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文理学院 |
释义 | 文理学院(liberal arts college)是美国高校的重要种类之一,以本科教育为主,特征是注重全面综合教育,设置课程包括艺术、人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门类。区别于以就业为重要指针的各种专业学校或技术高校。美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从这些文理学院获得学士学位。 在大部分美国人心目中,文理学院往往代表着经典、小规模、高质量的本科教育。许多文理学院的学术 声誉往往不亚于哈佛耶鲁等名校,因而成为很多美国贵族教育子女的首选。 美国大学分类,与中国大学的比较(文理学院与综合大学的比较 文理学院提供的专业) 中国的文理学院概况(中国的文理学院——湖北文理学院 中国的文理学院——重庆文理学院 中国的文理学院——湖南文理学院 中国的文理学院——绍兴文理学院 中国的文理学院——宝鸡文理学院 中国的文理学院——西安文理学院 中国的文理学院——四川文理学院) 人们对文理学院陌生的原因对于大多数成绩优秀、希望到美国一流大学读书的中国学生来说,最好的选择也可以是美国一批著名的学院,比如弗吉尼亚的威廉玛丽学院(College of William& Mary)、马萨诸塞的阿莫斯特学院(Amherst College)、宾夕法尼亚的斯沃斯莫尔学院(Swarthmore College)、佛蒙特的明德学院(Middlebury College)等。这些学院的本科教育,在不少方面要优于哈佛、耶鲁之类的大牌名校。 国人对文理学院的陌生,无非是因为下述几个原因所致。 一、中国学生去美国留学,大部分是在研究生阶段进入美国的综合类大学从事研究工作。而文理学院没有研究生院,所以中国人不熟悉。 二、中国前几年风靡一时的高校大合并风潮,几乎让所有的“学院”都消失殆尽,例如上海外国语学院改称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邮电学院改称北京邮电大学。仿佛改称了大学,就位高一等,而如果自己被称作学院,则是低声下气,颜上无光。殊不知,在美国,大凡称作学院的,都是很牛的学校,从麻省理工学院,到加州理工学院,到纽约的艺术学院。如果把麻省理工学院改称麻省大学,那个档次不知道要降低多少级。在这样一种带有偏见的眼光下,中国人自然对文理学院是看不上眼。 三、文理学院,在国内很多时候被错误翻译成人文学院。而国人素来重理轻文,就更加看不上这些“人文学院”。 但国人的误解,却始终抹煞不了文理学院的光芒。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文理学院是美国教育最引以为豪的精髓。没有文理学院的教育,就没有美国今天的成就。那么到底什么是文理学院? 文理学院简介我们首先看英文原文。文理学院的英文原文是Liberal Arts College.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arts不能简单的理解成艺术,而应该是素质、能力和思想这样的软性的能力。Liberal Arts College是相对于具体的职业教育而言的,其目标不在于教会学生某些具体的谋生的技能,而是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其成为一个高素质,有教养的文化人。因此,Liberal arts college肯定会教授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史,而肯定不会教授会计学。由于最初去文理学院就读的都是贵族后裔,他们也不需要担心就业压力。他们所关注的是如何提升自己的素质,提高自己的修养。因此,这里的liberal或多或少带有某中贵族特权的色彩。试想,穷人的孩子考虑的首先是如何谋得一份差事以糊口,他们对会计学的兴趣肯定要大于对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史。 由于Liberal arts College仅仅提供本科教育,因此教师能够集中精力进行教学,而不必花费大量的精力从事科学实验和论文发表。同时,由于文理学院的规模小,师生间互动密切。这对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都非常有帮助。学生在接受了四年高质量的通才教育后,或进入社会,或进一步进入研究生院深造,都相当受欢迎。根据美国新闻周刊的统计,美国的著名文理学院,例如Williams College(著名歌星王力宏毕业于该学院) Wellesley College的毕业生就读研究生的比例在美国甚至高于哈佛耶鲁这样的名校。专著本科教育、坚持通才教育。这些美国文理学院的教育哲学,值得我们中国大学的领导们深思。 美国大学分类,与中国大学的比较在美国,University(大学)、Institute(技术型学院)和College(文理型学院)、Community College(社区学院)并不是一个概念。University是拥有本科学院和研究生学院的综合性大学,比较特殊的甚至连本科学院都没有。College往往只有本科学院,目标是为社会和综合性大学培养优秀的本科人才和研究生后备。Institute则比较特殊,它往往拥有本科和研究生学院,但是重理轻文的倾向非常严重,简单的来说有点像国内高等技工学校加上研究系统。Community College相当于国内的大专,其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技术操作型人才。同样为综合型大学培养实用型的本科生后备。 第一类的University,在某种意义上是与中国的大学有些相似的综合性大学或理工大学。这种大学通常有数千到几万学生不等。大学除了文理学院外,还有商学院、工学院、新闻学院、法学院,或者其他的“职业性”的学院。在中国最知名的美国大学,比如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等等,都是这类的大学。在大学教育阶段,综合性大学的许多课程,都是由研究生教的。特别是最初两年的大学普通教育课程,基本都是助教教书。而且课本身都很大,学生很多。上百甚至上千的学生的课不是罕见。学生往往都与教授没有接触。因为研究生要靠教书来挣自己的奖学金,因此,研究生作大学生的老师,造成很多有名的大学的本科阶段的教育并不一定是出色的。因此,在综合性大学里,大学教育当然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大学的教育比不上研究生教育。 文理学院与综合大学的比较全力以赴关注大学教育并以出色的大学教育为己任的,在美国,是自由教育的文理院Liberal Arts College的根本宗旨,因此,美国最好的大学教育通常是在这样的学校里进行的。文理学院的成功在于它们一贯坚持的办学方针,即关注每个学生作为其个体的的成长和发展。 不培养具体人才,而是进行自由教育 这是自由教育文理学院的一个根本教育原则。自由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所谓有教养的有文化的人,而不是培养从事具体工作的工作人员。就是在这点上,自由教育文理学院和大学不太一样。一般大学的大学教育,除了基本教育之外,另外的目的是培训具体工作能力,为中产阶级的白领工作培训工作人员。 规模小 理学院、文理学院一般规模较小,平均每个班大约有10到15个学生,人数大大少于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这就使得老师能够在课堂上和每个学生有很好的互动,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在课下更加仔细认真的批改作业和回答学生的问题。 以教学为核心 在文理学院执教的老师一般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从而使他们能够将综合性研究型大学里教授们为争取科研经费而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这对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都非常有帮助。学生在接受了四年高质量的通才教育后,或进入社会,或进一步进入研究生院深造,都相当受欢迎。 环境优美 文理学院一般坐落于山清水秀之间,是读书做学问的好环境。 文理学院提供的专业文理学院教育的内容有三大块:自然科学(Sciences)、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和人文学科(Humanities)。 