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我的父亲母亲 |
释义 | 1 1999年张艺谋执导电影《我的父亲母亲》是根据鲍十小说《纪念》改编,由张艺谋导演,章子怡、郑昊主演的电影,1999年10月16日在国内上映。影片画面优美,讲述的爱情故事感人至深,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获2000年金鸡、百花最佳故事片奖,华表优秀故事片奖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 中文名:我的父亲母亲 外文名:The Road Home 出品公司:北京新画面影业公司 制片地区:中国内地 导演:张艺谋 制片人:张伟平 类型:爱情,剧情 主演:章子怡,郑昊,孙红雷 片长:89分钟 上映时间:1999年10月16日 对白语言:普通话 色彩:黑白,彩色 职员表▪ 出品人:张伟平 ▪ 原著:鲍十 ▪ 导演:张艺谋 ▪ 副导演(助理):谢东;雅特;郦虹 ▪ 摄影:侯咏 ▪ 配乐:三宝 ▪ 剪辑:翟茹 ▪ 道具:冷建军;陈志刚 ▪ 美术设计:曹久平 ▪ 造型设计:杨丹丹 ▪ 服装设计:佟华苗 ▪ 灯光:亢晓天 ▪ 录音:武拉拉 ▪ 布景师:马英;胡中权 演员表角色 演员 备注 青年母亲 章子怡 青年父亲 郑昊 我 孙红雷 老年母亲 赵玉莲 姥姥 李滨 老年村长 常贵发 老年夏木匠 刘起 青年夏木匠 稽波 青年村长 宋运成 锔碗老人 张中希 ◎ 剧情介绍初恋的回忆,是人生中最美妙的感觉。当父亲过世,年迈的母亲讲述她梦系魂牵的初恋时,生子不但体味到那初恋情愫的凄美动人,甚至还分明读出对美妙人生的执着追求…… 母亲乳名招娣,年轻时是远近闻名的美人,不仅心灵手巧,而且勇敢地成为十里八乡第一个自由恋爱的女孩。她暗恋上生子的父亲——一个淳朴幽默的青年教师,她以自家的青花大碗为记号,给心上人花样翻新地送最好吃的“派饭”;她通宵达旦织出最艳的“房梁红”装点他的教室;为了听到教室里的琅琅书声,她不惜绕远路去担水;为了引起他的注意,她每天在送学生的路边等着他。终于,招娣的美丽和诚挚打动了青年骆老师的心,他们很浪漫又很传统地相爱了。一只塑料红发卡就是他给她的爱情信物,然而,就在心灵刚刚撞击的那一刻,悲剧降临了:骆老师莫名其妙被打成右派,招娣特意为他做的晚饭蒸饺子没吃上,就被带走了。她疯了一般,怀揣蒸饺沿路追赶,人摔倒了,蒸饺烂了,青花碗也碎了…… 技艺精湛的锔碗匠锔好了青花碗,却弥合不了姑娘破碎的心灵,招娣决心拖着病弱的身体去县城寻找心上人,瞎妈妈的泪水阻止不了招娣的决心。她蹒跚上路了,却昏死半途,被村里人接回。这个时候,得知情况的骆老师偷偷逃回村里来看望她,却在天黑前又被人带走。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得以团聚的日子又推迟了好几年。后来他们终于相聚,此后他再也没有离开她一步,两个人相守四十年,相濡以沫,心心相印。 丈夫的葬礼后,年迈的招娣在悲恸中又听到了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那是骆老师自编的“识字歌”——读书识字,多长见识;能写会算,是件好事;大事小情,提笔就记……招娣沿着当年的小路向学校走去。教室里,她的儿子骆玉生像当年的骆老师一样,以淳朴、清朗、穿越时空的声音在教孩子们读书。顿时,儿子和丈夫的身影在她眼中模糊,在她眼前,又出现年轻盈巧的招娣穿着碎花红袄雀跃在让她走不完初恋的那一条小路上…… ◎ 精彩台词父亲原本不是我们三合屯的人,他是后来才来的。当年父亲和母亲谈恋爱的事,曾经轰动一时。村里人说来说去的,听起来都像个故事了。那年母亲刚满十八岁,父亲也只有二十岁。听母亲说是一挂马车把父亲拉到了三合屯。 看先生就看先生,还换什么新衣裳? 父亲已经来了,村里的学校还没有盖好。那几天村长正领着乡亲们赶着盖。照我们当地的习俗,新房盖好的时候都要在梁上裹一块红布,图个吉利。这块布就叫红,通常是由村里最漂亮的姑娘来织,这次织红的事自然落在了母亲身上。也许是因为心里有了父亲的原因吧,这块红母亲织得格外仔细。 当年村里有两口井,以前的井叫前井,后来新打的那口井叫后井。后井近,人们通常都在后井打水。自从父亲来了以后,母亲就改在前井打水了,因为这样会路过学校。 “识字歌”:读书识字,多长见识;能写会算,是件好事;大事小情,提笔就记;知今知古,知天知地;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东西南北,四方天地;风霜雪雨,事事在意;长幼尊卑,敬重有序;彬彬有礼,有情有义;人生在世,要有志气。 小时候听母亲说起过,父亲念书的声音特别好听。母亲不识字,有的课文她也听不懂,但是她觉得父亲的声音是天底下最好听的声音,从这一天开始,母亲就天天去听。后来村里人习惯了,就没人再去听了,可是母亲还是去听,她一听就听了四十多年,这已经成了她生活中的一部分。 父亲对我说过,他第一次到母亲家吃派饭的时候,母亲站在门口迎他,他记得母亲扶着门框站在门口的样子,就像一幅画,他说很多年他都忘不了这幅画。 你穿那件红衣裳真好看,来的头一天我就看见了。 这个是我给你买的,配你那件红衣裳好看。 