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文建明
释义

文建明,男,1963年生,南充市营山县城南镇党委书记。全国先进工作者、四川省优秀党务工作者, 2011年9月20日,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荣获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文建明在乡镇摸爬滚打30年(截止2011年),至今仍对基层工作充满激情,积极探索乡镇机关改革,“踩钱不越线”;身患癌症5年,做过大手术17次,至今依然骑着自行车访贫问苦,积极探索抗癌方法。

中文名:文建明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四川省营山县

出生日期:1963年

职业:公务员

主要成就:全国先进工作者四川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模范

人物简介

文建明,男,1963年3月生,1981年7月参加工作,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南镇党委书记。扎根基层30年(截止2011年),先后在8个乡镇工作,担任乡镇长、党委书记16年。他尽职尽责、扎实苦干,每到一个地方都能攻坚克难、发展富民,探索总结出一整套有利于农村科学发展与和谐稳定的工作方法和运行机制,被作为“城南经验”广泛推广。他公而忘私、一心扑在工作上,积劳成疾,身患癌症,做过23次手术,依然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创造了生命与工作的双重奇迹,被广大党员、群众亲切称为“营山的焦裕禄”。

2011年9月,文建明当选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模范。

人物事迹

文建明大胆创新乡镇运行机制,“村财镇管”,对镇、村财务收支状况全面公开,“口袋账”、“包包账”变成了明白账,镇、村已经彻底甩掉了债务包袱;“精简人员”,启动“分线运作、绩效管理”机制,只设21个集中管理岗位,村社干部也由192人减少到34人;“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镇村干部每月用一周时间进村入户寻问题,能解决的立即办,一时不能解决的限时办,全镇无一例群众集访和越级上访事件发生。身患癌症5年。文建明爱研究。凭借激情、思考、探索,文建明研究出一个个行之有效的基层工作方法;甚至在对抗病魔时,他也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法子——这就是常被文建明津津乐道的,他自己的“土板眼”。也许,我们只有从文建明的这些“土板眼”中,探寻他创造奇迹的秘密。一颗勤政为民的心,一片对群众无私的爱能创造多少奇迹?一名扎根农村基层的乡镇书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作出了诠释。

30年,8个乡镇,13年乡镇党委书记。他一直摸爬滚打在农村基层第一线,每到一地都攻坚破难,开创出风清气正、干群融洽的新局面。2005年,他被确诊为肝癌晚期后,一如既往地忠于职守、忘我工作,用爱和信念创造了生命奇迹。

他就是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南镇党委书记文建明。在他曾经工作过的乡镇,当地群众亲切地送给他一些绰号:“治乱书记”、“爱民书记”、“灭火队长”、“现代版焦裕禄”……

1963年,文建明出生在营山县渌井镇枣岩村一个普通农家。他从小崇拜的偶像,是一个叫周宽荣的公社党委书记。当时,小建明常看到这位书记挽起裤腿下田,拿起镰刀割麦,跟老百姓打成一片,这给文建明幼小的心灵打下深深烙印。1981年,文建明从南充农学院毕业后,毅然放弃在城里工作的机会回到农村,在红土大地上辛勤耕耘,一干就是30年。

30年来,文建明始终怀着深厚的感情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为民解难作为第一追求。2003年,文建明到城南镇任党委书记。当时,城南镇债务缠身,社会矛盾较突出,上访多,治安差。他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乡村治理经验:实行“村财镇管”制度,推行干部下访寻问题解决机制,建立集中办公、阳光操作、分线运作、文明教育、督查督办等工作机制,这套机制被誉为“城南经验”。

文建明深知,只有帮助老百姓发展致富,才能真正斩断矛盾丛生的根源。他带领城南镇干部群众,结合区位优势,发展葱、蒜苗的“佐料产业”。他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先后采取“党支部+市场”、“党支部+协会”和“党支部+基地”等模式,引进投资200万元以上的个体私营业主20位,新办个体私营企业130个,建成“农资供销一条街”、“饮食服务一条街”、“建材加工一条街”、“农机钢材一条街”,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城郊特色经济示范带。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2年的2130元,一路飙升到2010年的7780元。

