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文学作品阅读与欣赏 |
释义 | 《文学作品阅读与欣赏》,是2010年2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籍。《文学作品阅读与欣赏(第2版)》原为21世纪新概念教材高职高专公共基础课教材新系《语文》的第四册《文学作品阅读与欣赏》,自2003年发行以来,由于其特点鲜明,又有《自觉指导与练习》《教师手册》,所以好教好学,受到欢迎。 此次修订出第二版,以《语文(文学作品阅读与欣赏)》单独出书,保留了原书的体例和特点,适当调整了一些选篇(配套教材也跟着作了调整),订正了原书的个别错、漏和文字上的差错。 书名:文学作品阅读与欣赏 又名:文学作品阅读与欣赏 原版名称:文学作品阅读与欣赏 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2月1日 开本:16 基本信息出版社: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第2版 (2010年2月1日) 平装: 317页 正文语种: 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811229219 目录第一部分 诗歌 第一单元 先秦诗歌 1. 诗经 伐檀 鹿鸣 2. 楚辞 涉江 第二单元 秦汉诗歌 1. 汉乐府 孔雀东南飞( 并序) 2. 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 第三单元 魏晋南北朝诗歌 1. 曹操 短歌行 2. 曹植 白马篇 3. 陶潜 归园田居 4. 谢朓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第四单元 隋唐五代诗歌 1.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2. 王维 山居秋暝 3.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4. 高适 燕歌行 5.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 白居易 琵琶行( 并序) 7 元稹 田家词 8. 杜牧 过华清宫 9. 李商隐 无题 10.李煜 浪淘沙 第五单元 宋辽金诗歌 1. 范仲淹 渔家傲 2. 柳永 雨霖铃 3. 王安石 桂枝香·金陵怀古 4.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 5. 李清照 声声慢 6. 张孝祥 念奴娇·过洞庭 7. 陆游 书愤 8.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9. 文天祥 正气歌 第六单元 元明清诗歌 1. 赵孟頫 岳鄂王墓 2. 王冕 墨梅 3. 刘时中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数) 4. 高启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5. 明代歌谣 劈破玉·分离 6. 吴伟业 满江红·钱塘观潮 7. 龚自珍 己亥杂诗 附录 楹联 第七单元 中国现代诗歌 1. 李大钊 山中即景 2. 徐志摩 再别康桥 3. 鲁迅 亥年残秋偶作 自嘲 4. 郭沫若 炉中煤 水牛赞 5. 毛泽东 水调歌头·游泳 6. 艾青 大堰河———我的保姆 7. 流沙河 就是那一只蟋蟀 8. 舒婷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9. 韩东 山民 第八单元 外国诗歌 1. 歌德 跳蚤歌 2. 华兹华斯 孤独的收割人 3. 拜伦 路德分子之歌 4. 普希金 致恰达耶夫 5. 惠特曼 啊, 船长, 我的船长! 6. 裴多菲 我愿意是急流 7. 泰戈尔 两亩地 第二部分 散文 第一单元 先秦散文 1. 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 2. 国语 召公谏厉王弭谤 3. 战国策 触龙说赵太后 4. 孔子 论语(四则) 5. 孟子 寡人之于国也 6. 庄子 庖丁解牛 第二单元 秦汉散文 1. 吕氏春秋 本味 2. 枚乘 七发( 节选) 3. 司马迁 荆轲刺秦王 4. 贾谊 论积贮疏 第三单元 魏晋南北朝散文 1. 曹丕 典论·论文 2. 陶潜 归去来辞( 并序) 3. 江淹 别赋 4.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 5. 刘义庆 世说新语(三则) 第四单元 唐宋散文 1. 魏征 谏太宗十思疏 2.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 3. 柳宗元 《愚溪诗序》 4. 杜牧 阿房宫赋 5. 王安石 祭欧阳文忠公文 6. 苏轼 教战守策 第五单元 元明清散文 1. 刘基 卖柑者言 2. 李贽 童心说 3. 方苞 狱中杂记 4. 姚鼐 登泰山记 5. 龚自珍 病梅馆记 第六单元 中国现当代散文 1. 鲁迅 夜颂 2. 郭沫若 鲁迅诗稿序 3. 巴金 秋夜 4. 沈从文 云南看云 5. 梁实秋 醋熘鱼 6. 汪曾祺 五味 7. 钱钟书 读〈伊索寓言〉 8. 余光中 幽默的境界 9. 余秋雨 壮士 第七单元 外国散文 1. 马克思 给夫人燕妮的信 2. 高尔基 海燕之歌 3. 列宁 欧仁·鲍狄埃 4. 萧伯纳 贝多芬百年祭 第三部分 戏剧 第一单元 中国戏剧 1. 关汉卿 窦娥冤(节选) 2. 汤显祖 牡丹亭·惊梦(节选) 3. 郭沫若 屈原(节选) 4. 老舍 茶馆(节选) 5. 曹禺 雷雨(节选) 6. 陈亚先 曹操与杨修 第二单元 外国戏剧 1.莎士比亚 哈姆莱特(节选) 2. 易卜生 玩偶之家(节选) 第三单元 影视文学剧本 1. 