母亲一连好几天早出晚归,她把那几十里山路都跑遍了,她想找到父亲留给她的那支发卡。 使碗的人走了,把闺女的心也带走了,把这碗锔好了,也给闺女留个念想。 在当年,自由恋爱还是一件很新鲜的事,母亲给三合屯开了个头。 娣儿,你醒了?你都睡两天了,你还不知道,先生回来了,先生回来了!娣儿,这下可好了,先生回来了,他这是为你回来的呀!先生昨晚就回来了,一回来就上咱家来了,就在这儿守了你半宿! 后来我听乡亲们说,当父亲真正和母亲相聚的那一天到来时,母亲又特意穿上了那件父亲喜爱的红棉袄,站在路边等着父亲。从那天起,父亲就再没离开过母亲一步。 这就是父亲和母亲的故事。他们相识、相爱的过程都和这条路有关,这是我们村通往县城的一条普通的路,也许就因为母亲曾经那么殷切、那么长久地在这条路上等待过父亲,所以她还想陪着父亲再从这条路上走回来。 ◎ 影片点评张艺谋说:“《我的父亲母亲》是一部讲述爱情、家庭、亲情的电影。一个纯朴的姑娘爱上了一个年轻的男人,一爱就是一辈子。他们的爱情很真诚……这是我第一次用诗意、浪漫、抒情和单纯去表现一个时代中的爱情故事……这部电影是舍浓郁而求单纯。”但一些影评人评价,这部影片是一个中年男人对那种浪漫、那种美好纯情的向往,带着一种失落童真的矫情。 影片拍摄的景色优美、色彩鲜艳。现实用黑白表现,回忆用彩色表现,现在时的冰冷现实与过去时的美好回忆形成强烈反差,而女主人公执着的爱情在美丽的树林和弯曲的山路上跌倒,在几乎是痛苦的绝望中,等到了爱情。故事放在一个与世界几乎隔离的空间,自然环境的优美,为影片的爱情增添了色彩。无论从场景、故事还是表演甚至配乐,张艺谋作为导演,技术上也更为成熟。 影片中历史和现实的故事都围绕着“读书、识字”这样的情节展开,这又是张艺谋一贯的处理手法。文明与蒙昧的交织纠缠。只是这部影片淡化了蒙昧的野蛮和暴烈,单纯地表现了一位乡村姑娘对未知文明的向往和神秘,从而成为爱情的催化剂。同《秋菊打官司》一样,女性的执着又一次取得胜利,乡村姑娘守到了她的爱情。这种美好只是通过年迈的母亲讲诉出来的,而此时父亲已经过世。在美妙的记忆里,还是可以感到几丝寒意,外面的世界是个未知的恐怖世界,随时可以剥夺去乡村少女的爱情。但这点被处理得极其淡化和隐蔽。 ◎ 相关评论此江湖已非彼江湖——张艺谋老了 张艺谋的日子近来似乎不是太好过,回炉后的《幸福时光》成了“票房毒药”,与王海珍的绯闻也是越描越黑,《大宅门》中客串的李莲英更为他“不会演戏”下了定论。在一些酷评家的笔下,他是江郎才尽又恋栈不去,还抖机灵耍机巧以混淆视听的过气大匠。一句话,张艺谋老了,今时的江湖已非彼时的江湖。 真的,从《有话好好说》开始,眼瞧着张艺谋走得真是好辛苦,作为一位大师,这足以视为败相的开始。但他又是如此聪明,只鼓一点余勇,便可以耍观众的情感于股掌之上。《我的父亲母亲》便是明证。 每个人都知道张艺谋是个煸情高手,但是只要看了他的影片又都情不自禁地被打动。这就是大师的手段,老了的大师也依旧是大师。尽管在泪眼婆娑的同时,我们能很冷静地分析出他是拿什么戳中了内心的软处,但对于自尊的文人来说,就陷入了一种尴尬的窘境:自己的真诚被并不真诚的别人耍了,自己的泪就成了蒙羞的标记。这大概也正是当下为什么许多酷评家们争先恐后地纷纷以酸言冷语掷向张艺谋的原因之一:他们显然不愿意让人家知道自己也被愚弄了,理智居然被温情占了上风,于是就变本加厉地用尖酸刻薄来掩盖内心的温情一闪。据说高仓健在看了《我的父亲母亲》之后激动不已,涕泪横流。当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他也老了。人老了就顾不上面子了,就该哭就哭了。 可不管张艺谋怎样地提纯净化“我父亲”和“我母亲”之间的爱情,也不管他如何对过去的岁月进行色彩斑斓、诗情画意的描绘,他在这部影片里还是表现出了浓厚的怀旧情绪。虽然说怀旧是如今的时尚,但追风的怀旧与真正的怀旧是截然不同的。一个是向前看,并且迈着越来越大的步子紧紧追赶,一个是往回看,前行的脚步越来越慢,最后终于泥足深陷于回忆的旋涡而无法自拔。所以大师是不能怀旧的,他一怀旧就注定不再是过去那个大师了,如果蜕变得好,他会成为另外一种大师,如果不,他就什么都不是。 在众多批评家的笔下,张艺谋已经被“宣判”不适合拍喜剧题材,都市题材好像也拍得不那么在行,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已山穷水尽,张艺谋又回到了他的老路上。他将要开拍的《英雄》与当年他的《古今大战秦俑情》颇有雷同之处,但是他显然已没了当年那份“英雄”气概。那时候他捧谁谁就红,红得让一干渴盼成名的少女真的以为只要经他那点石成金的魔手稍加点拨,就能变成一个穿上水晶鞋的灰姑娘。到了章子怡还是呢,可董洁就不是了,以后也不知道会不会再有,不过这一次张艺谋确实显得有点底气不足,他不再敢单刀赴会,而是要借助于豪华的明星阵容。 英雄末路,美人迟暮,都是很令人悲哀的事情。张艺谋真的老了,不过老并不可怕,老就老吧,且看看谁比谁更优雅地老去。 张艺谋难道选错“对象”? 张艺谋起用新人章子怡,推出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之后,国内媒体一片叫好声。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的《边说边看》栏目,却传来了不同的声音。