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卧龙峡
释义

卧龙峡位于潮基乡北部、林溪乡南部,地处瑞湖公路边,总面积8.2平方公里。卧龙峡风景名胜区以“诸葛村”、卧龙峡谷为主体,是人文、自然景观兼容并重、山光水色相映成趣的具有鲜明特色的风景名胜区。

简介

卧龙峡历史悠久,保存有南北朝时期的岩刻、千年银杏树,是浙南地区诸葛亮嫡系后裔最大的聚居地,文化积淀深厚。卧龙峡,空气清新,植被良好,水质优良,水源丰富。

景区特征

“峡雄谷秀、美不胜收”的卧龙峡水清得可爱,山绿得可爱。她逶迤千余米,两岸青山如黛,琼崖如削,美不胜收,俨然天然画廊,真是江南的九寨沟。为什么要将其命名为卧龙峡?第一是因为峡谷的形状如卧龙;第二是因为贾岙是诸葛亮也就是卧龙先生子孙的聚居地,借此表达对祖先怀念、崇敬之情。三是因为峡中出现一条长300米、宽40厘米形似卧龙的白色岩石层,卧在溪床之中。

卧龙峡有两个特点:一是景观众多,亦美亦奇;二是拥有天然环形游道。幽奇的卧龙峡,谷长深阔,两侧山上茂林修竹,崖壁多崛。谷中溪水潺潺,潭瀑迭布,奇岩怪石令人眼花缭乱。谷口一泓碧水形成一汪“天然浴池”,横亘山麓,给了四海宾朋一个“开门喜”。蜿蜒约6000米的卧龙峡之中,有着仙桥墩、龙人洞、白虎崖、白虎潭、玉女池、铜雀台(戏台坦)、溅虹峡、八赴潭、闺子潭、赤壁坦、龙井潭、畚斗潭、葫芦潭、瓜飘潭等数十个景观,其中尤以仙桥墩、龙井潭、小“白龙”等尤为出色。仙桥墩者,乃一块庞大、兀立于激流之中的巨石,远看象一个人的脚掌,五趾俱全,长短不一;近看极似一个桥墩。龙井潭原名五斗缸,亦名龙潭,长19米,宽17米,深35米,水绿得令人心悸。瀑高12米,湍急之流凌空泻下,激起点点浪,泛起圈圈涟漪。小“白龙”在龙潭之中,是一条白色岩石层之别称,蜿蜒曲折约300米、宽约40厘米,色彩迥异于边邻岩石,界限鲜明,似一条游龙。它一会儿傍坡缘行,忽儿又循溪游行,最近一头“钻入”一个深潭,真是鬼斧神工,天成佳景。

卧龙峡另一特点是天然形成一条环形复线游道。溯溪而上,直游到畚头潭,循潭侧一条山道至牛头寨。游览之后,大家可以沿着寨侧一条石板路轻快下山。

景区景点

贾岙诸葛村

贾岙,是浙南诸葛氏最大聚居地,现有诸葛氏1100多人,占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二,都是诸葛亮(孔明)的嫡系后裔。孔明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中国民间传说中智慧的化身。据《中国姓氏寻根》称:“诸葛姓氏由来,相传伯益的后裔葛伯的封国灭亡后,葛氏有一支迁居山东诸城,因此称诸葛氏。”又据史料记载:“东汉末年诸葛亮一家移居湖北隆中,后随刘备迁居四川成都。五代后唐长兴元年(930年)诸葛氏成都分支迁到浙江建德。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大理事评通判、诸葛亮的第 16代孙诸葛良官携子信阳、信隆从新安(建德)至瓯郡(温州),因战事阻截,遂卜居蒲州。”

明永乐二年(1404),诸葛亮第20代孙、诸葛良官第5代世孙诸葛原铭携子孙从蒲州迁居贾岙。经过592年,到了今天,贾岙的诸葛氏行第已由当初的 “原”字行传至“青”字行,人数由当初的10多人发展到1100多人。几百年来,这些诸葛苗裔继承乃祖诸葛武侯当年隐居隆中时“躬耕苦读,不求闻达”之传统,一边耕种农田,一边不忘读书求知。他们勤奋钻研,参与发展祖辈传下来的制作工艺,为林溪“工艺品之乡”的形成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诸葛氏和黄氏共筑的宗祠、共奉祖先的独特习俗,姹紫嫣红的“工艺品系列”,都向我们昭示着贾岙诸葛氏和这个诸葛村的不凡魅力。

