总理兼财政部长职务。

阿扎罗夫在地区党内是仅次于亚努科维奇的二号领军人物。自2003年4月以来,他一直主持地区党的政治局工作,并负责地区党的对外谈判事务。在乌克兰今年初举行的总统选举期间,阿扎罗夫是亚努科维奇竞选总部的领导人。亚努科维奇当选总统后,阿扎罗夫代理履行地区党领导人工作。

阿扎罗夫曾多次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和奖章,是五级雅罗斯拉夫奖章和三级“功勋”奖章获得者。他曾写过大量地质学和税收方面的著作,独著或与他人合著的书籍多达110多本。

阿扎罗夫已婚,夫人柳德米拉是一名教师。他们有一个儿子。阿扎罗夫的业余爱好是绘画和读书。

安德烈·舍甫琴科,乌克兰足球运动员,司职前锋,世界球坛著名的球星。2004年12月,舍甫琴科被评为该年度欧洲足球先生。同年3月,他还被贝利题名为在世的125位最佳足球运动员。同样在2004年,他还被乌克兰总统库奇马授予乌克兰英雄的称号。现效力基辅迪那摩。

历任乌克兰总统

1991.12-1994.7 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Leonid M. Kravchuk,1934-

1994.7-2005.1列昂尼德·库奇马Leonid D. Kuchma,1938-

2005.1-2010.2维克托·尤先科Viktor A. Yushchenko,1954-

2010.2- 维克托·亚努科维奇Viktor Yanukovych,1950-

历任乌克兰总理

1990.10-1992.10 维托尔德·福金Vitold P. Fokin,1932-

1992.10-1993.9 列昂尼德·库奇马

1993.9-1994.6尤西姆·兹维亚基尔斯基Yukhim Zvyagilski,1933-

1994.6-1995.3维塔利·马索尔Vitaly Masol,1928-

1995.3-1996.5叶夫根尼·马尔丘克Yevgeny Marchuk,1941-

1996.5-1997.7巴夫洛·拉扎连科Pavlo Lazarenko,1953-

1997.7-1999.11瓦莱里·普斯托沃伊坚科Valeriy Pustovoitenko,1947-

1999.12-2001.5维克托·尤先科

2001.5-2002.11阿纳托利·基纳赫Anatoliy Kinakh,1954-

2002.11-2005.1维克托·亚努科维奇

2005.1-2005.9尤利娅·季莫申科

2005.9-2006.8尤里·伊万诺维奇·叶哈努罗夫Yuriy Yekhanurov,1948-

2006.8-2007.12维克托·亚努科维奇

2007.12-2010.3尤利娅·季莫申科

2010.3- 米克拉·阿扎罗夫Mykola Azarov,1947-

经济

总量

2003年乌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居民实际收入增加。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3%,除农业产值下降外,机械制造业、加工工业、建筑业、石化工业、食品业、批发零售贸易、进出口贸易增幅均在15%以上。外汇、金融市场稳定,固定资产投资和外国直接投资明显增加,拖欠工资债务缩减15.8%,居民收入增长22.8 %。但乌经济总体上仍处于恢复性增长阶段,影子经济、偷税漏税、产业结构失衡、能源瓶颈等因素仍制约乌经济发展。

国内生产总值(2003年):2632.28亿格里夫尼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3年):5505格里夫尼亚。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003年):9.3%。

货币名称:格里夫尼亚(Гривня)。

汇率(2003年12月31日):1美元=5.33格里夫尼亚

通货膨胀率(2003年):8.2%

失业率: 3.6%

2004年,乌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33.2%,贸易顺差69.76亿美元。外汇、金融市场稳定。固定资产投资和外国直接投资明显增加,外国直接投资增长23%。居民收入增长22.2%。

国内生产总值(2004年):3640亿格里夫尼亚。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4年):7745格里夫尼亚。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004年):12%。

进出口总额689.84亿美元,同比增长33.2%。

货币名称:格里夫尼亚(Гривня)。

汇率(2004年12月31日):1美元=5.306格里夫尼亚。

通货紧缩率(2004年): 12.3%。

失业率:3.6%。

2005年,乌经济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明显回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4%。交通运输、开采工业、食品业、加工工业等领域发展势头较好,冶金、石化工业、轻工产业形势欠佳,农业生产与上年持平。对外贸易出现逆差,外汇、金融市场基本保持稳定。

