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乌尔霍·卡勒瓦·吉科宁
释义

乌尔霍·卡勒瓦·吉科宁(Urho Kaleva Kekkonen,1900年9月3日—1986年8月31日),芬兰总统(1956一1981)。1950一1956年5次出任内阁总理。是所谓苏联半控制时期芬兰化的代表人物。

初涉政坛

乌尔霍·卡勒瓦·吉科宁是芬兰政治家、外交家。 1900年9月3日生于芬兰的比拉韦锡(Pielavesi),父亲尤霍·吉科宁(Juho Kekkonen)是一个农民。1919年起在赫尔辛基大学攻读法学,1926年毕业。1927-1931年任乡村联盟律师。1928年获法学学士学位。1933-1936年任农业部行政秘书。1934-1946年期间先后担任农民党中央管理委员会委员和执行委员会委员。1936年获得民法博士学位。

奥运健将

1936年,吉科宁作为农民党(后改中央党)代表,当选国会议员,同年任司法部长。1937年任内政部长。1940-1943年任中央移民安置局局长。1943-1946年任财政部顾问和合理化建议局局长。1944年11月-1946年再任司法部长。1946-1947年任议会第一副议长,1948-1950年为议长。他爱好体育,是20年代初一位杰出的运动健将,曾获1924年全国比赛3项冠军,其中跳高成绩达1.85米。1931-1947年为芬兰体育联盟主席。1938-1946年任芬兰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业余喜欢钓鱼打猎。

小国首脑

由于1939年底的“苏芬战争”阴影,二战爆发后,芬兰为收复领土,和德国站在了一起。1943年,吉科宁预见到纳粹必将失败,认为芬兰必须对苏联采取中立友好政策,以保持自身的独立。故促成政府于1944年2月与苏签订和约,1948年4月又签订《芬-苏友好合作互助协定》。1950年首次出任政府总理后,即与尤霍·库斯蒂·巴锡基维总统合作,拟定了一条被称为“巴锡基维-吉科宁路线”的维持芬兰独立的外交路线。他曾多次强调,芬兰的“中立政策整个来说恰恰是建立在《芬-苏友好合作互助协定》基础上的”。自1950年3月-1956年2月,他5次组阁,并先后兼任内政部长和外交部长等职。

1956年巴锡基维去世后,吉科宁于2月15日继任总统。任内主张成立包括芬兰共产党在内的中左联和政府,对外奉行对苏睦邻友好、不卷入大国利害冲突、同一切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积极和平中立政策。并放眼北欧经济体,使国家逐步走向富裕。因此得以在1962、1968和1978年3次蝉联总统。1980年获列宁和平奖金和季米特洛夫和平奖金。曾获得芬兰带链大十字勋章和体育金质十字奖章。另获得过莫斯科大学、德里大学等学府的荣誉博士学位。曾多次访问中国。

1981年9月,吉科宁因病辞去所有职务。1986年8月31日在赫尔辛基去世。他被认为是芬兰近代历史上一位最重要的政治家。芬兰独立后,没有人比他更深深影响芬兰的政治。他前后担任总统25年,最大的贡献是让芬兰成为“东西方的桥梁”。1975年在赫尔辛基召开的欧洲安全和合作会议,被认为是他外交成就的颠峰之作。著作有《民主的自卫》、《芬兰人民团结之路》和《人民为生活而战斗》等。

参考资料

1.图片来源 

2.《各国首脑人物大辞典》209-210页,中国社会出版社1991年12月版.

开放分类:
芬兰总统1900年出生芬兰总理北欧领导人1986年逝世
“乌尔霍·卡勒瓦·吉科宁”相关词条: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合作编辑者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次
编辑次数:6次
最近更新:2012-03-07
创建者:亿夫长
更多贡献光荣榜

突出贡献者:

火星海盗马丁 展开

辛勤贡献者:

appledj5845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3:4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