南朝岩刻

南朝岩刻共有三组。岩面垂直,自地表起高6米、宽约10米的岩面上按自然界缝刻有三组岩画,其中第二组是岩画主体,中心区刻七层佛塔一座,每层刻佛像,中间三层还刻有文字。塔两边刻有佛像、人物和“永定元年(公元557年,即南朝陈武帝元年——笔者注)七月二十七日”文字。它历经1500多年风雨剥蚀而依然清晰如初,令人不由肃然起敬。它是风云变幻、动荡不安的南北朝时代留给我们的一组珍贵岩画作品、一笔无价之宝,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和民俗风情的珍贵资料,是佛教早在南北朝就已传入浙南山乡的重要特征。1997年8月29日,浙江省政府将它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是对它的价值的肯定。

贾岙银杏树

银杏树是唐代人所栽植的,至今已寿高千岁以上,是浙江境内目前还健在的最古最大的一棵银杏。它高25米,基围11.8米,冠幅17.12×21.15米。虽已见识过千年风云,仍生长良好,枝叶茂盛,堪称奇迹。每当春夏之际,她就舒枝展叶,宛如宝伞。银杏天生丽质,古雅肃雅,有“活化石”之美誉。现代伟大的作家、诗人、史学家、考古专家、剧作家、古文字学家郭沫若称赞她是“东方的圣者”、“中国的国树”、“中国人文的有生命力的纪念塔”。千岁银杏见证着历史的变迁,昭示着生命的宝贵,是极其珍贵、极具亲和力的灵树。卧龙峡风景区所在的贾岙、溪坦、大坪、陶溪、傍山等村庄不但具有悠久的历史,古代就已声名远播,近代史上还是浙南革命的重要根据地。涌现出余声斋等革命烈士,刘英、粟裕、龙跃、程美兴、郑伯永等老一辈共产党人都曾在这里战斗过、工作过。1986年,潮基、林溪被命名为二战时期革命老根据地乡,贾岙、大坪、陶溪、傍山等村被命名为二战时期革命老根据地村。如今,这里保留着好几个革命遗址,是我们对年青一代进行革命传统,爱国爱乡教育的好场所。

工艺品园区

溪坦、贾岙自古就有制作工艺品的传统。如今的溪坦,贾岙等地,不仅工艺品生产厂家已发展到40多家,而且大多数人家搞起了工艺品制作。工艺品生产已成为当地主要产业,形成木作、剪镂、塑作、铸锻、金属、编织、刻印、画绘、玻璃制作等技艺类型,产品不但运销全国许多大中城市,而且远销欧洲、北美、东南亚及拉美的巴西等几十个国家,为国家换回大量外汇。这里出产的工艺产品精致美观,端庄简约,方便实用,是令人喜爱的艺术品

卧龙峡谷

“峡雄谷秀、美不胜收”的卧龙峡是卧龙峡风景区的主要景区。这里水清得可爱,山绿得可爱。成百上千年来,她远离尘世的喧嚣,深藏于贾岙、大坪之间的山谷之中。她逶迤千余米,两岸青山如黛,琼崖如削,美不胜收,俨然天然画廊,真是江南的九寨沟。为什么要将其命名为卧龙峡?第一是因为峡谷的形状如卧龙;第二是因为贾岙是诸葛亮也就是卧龙先生子孙的聚居地,藉此表达对祖先怀念,崇敬之情。三是因为峡中出现一条长300多米,宽40公分形似卧龙,卧在溪床之中。