在文建明心中,工作比生命还重要。2005年夏天,文建明下乡调研时肝病突然发作。11月初,被诊断罹患“原发性肝癌”的他做了第一次手术。手术后的第10天,文建明出院了,医生说这病没治头了,回去准备后事。回家第二天,他又偷偷地上班了。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文建明正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治疗。得知这一消息,他不顾医护人员再三劝阻毅然出院,火速赶回营山直奔镇上,指挥抗震救灾,带领社区干部挨家挨户查险排危。

如今,文建明的病情进入了稳定期,创造了让医学专家都感叹的“奇迹”。他说:“只要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奇迹是可能发生的。与其消极等死,不如抓紧时间为老百姓多办几件实事、好事。”

个人荣誉

全国先进工作者;

四川省优秀党务工作者;

2011年9月当选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模范。

个人感言

我是个农民的儿子,是党培养起来的干部,我要上对得起党,下对得起老百姓。乡村干部就是党和政府在基层的代言人。你心里装着群众,群众就会一直惦记着你;你为群众办一件好事,群众就会感谢你一辈子。

“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路还很长,关键要贵在坚持!”

“我很感动,很荣幸,更感受到了压力!”

我在基层工作了30年(截止2011年),先后在8个乡镇做过13年党委书记,2011年,当选为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我是身患肝癌的人,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工作多久,但我坚信:人的一生不在于他能够活多久,而在于他能为世间留下什么符号,留下什么样的思想和精神。2001年,我到新店镇任党委书记,鲜鱼村放出口风来,看到干部进村就放狗咬!我骑上自行车就进了村,和乡亲们摆起了“龙门阵”,诚恳交心到深夜。一位老大爷含泪说出了心里话:“我们恨的不是钱交多交少,恨的是账目不清!如果国家需要,就是把房子卖了我也愿意交!”经过充分调研分析,我开出“药方”:退钱、换人、查账、选贤。从村到镇,层层清账、清欠、抓发展。当年鲜鱼村就建成了规模养鱼示范片,年产值80多万元;新店镇也由乱到治,一举甩掉了落后帽子。在多年农村基层工作中,我体会到,只要真心实意当老百姓的公仆,就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只要把老百姓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一定能得到支持和拥护。只要对老百姓有感情,你把他们装在心中,他们就会把你放在心上。

人物故事

“癌症算什么,我就不当成病。忘我工作,也忘了病痛的折磨。”经历了17次手术,医生宣告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文建明居然能够“死里逃生”5年。见过文建明的人,都说他不像病人,都想知道他对抗癌症的秘密。

晴天霹雳“工作狂”查出癌症

“我知道他身体有病,一直叫他去医院看看,他哪听啊,总说工作忙。”妻子钟玉珍介绍,1995年,文建明就查出是乙肝携带者,“这哪是病嘛,全国几亿人都携带这个,”对于妻子的警告,文建明哪里听得进去,“工作忙嘛,乙肝病毒又不要命,你担心啥子!”

一次下乡的途中,文建明突然流鼻血不止,出血量大得吓人。几个基层干部赶紧护送他到县人民医院检查,因为是鼻腔血管破裂,他这才不得不丢下工作,住院手术治疗。出院后的当天,他家都没有回,就跑到单位去上班了。

2003年,文建明被查出患有早期肝硬化。他依旧每天忙忙碌碌,实在是痛得受不了了,就两手按住腹部,等那一阵子痛过后,又坚持上班。

文建明病重的消息,很快被县上一位领导知道,领导狠狠地批评了文建明:“莫得身体,你拿啥子干工作?”

这一回,文建明妥协了。丈夫要去南充治病了,钟玉珍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欢天喜地地将衣裳、棉絮、锅碗瓢盆,收拾了好几大口袋。

可检查结果,却让钟玉珍痛不欲生:丈夫得的是原发性肝癌。

拿着化验单,钟玉珍晕倒在医院过道里。医生一直说是肝硬化,咋是肝癌呢?双腿犹如灌满了沉重的铅,从检验室到病房几分钟的路程,钟玉珍足足走了半个多小时。“我躲躲闪闪,他看出了问题,输完液后直奔医生办公室,当看到肝癌的结果后,沉默了很久。第二天早晨起来,虽然没有说什么,我却发现他的枕巾,湿了一大片……”

19次手术“就像细娃儿赶场”