该栏目的特邀嘉宾、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马军骧表示对章子怡的形象“微微有点失望”。 《边说边看》从这里引出了很有意思的话题:张艺谋选择章子怡领衔主演,是不是选错人了?章子怡的表演能不能令人满意?她饰演的招娣怎么好像在巩俐主演的影片《秋菊打官司》里见过“面”?在马教授看来,章子怡扮演的招娣应该是个村姑,可是无论在形体的轮廓上,还是在气质上,看起来都是一副城市女孩的样子;章子怡的表演很少变化,影片中多数是章子怡笑的特写,剩下的就是跑的镜头:招娣的形象使人觉得很像影片《秋菊打官司》里的秋菊。 这样的安排想必是张艺谋“老谋深算”的结果。他已经说过了,《我的父亲母亲》是他第一次用诗意、浪漫、抒情和单纯去表现一个时代中的爱情故事。他固执地坚持认为,电影除了娱乐大众以外,还要让大众去欣赏它。因此,他肯定不能选择一个“土得掉渣”的农村少女的形象。整个影片没有扣人心弦的情节,细节的表现也很单调,难怪有人会对章子怡的表演感到不满。 “老谋子”却说:“《我的父亲母亲》讲的是一个中国式家庭的故事,构图干干净净,追求传统美学中以小见大的意境。这是个很东方的题材和审美境界,把女孩的爱情痴迷简单地放大为‘等、追、找、看’4个字,这是影片最成功的地方。 ” 观看《我的父亲母亲》中章子怡饰演的招娣,人们禁不住会想起《秋菊打官司》里由巩俐扮演的秋菊。她们身上有一些共同的东西:都是北方的劳动妇女;清一色的碎花布衣服;同样的“犟”脾气,认准了一份情、一个理,就“一根筋”走到底。张艺谋坦言这种造型“跟我个人有关系,我自己是比较执着的人,是陕西人的性格”。这种个性在不同的人物身上并不一样。比如招娣让人觉得超凡脱俗,秋菊则显得俗里俗气。《我的父亲母亲》让人感觉到,章子怡的所有表演都没有偏离张艺谋的“预谋”。这么说来,张艺谋选用漂亮的城市女孩章子怡,就算是选“错”了,也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张卫) 东京电影节受到一致推崇 凤凰网消息:华语片今年虽没在东京影展竞赛片表现,但却是观摩单元的主流。压轴贵宾张艺谋带来他的作品《我的父亲母亲》,日本影迷一致叫好。感受当地影迷的热烈捧场,他也承诺拍好的新片《幸福时光》明年再来。 东京影展竞赛片缺少星光和大导演,反而是观摩单元最受影迷欢迎,从香港电影、《卧虎藏龙》,到昨天压轴的张艺谋,两岸三地的华语影片、明星和导演,撑起本届东京影展的星光,一波接一波地上阵,比蜻蜓点水的好莱坞大牌更有看头。 《我的父亲母亲》是一部让人感动落泪的作品,女主角章子怡饰演的招娣和《卧虎藏龙》里骄纵的“玉娇龙”是完全不同的表现,让影迷非常赞赏。不过,章子怡的潜力是导演磨出来的,张艺谋表示,章子怡根本不会烧饭,所以拍戏前,他先下放她到农村磨练一个月。 日本影迷对张艺谋的作品耳熟能详,而他们最好奇的是他选用的女主角从巩俐到章子怡,都是水灵灵的大美人,为何男主角却都其貌不扬,张艺谋听了哈哈一笑说,他不觉得他片中的男主角很丑啊! 《我的父亲母亲》也将在日本上映,这次为该片配音的《枭之城》的男主角中井贵一,特别为该片感动,他说,自己看电影已经很少哭了,这次却是边配音边哭,该片保证让观众落泪。为大陆拍奥运宣传短片的张艺谋,其实已经拍完新片《幸福时光》,他承诺明年会再次出席东京影展。(2000/11/06 星报) 张艺谋再受关注,《我的父亲母亲》轰动柏林 备受国内媒体和观众关注的张艺谋新片《我的父亲母亲》在第五十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首场亮相,即获极佳反响。据来自柏林的消息说:德国时间2000年2月15日下午1点30分,几千名来自全世界各大媒体的记者汇聚一堂,怀着热切地期望参加了《我的父亲母亲》的首映。在首映式上,记者们全神贯注地欣赏影片,整个放映过程中不时地听到观众的笑声和抽泣声,全场没有一名记者提前退席。电影放映完毕,记者们深深地为影片的完美和深情所感动,全体起立,报以热烈的掌声,时间长达数十分钟。此情此景是自本届电影节开幕以来最激动人心的一幕。 在随后电影节为《我的父亲母亲》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电影节主席德·哈德先生亲自迎接导演张艺谋、监制张伟平、主演章子怡、摄影侯咏等主创。他指着座无虚席的会场说:“以前只有一两部美国电影才会有这样的轰动,那还是因为有大牌的美国影星出席发布会。没想到今天这么多的记者都来了,有这么多的人热爱中国的电影,热爱张导演您的电影。这样的情况真是太少见了。” 在新闻发布会上,一位巴西记者说:“我太喜欢这部电影了。我还从来没有在电影节上看到过如此让我感动的影片。这么简单的一个故事,这么小规模的一部电影打动了我们全体的记者。我禁不住都流泪了。在这里,我只是想告诉您,这是迄今为止在电影节上最伟大的一部电影。相比那些空洞无物的大制作影片,它真的显得非常可贵!” 为庆祝柏林电影节五十周年,电影节在东西德国交界处专门建造了柏林电影宫。当晚7点30分,电影节安排《我的父亲母亲》正式放映。电影宫内设施极为完善,声光效果都达到了极致,使得《我的父亲母亲》的美丽和精致充分地展现在观众面前。