让我们来看一下顶尖文理学院的专业: 1、艾姆赫斯特学院(Amherst College)专业: 美国文化学 American Studies,考古与社会学Anthropology and Sociology,亚洲语言及文化学 Asian Languages and Civilizations,天文学Astronomy,生物学Biology,美国黑人文化学 Black Studies,化学 Chemistry,传统经济学Classics,经济学 Economics,英语 English,欧洲文化学 European Studies,艺术 Fine Arts,法语 French,地理学Geology,德语 German,历史 History,法学Law,数学/电脑学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音乐Music,神经学Neuroscience,哲学 Philosophy,体育 Physical Education and Athletics,物理学Physics,政治学Political Science,心理学Psychology,神学 Religion,俄语 Russian,西班牙语Spanish,剧场与舞蹈 Theater and Dance,女性及性别学 Women's and Gender Studies 2、汉普郡学院 (Hampshire College)专业: Agriculture & Related Sciences (农业系) Architecture & Related Programs (建筑系) Area,Ethnic,Cultural,& Gender Studies (文化系) Arts,Visual & Performing (艺术系) Biological & Biomedical Sciences (生物系) Business,Management,& Marketing (市场系) Communications & Journalism (新闻系) Computer & Information Sciences (电子系)Education (教育系) English Language & Literature (英语系) Foreign Language & Literature (外语文学系)Health Professions & Clinical Sciences (健康教育系) History (历史系) Law & Legal Studies (法律系)Liberal Arts & Sciences (自我选择系) Mathematics (数学系) Multi/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复合学习系) Natural Resources & Conservation (自然资源系) Parks,Recreation & Fitness (体育系) Philosophy & Religion (哲学宗教系) Physical Sciences (物理系) Psychology (心理学) Social Sciences (社会学) 从以上的专业可以看出文理学院侧重的是对素质教养的培养。众所周知,技能是容易学的,素质和教养却不是那么容易一蹴而就的。素质和教养是一个可感却不可测量指标。文理学院把一个不可测量的指标作为教育的宗旨,根本的目的是培养人,而不是培养工程师什么的。正是这个教育哲学思想导致了美国最好的大学教育主要是在这种学院进行的,因为这种学院注重的是通才教育和素质培养。 开放分类: 经典评论:《最好的大学教育》——美国大学的自由教育文理学院 (文: 沈睿) 美国的大学,从教学的体制上看,基本上有三类。大学(四年大学学制以及研究生院,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自由教育的文理学院(四年大学学制,只授学士学位)和社区教育学院(两年制,授结业证书或转学的副学士学位)。第一类的University,在某种意义上是与中国的大学有些相似的综合性大学或理工大学。这种大学通常有数千到几万学生不等。大学除了文理学院外,还有商学院,工学院,新闻学院,法学院,或者其他的“职业性”的学院。在中国最知名的美国大学,比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等,都是这类的大学。虽说这类大学的各个大学的学科设置和学生情况很不一样。比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有三万多学生,而普林斯顿大学只有六千名左右的学生。University有公立或私立之分。一般来说,私立大学,由于历史悠久,资金来源,教授水平等等,学校质量总体上看似乎比公立的要高和好。当然,也不完全如此,比如伯克利就是公立大学,也是公认的好学校之一。但是好学校不见得一定事事好,通常这种好是某个科目的研究生教育领先才被认为好的。有的普通学校的某一个系或专业的研究水平也许是全国内水平相当好的。比如,伯克利的中国文学的教授和学术成就不见得比俄乐岗大学好,虽然俄乐岗大学排名上远不如伯克利。但是,俄乐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有五位终生职教授,从事从古到今从中国到港台的中国文学的研究。而伯克利在这个专业领域,从师资力量上看,不能跟俄乐岗大学的比。我的一个好朋友就是上了伯克利之后,又转学回来了。这是研究生的教育状况。 在大学教育阶段,综合性大学的许多课程,都是由研究生教的。特别是最初两年的大学普通教育课程,基本都是助教教书。而且课本身都很大,学生很多。上百甚至上千的学生的课不是罕见。学生往往都与教授没有接触。因为研究生要靠教书来挣自己的奖学金,因此,研究生作大学生的老师,造成很多有名的大学的大学阶段的教育并不一定是出色的,我认识的一个学生告诉我,他在伯克利大学的头两年没见过一个教授,他甚至连自己的指导教授也没见过。大学教授们被自己的研究压力压迫,也实在顾不上教大学生。因此,在综合性大学里,大学教育当然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大学的教育比不上研究生教育。 全力以赴关注大学教育并以出色的大学教育为己任的,在美国,是自由教育的文理院Liberal Arts College的根本宗旨,因此,美国最好的大学教育通常是在这样的学校里进行的。在中国,这种规模小的、自由教育的文理学院好像不太引人注意。学院这两个字在中国似乎有点落伍。中国过去称作学院的大学好像都更名换代摇身变成大学了。比如,过去的中央民族学院,中国铁道学院,北京邮电学院,这些学院都在我家附近,从童年起我就叫他们为学院,至今还经常说漏嘴,早就都管自己叫大学了,好像叫学院就低一等一样。当然这种学院和美国的Liberal Arts College原则上是不一样的。Liberal Arts College,中文的翻译通常是人文学院。我不久前在“世纪中国”网站上看到在耶鲁大学的薛涌的文章,介绍美国的教育体制,他也翻译成人文学院。他的一系列关于美国和中国教育改革的文章对我都很有启发。可是我觉得他把Liberal Arts College翻译成人文学院是一种误译。误译的原因是对自由教育的文理学院的教育哲学的误解。我自己以前在公立的大学读研究生,后来在私立的自由教育的文理学院教书,工作中逐渐明白他们的相同与区别之处,体会到不同的教育哲学思想对大学体制设置的意义。实际上,2001年我到自己任教的宝盾文理学院后,才逐渐意识到自己在美国待了这么多年,对自由教育的文理学院的教育哲学一无所知。那年我开车穿越美洲大陆,从西海岸到缅因州任教,一路游山玩水,对等待我的不同环境几乎没有准备,自以为在公立教书的经验把我都准备好了。到了宝盾学院,在工作中我越来越对大学和学院的区别有体验,意识到我们是多么容易地想当然。也许真理是,我们只能理解我们经验所能允许我们理解的东西,超出我们经验之外的东西,我们是很难理解的。难怪人生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只有具体的经验才使抽象的经验获得实际的意义。 为什么不能把 Liberal Arts College翻译成人文教育学院,而翻译成自由教育文理学院呢?我认为人文教育这个词在这里似乎不确切的,不能表达这类学校的教育哲学和宗旨。因为 Liberal Arts并不是只指人文教育。人文在英文中有具体的词,是Humanities,但是自由教育文理学院不是只进行人文教育,这类学院的教育的内容有三大块:自然科学(Sciences),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和人文学科(Humanities)。人文教育只是文理学院内容的一相。人文学科包括文学,哲学,历史,语言等等,而社会学,政治学等都属社会科学类。所以,把Liberal Arts School翻译成人文学院就把这种学院的性质变了,也把这种学院狭窄化了。根据这三个领域,美国的每个自由教育文理学院都有自己的教育要求,诸如,学生要在三个领域里各个选多少门课,才能完成大学阶段教育等等。自由教育文理学院一般是不设“职业性“专业的。比如,宝盾学院是美国最好的文理学院之一,全美排名第五。宝盾学院不设商业专业,学生对商业有兴趣的,只能学经济系的课,拿经济学位。