2005年11月初,文建明的第一次手术,在成都进行。“吃过早饭,就进的手术室;下手术台,太阳都落坡了。”钟玉珍说,术后右腹肿大,原以为文建明会在病床上呆很久。第二天,他醒来就拔掉身上的管子,“我不缺氧,不要这些。”两人将他从病床上扶起来,文建明说要到阳台走走,没想到摸出手机,竟然在问镇上的“十好家庭”评选进程如何了,“那一刻,我真的愤怒了,你到底还要不要命!我不管你是什么乡镇党委书记,什么国家干部,我只知道你是孩子他爸,我的丈夫!”钟玉珍一把抢过丈夫的手机,病友们怔然,不知发生了什么。

手术后的第十天,文建明出院了,“医生喊我们,回去准备后事,说他这病没治头了。”钟玉珍一路哭着,乘火车回营山。

“我就不信要死了,你莫哭。”火车上,文建明安慰妻子。回家第二天,文建明背着妻子,骑上那辆老式28圈的淡绿色自行车,又上班了。城南镇镇长白秀华见了,连说几个“不可思议”:“人家癌症手术,医院要呆几个月,家里休养一年半载,他手术后一周多时间又回来,而且骑车来上班。”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4年来,文建明已经做了17次肝癌手术,“每次只请一周的病假,就像细娃儿(注:营山方言,就是“小孩子”)赶场一样。”文建明说他已经坦然面对死神的威胁,“我最多就是先走一步,只要活着一天,就要把群众的事情办好。”

有人怀疑 书记是不是装病哦

那时文建明已是营山县的知名人物,看到他经常骑着自行车进社区、下农村,好多人怀疑:他到底有没有病?

2006年4月,城南镇化育桥社区居民罗洪川出狱,他平日小偷小摸惯了,生活无着落。“试着去找文书记,看看他是不是别人说的那么好。”

一天中午,罗洪川来到镇书记办公室,踢了几脚门,旁边一名干部说,文书记在县医院输液,有什么事下午再来。“老子杀过人、坐过牢,今天见不到文建明,就要杀人。”那名接待他的干部,拨通了文建明的电话:“小伙子,我也是判了死刑的人,有啥事我们见面再说。”

十分钟后,罗洪川看见一名中年男子从的士下来,右手扎着针管、左手举着输液瓶,“还装得像哦。”罗洪川根本就不相信,眼前这名男子患有重症,开门见山说要钱、吃不起饭。

办公室里,文建明安慰罗洪川:“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这时,一名中年妇女冲了进来:“文建明,你究竟是要命,还是要工作?”罗洪川后来才知道,中年妇女就是文建明的妻子。“文书记是偷偷溜出医院的,来见我这个‘二进宫’的人啊!”文建明后来给罗洪川找工作、介绍媳妇,现在小孩已经两岁多了。罗洪川很感激:“是文书记给了我这一切,给了第二次生命。”

对抗病魔忘我工作自制“五味汤”

“看到同事,我就来劲,又可以研究工作了。”文建明毫不忌讳说自己就是“工作狂”,喜欢群众来找他办事。

不喝酒,不抽烟,不玩牌,平时连电视都很少看。文建明就是两件事:治病和工作。“病也不当成病,工作忙就忘了,这反而成了治病的良药。”对文建明来说,对他最大的处罚,就是让他回家休息,“不工作,好人都要耍出病来。”镇上建了一个服务110,群众有什么困难,打电话干部就得到场,身为镇党委书记的文建明从不关手机,随时接听群众的诉求。

说起抗癌,文建明又来劲了,“就像研究工作一下,我也喜欢研究自己的病,自己对药物的反应。”几年摸索中,文建明无师自通,研制了一服“补药”:人参、黄芪、大枣、当归、枸杞。“道理很简单,这都是中药中的补药,就综合在一起,剂量大小再摸索。”开始将这5味补药切细,和鸭蛋蒸,发现因时间用火不一致,简直难以下咽;后来,将5味药一起熬,药水再煮鸭蛋,效果居然出奇地好。每天早上,钟玉珍天刚亮就起来熬药煮蛋,“天天吃稀饭,喝补药,身体看起来就像常人一样。”

骑辆自行车,车兜里放个药罐,走到哪儿,都可以喝上两口——作为全省道德模范,文建明作为报告团成员之一,在川内巡回做了十回演讲,钟玉珍就跟在一起,“住宾馆都要偷偷摸摸熬药。”

全国优秀乡村医生、营山县城南镇村医侯方杰,曾多次为文建明号脉拿药,他也曾研究过这名奇特的癌症病人:不把癌症当回事,天天忘我地工作,奇迹就发生了。

“土板眼”加高科技根治“机关病”

“就像我经常研究如何对付癌症一样,我也经常研究治理‘机关病’的办法”,采访中,文建明多次津津乐道他的土板眼儿,却能有效整治机关人员的懒和散。“这方法在哪都管用,就是看敢不敢逗硬!”