现场近2000名观众全情投入,完全融入在一个东方式的真挚纯情的爱情故事中。影片映毕,观众们一边有节奏地报以热烈的掌声,一边等待着主创的出现。第一个上台的是女主角章子怡。她跟银幕上的角色一样清丽动人,引起了观众们极大的兴趣和关注。他们情绪激昂,热烈地鼓掌和欢呼,跺脚声和口哨声让整个大厅都沸腾了。第二个上场的是投资制片人张伟平,观众们对他同样报以热烈的掌声,向他表示深深地敬意。第三个上场的是导演张艺谋,此时大厅内的气氛达到了高潮,所有的声音都被满场的掌声淹没了,时间长达十几分钟。观众们不断地欢呼,为张艺谋的再次成功表示热烈地祝贺。 ◎ 获奖情况·2000年第二十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张艺谋)、最佳摄影奖(侯咏)、最佳美术奖(曹久平); ·2000年第二十三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女演员奖(章子怡); ·2000年第六届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 ·2000年2月第五十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 ·2001年1月美国独立电影界盛事“2001圣丹斯电影节” “世界电影组别”观众投票大奖。 2001年1月香港电影金紫荆奖十大华语片 ◎ 电影音乐由Times goes by、Tear drops、The road home、Leaving the village、Encounter等组成同一个主旋律的组曲。忧伤的琵琶、排箫、竹笛和纯美的钢琴声构成环绕整部影片的爱情旋律,三宝谱曲。 张艺谋在1990年代转型后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中,有着独到的想法。张艺谋把这部电影的配乐都交给了国内著名的音乐人三宝操刀。 作为学院派的音乐人,蒙古族出身的三宝有着深厚的作曲能力,同时也擅长写“京式”流行歌曲——冯小刚的电影《不见不散》配乐与同名主题曲正是三宝的杰作。但是在处理《我的父亲母亲》这部配乐时,三宝在张导的授意下采用了完全不同的创作手法。为了配合《我的父亲母亲》诗意、感人的温暖画面,三宝创作了优美动人的主旋律,并用多种乐器分别演奏予以加强。在影片最高潮时,插入无歌词的女声哼唱,让观众回味无穷。 1 Cart Cart 马车 2 First appearance 初见 3 Deliver lunch 送饭 4 Drawing water 挑水 5 Falling in love 心动 6 Encounter 相遇 7 Lunch 1 派饭1 8 Lunch 2 派饭2 9 Leaving the village 发卡 10 Broken bowl 摔碗 11 Time goes by 时光流逝 12 Hallucination 幻觉 13 Art craft 窗花 14 Waiting for him in the snow 雪中等待 15 Tear drops 流泪 16 Funeral 抬棺 17 Memory 忆 18 The road home 我的父亲母亲。 2 北京电视台公共频道电视节目《我的父亲母亲》北京电视台公共频道的一档服务于父母家庭的孝亲节目。栏目推出孝亲工作室的概念,从衣食住行,健康养生,养老方式,家庭伦理等多方面入手,为父母家庭提供全方位的生活服务,并为观众搭建情感沟通的桥梁。 播出时间 首播:每周六 21:58 重播:本周日 06:20 次周二 19:00 次周一 12:00 3 鲍十著长篇小说书名:我的父亲母亲 ISBN:750633943 作者:鲍十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定价:22 页数:303 出版日期:2007-6-1 版次:1 开本:32 包装:平装 简介:长篇小说《我的父亲母亲》(又名《路上的爱情和往事》),从一条路开始写起。这是一条充满了往事和回忆的路。路无疑是一种象征。上世纪五十年代,一个家住县城的青年骆长余,自愿到三合屯当老师,结识了屯里的姑娘田招弟。两个人发生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那场爱情感人至深。就在那一年,骆长余被错划成右派。几年后,骆长余结束“改造”,重回三合屯,与招弟结了婚,并且生下了儿子骆玉生。那以后的几十年,骆长余一直以一个普通乡村教师的身份,同时又是一个被监管者,不遗余力地做着自己能做的事。这期间,他们经历了“文化革命”,经历了改革开放,这些都是中国当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到了晚年,骆长余则一心一意要建一所新校舍,并且为此搭上了性命。后来玉生上了大学。不知不觉中,他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同时,他的经历也拓展作品的视野。在相对广阔的背景下,骆长余的一切都显得愈发的“卑渺”, 同时又显得愈发的神圣。作品跨度长达半个世纪,从某个角度书写了当代中国的历史。