在专业上的这种“歧视”职业性,正说明了自由教育文理学院的一个根本教育原则,那就是,不是培养具体人才,而是进行自由教育。自由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所谓有教养的有文化的人,而不是培养从事具体工作的工作人员。就是在这点上,自由教育文理学院和大学不太一样。一般大学的大学教育,除了基本教育之外,另外的目的是培训具体工作能力,为中产阶级的白领工作培训工作人员。文理学院的大学教育重点在Liberal上,也就是这个词的原有含义上,自由。自由这个词这里有几曾涵义。第一,自由教育是尊重每个人学习选择的自由。每个孩子的才智都是不一样的,自由教育提供一个环境,让每个人有自由的机会发现自己的能力,无论是喜欢科学也好,还是有语言才能,大学教育要提供这个机会发现自己。比如,学生可以自己建立专业。我的一个学生希望将来做《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在宝盾学院,他自己设计自己的专业,设计了一个本校没有过的专业,他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专业。第二,自由教育是培养有“自由精神”的人,这些人有东西方文明的教养、知识、文化。他们是这个国家未来的栋梁,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技能,重要的是有思想、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良好的身体。众所周知,技能是容易学的,素质和教养却不是那么容易一蹴而就的。素质和教养是一个可感却不可测量指标。文理学院把一个不可测量的指标作为教育的宗旨,根本的目的是培养人,而不是培养工程师什么的。因为具有素质可以使一个人比较容易地进入职业过程。学院毕业后,研究生的学习才是职业训练阶段。全美最好的文理学院的大学毕业生上研究生院的具体比例,我不太清楚,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要比大学高得多得多。Arts这个字的翻译更为复杂,因为这个Arts不是通常我们认为的“艺术”诸如绘画音乐等等,而是“skill acquired by experience,study,or observation”和“a branch of learning”的合成词,其意思是,“通过经验,学习和观察所获得的技艺”和“学问的领域(复数)。”所以它是学习与教育的统一。在这个几乎是无法确切用简短的中文术语翻译的多重意义上,我们只能将就着把Liberal Arts College翻译成自由教育文理学院,来表明这类学校的性质。 我想我或许还可以进一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大学和自由教育文理学院的不同以及这种不同的历史原因。受大学教育的学生,可能有专业和技能,但是不一定有文化。自由教育文理学院的学生,可能没有专业的技能,但是要有文化的素养和理解,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这种教育哲学与自由教育的文理学院的历史极为有关,因为,在综合性大学出现之前,自由教育文理学院是美国教育的根本,那个时候能受教育的人都是上流社会子弟,教育的目的不是培训他们的技能,而是培养有教养的人,他们是社会的领导人。领导人也许没有具体技能,但是有广泛的文化背景,高度的教养,道德和文化水平。这个哲学,至今是美国自由教育文理学院的哲学根本。 正是这个教育哲学思想导致了美国最好的大学教育主要是在这种学院进行的,因为这种学院注重的是通才教育和素质培养。它的目标就是培养未来的领导人和公民的素质。当然是不是每个在这种学院中学习的人都会成为领导阶层的一员,这当然不是保证的,还要看每个人的素质和能力发展。大学所能提供的是环境和机会而已。2002年我在宝盾学院见到从哈佛大学来做演讲的杜维明教授。谈及中美教育的不同,杜教授在演讲中说,“可惜,大部分中国人不了解的是,美国教育体制的精髓是自由教育的四年制的文理学院。美国的根本精神和西方文化的精髓在自由教育的文理学院中。”他的演讲自然是满堂喝彩,因为,只有身在其中,才能明白其味的人,知道他在讲什么。我看看我身边的那些朝气蓬勃的学生,难怪他们是西方文化和精神的所谓传人。他们来到大学,他们的父母把他们送到大学来,目的不只是为学技能和知识,更重要的是来受自由教育。在一个靠技能谋生的社会,有多少人能以有文化但没具体知识为受教育的目标呢?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阶级呈现了出来。很多人说美国好像阶级划分不明显。而我,大概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事事处处都看出来阶级的痕迹。在美国,能上得起自由教育文理学院的学生,大部分是美国社会的“贵族”--有钱的家庭。只有他们才付得起昂贵的学费,只有他们才有资本能力让他们的子女成为有教养的人,而不只是技术和白领职工。自由教育的文理学院,绝大部分是私立的,学费昂贵,一般的年学费在三万到四万美元之间。阿姆赫斯特学院的学费和生活费用的是四万三左右。盖底茨堡学院每年费用是三万六美元。相比之下,我家所在的公立的、综合性大学俄乐岗大学的学费,对本地学生来说,一年不到五千美元。所以,形成的局面是,在自由教育文理学院学习的学生大部分来自有钱的或有教养的家庭的。目前美国最好的自由教育文理学院是麻省的维廉姆斯学院和阿姆赫斯特学院,第三名是宾州的斯沃斯莫学院。我看到许纪霖先生刚在《世纪中国》网站发的文章说,“像斯沃斯摩尔、艾姆霍斯特、卫斯理这些中国人闻所未闻的文理学院,连研究生院都不屑办,一门心思营造优质的本科,每年考生的考分,照样不亚于哈佛、耶鲁。美国大学之所以世界一流,不是因为有一批高大全的综合性大学,而是有哈佛、麻省理工、普林斯顿、斯坦福和斯沃斯摩尔这些风格迥异的学校,它们之中,大部分学科门类不齐全,也不一定有文学院、法学院,然而各有各的个性,有自己的强项,并以自己的看家本领吸引学生、拿诺贝尔奖,登上全美大学的排行榜。”(世纪中国,7月19日,《大办文科与“高大全”》〕。我觉得他的论点是对的,但是,他对美国的自由教育文理学院的论述,好像还是误解了斯沃斯莫,阿姆赫斯特,宝盾,盖底茨堡这类自由教育的文理学院的教育原则。这类学院并不是不屑办研究生院,去成为综合性大学,而是因为这类自由教育学院有自己的教育哲学,坚信自己教育培养的不是急功近利的某种人才,而是通才教育,是培养人,这就像萝卜是萝卜,并不想成为大白菜一样,他不是傲慢地不屑成为大白菜,是因为他根本就坚信自己这个大萝卜维生素质量很高,可以和大白菜一样有意义。另外,自由教育的文理学院目标不是诺贝尔奖,也不是在排名榜上把别的大学挤下去,虽然在排名榜上当个前几名也不是不沾沾自喜的,但是自由教育学院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用我任教的盖底兹堡学院教务长的话说,“自由教育学院提倡自由教育,培养有自由精神的公民,强调自由教育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自由教育的文理学院的排名不是那么绝对的。但是他们在录取学生时的标准,特别是好的文理学院,录取的标准不在哈佛等大学之下。在几所不同的大学教过书后,我的体会是,好的文理大学的学生质量非常好,学生爱学习,家庭无论贫富,即使是百万富翁的孩子们,也很刻苦努力地读书。逊色一点的学校,有些富家的孩子不读书,他们玩、喝酒、混事,因为毕业后反正老爹会安排好工作。顺便说一句,自由教育的文理学院学费高,奖学金也高,如果一个孩子家庭贫寒,但聪明用功,也会被自由教育学院接受,他们通常有各种各样的奖学金,有的学生可以一分不花地完成大学教育。美国社会以此保持向上的活力,使源源不断的才智加入领导阶层。根本上,个人是有可能通过自己的才能改变自己的阶级和社会地位的。这是一个原则上以个人为本的国家。 正是这种自由教育的文理学院进行着美国最好的大学教育,还因为在这种学院里教书的人基本上都是教授,没有研究生教课的情况,教师力量十分雄厚,而学校的规模却相当小。师生比例是大学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通常的情况是学生和老师的比例越小,学校越好。比如,多年来一直在全美目前排名不是第一就是第二的两个自由教育文理学院,在麻省的维廉姆斯学院,其师生比例是1:9,学生不到2000人;阿姆赫斯特师生比例是1:8,学生1600左右。两年前排名第五、今年排名第十的宝盾学院的师生比例是1:10,学生不到1600人。而排名第四十六的盖底茨堡学院的师生比例就是1:15左右,学生有2400多人。可以看出,从师生比例上就能看出学校一般情况的好坏来。师资力量的雄厚,使任何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和最好的教授交流。