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翁显良 |
释义 | 翁显良(1924-1983),笔名子羽。翻译家。广东顺德人。194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政治系。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粤赣湘力区纵队武工队副队长,香港《虎报》、《德蔬西报》记者。建国后,历任《南方日报》记者、编辑,广州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暨南大学教授、外语系副主任,《世界文艺》杂志主编,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中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理事,广东省语言文学学会副会长。中译英有《古诗英译》、《一代新人在成长》,著有《意志由来画不成?》、《英语语音教程》等。 据广州市志另据《广州市志》: 翁显良 (1924~1983) 翁显良,祖籍广东顺德,生于香港。民国29年(1940)考进香港大学,主修政治与经济,并获得“英皇爱德华七世奖学金”。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被日军占领,他于1942年返回内地,就读于坪石中山大学法学院。1944年夏辍学。抗日战争胜利后,于1946年秋回广州中山大学法学院复学,次年毕业,随即进入粤赣湘边区工作,任武工队副队长和政治教员等职务。后因在突围的战斗中与部队失去联系,故于1948年再去香港。先后在《德臣西报》(China Mail)和英文《虎报》(Hong KongStandard)当记者。1949年10月广州解放,即从香港回到广州,在《南方日报》工作。1962年调暨南大学任教。后到广州外语学院工作。1978年暨南大学复办,他任暨南大学英语教授,外语系副主任兼英语教研室主任。此外,他还担任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理事、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理事、广东语文学会副会长、广州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长、《世界文艺》杂志主编等职。 经历“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迫害,直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落实政策,他的聪明才智才得以充分发挥。他的不少著作,都是这个时期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成果。主要著作有《英语语音概要》(1979)以及经过修订的《英语语音教程》(1984),前者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普及读物二等奖。在翻译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文章有发表在《翻译通讯》(即现在的《中国翻译》)1981年第二期的《意态由来画不成?》,连同《文学翻译讲座》6篇文章汇集成册,于1983年12月出版。该书获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成就翁显良突出成就在于诗论和诗。在这方面的文章有:《意象与声律》、《译诗管见》、《情信与词达--谈汉诗英译的若干问题》、《自由与不自由--试译稼轩词十首附言》、《以不切为切--汉诗英译琐谈之一》、《浅中见深--汉诗英译琐谈之二》、《本色与变相--汉诗英译琐谈之三》,这些诗论得到同行专家高度的评价。 英诗汉译,也是其突出成就之一。代表作有爱德文·阿灵顿·罗宾森的《李察·苛利》,罗伯特·洛俄尔的《神灵光照的儿女》,卡尔·桑德堡的《栅栏》和《飘摇四唱》,马休·阿诺德的《鲛人怨》和《多佛海滩吟》,以及安东尼·黑希特的《多佛海滩谣》等,这些诗译,均发表在暨南大学外语系编辑出版的《世界文艺》上。 古诗英译,是翁显良的特别爱好和擅长。1978年至1983年他去世前,一共译了古诗226首,其中49首是1983年抱病译出的。这些诗译,多数在广州外国语学院出版的《现代外语》上发表,少数在上海外国语学院出版的《外国语》上发表。他还自选124首,1983年5月由北京出版社出版专集《古诗英译》。这本专集,是他汉诗英译的理论运用于实践的结晶,是汉诗英译的译著中一本富有特色的佳作。选译的范围,上自屈原,下至龚自珍;楚辞、乐府、古体、近体、长短句、散曲都有。 此外,翁显良还翻译了英美短篇小说一批,其译作,既准确、通顺、易懂,又富有文采,不失原作风格。 获奖经历翁显良在教学和科研所取得的成就得到了充分的肯定。1980年,他被评为暨南大学先进工作者;1982年5月,广东省高等教育局给他颁发了教学优秀奖状;198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3年在广州逝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