走在爱情和往事的路上,玉生突然对人生和世事充满了感悟。这是一部朴素到了极点的小说,由此可见作者的追求。 4 任正非著文章◎ 推荐语我不止一次含着泪读这篇文章。不错,它是一位企业家灵魂的自我表白,它是一位孝子如泣如诉的祭文;更为主要的是,它是中国一代商业领袖艰辛成长史的写照!将此文推荐给企业家的理由是:任正非先生告诉我们,企业家的成功永远取决于良好的商业生态,我们有太多的社会责任需要承担--为了我们,也为了商业中国的未来! ◎ 原文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憾事——如果8日上午我真给母亲打了电话,拖延她一两分钟出门,也许她就躲过了这场灾难…… 上世纪末最后一天,我总算良心发现,在公务结束之后,买了一张从北京去昆明的机票,去看看妈妈。买好机票后,我没有给她电话,我知道一打电话她一下午都会忙碌,不管多晚到达,都会给我做一些我小时候喜欢吃的东西。直到飞机起飞,我才告诉她,让她不要告诉别人,不要车来接,我自己坐出租车回家,目的就是好好陪陪她。前几年我每年也去看看妈妈,但一下飞机就给办事处接走了,说这个客户很重要,要拜见一下,那个客户很重要,要陪他们吃顿饭,忙来忙去,忙到上飞机时回家取行李,与父母匆匆一别。妈妈盼星星、盼月亮,盼盼唠唠家常,一次又一次的落空。他们总是说你工作重要,先工作,先工作。 由于我3日要赶回北京,随胡锦涛副主席访问伊朗,在昆明我只能呆一天。这次在昆明给妈妈说了去年11月份我随吴邦国副总理访问非洲时,吴邦国副总理在科威特与我谈了半小时话的内容。首长说了这次我随访是他亲自点的名,目的有三个:1、鼓励和肯定华为,并让随行的各部部长也正面地认识和了解华为;2、了解一下我们公司的运行与管理机制,看看对别的企业有无帮助;3、看看政府对华为开拓国际市场是否能给予一些帮助。妈妈听了十分高兴,说“政府信任就好,只要企业干得好,其他都会随时间的证实而过去的。” 最近这两年,网上、媒体中对华为有一些内容,也是毁誉参半,妈妈是经过“文革”痛苦煎熬过的,对荣誉不感兴趣,对一些不了解我们真实情况的文章却十分忧心。我说了,我们不是上市公司,不需要公示社会,主要是对政府负责,对企业的有效运行负责。我们去年交税20亿多,2001年要交40多亿的税。各级政府对我们都信任。我们不能在媒体上去辩论,这样会引起争论,国家纸太贵,为我们这样一个小公司争论太浪费。为我们这样一个小公司,去干扰国家的宣传重点,我们也承担不了这么大责任。他们主要是不了解,我们也没有介绍,了解就好了。妈妈舒了一口气,理解了我的沉默。这次我还与母亲约好,今年春节我不工作,哪儿也不去,与几个弟妹陪她到海南过春节,好好聊一聊,痛痛快快聊一聊。以前,我节假日多为出国,因中国过节,外国这时不过节,正好多一些时间工作,这次我是彻底想明白了,要陪陪妈妈,我这一生还没有好好陪过她。没想到终成泡影。 8号那天,圆满结束对伊朗的访问,我们刚把胡副主席送上飞机,就接到纪平的电话,说我母亲上午10时左右,从菜市场出来,提着两小包菜,被汽车撞成重伤,孙总已前往昆明组织抢救。由于相隔千万里,伊朗的通信太差,真使人心急火燎。飞机要多次中转才能回来,在巴林转机要呆6.5个小时,真是心如煎熬,又遇巴林雷雨,飞机又延误两个小时,到曼谷时又再晚了十分钟,没有及时赶上回昆明的飞机,直到深夜才赶到昆明。 回到昆明,就知道妈妈不行了,她的头部全部给撞坏了,当时的心跳、呼吸全是靠药物和机器维持,之所以在电话上不告诉我,是怕我在旅途中出事。我看见妈妈一声不响地安详地躺在病床上,不用操劳、烦心,好像她一生也没有这么休息过。 我真后悔没有在伊朗给母亲一个电话。7日胡副主席接见我们8个随行的企业负责人,我汇报了两、三分钟,说到我是华为公司的时候,胡副主席伸出4个指头,说四个公司之一。我本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妈妈,说中央首长还知道我们华为。但我没打,因为以前不管我在国内、国外给我母亲打电话时,她都唠叨:“你又出差了”,“非非你的身体还不如我好呢”,“非非你的皱纹比妈妈还多呢”,“非非你走路还不如我呢,你这么年纪轻轻就这么多病”,“非非,糖尿病参加宴会多了,坏得更快呢,你的心脏又不好”。我想伊朗条件这么差,我一打电话,妈妈又唠叨,反正过不了几天就见面了,就没有打。而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憾事。由于时差,我只能在中国时间8日上午一早打,告诉她这个喜讯,如果我真打了,拖延她一、两分钟出门,也许妈妈就躲过了这场灾难。这种悔恨的心情,真是难以形容。 我看了妈妈最后一眼后,妈妈溘然去世。1995年我父亲也是因为在昆明街头的小摊上,买了一瓶塑料包装的软饮料喝后,拉肚子,一直到全身衰竭去世。 爸爸任摩逊,尽职尽责一生,充其量可以说是一个乡村教育家。妈妈程远昭,是一个陪伴父亲在贫困山区与穷孩子厮混了一生的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园丁。 爸爸是穿着土改工作队的棉衣,随解放军剿匪部队一同进入贵州少数民族山区去筹建一所民族中学。一头扎进去就是几十年,他培养的学生不少成为党和国家的高级干部,有些还是中央院校的校级领导,而父亲还是那么位卑言微。 