这种学校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交流,强调小课堂,也就是一门课的学生不能太多,教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关系十分密切。也正是这种特权,使学生获益匪浅,导致中上阶级的孩子被送到这类学校来,因为,如果历史上是家庭教师到家庭授课,现在是教授给十来个学生授课,学生还是在吃小灶。我们都知道,小灶饭多半比大灶的饭好吃一点,精致和文化得多。 我不是研究中国教育的,对中国的教育所知不多。我希望介绍我所熟悉的教育机构,教育思想和哲学,对探索中国教育改革的人或许能有点启发。中国的教育改革,呼吁了很多年,好象年年都有新的改革计划。我今年因为工作,访问了几个大学,看到的新情况好像是大学越办越大。比如浙江大学,据那里的老师们说,现在把过去的四个大学联合起来,都成了浙江大学,好象大跃进集体大炼钢铁一样。谈论这个改革的老师们,好象没有一个人对这种特大的大学持积极的态度。我想起来 1999年我在中央民族大学。一天我路过一个课堂,忍不住站在旁边听起来,原来老师在讲辛亥革命历史,这也是我常常在美国教授的五四文学要涉及的内容之一。我想看看中国的大学,在多年提倡教育改革后怎么教书,学生怎么学习。我吃惊地发现,几十分钟的课,老师站在讲台上讲了整整几十分钟,他写了很多板书,在黑板上列上辛亥革命失败的意义,学生都埋头作笔记,把那套从小学就学到的几条再听写一遍。我愣愣地站在那里,想,原来还是古代以来的那套,背《论语》的那套教育方式,那套教授如何亦步亦趋的方式,那套背诵别人的思想的教育方式。别人的,甚至不是思想,而是垃圾。 教育改革,首先应该是教育哲学思想和原则的改革,教育方式的改革。如果教育哲学思想还是大跃进,盲目赶英超美,或者是高大全或假大空,教育宗旨是培养亦步亦趋不敢离谱的人,中国的教育改革恐怕是轰轰烈烈的多,实际改变的少。那些急于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领导者,恐怕以改革的名义行权力再分配,与中国教育改革没沾多少边。中国的教育应该首先应该根据我们的国情确定不同的教育的哲学是什么,建立不同类型的大学。如果一窝蜂地把学院变成大学,把工科大学变成综合性大学,好像邯郸学步,用不了多久,走来走去的都是不知怎么走路的人,忘记了学习别人走路,是为了自己把路走的更好。许纪霖先生疾呼,“是停下来反思的时候了。”我希望有人听见他的话。2008 US News & World Report Ranking: LAC 1 Amherst College 2 Williams College 3 Swarthmore College 4 Wellesley College 5 Middlebury College 6 Bowdoin College 6 Pomona College 8 Carleton College 9 Davidson College 10 Haverford College 11 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 11 Vassar College 13 Wesleyan University 14 Grinnell College 14 Harvey Mudd College 14 United States Military Academy 17 Washington and Lee University 18 Colgate University 18 Smith College 20 Hamilton College 20 Oberlin College 22 United States Naval Academy 23 Bryn Mawr College 23 Colby College 25 Bates College 中国的文理学院概况中国近年来慢慢出现了文理学院,目前全国共有7所文理学院,分别为:湖北文理学院 重庆文理学院、湖南文理学院、绍兴文理学院、宝鸡文理学院、西安文理学院、四川文理学院。他们都是普通全日制公办综合性本科院校,属于二本批次。文理学院的前身一般为师专或师范学院,目前大多数文理学院仍保留有师范类专业,可以说是师范学院的升格,比如西安文理学院其前身是西安师范学院;湖南文理学院其前身就是常德师范学院等,文理学院是教育部对这6所院校的编制,以后可能会出现更多的文理学院。 另外有一些大学也设有文理学院,属于高校举办的独立学院(三本院校),如江汉大学文理学院、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渤海大学文理学院等。这些独立学院和上述6所二本院校不是一个概念。 中国的文理学院——湖北文理学院湖北文理学院(原襄樊学院)是1998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合并的全日制多科性普通高等学校,办学层次为本科,属二类公办学校,并于2001年开始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地方高校,被纳入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使我校成为湖北省同类院校中唯一一所得到中央财政直接拨款支持的高等院校,并已建成26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 学院位于有着2800年建城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魅力城市——襄阳市。 学校为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教育部确定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学校、全国就业工作先进高校、中央与地方财政共建高校、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高校、湖北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 湖北文理学院目前设有经济与政法学院、教育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管理学院、医学院等十三个二级学院,设有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和以学校为母体举办的独立学院——理工学院等办学单位。本科专业46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艺术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九大学科门类,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6000多人,成人学历教育生6000多人。 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得到了中央部委和省市的大力支持,是中央与地方财政共校。学校现有占地面积96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多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82.59万册(纸质藏书)。现有教职工1466人,专任教师877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367人,博士和硕士学位教师454人,有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著名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近50人,有一批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和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常年聘请澳大利亚Bond院士、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学校聘请江西省青年科学家、南昌航空大学彭强博士为“楚天学者” 特聘教授,聘请长江学者、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徐勇等7位知名学者为学校“隆中学者”特聘教授。 中国的文理学院——重庆文理学院重庆文理学院是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其前身重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渝州教育学院分别创办于1976年和1972年;2001年5月两校合并组建为渝西学院;2005年4月学校更名为重庆文理学院。