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文明棍 |
释义 | “文明棍”, 手杖,又叫“司的克”(stick)。旧时西方的绅士平时喜欢拿一根精致的手杖以示风度和身份,与他们笔挺的身姿和礼服相应,成为西方绅士的招牌形象。 摘要民国年间,中国的一些知识分子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也喜欢拿一根手杖。这条手杖到了中国,就被称为文明棍了。 文明棍既有木制的,又有金属制造的;既有镶宝石的,又有图案的,甚至镏金的。主要特点是在杖头上,有象牙、铜、石头、玉、不锈钢,或光亮、或粗糙,有的质地细腻、有的典雅华贵,有的写实、有的抽象,拐杖上多有书法、绘画等精美雕刻。文明棍不仅作为行走是减负的工具,还是绅士的象征。 文明棍旧时西方的绅士,平时喜欢拿一根精致的手杖以示风度和身份,与他们笔挺的身姿和礼服相应,成为西方绅士的招牌形象, 民国年间,中国的一些知识分子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也喜欢拿一根手杖。这条手杖到了中国。就被称为文明棍了。西方绅士的手杖一般是一根直杖。在手握的位置装有金属或宝石。而演变成中国的文明棍后在手握的位置大多带拐弯的形状。杖身通常是用紫檀木或红木等上等木材制成。末尾接有黄铜或牛角等耐磨的材质。在中国,很多人都把“文明棍”当成是拐杖之类的东西,而拐杖的赏玩历史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古即有之。手杖在古代即是老者扶拄而行,又充满风雅的一种佳物。但在2000年,西方人对于拐杖的收藏却要兴盛于东方,西方人收藏经营的拐杖五花八门,既有木制的,又有金属制造的;既有镶宝石的,又有图案的,甚至镏金的。 特点文明棍主要特点是在杖头上,有象牙、铜、石头、玉、不锈钢,或光亮、或粗糙,有的质地细腻、有的典雅华贵,有的写实、有的抽象,拐杖上多有书法、绘画等精美雕刻,每当有藏友走进店内都会被吸引。 在中国,拐杖的种类和制作取材形形色色。手杖以竹制为最多,筇杖富于弹性,与执杖的老年人的颤巍巍“共振”,扶杖而行,缓解了年老体弱者的精力,有益于身体健康。其他拐杖各有千秋,既有藤制的、紫檀的、红木的,也有像乌木、花梨木……当然这些拐杖的收藏价值也日渐显露。 无论是“文明棍”还是拐杖,它都是充满人情味和情调的收藏使用品,在大众之中多有知音者、使用者,其赏玩也较容易,因此感兴趣的藏友不妨一试。 图为嘉德2008春拍的曾国藩赠送胡雪岩的红木嵌银文明杖,此杖长88厘米,宽2.5厘米。银制部分:26厘米,重494克,优质红木,做工精良,拐杖手把为银制,拐杖底端为铁制,结实、耐用。 用途第一,从穿着打扮上够得上绅士,或够胆拄上一根文明棍的人,首先会接受社会的检验。他的行为举止称不上绅士,自然会有周边的人讥讽他。 第二,手持文明棍,会大大提高绅士们在街头遇到偷盗、抢劫、调戏欺凌妇女等丑恶现象时,挺身而出的机率。 第三, 文明棍的生活用途主要有两个,平衡和支撑,或者完全可以归纳成一个作用,平衡的支撑。 如今文明棍不仅作为行走是减负的工具,还是绅士的象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