国内生产总值(2005年):3530.98亿格里夫尼亚。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5年):7571格里夫尼亚。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005年):2.4%。

进出口总额704.28亿美元,同比增长14.1%。

货币名称:格里夫尼亚(Гривня)。

汇率(2006年2月1日):1美元=5.10格里夫尼亚。

通货膨胀率:10.3%。

失业率:3.1%。

工业

2005年,乌克兰工业生产平均增长3.1%。其中机械制造业增长7.1%,冶金和金属加工业下降1.5%,化学和石化业增长9.8%,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业增长13.7%,轻工业生产增长0.3%。

近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农业

2005年,乌克兰农业生产与去年持平,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10%,农产品销售总量同比增长7%。粮产量3801万吨,向日葵470万吨,玉米1546.8万吨,土豆1940万吨。畜牧业同比增长6%,牛696万头,羊182万头,猪730万头,家禽1.8亿只,鸡蛋130亿颗,蔬菜728.9万吨。

近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面包(万吨)  217 230.5 246.6

肉(万吨)  48.4 20.1 21.3

动物油(万吨)  14.5 13.8 11.7

植物油(万吨)  130 133.5 142

加工肉制品(万吨)  29 33.1 28.8

奶制品(万吨)  120 87.7 93

财政金融

2003年完成预算收入549.867亿格里夫尼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9%。预算支出560.109亿格里夫尼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3%。预算赤字10.242亿格里夫尼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89‰。

外汇储备:68亿美元(截止2003年12月31日)

债务总额:145.41亿美元(截止2003年12月31日)

外债:106.92亿美元(截止2003年12月31日)

内债:38.49亿美元(截止2003年12月31日)

拖欠工资:15.47亿格里夫尼亚(截止2003年12月31日)

2004年完成预算收入906亿格里夫尼亚,为计划收入的99.7%,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9%。实现预算支出1024亿格里夫尼亚,为计划支出的95.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8.1%。预算赤字118亿格里夫尼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2%。主要数据如下(截止2004年12月31日):

外汇储备:95.25亿美元

债务总额:853.97亿格里夫尼亚(160.96亿美元)

外 债:121.47亿美元

内 债:209.54亿格里夫尼亚

拖欠工资:8.176亿格里夫尼亚

2005年乌完成预算收入1340.3亿格里夫尼亚,实现预算支出1415.4亿格里夫尼亚,预算赤字77.35亿格里夫尼亚。主要数据如下(截至2006年3月31日):

外汇储备:172.6亿美元

债务总额:124.3亿美元

外债:86.64亿美元

内债:37.66亿美元

对外贸易

2005年,乌同201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联系,对外商品贸易总额为704.28亿美元,同比增长14.1%,其中出口342.87亿美元,同比增长4.96%,进口361.41亿美元,同比增长24.64%,逆差18.54亿美元。乌主要出口国分别为俄罗斯(21.9%)、土耳其(5.9%)、意大利(5.5%)、德国(3.8%)、波兰(2.9%)、美国(2.8%)、白俄罗斯(占2.5%)等,主要进口国为俄罗斯(36.1%)、德国(9.2%)、土库曼斯坦(7.5%)、中国(5%)、波兰(3.8%)、意大利和白俄罗斯(各占2.7%)、法国(2.2%)等。主要出口产品为黑色金属及其制品、无机化学材料、化肥、木材、纺织品、铝制品、机车等,主要进口产品有天然气、石油、地面交通设备、纸张、塑料制品、药品、粮食和车床等。

近年进出口情况如下(单位:亿美元):

年度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进出口总额 457.24 617 704.28

同比增幅 30.9% 33.8% 14.1%

出口额 230.64 327 342.87

同比增幅 28.4% 41.6% 4.96%

进口额 226.6 290 361.41

同比增幅 33.4% 26% 24.64%

外国资本

截至2005年,乌克兰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总额为95.322亿美元。对乌主要投资国为:塞浦路斯(14.566亿美元,占15.3%)、美国(12.246亿美元,占12.8%)、英国(10.468亿美元,占11%)、英属维京群岛(7.088亿美元,占7.4%)、德国(6.282亿美元,占6.6%)、荷兰(5.89亿美元,占6.2%)、俄罗斯(5.556亿美元,占5.8%)。

