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闻隆
释义

闻隆,又名文龙,笔名江湖客等,网名野战军官等,作家、编剧,中国黑龙江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纪实文学、军旅文学等创作,同时在进行战略点评,时事分析的工作。

基本信息

真实姓名: 闻隆

婚恋状况: 已婚

教育水平: 学士

毕业院校: 黑龙江大学

职业头衔: 艺术家

工作单位: 黑龙江作家协会

住房条件: 自有物业

是否吸烟: 不吸烟

是否喝酒: 稍微喝一点/社交场合喝

性格特征: 儒雅,幽默,智慧,豪爽,自信

兴趣爱好: 美食,音乐,戏剧,网络,绘画,阅读

体育运动: 武术

个人标签: 文星有心社稷去,感悟人间平生计。啸尘埃、虚度四十年,为过客!

座 右 铭: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人物简介

闻隆,又名文龙,1966年6月7日生于哈尔滨。 作家、编剧。中国黑龙江作家协会会员。闻隆是黑龙江社科院的研究员,为了挖掘“二战最后一战”这个题材历经九年,走遍了当年激战的战场,采访了交战双方的幸存者,终于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写成十部的电视电影《远东特遣队》不仅首次披露了二战中国战场终结日本侵略者的最后一战——东宁战役的详细内幕,也将苏联红军解放东北的一段秘史首次搬上屏幕。内容翔实、资料丰富、史实依据充分。

主要从事:纪实文学、军旅文学、名人传记、武侠小说、影视编剧的创作。

同时在各大军事论坛担任总坛主、总版主、军事顾问,进行战略点评,时事分析的工作。

笔名:闻隆 江湖客 慕泽

网名:野战军官 军之旗 文心傲龙

闻隆(文龙)。酷爱文学美术,熟读历史典籍,精研军事战略,胸怀报国凌云志,提出了“文史结合”的创作方针。原在社会科学院工作,如今为职业作家、编剧。黑龙江家协会会员。 主要从事:纪实文学、军旅文学、名人传记、武侠小说、影视编剧的创作。同时在各大军事论坛担任总坛主、总版主、军事顾问,进行战略点评,时事分析的工作。

代表作品

长篇纪实文学

《中共特工》《海外从军记》《绝处逢生》 《保卫中国核试验》

《闯荡俄罗斯》 《与阴谋者同行》

名人传记

《中共将帅反谋杀》《彭德怀与毛岸英的生死情》

电影剧本

《虎穴奇兵》《绝地英雄》(央视电影频道出品)

《远东特遣队》(10部) (央视电影频道出品)

电视晚会策划

《2000龙腾千年文化知识晚会》(龙江卫视)

《2006古典美风采大赛》 (浙江卫视)

电视剧本

《徐志摩传奇》(20集)》(香港华盛娱乐公司出品)

《潮起大江东》(20集))》(上海文广集团出品)

武侠小说

《黑水旌旗》《剑 拐 流星》

兵器专著

《中外战争中的名牌武器》

学术著作

《二战在这里结束》《明朝万历之战史末》

获奖情况

中国章回小说大赛一等奖

《中共特工》荣获 1996年粤港十大畅销书

作品赏析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远东特遣队》

英文名称:

上映时间:2005年8月15日

题材: 抗战

集数:20集

片长:900分钟

原著: 《远东特遣队》

导演: 赵继烈

编剧: 闻隆

演员表:张甲田 杜振清

主题曲

[原创]满江红.游徐志摩故里

过眼西山,望硖石、旧时曾识。

是梦里、寻常行遍,江南燕北。

文星有心膜拜去,感悟人间平生计。

啸尘埃、一百零八年,孤为客!

雅俗气,难以猜。

风流事,无人及。

云游风吹尽,了无陈迹。

故居才成人已去,出罢文集骨已埋。

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幕后花絮

从2005年 7月22日开始,中央电视台CCVT6电影频道会在每周五19:45的“周末影院”中连续十周播出系列电视电影《远东特遣队》,由10个独立的片断组成,该片有中国的《兄弟连》之称。集中展现了二战时期苏联红军与我军抗联战士在东宁要塞协同作战,歼灭日本侵略军的故事,为了更真实地了解这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揭开尘封的东宁要塞的神秘面纱,本报记者远赴冰城哈尔滨,专访了该剧的编剧——历史学者闻隆。