爷爷是浙江浦江县的一个做火腿的大师傅,爸爸的兄弟姊妹都没有读过书。由于爷爷的良心发现,也由于爸爸的执着要求,爸爸才读了书。爸爸在北京上大学期间,也是一个热血青年,参加学生运动,进行抗日演讲,反对侵华的田中奏章,还参加过共青团。由于爷爷、奶奶相继病逝,爸爸差一年没有读完大学,辍学回家。时日,正值国共合作开始,全国掀起抗日高潮,父亲在同乡会的介绍下,到广州一个同乡当厂长的国民党军工厂做会计员。由于战争的逼近,工厂又迁到广西融水,后又迁到贵州桐梓。在广西融水期间,爸爸与几个朋友在业余时间,开了一个生活书店,卖革命书籍,又组织一个“七·七”读书会,后来这个读书会中有几十人走上了革命前线,有相当多的人解放后成为党和国家的高级干部。粉碎“四人帮”后,融水重写党史时,还把爸爸邀请过去。 爸爸这段历史,是文革中受磨难最大的一件事情。身在国民党的兵工厂,而又积极宣传抗日,同意共产党的观点,而又没有与共产党地下组织联系。你为什么?这就成了一部分人的疑点。在文革时期,如何解释得清楚。他们总想挖出一条隐藏得很深的大鱼,爸爸受尽了百般的折磨。 妈妈其实只有高中文化程度,她要陪伴父亲,忍受各种屈辱,成为父亲的挡风墙,又要照顾我们兄妹七人,放下粉笔就要和煤球为伍,买菜、做饭、洗衣……又要自修文化,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她最后被评为中学的高级教师。她的学生中,不少是省、地级干部及优秀的技术专家,他们都对母亲的教学责任心印象深刻。妈妈这么低的文化水平,自学成才,个中艰辛,只有她自己知道。 父母虽然较早参加革命,但他们的非无产阶级血统,要融入无产阶级的革命队伍,取得信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们不可能像普通农民、工人那样政治纯洁。他们是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社会中,这个社会又是多元化组成的,不可能只有一种纯洁的物质。历次政治运动中,他们都向党交心,他们思想改造的困难程度要比别人大得多,所受的内心煎熬也非他人所能理解。他们把一生任何一个细节都写得极其详尽,希望组织审查。他们去世后,我请同学去帮助复印父母的档案,同学们看了父母向党交心的材料,都被他们的真情感动得泪流满面。终其一生,他们都是追随革命的,不一定算得上中坚分子,但无愧于党和人民。父亲终在1958年国家吸收一批高级知识分子入党时,入了党。当时向党交心,不像今天这样信息发达,那时,反对个别党员,有可能被说成反党。我们亲眼看到父母的谨小慎微、忘我地拼其全力工作,无暇顾及我们,就如我拼死工作,无暇孝敬他们一样。他们对党和国家、对事业的忠诚,已经历史可鉴。我今天要忏悔的,是我没有抽时间陪陪他们,送送他们。 回想起来,革命的中坚分子在一个社会中是少的,他们能以革命的名义,无私无畏地工作,他们是国家与社会的栋梁。为了选拔这些人,多增加一些审查成本是值得的。而像父母这样追随革命,或拥护革命,或不反对革命的人是多的,他们比不革命好,社会应认同他们,给以机会。不必要求他们那么纯洁,花上这么多精力去审查他们,高标准要求他们,他们达不到也痛苦,而是要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一同来支撑,以物质文明来巩固精神文明,以一种机制来促使他们主观上为提高生存质量,客观上是促进革命,充分发挥他们贡献的积极性。我主持华为工作后,我们对待员工,包括辞职的员工都是宽松的,我们只选拔有敬业精神、献身精神、有责任心、使命感的员工进入干部队伍,只对高级干部严格要求。这也是亲历亲见了父母的思想改造的过程,而形成了我宽容的品格。 我与父母相处的青少年时代,印象最深的就是渡过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今天想来还历历在目。 我们兄妹七个,加上父母共九人。全靠父母微薄的工资来生活,毫无其他来源。本来生活就十分困难,儿女一天天在长大,衣服一天天在变短,而且都要读书,开支很大,每个学期每人交2-3元的学费,到交费时,妈妈每次都发愁。与勉强可以用工资来解决基本生活的家庭相比,我家的困难就更大。我经常看到妈妈月底就到处向人借3-5元钱度饥荒,而且常常走了几家都未必借到。直到高中毕业我没有穿过衬衣。有同学看到很热的天,我穿着厚厚的外衣,说让我向妈妈要一件衬衣,我不敢,因为我知道做不到。我上大学时妈妈一次送我两件衬衣,我真想哭,因为,我有了,弟妹们就会更难了。我家当时是2-3人合用一条被盖,而且破旧的被单下面铺的是稻草。“文革”造反派抄家时,以为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专科学校的校长家,不知有多富,结果都惊住了。上大学我要拿走一条被子,就更困难了,因为那时还实行布票、棉花票管制,最少的一年,每人只发0.5米布票。没有被单,妈妈捡了毕业学生丢弃的几床破被单缝缝补补,洗干净,这条被单就在重庆陪我渡过了五年的大学生活。 父母的不自私,那时的处境可以明鉴。我那时14-15岁,是老大,其他一个比一个小,而且不懂事。他们完全可以偷偷地多吃一口粮食,可他们谁也没有这么做。爸爸有时还有机会参加会议,适当改善一下生活。