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乌鹃 |
释义 | 乌鹃俗称卷尾鹃、乌喀咕,是一种中小型鸣禽,隶属于鹃形目杜鹃科,主要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印度、中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均有分布,国内见于广东、福建、海南等南方省份,通常栖息于密林深处。 基本信息物种名称:乌鹃 学名:Surniculus lugubris 英文名:Drongo Cuckoo 分类:鹃形目、杜鹃科、乌鹃属 描述:中等体型(23厘米)的黑色杜鹃。全身体羽亮黑色,仅腿白,尾下覆羽及外侧尾羽腹面具白色横斑,前胸隐见白色斑块。幼鸟具不规则的白色点斑。尾羽开如卷尾。 虹膜-褐色(雄鸟),黄色(雌鸟);嘴-黑色;脚-蓝灰色。 叫声:叫声响亮清晰,由4~6个均匀的pi声平稳上升,之前有过门声;也作一连串快速颤音,升至最后三个音而降调。 分布范围:印度、中国、印度尼西亚及菲律宾。 分布状况:罕见留鸟及候鸟,见于海拔900米以下的低地处。亚种dicruroides 繁殖于四川南部、云南、西藏东南部、贵州、广东及福建。在海南岛为留鸟。 简介乌鹃(学名:Surniculus lugubris)为杜鹃科乌鹃属的鸟类,俗名卷尾鹃、乌喀咕。分布于南至印度半岛、斯里兰卡、东南亚、马来群岛、东至菲律宾群岛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福建、广东、海南等地,主要栖息于大森林或平原较稀疏的林木间以及在树上活动和栖息。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爪哇。 习性栖于林中、林缘及次生灌丛。性羞怯。外形似卷尾,但姿势、动作及飞行均不同。 栖于林中、林缘及次生灌丛。性羞怯。外形似卷尾,但姿势、动作及飞行均不同。 主要栖息于大森林或平原较稀疏的林木间以及在树上活动和栖息。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爪哇。 乌鹃喜二、三只集成小群活动。主要以植物的果实和各种浆果为食。 保护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