揭开“二战最后一役”的神秘面纱

——专访电视电影《远东特遣队》编剧闻隆

深入要塞,当年劳工讲述史实

1995年,闻隆再次来到传说中东宁要塞,我们现在看到警示后人的东宁纪念馆,当时并没有修建,甚至没有人知道东宁要塞的确切位置和入口所在。闻隆找到当地驻军,当地驻军也告诫他:进要塞比较危险,里面还有残留的大量炸药,建议你找排爆专家随行。在当地人的指引下,闻隆与排爆专家找到了东宁要塞的其中一处洞口,带着探雷器,他们进入了100多米的要塞深处,洞穴很大,分为上中下三层,户户相连,随处可见遗骨、兵器和炸弹。排爆专家警告说,一般的炸药装置,至少要100年以上才会失效,现在距离东宁之战只过去了五十年,你在考察过程中千万要小心,不要触动这些炸药,以免发生意外。得到第一手珍贵资料的闻隆欣喜若狂,这更坚定了他考察研究东宁要塞的决心,也许,揭开“二战最后一役”神秘面纱的那一天,指日可待了。寻着仅有的一丝线索,闻隆在山下的大肚川村找到了当年修建东宁要塞,并侥幸躲过大屠杀的劳工——李老汉。李老汉曾当过大肚川村的的党支部书记,还带领村民挖掘过东宁要塞遗址,他12岁时就被日军抓去,为要塞里的劳工送饭。李老汉给闻隆讲述他的亲身经历:在送饭的时候,就看到有大批的劳工,被一卡车一卡车地拉进要塞,但只看到他们进去,不见出来,其中还有许多穿军装的战俘,仅他看见过的就有2000-3000人,全都是有去无回。“远东特遣队”是怎样的一支队伍呢?根据史料记载,1940年初,东北的抗日斗争到了最艰苦的时期,日寇对东北抗日联军发动了残酷地讨伐,东北抗联伤亡惨重,从建军时期的10万余人锐减到3千余人。为保存我党在东北唯一的抗日武装,东北抗日联军进行战略转移,大部分部队陆续撤退到苏联远东境内,编为苏联远东方面军“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在苏军解放东北前夕,抗联教导旅根据苏联远东军司令部的指示,抽调二百八十名指战员,组成二数十支特遣队,空降东北敌后,担负战前侦察任务。他们为苏军统帅部及时掌握日本关东军在东北十七个筑垒地域,三道防线的布防设施情况,提供了可靠的情报,特遣队员在侦察过程中大部分壮烈牺牲。此次央视六套重点推出的电视电影《远东特遣队》,讲述的就是这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回忆往昔,抗联老营长提供线索在许多不了解东宁战役情况的人看来,日军好像不堪一击,苏联红军8月9日出兵,8月15日就大获全胜,其实远东特遣队所侦察到的要塞情报,在这一役中起了不可小觑的作用。有资料显示,苏联红军预期在远东的战役需要耗时三个月,牺牲50万人;而实际情况却是,东宁远东战役历时一个星期,苏军损失仅2万人。这要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远东特遣队,特遣队员浴血侦察得到的情报,被苏联情报技术部门绘制成地图和作战手册,发给连以上的军官人手一册,甚至在最后一战时,特遣队员还分几路作为苏军的向导。事实上闻隆接触到远东特遣队的时间还要追溯到更早,他走访的第一位亲历者,是抗联老战士王明贵。王明贵退休之前是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就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在当年的抗联教导旅中,他任第三营营长。身经百战的王明贵向闻隆讲述了远东特遣队的真实情况,当年是著名的抗联领导人李兆麟下令,要求第三营营长王明贵派出十余名身强力壮、熟悉东北地形的战士,同其他营的战士一起,约260人组成数十支空降特遣队,空投到绵延4000多公里的东北国境线,参加“特级机密”的侦察活动,而这些战士大都没有生还。根据王明贵提供的线索,闻隆几经辗转,终于在延边自治州找到了远东特遣队的幸存者——朝鲜族战士金俊泰。

现身说法,老特遣队员浮出水面

抗联英雄金俊泰十几岁参军,原是随金日成来到中国的朝鲜族战士,在东北生活了十多年。金俊泰文化程度很高,算是抗联战士中的文武全才,在抗联教导旅整编入苏军之后,因为精通汉语、日语、朝鲜语,又熟悉地形,金俊泰被王明贵抽调出来,成为了远东特遣队的成员。金俊泰隶属第15特遣队,从1940年开始他就开始越境侦察,有时候需要划橡皮筏子跨越乌苏里江,在武装泅渡到岸边,一路上还要躲开日军的巡逻岗哨。在侦察的间隙,金俊泰等特遣队员回到苏联境内,就要进行一系列的训练,包括反电台侦测、密写药水的使用、野外生存、反审讯技术、格斗捕俘、空降技巧,甚至还有滑雪。东宁的冬天寒冷异常,积雪深厚,我们在《林海雪原》里看到战士滑雪的情景,其实当年的金俊泰等队员们也曾经使用过。1945年8月9日,苏军对日宣战,金俊泰带领苏军从黑龙江方向进攻,绕过原始森林,包围了东宁要塞,一万多人包围了仅有4000多守军的日军要塞,浴血奋战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就是著名地东宁之战——二战最后一役。讲到这一段往事,金俊泰高兴地说:侦察了这么久,终于打回来了!在电视电影《远东特遣队》中,闻隆创造的二号主角安哲民就是以金俊泰为原型的,跟金俊泰一样,安哲民也是一名朝鲜族战士,也是出生入死,英勇无畏,并且也亲身经历了东宁要塞这“最后一战”。让闻隆遗憾的是,老战士金俊泰现在已经去世,看不到这部以他的经历为原型的影视作品了。闻隆说,他写这部剧的初衷,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抗战历史、二战的最后一役,英雄们付出血的代价换来的胜利,是永远不可磨灭的。远东战役的胜利,浸透了许多抗联战士的鲜血,他们的功绩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4: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