人民生活

2003年乌家庭收入共计2119.22亿格里夫尼亚,同比增长13.7%,人均收入3317.5格里夫尼亚,同比增长5.8%。月平均工资462.27格里夫尼亚,同比增长22.8%,其中最高的基辅为760.77格里夫尼亚,捷尔诺波尔州最低,为304.18格里夫尼亚,二者相差2.5倍。行业最高月平均工资是交通和通讯、金融机构,超过中等工资水准1.5-2.2倍;工业企业中最高的行业工资是焦炭生产和石油加工业,为中等工资水准的2.1倍多。农业、渔业、卫生保健和社会救助机构从业人员工资最低,不足中等工资水准的2/3。截止2003年12月31日,乌所有商品和服务消费价格指数比2002年上涨8.2%,其中,食品消费价格指数上升10.9%,工业品价格指数上升1.5%,服务价格指数上升5.4%。登记失业人数98.89万,失业率为3.6%。

2004居民货币收入同比增长22.5%。扣除物价等因素后的实际收入增长16.8%。居民支出同比增长27.5%。月平均工资589.62格里夫尼亚,同比增长27.5%。乌工资收入较高的行业包括银行、航空、木材加工、石油加工,比平均工资高出1.9-3.2倍,而农业、纺织、医疗、教育等部门工作人员工资较低,只能达到平均工资的71%。各地区收入也有较大差异,基辅平均工资水平为1217.20格里夫尼亚,而切尔诺夫茨州平均工资为473.66格里夫尼亚,相差2.6倍。截至2004年12月31日,乌克兰登记失业人数为98.18万,比去年同期减少1.1%。

2005年乌居民货币收入同比增长38.1%,实际收入增长20.3%。2005年12月,乌居民平均工资水平为1019.71格里夫尼亚,基辅市平均工资1450.36格里夫尼亚。乌工资收入较高的行业包括交通和通讯、金融机构、焦炭生产和石油加工业,而农业、渔业、卫生保健和社会救助机构从业人员工资最低。

军事

国防

曾是欧洲强军

乌克兰军队曾经是欧洲强军,苏联解体时兵力达到70多万,还大量装备洲际导弹和核武器,而现在却近乎瘫痪。

乌克兰军队始建于1991年8月24日。苏联解体后,乌继承了原苏军大量部队、先进武器装备及战略储备物资, 其中包括78万名现役军人,6500辆坦克,7150辆装甲车,1500架飞机,350艘军舰,1272枚洲际导弹核弹头,2500枚战术核武器。1992年,乌宣布奉行无核、中立、不结盟政策,开始进行大规模裁军。1992-1996年,乌军共裁员40万,并在俄罗斯、美国的帮助下销毁了所有核武器。1996年乌完成与俄罗斯分割黑海舰队,正式组建该国海军。目前,乌海军实力为1.395万,编成2个海防区,1个海军航空兵群,1个岸防火箭炮兵群,海军陆战队(6000人)。装备有作战舰艇38艘,旗舰为“萨盖达奇内”号护卫舰,辅助舰船80艘。乌军的建制包括陆军、空军、防空军和海军。

军力

截至2010年初,乌克兰军队现役人员锐减至19.6万人,而其他前苏联国家的军事实力正在迅速壮大(如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大量官兵退役的首要原因是军费支出不足,部队待遇很差。很多军官从上个世纪就开始苦苦等待国家承诺的住房。目前,大约4.8万户军官家庭在排队申领,其中1.3万家庭已经等了10多年。薪酬也不如人意。合同制列兵月薪870格里夫纳(1美元约兑换8个格里夫纳),服役3年的下士月薪1100格里夫纳,仅是全国平均工资的一半。服役18年的中校营长月薪也才2500格里夫纳,比政府中层官员要少得多。这点微薄的薪水,官兵们还要靠它养家糊口、支付房租。所以,大批官员脱军装走人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仅2009年一年就有2500名军官选择退役,其中2000名还是合同制。这一势头目前仍未得到遏制。

