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文学理论教程 |
释义 | 基本信息作者:赵炎秋,毛宣国 主编 ISBN:10位[7805209804] 13位[9787805209807] 出版社:岳麓书社 出版日期:2000-4-1 定价:¥27.00 元 内容提要本书是湖南师大文学院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老师集体编撰的成果。一部好的文学理论教材,必须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叙述风格,尽可能吸收当前学术研究成果,反映当前文学理论研究现状,同时,充分考虑高等院校教学实际,做到教学与科研的平衡、学生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并重,做到教材编写的科学性、新颖性、准确性、可接受性和启发性,以利于学生的知识接受和理论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此,全球编写人员做出了努力。 与国内通行的文学理论教材相比,本书在编写体例上作了些调整和变动。全书共18章,章节划分较细,目的是为了更好更集中地讲清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全书最后增设附录一章,这在现有文学理论教材中罕见。但此章不作为讲授内容,而是提供给有志有于对文学理论问题作更深入思考的同学阅读。这一章学习,也可以和高年级开设的批评史课程结构起来进行。另外,我们编写的是师范院校的文学理论教材,为显示出“师范性”的特点,我们在讲清文学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基础上,特别加强了文学语言、文学形象、文学作品的构成、文学体裁、文学风格、创作方法、鉴赏接受等章节的内容,并专设文学评论一章,以有利于培养学生感悟、理解、分析、评论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的能力,促使学生更好地参与文学实践。 目录导论 一、文学理论的性质与基本内容 二、学习文学理论的意义、目的要求与方法 第一编 文学的本质 第一章 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义形态 第一节 文学的社会意识形态性质 第二节 文学的审美性质 第三节 文学的意识形态性与审美性的辩证统一 第二章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第一节 语言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 第二节 语言艺术的特点 第三章 文学形象的审美形态 第一节 文学意象 第二节 文学典型 第三节 文学意境 第四章 文学的社会功能 第一节 中外文论史上关于文学社会功能的认识 第二节 文学的审美愉悦功能 第三节 文学的认识功能 第四节 文学的思想启迪功能 第二编 文学作品的构成 第五章 文学作品的内容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第二节 文学作品的题材 第三节 文学作品的主题 第六章 文学作品的形式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语言 第二节 文学作品的结构 第三节 文学的表现手法 第七章 文学体裁 第一节 文学体裁的涵义和区分 第二节 文学体裁的特点 第三节 文学体裁的意义 第八章 诗歌、散文、小说 第一节 诗歌 第二节 散文 第三节 小说 …… 第三编 文学的创作 第四编 文学的发生发展 第五编 文学的接受 附录 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概述 后记 其他参考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主编:童庆炳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版次:1998年第2版 定价:18.50元 内容简介 本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本书内容分为五编:第一编导论介绍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阐述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建设。第二编阐述文学活动的性质。第三编论述文学创作的过程。第四编介绍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考察了作品类型,分析了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及内在审美形态。第五编讲文学消费与接受。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中文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以供其他专业选用和社会读者阅读。 第一编 导论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第二编 文学活动 第三章 文学作为活动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第五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 第三编 文学创造 第六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第七章 文学创造过程 第八章 文学创造原则 第四编 文学作品 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第十章 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第十一章 叙事性作品 第十二章 抒情性作品 第十三章 文学风格 第五编 文学消费与接受 第十四章 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第十五章 文学接受过程 第十六章 文学批评 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二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主编:童庆炳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版次:2004年第3版 定价:29.80元 内容简介 修订二版的内容与原版本相比有了较大改动。 文学原理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教材系列作者:董学文、张永刚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版次:2001年第1版 定价:20.00元 内容简介 为适应教学需要和学科发展,本书在撰写思路和体例设计上做了很大调整,以期更好地服务于教师和学生在扎实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顺利进入与文学原理有关各项前沿领域的研究工作,从而实际增强分析和解决文学问题的能力。 本书主张贯彻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注意任何一个新概念和新原理总是在旧概念和旧原理与新的文学现象矛盾运动中诞生的法则,注意展开这些矛盾,鼓励学生自己去思索。 通过本书,进一步体会到,尽管学术研究需要体现个人性和个人风格,但任何科研成果本拷贝 都是集体智慧的绳晶。尤其是,年轻学子活跃、开放、不拘一格,没有框框、勇于创新的特点和才华,始终是“教学相长”过程中一个永恒的活力之源。 导言 第一章:文学的本体与形态 一、文学作为观念 1. 意识与思维 2. 审美与精神 二、文学作为现象 1. 物质形态 2. 言、象、意 三、文学的定位 1. 文学属性 2. 概论的演变 3. 文学概念 第二章:文学的客体与对象 一、生活客体 1. 源泉 2. 真实 3. 制约与超越 二、对象构成 1. 题材 2. 主题与母题 第三章:文学的主体与创造 一、作家主体 1. 创造能力 2. 创作意识 3. 创作过程 二、读者主体 1. 接受形态 2. 二度创造 第四章:文学的文本与解读 一、文本构成 1. 语言和修辞 2. 形象和意境 3. 体裁和类型 二、文本特点 1. 个性与风格 2. 通俗与高雅 3. 再现与表现 三、文本解读 1. 符号辨识 2. 文体把握 3. 阐释与批评 第五章:文学的价值与影响 一、价值生成 1. 生成与实现 2. 结构与功能 3. 自律与他律 二、人间情怀 1. 游戏与宣泄 2. 政治色彩 3. 道德内质 三、精神向度 1. 终极关怀 2. 心灵家园 3. 信仰与宗教 第六章:文学的理论与方法 一、文学与文学理论 1. 两者的区别 2. 文学与语言 二、理论的构成与机制 1. 对象与构成 2. 性质与形态 3. 文学理论现状 后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