学校坚持“依法治校,诚信办校,改革兴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 的办学思路,秉承“进德修业,博文达理”的校训,实施“三标一体”管理并获得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 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三重认证,形成了“教育即服务,学生即顾客,质量即生命”的办学理念。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同时开展专科、高职、继续教育,已形成以文学、理学为基础,应用型学科专业为重点,多学科交叉融合,教师教育类与非教师教育类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学校现有红河、星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921亩,校舍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馆藏图书145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9600余万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电子阅览室设施齐备,教学、科研及生活设施完善。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2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高级职称人员近300人,博士、硕士440余人,外籍教师8人,外聘专家教授100余人。近年来,重庆文理学院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取得了较高的教育教学质量。在2007年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良好的成绩。学校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市级精品课程11门。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重庆市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 学校现设有计算机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政法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体育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基础学院、旅游学院、应用技术师范学院、材料学院等17个二级学院和重庆服务外包学院、重庆文化遗产学院2个特色学院,开设36个本科专业和20个专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教育学、法学七大学科门类。学校面向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目前共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5000余人。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应用技能过硬、社会适应能力强,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肯定和欢迎。学校毕业生遍及全国20多个省(区、市)的各个行业领域,大多已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 学校目前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重庆市品牌学会、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重庆工作站所在地,现设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重庆市高校园林花卉工程研究中心 (花卉研究所) 、高校财务经营研究所、巴渝文化研究所、吴芳吉研究所、区域经济研究所、化学应用技术研究所、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所、数学研究所、教师发展研究所、品牌科学研究所、职业教育研究所、新闻传播研究所、大足石刻艺术研究所、(江津)四面山资源研究所等18个科研机构,并在这些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主办有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等省级学术刊物。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学校先后与美国、俄罗斯、英国、澳大利亚、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多个国家的大学建立了友好交流关系,在学生交流互派、教师互访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为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拓展了空间,促进了对外交流,扩大了学校在国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学校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得到了党和政府及社会的充分肯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原教育部部长周济、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副部长李卫红及有关司局领导、时任重庆市委书记黄镇东、时任重庆市人民政府市长王鸿举、重庆市人民政府市长黄奇帆,重庆市政协主席邢元敏等领导同志先后到校视察。学校领导班子连续三年在重庆市管领导班子年度考核中名列前茅并获得先进称号。学校先后获得首批“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国教育网络示范单位”、“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校园文化先进单位”、重庆市 “文明单位标兵”、重庆市“园林式单位”等荣誉称号。 目前,重庆文理学院正遵循学校2020年远景目标规划,深入实施“顶天立地”发展战略,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植根地方的学科生命、追求进步的学习精神、践行诚信的学校品格,全国知名的区域性、应用型、多科性大学。 红河校区:重庆市永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星湖校区:重庆市永川卫星湖文化旅游区 中国的文理学院——湖南文理学院湖南文理学院是一所多学科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办学历史。学校坐落在湘西北历史文化名城——常德,这里人文荟萃,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水陆空交通网络直通全国各地,是莘莘学子理想的求学之地。学校占地面积1791亩,校舍建筑总面积45万平米,馆藏纸质图书125万册,纸质中外文期刊8639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031万元。学校师资力量雄厚,820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05人、副教授367人,硕、博士477人;学科结构合理,设有文史、法学、外国语、数学与计算科学、经济与管理、资源环境与旅游、物理与电子科学、化学化工、生命科学、机械工程、电气与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建筑工程、音乐、美术、体育、继续教育等17个学院和一个独立学院——芙蓉学院;有40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工、农、史、法、经、管、教九大学科门类。学校拥有湖南省地方院校目前唯一的一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学校是国家高等学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高校。