军费

国防预算严重不足

乌克兰国防部新闻局早在2009年就对外宣布,由于国防预算不足,乌军工正濒临崩溃边缘。军方指出,政府对军队的财政拨款甚至违反了国家法律。法律规定,军费支出应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而2009年度的国防预算才占到GDP的0.83%。而且这笔资金也无法按时发放到位,导致军方无法按时支付电费和公共服务费。由此引发了不可思议的一幕:超过70%的军事设施曾一度被断电,其中包括重要的防空基地,与此同时,75%的国际协议乌当局没有能力履行。军人住房的建设工作也被中止。时任总理的尤里娅·季莫申科曾声称,对武装力量的财政拨款不存在任何问题,军费开支额度将会“创下记录”。而且因为有军工基础,乌军未来有复苏的可能。

外交

国策

【对外关系】2001年,乌外交灵活、务实。乌俄关系迅速升温,两国总统数次会晤,总理恢复定期会晤机制。乌在谋求东西平衡外交的同时,强调“欧洲选择”,注意发展与中、印度、巴西等大国关系,推动“古阿姆”集团升格为正式区域合作组织,积极参与德左、阿布哈兹、马其顿等地区冲突热点,并利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非常任理事国地位,倡议召开联合国安理会打击恐怖主义会议。

2002年,乌继续奉行以大国关系为基轴、东西平衡的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多元外交,全面扩大对外交往。不断深化乌俄关系,乌俄总统、总理多次会晤,议长实现互访。乌俄签订能源战略合作协议,就削除贸易纠纷达成一致,并就建立自由贸易区进行谈判。乌进一步谋求改善与西方关系,邀欧、美派观察员监督议会大选。谋求获得欧盟“联系成员国地位”。宣布启动加入北约进程。2002年下半年,美国公开指责乌向伊拉克出售军用雷达,派美英联合调查组来乌核查,并对乌实行经济制裁。欧盟也对乌提出批评,北约秘书长罗伯逊则将乌北约关系与乌向伊售武问题挂钩,引起乌朝野不满。

2003年,乌继续奉行以大国关系为基轴,东西平衡的外交政策。继续深化与俄的全方位合作,两国总统、总理、议长、外长等各级别领导人频繁互访。乌在伊拉克问题上与美国合作,派维和部队赴伊拉克。美支持乌加入世贸,恢复对乌经济援助,双边高层接触逐步恢复。乌重视与欧盟的关系,积极推进“欧洲选择”战略,谋求成为欧盟联系成员国。欧盟承诺东扩后继续对乌开放,进一步扩大与乌对话。

2004年,乌继续奉行以大国关系为重点、东西方平衡的外交政策。积极发展乌俄战略伙伴关系,配合俄组建乌、俄、哈、白四国统一经济空间。同时,重视发展同美国、欧盟的联系与合作,将“融入欧洲”作为战略目标,力争在各方面达到欧盟和北约成员国标准。

2005年,乌积极开展对外交往,重视对美关系及与欧洲国家的合作,将加入欧盟和北约作为外交优先方向,同时注重发展同俄罗斯及周边国家的关系。

建交国家

截至2005年12月31日,乌与173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同中国的关系

中乌自1992年1月4日建交以来,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友好互利合作关系发展迅速,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不断加深。乌重视对华关系,支持中国在许多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各派政治力量均积极主张加强同中国的友好合作。中国尊重乌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最早承认乌独立的国家之一,并在五个核大国中率先向乌提供了安全保证。

文教

文化

乌克兰文化政策的宗旨是:国家对文艺组织和艺术家提供法律保障,支持民族文化的发展,不对其实行政治或行政干预。维护文化艺术在其存在和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自身价值和独立性。保证创作自由,保存文化遗产,为各民族人民进一步发展其传统文化创造必要条件。吸引各方资金,以支持文化基层单位和重要文艺机构开展活动。

2003年,乌文化艺术部开展了一系列旨在弘扬乌克兰文化的活动:

1、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资力度。2003年国家文化预算拨款2.772亿格里夫尼亚,同比增长10%。

2、大力发展艺术院校和图书馆信息网络建设,完善使用程序,增 容信息库。截止2003年底,乌共有国家级剧院96所,各级博物馆480家,电影厂10家,电影放映机构2万所。各类图书馆近6万所,藏书9亿册。有2万多座建筑物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3、扶持地区文化,弘扬民间传统文学艺术。相继举行了全乌乡村文化站汇演,“小村艺术”、“乡村文化”等形式多样的展览演出活动深受当地群众的喜欢,有效地促进了民间文化艺术的发展。