乌坦 山双坑 白水瀑坑

乌坦山、双坑、白水瀑坑是向世人展示奇岩怪石、危崖峭壁之神韵风采的“博物馆”。在马坦山巅,山坡上奇崖罗列,怪石棋布,如金鸡岩、猴驮岩,令人目不暇接,浮想联翩;在白水游坑,白水游高达30多米,左泻右跃,飞珠溅玉,动人心魄,而水库里面则高山起伏,山上有箬笠岩、汽车岩、狗爬岩等造形奇特的岩(崖)石,并且还生就一个长毛洞(一个长及几丈,高一米余的大洞穴,由山崖内凹陷而形成,相传当年太平军将士曾来此躲雨);在卧龙峡上游的双坑之中,溯溪而上直至大坪村,绵延6000多米的溪谷中,大小不一、形形色色、奇形怪状的崖壁、岩石星罗棋布,如海狮托球、猛虎下山、老牛饮水、蛏子岩、石岩屋(可容纳56-60人)、团鱼(鳖)岩、仙人选桥等无不神形并肖,更有龙须瀑、珍珠瀑等瀑、潭为之呐喊助威,令人不由的啧啧称奇,由衷赞叹。其实,就在卧龙峡之中,也是怪石遍布,危崖耸立,特别是龙井潭边的一大片崖壁,光滑似镜,平铺峡中,绝天仅有,令人叹为观止。到此一探,必将不虚此行。

潮基

穿越境域的主溪流是三十一溪(林溪、陶溪),卧龙峡是其重要支流,汇入三十一溪后直奔金潮港。古时,飞云江的潮水涨到潮基为止,故有“潮至”(后谐改潮基)之名。有此地利,古代潮基遂成飞云江“七十二埠”之佼佼者,长期海远繁忙,高贾云集,百业兴旺,溪流两岸遍植桃树、杨柳,一时“桃红柳绿,莺歌燕舞”,遂有桃花溪之美名。今日陶溪两岸,柳杨迎溪挺立,翠竹临风摇曳,伴有千岁银杏等佳树古木,映照的溪水山色,十分可爱。尤其是碧波荡漾的桃花湖,青山绿树,一边金滩绿卉,砾砾黄沙与清清流水、深深清水潭相映成趣,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无穷的乐趣。

相关传说

潮至桥和跨步山的故事:很久前,潮基这地方发生过一次大旱,谷粒无收,百姓饿着肚子,家家啼哭。一日,有位穿白衣的仙人来到这里,看见这样悲惨,就跑到东海龙王那里,向海龙王求雨。那海龙王沉下脸说:“你要我去那里降雨,没这么容易!你回去叫他们每年七月初七,送一对童男童女来,若做不到,不要怪我无情。”白衣仙人气愤异常,但又不敢发作,只好再向他恳求说:“龙王,何必这样呢,你若去降了雨,救活百姓,百姓会永远感谢你的恩德。”龙王只是摇着头讲:“限你三天时间,送来童男童女,若不送来,不会给他们好看!”白衣仙人回去后,日夜担忧。他怎忍心让两个童男童女白白送死呢?这里龙王眼看三天限期已到了,还不见有童男童女送来,龙王气得咬咬牙说:“这些刁民不给点颜色看看,怎晓得我老龙的厉害?”当夜,龙王就行了一阵大雨,开始百姓个个都快活得跳起来,哪晓得雨越落越大,百姓慌了。没多少功夫,山里洪水冲出来,飞云江潮水满上来,房屋连人带水被冲光了。白衣仙人眼看有百姓受难,头发都愁白了,他赶紧去向其它仙翁求救。一位仙翁讲:“要制伏龙王,必须造座石桥,桥下埋一对童男童女,才能永远阻住洪水和潮水。”白衣仙人向他道了谢。大水退后,他造了一座石拱桥,把自己分身变作童男童女埋在桥下。从这以后,最大的潮水涨到这里都停了。后人就给这条桥起名叫“潮至桥”。当时那白衣仙人走过的山,取名叫“跨步山”。他走过的路上,留下了一个又一个脚印,至今还依稀可见。

旅游提示

溯溪而上,直游到畚头潭,循潭侧一条山道至牛头寨。游览之后,大家可以沿着寨侧一条石板路轻快下山。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6: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