而妈妈那么卑微,不仅要同别的人一样工作,而且还要负担七个孩子的培养、生活。煮饭、洗衣、修煤灶……什么都干,消耗这么大,自己却从不多吃一口。我们家当时是每餐实行严格分饭制,控制所有人欲望的配给制,保证人人都能活下来。不是这样,总会有一个、两个弟妹活不到今天。我真正能理解活下去这句话的含义。 我高三快高考时,有时在家复习功课,实在饿得受不了了,用米糠和菜合一下,烙着吃,被爸爸碰上几次,他心疼了。其实那时我家穷得连一个可上锁的柜子都没有,粮食是用瓦缸装着,我也不敢去随便抓一把,否则也有一、两个弟妹活不到今天。(我的不自私也是从父母身上学到的,华为今天这么成功,与我不自私有一点关系。)后三个月,妈妈经常早上塞给我一个小小的玉米饼,要我安心复习功课,我能考上大学,小玉米饼功劳巨大。如果不是这样,也许我也进不了华为这样的公司,社会上多了一名养猪能手,或街边多了一名能工巧匠而已。这个小小的玉米饼,是从父母与弟妹的口中抠出来的,我无以报答他们。 1997年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开始向学生收费,而配套的助学贷款又没跟上,华为集团向教育部捐献了2500万元寒门学子基金。 父亲一生谨小慎微,自知地位不高,从不乱发言而埋头在学问中,可在“文革”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运动中,他还是被揪出来,反动学术权威、走资派、历史有问题的人……万劫难逃。他最早被关进牛棚。 1967年重庆武斗激烈时,我扒火车回家。因为没有票,还在火车上挨过上海造反队的打,我说我补票也不行,硬把我推下火车。也挨过车站人员的打,回家还不敢直接在父母工作的城市下车,而在前一站青太坡下车,步行十几里回去。半夜回到家,父母见我回来了,来不及心疼,让我明早一早就走,怕人知道,受牵连,影响我的前途。爸爸脱下他的一双旧皮鞋给我,第二天一早我就走了,临走,父亲说了几句话:“记住知识就是力量,别人不学,你要学,不要随大流。”“以后有能力要帮助弟妹。”背负着这种重托,我在重庆枪林弹雨的环境下,将樊映川的高等数学习题集从头到尾做了两遍,学习了许多逻辑、哲学。还自学了三门外语,当时已到可以阅读大学课本的程度,终因我不是语言天才,加之在军队服务时用不上,20多年荒废,完全忘光了。我当年穿走爸爸的皮鞋,没念及爸爸那时是做苦工的,泥里水里,冰冷潮湿,他更需要鞋子。现在回忆起来,感觉自己太自私了。 “文革”中,我家的经济状况,陷入了比自然灾害时期还困难的境地。中央文革为了从经济上打垮走资派,下文控制他们的人均标准生活费不得高于15元。而且各级造反派层层加码,真正到手的平均10元左右。我有同学在街道办事处工作,介绍弟妹们到河里挖砂子,修铁路抬土方……,弟妹们在我结婚时,大家集在一起,送了我100元。这都是他们在冰冷的河水中筛砂,修铁路时冒着在土方塌方中被掩埋的危险……挣来的。那时的生活艰苦还能忍受,心痛比身痛要严重得多,由于父亲受审查的背景影响,弟妹们一次又一次的入学录取被否定,那个年代对他们的损失就是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除了我大学读了三年就开始文化大革命外,其他弟妹有些高中、初中、高小、初小都没读完,他们后来适应人生的技能,都是自学来的。从现在的回顾来看,物质的艰苦生活以及心灵的磨难是我们后来人生的一种成熟的宝贵财富。 “文革”对国家是一场灾难,但对我们是一次人生的洗礼,使我政治上成熟起来,不再是单纯的一个书呆子。我虽然也参加了轰轰烈烈的红卫兵运动,但我始终不是红卫兵,这也是一个奇观。因为父亲受审的影响,哪一派也不批准我参加红卫兵。后来我入伍后,也是因为父亲问题,一直没有通过入党申请,直到粉碎“四人帮”以后。 1976年10月,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使我们得到了翻身解放。我一下子成了奖励“暴发户”。“文革”中,无论我如何努力,一切立功、受奖的机会均与我无缘。在我领导的集体中,战士们立三等功、二等功、集体二等功,几乎每年都大批涌出,而唯我这个领导者,从未受过嘉奖。我已习惯了我不应得奖的平静生活,这也是我今天不争荣誉的心理素质培养。粉碎“四人帮”以后,生活翻了个个儿,因为我两次填补过国家空白,又有技术发明创造,合乎那时的时代需要,突然一下子“标兵、功臣……”部队与地方的奖励排山倒海式地压过来。我这人也热不起来,许多奖品都是别人去代领回来的,我又分给了大家。 1978年3月我出席了全国科学大会,6000人的代表中,仅有150多人在35岁以下,我33 岁。我也是军队代表中少有的非党人士。在兵种党委的直接关怀下,部队未等我父亲平反,就直接去为查清我父亲的历史进行外调,否定了一些不实之词,并把他们的调查结论,寄给我父亲所在的地方组织。我终于入了党。后来又出席了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父亲把我与党中央领导合影的照片,做了一个大大的镜框,挂在墙上,全家都引以自豪。 我父亲也在粉碎“四人帮”后不久平反。由于那时百废待兴,党组织需要尽快恢复一些重点中学,提高高考的升学率,让他去做校长。“文革”前他是一个专科学校的校长。