4、吸引青年从事民族文化活动。不仅有效抑制了艺术学校骤减趋势,还于去年新增设了2所艺术类院校:卢甘斯克国立文化艺术学院和基辅市舞蹈学院。据官方统计数据,2003年报考文艺类院校的人数明显增加,反映出青年人献身艺术,致力于乌文化事业发展的积极势头。

截至2005年底,乌共有国家级剧院135所,各级博物馆394家,电影厂7家,电影放映场所4.1万个,各类图书馆2.03万个,藏书3.36亿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万多个。

教育

教育乌实行国家管理和社会自治相结合的教育管理体制。教育与科技部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参与制定国家教育、科学和干部职业培训法规,制定教育发展纲要、国家教育标准和教育工作的具体政策,统筹全乌教育工作。

地方教育由地方权力执行机构及地方自治机构负责管理并建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学前教育、基础教育、校外教育机构及中等师范学校均隶属上述机构。地方教育管理机构负责向其所属学校拨款,为教育工作者及青少年提供社会保障,为学生就近入学并接受教育创造必要条件。高等教育的主要投资方式是国家预算拨款,国家每年按照不低于国民收入10%的比例提供教育拨款。

教育体制主要由学前教育、普通中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组成,还有校外教育、继续教育、副博士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自学教育。截至2005年底,乌共有970所高校,著名大学有国立基辅大学、国立技术大学(基辅工学院)基辅音乐学院、国立哈尔科夫大学、国立哈尔科夫师范大学、国立利沃夫大学、国立辛菲罗波尔大学、敖德萨音乐学院等。其中国立基辅大学是“欧洲十大名校”之一。乌有1600余所教学科研生产和教学综合体。乌中小学教师约55万,高等院校教师约12万,其中博士约7千人,副博士约4万人,教授6千人,副教授约3万人,中学生650多万,职业技术学校966所,在校生52万。

媒体

1992年10月2日乌克兰最高苏维埃通过《乌克兰信息政策法》,此后又多次进行修改和补充。乌新闻机构管理部门为乌国家广播电视信息政策委员会,前身为乌信息政策部,隶属乌内阁,主要负责乌新闻机构的政策指导、业务管理和协调。委员会下设10个局。

(一)电视

目前乌共有20多家电视台,影响较大的有乌国家电视1台、乌国家电视2台、国际电视台、现代电视台、“新频道”电视台、“1+1”电视台、“ICTV”电视台和基辅电视台等。除国家电视1台、2台由国家财政拨款外,其余电视台均为私营股份制电视台。

乌国家电视1台成立于原苏联时期,用乌克兰语播出,每天播出时间约20小时。覆盖率和收视率均居首位,分别达100%、98%。国家电视2台每天播出时间约12小时,其中4小时播放官方的乌语节目,8小时用于出租私营电视台。

国际电视台由乌独立电视集团于1996年创办,是乌最大的私营电视台,覆盖率和收视率分别为65%、85%。每天播出时间16小时,其中70%为乌语节目,30%为俄语节目。 现代电视台成立于1997年,有8个栏目,覆盖乌24个州及所有大中城市,观众近三千万。该台还通过卫星向西欧、东南欧、俄罗斯传送节目。

“新频道”电视台和“ICTV”电视台以新闻、综艺节目为主,每天播放约10小时的俄语节目。 “1+1”电视台和基辅电视台每天播放约13小时的乌语节目。

(二)电台

乌国内共有40多个电台,影响较大的有:乌国家广播公司、基辅市广播电台、“自由”电台、“金门”电台等。乌国家广播公司创建于1924年,共4套节目,每天播出94.5小时,覆盖乌全境。

(三)报纸

乌各种报刊近600种,影响较大的报纸有:《事实报》、《政府信使报》、《乌克兰之声》、《日报》、《基辅导报》、《镜报》、《工人报》等。

《事实报》创建于1997年,日最高发行量84万份,是乌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也是乌唯一一家每天在9个地区印刷的报纸。网址:。

《政府信使报》于1990年创办,为乌政府机关报,日发行量约10.5万份,是乌发行量最大的三家报纸之一。

《乌克兰之声》为议会机关报,1991年创刊,分俄文版和乌克兰文版,日发行量近12万份。

《日报》为私营报纸,1996年创刊,用俄文和乌文发行,日发行量8万份。

《基辅导报》1992年创刊,日发行量12万份。

《镜报》1994年创办,为私营政治评论周刊,周发行量约6万份。网址。

(四)通讯社

乌克兰现有1个官方通讯社,23个私营通讯社。乌国家通讯社简称乌通社,创建于1918年。每天用乌克兰语、俄语、英语、德语四种语言发布消息,向乌政府机关、500多家新闻机构、社会团体、企业、驻乌外交使团提供新闻稿。是“欧洲通讯社联盟”成员。目前乌通社在中国、俄罗斯、美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有常驻记者。