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2004年获准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继续教育在校生20000余人。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注重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学校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湖南省特色专业,11门湖南省精品课程,“文艺鉴赏学”被列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文艺学、光学、动物学、机械设计及理论被确定为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生物学基础实验室、电气信息基础实验室被列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基础课示范实验室,动物学实验室被列为湖南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学校教师主持完成多个国家基金科研项目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奖、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奖多项,近年来公开发表科研论文4500多篇,获得发明专利和新型实用专利等30项。学校拥有湖南普通高等学校产学研示范基地、湖南省环洞庭湖社会发展研究基地、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基地等科研平台。学校深入推进校地校企产学研合作,建立了多个产学研合作基地,取得了显著成效。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注重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办学五十多年来,已为社会培养输送了4万多名优秀人才,成为湘西北地区乃至整个湖南省师资培训、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历届毕业生大部分成为了基础教育的精英骨干和企业的技术支柱,还有许多走上了领导岗位,他们活跃在各个行业,成为现代化建设各条战线上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学校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校园文化品味不断获得提升,形成了“尚善尚知尚行、爱国爱校爱人”的校风,凝练成了“博学弘文、明理求真”的校训。 近年来,学校获得了一系列荣誉和奖励。2003年被授予“湖南省文明高校”荣誉称号;2004年被授予“湖南省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05年被评为湖南省首批“依法治校示范校”和“湖南省普法工作先进单位”;2006年被评为“湖南省文明标兵单位”;连续五年被中宣部、国家教育部、团中央评为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2007、2008年连续两年被评为 “湖南省农业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先进单位”等。 目前,学校正按照既定发展战略目标,进一步深化改革,继续全面加强各项建设,努力争创全国同类院校一流,为社会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的文理学院——绍兴文理学院绍兴文理学院是1996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建立的一所普通全日制综合性本科院校,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09年创立的山会初级师范学堂,鲁迅先生曾出任山会师范学堂监督(校长)。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绍兴,拥有本部(河东、河西、南山)、兰亭、上虞三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555亩,校舍总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开设47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八大学科门类,设有经济与管理学院、法学院、教育学院、体育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兰亭书法艺术学院、数理信息学院、工学院、纺织服装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院、上虞分院、成人教育学院等17个二级学院和1个独立学院——元培学院,以及绍兴广播电视大学、绍兴文理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绍兴文理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和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校本部另有千余亩规划发展用地。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教职工17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538人,专任教师1000余人,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人,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33人,具有硕士学位的489人,正高职称136人,副高职称316人;另有外聘院士8人。 学校拥有汉语言文学、生物科学等2个国家特色专业,中国语言文学、工商管理学、化学等3个浙江省硕士学位授权建设学科,中国古代文学、计算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应用化学、企业管理学等5个浙江省级重点学科,生物科学、汉语言文学、工商管理等3个浙江省级重点专业,会计学、小学教育、纺织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护理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7个浙江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生物、电工电子、物理等3个浙江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浙江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8门浙江省普通高校精品课程(本科)。越文化研究中心是首批浙江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亭书法艺术学院是浙江省首家高校外国留学生书法教育基地和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书法创作基地。