叶元 吕宕 林则徐(节选) 2. 贺子壮 宋继高 生死抉择(节选) 第四部分 小说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小说 1. 薛用弱 王之涣 2. 白行简 李娃传 3. 罗贯中 三国演义(节选) 4. 曹雪芹 红楼梦(节选) 5. 蒲松龄 聊斋志异·聂小倩 第二单元 中国现当代小说 1. 鲁迅 风波 2. 巴金 家(节选) 3. 茹志鹃 百合花 第三单元 外国小说 1. 巴尔扎克 高老头(节选) 2. 莫泊桑 羊脂球 3. 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 4. 契诃夫 一个文官的死 序言本书原为21世纪新概念·教材高职高专公共基础课教材新系《语文》的第四册《文学作品阅读与欣赏》,自2003年发行以来,由于特点鲜明,又配有“学习指导与练习”,所以好教好学,受到欢迎。 此次修订出版第二版,以《文学作品阅读与欣赏》为名单独出书,保留了原书的体例和特点,适当调整了一些内容(配套教材也相应做了调整),订正了原书的个别错漏。 编委会名单也根据现在的实际情况做了一些调整。原书的总序、编写说明、第一版前言仍旧保留。这样,使用本教材的师生可以借以了解本书的形成过程、体例及特点。 此次修订,由原书总主编、本册主编、教育部商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职教学会常务副主任乔正康高级讲师主持,仍由上海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陶本一教授和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孙绍振主审。配编的“学习指导与练习”由乔正康主审。 本来有个打算,想对中国文学作品的分类更细一些,使其更符合中国文学诗歌、词曲、辞赋、楹联、散文、戏剧、小说发展的源流和实际情况。但由于时间太紧,不可能做这样大的变动,所以不尽如人意及其他不足之处,希望能在第三版时得以完善,也希望有关专家、学者、师生给予批评和帮助。 文摘认为楹联完全应该占据一个独立地位,笔者早在1989年出版的《中国旅游文学》(北京,展望出版社)中就已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只是由于篇幅的限制,本书将它暂且附在诗歌之后,有待进一步研究与讨论。 楹联只有上下两句,在书写和使用时都有固定的格式:(1)上句在右,下旬在左;楹联不论有多长,书写时换行不抬头;实际使用时,楹联都竖写、竖读、竖贴。(2)一副楹联,上下联字数相等,句式相同,词性相同,平仄相对,如杭州岳坟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整齐和谐。(3)楹联上下两句,短的只有八个字(如杨州平山堂鉴真纪念馆郭沫若题写的对联: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最长的是四川江津城楼钟耘舫的对联,上下联共有1612个字。 楹联上下联的意思相类似或相反的,习惯上叫正对或反对;上下联完全符合格律的叫严对或工对,不完全符合格律的就叫宽对了。另外,古今创作楹联的技法很多,有嵌字联(联内嵌有特定的词语)、谐音联、集句联(集古今诗词成句为联)、迥文联等。 楹联的美学价值很高,上下两联寥寥数语,能极其概括、形象地把有关的景色、人物、事迹的特点勾勒出来,表达深刻的思想内容,抒写浓烈的感情。它不像赋和骈文的篇幅大,文字上也比较好懂,所以从审美角度讲,它也完全有资格进入正式的文学殿堂。 楹联在政治、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作用明显,为其他文学样式所不及。各种政治、经济会议的会场主席台两侧常常悬挂与会议内容相关的楹联(有时是标语)。毛泽东在共产党整风时用“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为党内某些人“画像”,批评他们不认真学习而又骄傲自大、夸夸其谈,既形象生动又幽默风趣。1976年,人民群众反对“四人帮”,悼念周恩来,在天安门广场写了“忠魂不泯,热血一腔化春雨;大义凛然,壮志千秋泣鬼神”的对联,震撼力极强。 在经济生活中,楹联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广告宣传和营业场所的环境布置。如饭店业的“烹煮三鲜美,调和五味羹”;纺织业的“聚来千重雪,纺出万机云”;文物业的“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美容美发业的“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有几?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何如!”戏剧业的“尧舜净、汤武生、桓文丑黑,古今来几多角色;日月灯、云霞彩、风雷鼓板,宇宙间一大戏场”;邮电业的“送佳音飞骑连万户,报喜讯银线达九州”;百货业的“百货百态、百问不厌,千客千意、千拿不烦”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楹联仍广泛用于结婚、贺寿等喜庆场合和丧葬等追悼场合。楹联常常一字千金、一语破的,十分精练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至于广大农村,在春节等重大传统节日,更是家家写春联,户户贴春联,创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喜庆氛围。恐怕没有任何一种文学样式能在这么大的范围内被如此多的人民群众所用了。楹联是真正雅俗共用的文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