民族

乌克兰国内总共有130个民族。根据1989年统计资料,乌克兰当年总人口为5140万人,其中乌克兰族占总人口的比重72.7%,共计3740万人。除乌克兰族外,人口数量占第二位的就是俄罗斯族,共计1140万人,占总人口的22%,而其他少数民族人口的总和,只占人口的5%左右,可见,俄罗斯族在乌克兰占有特殊地位。俄罗斯族在乌克兰一些地区居住比较集中,特别是在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俄罗斯族人占的比重高达67%,其次主要分布在卢甘斯克州、顿涅茨克州、哈尔科夫州、扎波罗热州、敖德萨州、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和赫尔松州。

自1922年乌克兰作为苏联的创始国之一加盟苏联之后,全苏联使用的官方语言和文字便是俄罗斯语言和文字。乌克兰全国出版刊物的54%,报纸的70%均是用俄文印刷的。1991年8月乌克兰独立后,乌克兰的官方语言和文字改为乌克兰文,俄文在文化出版业上的使用开始锐减。

在乌克兰的俄罗斯族,其来源和乌克兰族、白俄罗斯大体相同——是在9-10世纪基辅罗斯分裂成若干罗斯国之后,在古罗斯各部落的基础上形成的。乌克兰一共有130个少数民族。按各族人口占全国的比重看,主体民族——乌克兰族占72.7%,俄罗斯族占22%,其他少数民族总共只占5.3%。

1.犹太人

犹太族的人口数量在乌克兰占第三位。1989年该民族共有48.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0.9%。2/3的犹太人居住在基辅市、敖德萨州、切尔诺维策州、哈尔科夫、州日托米尔州、文尼察州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而且犹太人主要居住在城市里,农村很少有犹太人。大多数犹太人会说俄语或乌克兰语。

绝大部分乌克兰犹太人信犹太教。犹太教是乌克兰的第四大教派(居东正教、天主教、浸礼教之后),犹太教徒占乌克兰总人口的2%。乌克兰独立后,犹太人移居国外者较多。

2.白俄罗斯族

乌克兰的白俄罗斯族有44万人(1989年数字),占乌克兰总人口的0.8%。白俄罗斯族主要居住在乌克兰各地的城镇里,他们主要分布在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顿涅茨州、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卢甘斯克州、尼古拉耶夫斯克州、哈尔科夫州、扎波罗热州和基辅市。

乌克兰的白俄罗斯族与当今白俄罗斯共和国的白俄罗斯族同宗同源,他们同乌克兰族、俄罗斯族一样,同属东斯拉夫族,公元9-10世纪,东斯拉夫形成了古罗斯各部族。这些部族都处于在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基辅罗斯的统治之下。基辅罗斯的成员包括西北罗斯,东北罗斯,西南罗斯(其中包括当今乌克兰西部地区)。按马克思说法,在10与11世纪之交,基辅罗斯达到鼎盛时期,后来又分裂成若干个罗斯国家,并在古罗斯各部族基础上,形成了三个民族——乌克兰族、白俄罗斯族和俄罗斯族。当今分布在乌克兰境内的白俄罗斯族,也是在这一背景下形成的。由于历史和政治上的原因,白俄罗斯族、乌克兰族和俄罗斯族普遍存在混居现象,在有些地区则相对集中居住。这种情况,在当今乌克兰、白俄罗斯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三国都存在。

3.其他少数民族

摩尔多瓦族主要分布在靠着当今摩尔多瓦共和国的乌克兰南部的敖德萨州和扎波罗热州。人口有30万人,占乌克兰全国人口的0.5%。

乌克兰的保加利亚族共有23.4万人,占乌全国人口的0.4%,他们主要分布在敖德萨州和扎波罗热州。

波兰族总共有21.9万人,占乌全国人口的0.3%,其中65%居住在日托米尔州、赫梅利尼茨基州、利沃夫州和基辅州。

还有一些人数更少的民族分布颇为集中,例如,匈牙利人,其96%居住在外喀尔巴阡州;加告兹人,其68%居住在敖德萨州;希腊人,其85%生活在顿涅茨州;罗马尼亚人,其22%居住在外喀尔巴阡州。

