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文质彬彬
释义
1 汉语成语

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理解,“质”是指人类朴素的本质,“文”则指文化的累积。那么,“质胜文则野”就是指人没有文化,就会像原始人一样粗野、落后。“文胜质则史”就是指文化过于发达后人类失去了原来朴素的本质,显得虚浮而没有根基,所以要“文质彬彬”,文化的发展要与人类的本质相适应,相协调。

成语释义

拼 音

wén zhì bīn bīn

解 释

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来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本词语形容人表里如一,表面和心里相互协调。

彬彬:古代指配合协调。文通纹,指纹理。并非我们一般以为的文化。它的引申意义可以是文化。质指质地。引申为表里的意思文质彬彬,纹理与质地协调,古人认识,比如石头,其有纹理,其有质地,如此构成石头的认识。引申到对事物的认识,人的认识也是如此。言语用文质来指代。从这个意义上说,其实纹理与质地比表里的说法更形象。

出 处

先秦·孔子《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文质彬彬(斌斌)

类似的用法比如文过饰非中的文。

把文质彬彬认为只是指读书人的形象,显然是错误的理解。

成语造句

例1: 我表姐的男朋友温文尔雅,文质彬彬,气宇轩昂,才华横溢。

例2:乍看之下,那人看似温文尔雅,文质彬彬的,但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他实则是个龌龊不堪的伪君子。

典故译注

【原文】子曰:“质①胜文②则野,文胜质则史③。文质彬彬④,然后君子。”

【注释】①质:质地,引申为里。②文:通纹,纹理,引申为表。③史:表面浮华。④彬彬:谓配合适宜.

【译文】孔子说:“里胜过了表就显得粗野,表胜过了里就会浮华,表里协调如一,然后成为君子。”

读解研究

这段话可以从各种层次上来理解和发挥。

大而言之,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理解,“质”是指人类朴素的本质,“文”则指文化的累积。那么,“质胜文则野”就是指人没有文化,就会像原始人一样粗野、落后。“文胜质则史”就是指文化过于发达后人类失去了原来朴素的本质,显得虚浮而没有根基,所以要“文质彬彬”,文化的发展要与人类的本质相适应,相协调。

小而言之,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理解,“质”是指质朴的品质,“文”则是指文化的修养。那么,“质胜文则野”就是指一个人没有文化修养就会很粗俗;“文胜质则史”就是指一个人过于文雅就会显得像个酸秀才,书呆子,注重繁文得节而不切实际。所谓 “百无一用是书生”,就是典型的“文胜质则史”,忘了做人的根本。 所以要“文质彬彬”,既要有文化修养,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

广而言之,“文质彬彬”还可以从写作、艺术、审美的内容和形式、内在美与外在美、质朴与文饰等各个方面来力。以理解和发挥,从而使“文”与“质”成为一对内涵丰富而外延广泛的范畴得到深入研究。所有这些,当然不是我们在这里能够讨论得清楚的。

相关文章

旅居美国多年的一位朋友最近回国探亲,他说,楼高了,马路宽了,城市更漂亮了,可对人的素质是否提高了却颇有微词。我听了心里不舒服,本来想听他夸奖几句,没成想他却来了个一时语塞。

送走朋友后,我翻来覆去地想,怎么也不能说素质更差了,只能说与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相比,人的道德文明建设滞后了。我们生活在这种滞后现象中,习以为常,觉不着了;

而从外面来的人,下车伊始就感觉出国人的精神状态与物质文明的不协调。

朋友的提醒使我想起孔子说的“文质彬彬”。“文”是指文采,文气:“质”是指质朴,实在;在待人接物行为上,两者搭配得当谓之“彬彬”。所以“文质彬彬”是“君子”应有的行为风范,是良好的国民素质的表现。不过在旧中国,劳苦大众不是“君子”而是“野人”,他们处在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他们在呐喊,在反抗,故不能在行为上文质彬彬。毛主席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写道:“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说得很对。不过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这句话被“造反派”千万次地引用,为他们的武斗和野蛮行为寻找理论依据。那时候语言和行为越粗野就越革命,仿佛粗野是劳动人民的本色,斯文是资产阶级的臭毛病。那时候一声“我是大老粗!”犹如广成子手里的翻天印,只要祭起这个法宝,任谁也得稀里哗啦,落荒而逃。如今“文化大革命”虽然已被否定,但是它养成的粗野言行习惯并没有消失。

在现实生活中,孔子说的“质胜文则野”的现象随时随处可见。

在银行和邮局里,与国际接轨,画上了1米线,但是许多人视而不见,还是前胸贴后胸地挤着,不给别人留一丁点空间。在公共场所,尤其是在饭店里,高声谈论,高声劝酒,达到多少分贝没有测量,反正叫人难以忍受。友人最近去了一趟澳洲,回来说人家那里空气新鲜,人少,不挤。这话不假,不过我还要补充一点,人家那里若不小心碰了别人一下,立刻就说excuse me!(对不起),好像条件反射似的。咱们这里人多,做到不挤很难但是挤了别人说声“对不起”并不难,可惜我们没有养成这个习惯。我们的习惯是挤你没商量。