学校还有越文化研究院、绍兴经济研究院、鲁迅研究所、纺织工程研究所等54个科研机构;公开出版的《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是“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目前,学校正牢固树立并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秉承“修德求真”的校训,积极实施新的“一二三四”发展战略,即坚持科学发展的一个理念;坚持内涵提升、服务地方的“两手抓”战略方针;实施“三步走”战略步骤,第一步,两三年内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全面启动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第二步,十年左右建成绍兴大学,基本形成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架构,第三步,建成省内外知名的地方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合力建校的“四项战略举措”;全面加强学科建设,更加注重质量提高,更加注重统筹发展,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的文理学院——宝鸡文理学院宝鸡文理学院是一所以师范教育为主,文、史、哲、理、工、管、法、教育等多学科的陕西省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其前身是1958年创办的宝鸡大学(本科),1992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与1978年成立的宝鸡师范学院合并,更名为宝鸡文理学院,是国务院1981年首批批准的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学院位于炎帝故里、周秦文化发祥地、陕西省第二大城市——宝鸡市。 2010年2月顺利成为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学院现设有哲学、政法、中文、历史、外语、经管、教育、艺术、数学、物理、化学、地理、体育、机电、电气、计算机等16个系。开设有哲学、思想政治教育、公共事业管理、法学、汉语言文学、广告学、新闻学、历史学、旅游管理、英语、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教育学、学前教育、教育技术、美术学、艺术设计、音乐学、舞蹈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化学、应用化学、制药工程、材料化学、地理科学、环境工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体育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38个本科专业,涉及八大学科门类。其中,化学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教育学专业、地理科学专业为陕西省特色专业,物理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0年3月份获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其中中国语言文学、化学、地理学为获批的三个一级硕士点建设学科(此三个学科预计2013年正式招收硕士研究生)。哲学、数学、物理学为硕士授予权立项建设的支撑性一级学科(此三个学科预计2015年正式招收硕士研究生)。学院面向全国招生,拥有招收外国留学生的资格。目前,学院新校区已经建成使用,占地面积1070亩,在校全日制大学生13500余人。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结构比较合理。全院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23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216人。 学院图书馆馆藏图书126多万册,中外文期刊2000多种。学术期刊《宝鸡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均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1999年创刊的《西部论坛》在全国产生良好影响。 学院教学、实验设备先进。有100多个教学实践基地、30多个理工实验室和实习工厂。学院学科建设成效显著,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目前,学院拥有三个省级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数学、自然地理学)和一个省级名牌专业(化学专业)。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近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3%以上,居陕西高校前10名。 在西部大开发、高教大发展的新形势下,学院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十六大精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立足宝鸡,面向陕西,辐射全国,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建设为重点;坚持以提高质量求生存,以深化改革求发展,以适度规模求效益,以鲜明特色求地位”为办学指导思想;坚持 “质量立校,科技强校、改革兴校”,按照“以普通高等教育为主体,以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为两翼,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办学模式,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陕西西部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综合大学。 中国的文理学院——西安文理学院西安文理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西安文理学院的前身是西安师专、西安大学和西安教育学院三所高校。1990年西安师专(创建于1958年)和西安大学(创建于1980年)合并组建西安联合大学;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西安联合大学和西安教育学院(创建于1952年)合并更名为西安文理学院。 学院位于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古都西安市,占地700余亩,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现有藏书93万册,教学仪器设备5000余万元。学院办有《唐都学刊》、《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唐都学刊》多次获全国和省级奖励,被评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和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学院设有西安历史文化研究所、黄帝文化研究室、国学研究室、书法教育研究室、区域经济研究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室、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研究室、外国语言文化研究室、水资源保护研究室、实用化学技术研究室和学前教育研究室等11家科研机构。 学院重视学科建设和师资培养,现有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农学等8个学科门类,45个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万人。教职工9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225人,教师中博士、硕士以上人员达到233人,占专任教师的38%;学院长期聘请国内外兼职教授34人、外籍教师3人,留学归国人员30余人。学院拥有一批省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有12人获国家、省、市级专家称号,28人获国家、省(部)、市级荣誉称号,9人获霍英东、曾宪梓奖,2人获“五个一工程”奖。近年来,发表高层次论文30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200余部,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100多项。2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艺术设计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 学院注重对外交流,先后接收美国匹兹堡州杜肯大学教育学院、韩国威德大学、日本京都佛教大学部分外籍学生来校留学。