鞑靼族在乌克兰民族问题上占有特殊地位。原苏联时期,鞑靼族有20多万人,他们的故乡是克里米亚半岛,1946年6月25日,斯大林指责克里米来亚鞑靼人在德国奸细指使下组织自愿队反对红军,并建立反革命活动集团反对苏维埃政权,而且鞑靼族基本居民群众对叛国者没予以反对,于是决定,把克里米亚鞑靼人迁移到苏联其它加盟共和国。克里米亚鞑靼族的大迁移,成为苏联最重要的民族问题之一。那以后,克里米亚鞑靼人开展了重返故乡运动,但迫于政治高压,重返故乡实际上并无可能。但是,鞑靼人重返故乡的愿望并未止息。1991年乌克兰独立后,鞑靼人返归故里定居问题很自然提到日程。由于政治环境的变化,出于人道主义考虑,乌克兰政府制订了一定的政策,逐步解决鞑靼人返迁克里米亚问题。

体育

乌克兰国家队首次参加世界杯决赛圈的比赛是在2006的德国世界杯上,头号球星安德烈舍甫琴科用了十年的青春,将国家队带进了世界杯。在第一场高温下进行的小组赛中,0比4遭到西班牙队的血洗。但是他们没有消沈和气馁,在队长舍甫琴科的鼓励和全队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精神下,接下来两场打败了沙特阿拉伯和突尼斯,顺利以小组第二晋级,八分之一决赛对阵瑞士。两队在120分钟内互交白卷,之後的点球大战又接连罚失点球,但是幸运女神站在了他们的一边,他们赢得了点球大战!成为了为数不多的首次进世界杯决赛圈就取得八强佳绩的球队。之後他们挑战意大利队(最终的冠军),实力的悬殊让他们0比3失利,但是他们没有遗憾和悔恨,因为他们用尽了自己全部的力量。他们值得铭记。队长舍甫琴科在关键时刻把球交给队友射门,让他在世界杯历史上留下自己足迹的举动也非常的感人。他在乌克兰国内就相当於是民族英雄。还是乌克兰总统的名誉顾问呢!

签证

1.护 照 护照有效期须在半年以上有效期.如曾有旧护照请提供。

2.照 片 4张 近期半年的白底两寸彩色照片。

3.外方邀请资料 (邀请函必须原件),外方邀请函原件(注明邀请人,被邀请人的公司、地址、电话及职务)。同时邀请信必须经过所在城市或地区的内务部外国人出入境内外管理局(即移民局)登记盖章。

4.中方介绍信原件 A.介绍信原件,必须用公司信笺纸有单位名称抬头、公章、负责人签名;须有可供领馆查询的地址.电话。派遣信内容包括见样板: B.名片:所提供的地址.电话.姓名必须正确真实,可以联系到本人。

5.中方公司资质证明 营业执照副本或单位法人代码书复印件加盖公章;

6.个人资料 身份证复印件,必须用身份证原件复印 ,清晰。

7.申请表 申请表可以使用中文填写;

扩展阅读:

1

景点介绍:http://www.ldtravel.com/scenic/area/wukelan#

2

政府网址:HTTP://WWW.KMU.GOV.UA

3

议会网址: HTTP://WWW.RADA.KIEV.UA。

4

中国外交部 www.mfa.gov.cn/chn/wjb/zzjg/dozys/gjlb/1786/1786x0/default.htm

5

凤凰网:http://news.ifeng.com/world/special/wukelandaxuan/

6

http://liondance-dragondance.org/c2.asp?d=349

7

http://www.worldstatesmen.org/Ukraine.html

8

更多乌克兰签证信息请参考:http://www.zhonglv168.com/visa/europe/491.html

开放分类:
世界历史欧洲国家乌克兰国家国家政权
“乌克兰”相关词条: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合作编辑者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次
编辑次数:107次
最近更新:2012-05-20
创建者:shhjintian
更多贡献光荣榜

突出贡献者:

姒娜 

辛勤贡献者:

163hbw 展开

红牛1017 

YeKut 

lizhongyandy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3 6: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