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乌贝散 |
释义 | 为黄白色的粉末;气微香,味咸、微苦。制酸止痛,收敛止血。用于胃痛泛酸,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简介【处方】海螵蛸(去壳)850g 渐贝母150g 陈皮油1.5g 【制法】以上三味,海螵蛸、浙贝母粉碎成细粉,加入陈皮油,混匀,过筛,即得。 【性状】为黄白色的粉末;气微香,味咸、微苦。 【功能与主治】制酸止痛,收敛止血。用于胃痛泛酸,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凡确诊为胃酸过多,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而证见嗳气反酸,胃脘发热,饮食后 1~ 2小时发生胃脘疼痛,进食后其痛可自然缓解,或伴呕血,或伴大便出血,或伴脘胀食少等,皆为上方之适应症。所以然者,以上方中之乌贼骨味甘涩咸性微温,入肝胃经,具有收敛制酸,止痛止血,保护胃肠黏膜,并使早日修复之作用 ;浙贝母味苦性凉,归肺胃经,具有清热散结,软坚化痰之功效。因此,两药合之,能根治胃酸过多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用法与用量】饭前口服,一次3g,一日3次;十二指肠溃疡者可加倍服用。 【规格】每瓶装45g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 临床上,使用乌贝散不可刻板,应灵活用之,如是者,便可提高乌贝散之疗效也。笔者灵活使用此方的规律是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伴少量出血者,上方宜加倍量服之 ;出血量较多者,上方加白芨末 6克服之 ;痛剧者,加元胡末 3克服之 ;呕血者,用竹茹、黄连各 9克,苏铁叶 15克,煎汤送服乌贝散 ;胃中寒冷而痛,喜按喜温者,用香砂理中汤送服乌贝散 ;伴腹胀食少者,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送服乌贝散。 鉴别方法(1)取该品,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透明薄片或碎块,具细条纹或网状纹理。 淀粉粒卵圆形,直径35~48μm,脐点点状、人字状或马蹄状,位于较小端,层纹细密。 (2)取该品1g,置试管中,加稀盐酸5ml,产生大量气泡。 (3)取该品5g,加70%乙醇4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1%盐酸溶液5ml使溶解,滤过。 取滤液2ml,加碘化铋钾试液3滴,生成橘红色沉淀。 另取滤液2ml,加硅钨酸试液1~3滴,生成白色絮状沉淀。 含量测定取该品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氯仿20ml,浓氨试液1ml,轻轻摇匀,称定重量后,于室温放置24小时,再称重,补足失去氯仿量,充分振摇,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士的宁对照 品,加氯仿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分别吸取供试品溶液8μl和对照品溶液4μl,交叉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甲苯-丙酮-乙醇-浓氨试液(8:6:0.5:2)的上清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薄层扫描法)进行扫描,波长:λS=257nm,λR=300nm,测量供试品与对照品吸收度积分值,计算,即得。 该品每袋含士的宁(C21H22N2O2)应为7.2~8.8mg。 药理作用主要有抗酸,止痛,止血,促进溃疡愈合等作用。 1.抗酸、止痛、促进溃疡愈合:乌贝散有抗酸、止痛、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对小鼠实验性胃溃疡治疗作用的试验证明,具有明显中和胃酸及吸附胃蛋白酶的作用。由于胃酸被中和,降低了胃蛋白酶的活性,从而减少了胃蛋白酶对溃疡面的刺激,故具有保护溃疡面,促进溃疡愈合作用。用醋酸涂抹法制成大鼠慢性实验性胃溃疡模型,观察几种药物对实验性溃疡愈合的影响,结果证实乌贼骨粉和乌贝散对其愈合均有促进作用,愈合率分别为67%和38%。 2.止血:本方主药乌贼骨(海螵蛸),其化学成分主要含碳酸钙、胶质、有机质及磷酸钙,氯化钙等,为吸着性抗酸药。诸种钙盐有促进溃疡面炎症吸收,阻止出血等作用。胶质与有机质和胃液作用后,可形成一层保护膜覆盖在溃疡面上,使出血趋于凝结,从而达到止血、止痛、收敛和愈合溃疡面的效果。 不良反应本方成分主要是钙剂.但由于不在肠中吸收,故长期服用亦不致影响全身酸碱平衡,从62例临床药理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液中电解质无明显变化,均属正常。乌贝散临床使用未见毒性反应,仅少数病例或原有习惯性便秘者可出现便秘。 注意事项1.饮食宜清淡,忌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忌愤怒、忧郁,保持心情舒畅。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胃痛严重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6.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7.对该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该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请将该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该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宜忌1.在服用过程中可出现便秘。 2.服药期间禁服含乌头、附子类药。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