与日本京都造型艺术大学、乌克兰矿业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互派教师讲学,互派留学生。 学院坚持“文化立校、质量兴校、特色名校、人才强校”四大发展战略,改革创新,加快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培育办学特色,致力于培养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建校以来,先后向社会输送了数万名毕业生,其中有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部分优秀毕业生已成为各行业的骨干,一些人走上了领导岗位。我院学生近年有10余人在国际性大赛中获大奖20余项,20多件作品入选国际性专业展览,获国际国内各类大奖90余项。学院曾获市级文明单位、全省教育系统文明校园、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和市级园林化校园等多项荣誉。 中国的文理学院——四川文理学院四川文理学院位于四川省东部重镇达州市,是一所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实行“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其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创建于1906年的龙山书院,1976年开始举办高等教育,时称达县师范学院,是当时四川省较早的几所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之一,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纳入国家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行列,定名为达县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更名为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四川文理学院,是目前川东地区惟一一所全日制本科院校。 学院占地面积近800亩,分南坝和莲湖两个校区,南坝校区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莲湖校区位于风光旖旎的莲花湖风景区。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9363人,成教函授学生2300多人(校本部就读597人),在职教职工632人,其中专任教师499人,正高职称37人,副高职称126人,外籍教师4人。现有多媒体教室和电子阅览室8000多座,馆藏图书96.5余万册,电子图书600GB,中外文期刊1300多种。现设有中文系、社会科学系、外语系、数学与财经系、物理与工程技术系、化学与化学工程系、音乐系、美术系、计算机科学系、体育系、教育科学与技术系、初等教育系、管理系、文化与传媒系、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等15个系(部),设有26个本科专业、32个专科专业和40多个成人高等教育专业。学院主要面向四川、重庆、云南、贵州、陕西、江西、湖南、湖北、新疆、青海、黑龙江、山东、河南、广西、河北、山西、江苏、福建、广东、海南、安徽、甘肃等20多个省市招生,是一所融文、理、工、教、管、法等学科于一体的多科型省属普通本科院校。 建校以来,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质量兴校、科研强校、人才立校、特色名校”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加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狠抓重点学科和精品课程建设,全面推行学分制改革,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使课程和专业设置日趋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院不断加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积极引导学生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提高专业实践技能。自我院组队参加全国、全省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来,先后有53个队159人次获奖,其中获得国家级奖励11项,参加全国、全省大学生艺术节和电子设计大赛,多次获得一、二、三等奖,体育系组队参加“健力宝”亚运会啦啦队全国选拔赛,在西南片区进入前3名,顺利晋级南北对抗赛。学院先后被评为四川省“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和“高校文明校园”,2008年被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最佳文明单位”称号。2003年学院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解放军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表彰为全国“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同年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全国学联授予“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称号;2004年、2008年荣获“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四川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先进集体”;2006年被授予“十五”期间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2009年度荣获四川省高校“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单位。 学院坚持教学、科研并重,建有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特色植物开发研究实验室”和巴渠文化研究所、川陕苏区历史文化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应用电子技术研究所、数学与应用数学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外语语言及应用研究所、书法艺术研究所等10个院内研究所。主办有省级公开刊物《四川文理学院学报》、《四川文理学院报》,在全国高校及学术界拥有大量读者,不少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或收目。2006年以来,学院共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150多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14项,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精品课程5门,教职工在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900余篇,出版专著12部,获得市厅级以上社科奖59项,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 建校以来,学院共为社会培养了30000多名合格大学生,学院培养的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富有敬业创新精神,深受用人单位好评。他们中绝大多数已经成为所在行业骨干,不少人已经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一些人已成为国内知名大学和研究院、所的教授,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教师、著名作家、诗人、企业家等,学院在社会上有着良好的办学声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