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窝店村 |
释义 | 窝店村简介窝店村位于四川省彭州市红岩镇与敖平镇结合处,距彭州市城区为19公里,北与红岩场镇新区相连,南和敖平镇相接,西与葛仙镇接壤,幅员面积3平方公里,15个农业合作社。 2003年被镇政府确立为中心村,2006年又被确立为全镇2个新农村之一,2007年11月被确定为“四川省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村”。 窝店村发展窝店村属典型的川西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丰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有利于瓜果蔬菜等种植业发展,全年无霜期达300天,降雨量960mm,年平均气温14.5—15.8℃,年日照时间在1100—1400小时,空气湿度大,通常在80%左右,盛产水稻、川芎、莲藕、大蒜、瓜果、黄背木耳等。窝店村南与川芎之乡敖平镇相接,西有都江堰灌溉水系支流省人民渠越境而走,北有龙门山山脉水系,鸭子河以及红岩场,中有占地为数千亩的解放军部队农场和上千亩成都连队现代化坦克训练基地,以及成都官仓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宜尔佳家私有限公司、彭州川力木材制品厂等为该村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2008年4月,知名企业“成都市桂丰农贸有限公司特种猪养殖场”已选址落户红岩镇窝店村,将为该村的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由于该村独特的自然环境以及不断完善的各种基础设施,通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相继形成三大特色产业,即:水稻制种基地;莲藕种植基地;红岩小西瓜种植基地。红岩小西瓜2003年被引进窝店村,由于气候适宜,现已从最初的几十亩逐渐发展到300亩。小西瓜有香、甜、脆等特点。上市以来一直供不应求,直销成都各大超市。2007年仅此一项可实现产值500余万元,实现人均增收300元以上。 依托特色农业产业,重点打造“窝店莲藕”,是窝店村的主要任务。沿彭什公路向正觉寺塔方向前行千余米,尽是望不到边际的荷塘,在惊讶于荷叶的翠绿时,放眼前方,更是茫茫一片的绿,只有白色荷花和忽而飞过的白鹤点缀其中,这种连片的规模,实属罕见。这片荷塘,纵深有5里长,面积过千亩,碧叶连天、蛙声阵阵、微风过处,留下一缕清香。 千亩荷塘的形成已有一段时日,借助于成都连队的部队农场,莲藕种植成规模化发展,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以至于每到产藕季节,彭州市近80%的藕都产自窝店村。长期的、大规模的种植以及出售,在彭州市场形成了“窝店藕”的概念。 如此大规模的种植,对水的需求量很大,在现荷塘的右侧有一条河,河水湍急,该河几乎长年不断流,与该河流并行的还有直插荷塘腹地的一条沟渠,该沟渠的水同样四季不断。这就给荷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源资源,这也是窝店村大规模种植莲藕的自然原因。 至于基础设施及其他打造,首先可在窝店村成立莲藕专业合作组织。借“千村示范村”新农村建设这个平台,在千亩荷塘中打造特色村寨并修建道路和人工渠,让游人能在荷塘中“荡舟”、赋诗作画、品位人生;并要发展3-5家特色农家乐,让游客真正的感受农村大自然的气息、品尝农家美食。地震过后,位于龙门山前山的红岩镇窝店村,生态农业的地域优越实显,这为窝店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为此,窝店村支两委对未来充满信心。 农村经济该村有耕地总面积41.00亩(其中:田21.00亩,地20.00亩),人均耕地0.11亩,主要种植水稻、柑橘等作物;拥有林地594.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98.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27亩,主要种植柑橘等经济林果;无水面、草地,荒山荒地98.00亩,其他面积767.00亩。该村的主要产业为水稻、柑橘,农产品主要销售往县内国外。2007年全村销售总收入65.00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42%。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55.0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63.00万元,占总收入的41%;畜牧业收入66万元,占总收入的42%(其中,年内出栏肉猪650头,肉牛1头);林业收入2.00万元,占总收入的1%;第二、三产业收入18.00万元,占总收入的12%;工资性收入15.00万元,占总收入的11.5%。农民人均纯收入830.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养殖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2.0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6人(占劳动力的7%),在省内务工的有6人。该村到2007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97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82.58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年末集体总收入0.50万元,有固定资产0.8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会议方式公开。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7年底,已实现通路、通电、和电视、电话四通,没有路灯。有98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有98户通电,有81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81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83%和83%);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5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40户(分别占总数的51 %和41%)。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 ;村内主干道为未硬化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 3.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3.00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辆,农用运输车5,拖拉机5辆,摩托车36辆。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6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0户;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5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30.00亩,有效灌溉率为7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0.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05 亩。该村到2007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0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3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65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10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5公里,距离镇卫生院3公里。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41.00亩(其中:田21.00亩,地20.00亩),人均耕地0.11亩,主要种植水稻、柑橘等作物;拥有林地594.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98.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27亩,主要种植柑橘等经济林果;无水面、草地,荒山荒地98.00亩,其他面积767.00亩。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水稻、柑橘,农产品主要销售往县内国外。2007年全村销售总收入65.00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42%。该村目前正在发展优质甜橙特色产业。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98户,共乡村人口377人,其中男性198人,女性179人。其中农业人口367人,劳动力214人。该村以汗族为主,是汉、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16人,哈尼族族5人。 到2007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57人(人员名单附后),参合率97%;享受低保10人(人员名单附后)。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5公里,距离镇卫生院3公里。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小新寨小学完小,中学生就读到建水四中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0.50公里,距离中学3.00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38 人,其中小学生21人,中学生17人。 村务公开该村到2007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97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82.58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年末集体总收入0.50万元,有固定资产0.8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会议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村内重大事项;集体财务收支情况。 基层组织该村设党小组1个,党员总数9人,党员中男党员9 人。 发展重点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农业基础设施落后;饮水困难;农业技术科技含量低。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发展特色农业,扩大优质甜橙种植;大力发展畜牧业,发展劳务经济。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