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翁墩剪纸 |
释义 | 剪纸,作为以纸为加工对象的艺术,它在悠久的历史,它在民间的分部非常之广泛,其表现手法因地域、风土人情、审美情趣的不同,其创作风格也有特色,大文学家郭沫若先生曾这样称赞我国的民间剪纸艺术:“曾见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今南方这剪纸,玲珑剔透得未有;一剪之巧夺神功,美在民间永不朽”。六安民间剪纸的特点是线条圆润、流畅、舒展,艺术夸张得体,人物形态丰满,栩栩如生。新型剪纸在传统艺术手法上融入刀刻、手撕新工艺,创作内容、形式都有很大发展,艺术作品清新别致,布局奇特,尤以手撕纸令人叫绝。其翁墩剪纸入围2010上海世博会参展作品。 翁墩乡剪纸历史悠久,当地群众娶媳妇、生孩子、过新年,有着贴双喜、贴窗花的习俗。早在解放前,翁墩乡就有许多剪纸艺人。他们都是农忙时辛勤劳作,农闲时进行剪纸艺术创作。特别是娶新媳妇、生孩子、过新年,家家贴双喜,户户贴窗花,那些剪纸艺人就忙的不亦乐乎。解放后,中央提出全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改革开放,翁墩乡党委政府根据自身的乡情,独辟蹊径,决定以大力发展群众文化为突破口,带动全乡经济发展。先后成立了农民书画协会,农民体育协会,农民音乐协会,农民剪纸、农民画协会。其中农民剪纸开展的最为活跃(因为剪纸的主要工具是剪刀和纸张,简单经济)在政府的正确引导和扶持下,广大剪纸艺人创作激情高涨,老艺人向青年人传授传统的技法,青年人有新的创作思路,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翁墩乡的剪纸艺术已达到一定的水平。九十年代初在党委政府的精心组织下,翁墩乡的广大剪纸艺人多次参加六安地区以及安徽省的大型民间艺术展览、展出活动,影响颇大,并涌现出像孙兰勤、邓仲英、汪明业、方昌才等剪纸艺术高手,其中孙兰勤还被全国妇联评为“中华巧女”。作品多次在国家、省、市、民间艺术类比赛中获奖。会员徐圣年创作《白鹅咏春》被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收藏,剪纸《十骏图》被共青团六安市委作为礼品赠送东欧十国青年联合会。 在他们的影响和带动下,加之乡党委政府很好的组织引导,许多农民都自愿加入到乡成立的各种协会中来,并积极主动参加乡举办的农民夜校和农民科技培训班,争当致富带头人。翁墩乡发展群众文化带动全乡经济增长的先进做法,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九四年还光荣出席了在河南许昌召开的全国村落文化研讨会。 时任中宣部副部长高占群同志对翁墩乡的先进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题词:“文化兴乡一枝花”,同年翁墩乡还被省文化厅定为“省杜鹃花试点镇”之一,“文化先进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