凡此种种,不是和我们现在生活在其中的、已经大大改善了的物质环境很不协调吗?朋友提到“人的素质差”也不为过分吧。现在全世界都在谈论中国的崛起,主要是指经济建设,在国民素质上,我们还远远没有崛起。须知一个大国的国民,在言行上,无论对内对外,都应是文质彬彬的。这是文明礼貌的要求,也是自信心的表现。

2 2001年陈良运编著图书

中文名: 文质彬彬作者: 陈良运

图书分类: 教育/科技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书号: 9787806473245

发行时间: 2001年11月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

作者简介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40

民 族: 汉族

江西萍乡人。中共党员。1964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历任萍乡师范教师,萍乡市文联编辑、副主席,江西师范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江西省文联委员、省作家协会常务理事。2000年调入福建师范大学,任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195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新诗艺术论集》、《新诗的哲学与美学》,《诗学·诗观·诗美》、《文与质·艺与道》、《中国诗学体系论》、《中国诗学批评史》、《论诗与品诗》、《周易与中国文学》、《焦氏易林诗学阐释》、《文质彬彬》、《美的考索》、《中国历代诗学论著选》、《中国历代词学论著选》、《中国历代赋学曲学论著选》、《中国历代文章学论著选》等。

《诗学·诗观·诗美》获江西省第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试论艾青的艺术风格》获1984年江西省人民政府优秀文艺作品奖,《中国诗学体系论》获江西省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诗学批评史》获江西省第七次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中国第十届图书奖、江西省第二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特等奖,《周易与中国文学》获江西省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新诗的哲学与美学》获1989年江西省《谷雨》文学奖,《论〈周易〉的符号象征》获江西省高等院校第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78年-2001年共获奖30项。

从1959年到文革前,主要从事新诗创作,在《人民文学》等刊发表《历史的瞳人》、《安源工人的怀念》、《黄洋界放歌》等作品。文革后转向新诗评论与文学理论研究,在《文艺报》、《文学评论》、等刊发表《试论艾青的艺术风格》、《论自由体诗》等论文,后结集出版的有《新诗艺术论集》、《新诗的哲学与美学》、《诗学·诗观·诗美》、《论诗与品诗》。

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美学范畴,由于文化背景的特殊性,呈现出与西方美学范畴迥然不同的面貌,因而在世界美学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中国现代美学的建设,非常需要吸纳融汇古代美学范畴中凝聚的审美认识的精粹。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的十余年中,美学范畴日益受到我国学界的重视,古代美学和古代文论的研究重心,在史的研究的基础上,有逐渐向范畴研究和体系研究转移的趋势,这意味着学科研究的深化和推进,预期在21世纪这种趋势还会进一步加强。到目前为止,研究美学、文艺学范畴的论文已大量涌现,专著也有多部问世,但严格地说,系统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发展的前景和开拓的空间是十分广阔的。中国传统美学范畴的特点是很突出的,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

目录

第一章审美视野中的“质”与“文”

第一节对于“质”的基本审美观

第二节“文”的观念发生与“人文”种种

第二章“文质彬彬”

第一节儒家“文”、“质”统一观的确立

第二节“文质”理论在两汉的发展

第三节道、儒“文质”观之差异与《淮南子》的糅合

第三章中国文学的奠基理论

第一节文。文章.文学

第二节诗、骚、赋之“文”、“质”关系

第三节王充的“文章”学说

第四章“文质彬彬”美学意义的延伸

第一节人物品评:理性审视的深化

第二节人物品藻:“风骨”的审美观照

第三节书画之品:艺术理论的发展

第五章文学自觉时代的“文质”观

第一节由文体分类产生不同的“文质”标准

第二节“质”的观念的演化

第三节形文·声文·情文

第四节“文”、“质”结合的新范畴

第六章“文质”论在诗、文领域之分途

第一节文:以“道”为“质”的回归

第二节诗:以“意境”为核心的审美创造

第三节“文”与“质”:历史、美学的评价

附录“风骨”新论

第一节“风”是一个审美观念

第二节“骨”是“质”的概念具象化

第三节从品人之“风骨”到品文之“风骨”

第四节“风骨”论发明和运用的重要意义

下编艺与道

第一章“艺”与“道”的观念发生

第一节艺·技·艺术

第二节道·天道·人道·艺道

第二章两种“道”的美学内涵

第一节道法自然

第二节人性至诚

第三章三种“艺”的态度与行为

第一节“知者创物,巧者述之”

第二节“疑神”之技通于“道”

第三节“下学”之艺致其“道”

第四章“原道”种种及其效应

第一节“神制则形从”——《淮南子》之术

第二节“雕琢情性”——“文心”之术

第三节“文以明道”——“古文”之术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6:3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