他不计较升降,不计较得失,只认为有了一种工作机会,全身心地投进去了,很快就把教学质量抓起来了,升学率达到了90%多,成为远近闻名的学校。他直到1984年75岁才退休。他说,他总算赶上了一个尾巴,干了一点事。他希望我们珍惜时光,好好干。至此,我们就各忙各的,互相关心不了了。我为老一辈的政治品行自豪,他们从牛棚中放出来,一恢复组织生活,都拼命地工作。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计荣辱,爱国爱党,忠于事业的精神值得我们这一代人、下一代人、下下一代人学习。生活中不可能没有挫折,但一个人为人民奋斗的意志不能动摇。 我有幸在罗瑞卿同志逝世前三个月,有机会聆听了他为全国科学大会军队代表的讲话,说未来十几年是一个难得的和平时期,我们要抓紧全力投入经济建设。我那时年轻,缺少政治头脑,并不明白其含意。过了两、三年大裁军,我们整个兵种全部被裁掉,我才理解了什么叫预见性的领导。 转入地方后,不适应商品经济,也无驾驭它的能力,一开始我在一个电子公司当经理也栽过跟斗,被人骗过。后来也是无处可以就业,才被迫创建华为的。华为的前几年是在十分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起步的。这时父母、侄子与我住在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房里,在阳台上做饭。他们处处为我担心,生活也十分节省。攒一些钱说是为了将来救我。(听妹妹说,母亲去世前两个月,还与妹妹说,她存有几万元,以后留着救哥哥,他总不会永远都好。母亲在被车撞时,她身上只装了几十元钱,又未带任何证件,是作为无名氏被110抢救的。中午吃饭时,妹妹、妹夫才发现她未回来,四处寻找,才知道遇车祸。可怜天下父母心,一个母亲的心有多纯。)当时在广东卖鱼虾,一死就十分便宜,父母他们专门买死鱼、死虾吃,说这比内地还新鲜呢!晚上出去买菜与西瓜,因为卖不掉的菜,便宜一些。我也无暇顾及他们的生活,以致母亲糖尿病严重我还不知道,是邻居告诉我的。华为有了规模发展后,管理转换的压力十分巨大,我不仅照顾不了父母,而且连自己也照顾不了,我的身体也是那一段时间累垮的。我父母这时才转去昆明我妹妹处定居。我也因此理解了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华为的成功,使我失去了孝敬父母的机会与责任,也消蚀了自己的健康。 回顾我自己已走过的历史,扪心自问,我一生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事业与员工,无愧于朋友,唯一有愧的是对不起父母,没条件时没有照顾他们,有条件时也没有照顾他们。 爸爸妈妈,千声万声呼唤您们,千声万声唤不回。 逝者已经逝去,活着的还要前行。 (完) 5 图书《罗家伦与张维桢——我的父亲母亲》书名:罗家伦与张维桢·我的父亲母亲 图书编号:1734539 出版社:百花文艺 定价:18.0 ISBN:753064411 作者:罗久芳 出版日期:2006-01-01 版次:1 开本:32开 简介: 目录: 往事随想——我的父亲母亲 追念我的父亲/003 父亲在北京大学/015 父亲与“五四”运动/026 蔡元培先生与北京大学 ——谨以此文纪念先师蔡孑民先生百年诞辰罗家伦/037 蔡元培时代的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罗家伦/045 父亲母亲的恋爱/062 父亲在留美的日子里/066 留美情书15封罗家伦/074 留欧情书46封罗家伦/084 父亲在清华大学/119 我和清华大学罗家伦/127 父亲与钱锺书/140 钱锺书墨迹选(1—4)/143 父亲在中央大学/150 中央大学之回顾与前瞻 ——民国三十年七月在国立中央大学全体师生初次惜别会中讲 罗家伦/155 抗战时期中央大学的迁校(节选)罗家伦/166 怀念我的母亲/171 现代中国学生的一些家庭问题张维桢著(罗久芳译)/183 爱护民族生命的萌芽张维桢/188 中国妇女在战时和战后的地位张维桢/19l 百年父母与千年文物/193 父亲心中的老师和朋友们, 父亲与胡适/199 胡适之先生出任驻美大使的经过罗家伦/224 父亲与他的恩人张元济/230 万里书缘“商务”牵张树年/236 父亲与傅斯年/238 元气淋漓的傅孟真(名斯年)罗家伦/245 伟大与崇高 ——纪念先师蔡孑民(蔡元培)先生罗家伦/256 蒋梦麟先生传略罗家伦/258 回忆辜鸿铭先生罗家伦/263 忆志摩(徐志摩)罗家伦/267 坛坫风凄 ——凭吊蒋廷黻先生罗家伦/274 朋友和学生心中的父亲 博通中西广罗人才的大学校长毛子水/279 志希先生在中大十年杨希震/284 悼念罗家伦先生柳长勋/290 忆述罗家伦先生的学术思想及其它金绍先/294 附录 母亲张维桢捐献文物目录/301 父亲墨迹之一/303 父亲墨迹之~--/304 父亲墨迹之三/305 父亲墨迹之四/306 父亲墨迹之五/307 父亲墨迹之六/308 父亲墨迹之七/310 抗日军歌选/311 出版后记罗久芳/313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