自制“戒赌牌”全乡干部远离牌桌

这一块小小的木牌,20厘米高,正面画有一个警钟,警钟两边各画一只眼睛,眼泪汪汪。警钟面一男一女正围绕一个“赌”字打架。木牌背面印有《戒赌歌谣》全文,共8句,128字,律诗形式,对仗押韵。营山县铁顶乡部分干部至今还保存着这块小木牌。

文建明刚到铁顶乡任职不久,发现部分乡干部爱好赌博,通过明察暗访,他掌握了一些干部参加赌博的真实情况。一天晚上,文建明悄悄起床,将几个打麻将的干部当场抓获,集中到小会议室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教育。

给每人发放《戒赌歌谣》,这是文建明自己编写的,要求参赌人员像小学生那样,整夜高声诵读,不能打瞌睡。第二天中午,几个参赌人员昏昏欲睡,连连告饶。文建明立即召开全乡戒赌大会,会上,那几名参赌乡干部先作检讨,每名乡干部领到一块特制的“戒赌牌”,此后,全乡干部远离牌桌,一心一意推动全乡各项工作。

邮箱“打卡机”签到簿准时塞进去

城南镇政府大院里,有一个很大的绿色邮箱,文建明说它有特别的用处:里面没有一封书信,却是一页页签到簿。签到簿咋会放在邮箱里呢?“机关考勤很考手艺,咋个科学合理呢?”

买不起指纹机,莫法用指纹考勤;曾用过打卡考勤,代为打卡的现象时有发生……用了几种很“潮”的新办法,文建明发现效果都不理想。反复实验后,文建明又启用最原始的办法,像当初那样签名报到。签到簿就放在党政办,每天9点前,每名工作人员必须亲自到场签名。没几天,党政办主任又来诉苦:“文书记,有的来晚了,也要求补签,都是同事,又拉不下情面!”咋个解决这一新问题呢?文建明抬头看见了底楼窗户上的邮箱,反正也没用,每天9点钟,准时将签到簿塞进邮箱,“钥匙在文书记那里,莫法补签了。”

邮箱每个月开一次,统计出每名工作人员的出勤率。签名处监控,避免找人代签。“这种原始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土办法,根治了长期以来乡镇考勤的诸多问题,”文建明介绍,为体现人性化管理,每天上午预留了半个小时的时间,8点半上班,9点签到都算数。中间临时有事外出,必须到党政办写明外出事项,以备查验。

手机GPS监控 上班时不敢坐茶楼

城南镇二楼文建明的办公室里,电视上显示底楼“村务集中办公大厅”的每个角落,甚至在墙角的烟头都清晰可见。村干部如何为老百姓办事,一举一动,全在镇党委书记文建明眼皮底下。“我主要是监控他们到岗情况,看他们对老百姓的态度,更重要的有一种威慑感,让他们认真对待老百姓的每一件大事小事。”文建明介绍,当初一些村干部得知他在二楼监控,跑上楼来和他理论,“这也太侵犯我们的隐私了,一举一动都没自由!这个违不违法哦?”

文建明搬出自己的土道理:“上班时间,就没得自己的个人隐私,何来侵犯?难道还想在工作时间,办公地点耍流氓不成!”村干部悻悻而去,找不出反驳的理由,只有规规矩矩上班。

去向牌上写的下乡,实际上可能在哪家茶楼喝茶了。文建明又是如何监控乡干部的“外出”行为呢?“去向牌上,莫炼副镇长写的是到保真村,我这儿可以查看他的行踪”,电脑上,莫炼的手机号显示他正朝保真村方向移动,“这是移动和电信推出的新技术,用GPS定位乡干部的行踪,”也有乡干部强烈抗议,“我只是备查这些人下乡是不是真实,配合他们在村上用座机打电话,填写下乡调研表。这是新技术下的土办法,管用。没人敢在上班时间坐茶楼。”

先进事迹报告会

2010年11月3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文建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会见文建明同志和报告团全体成员并讲话。他强调,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先进典型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要像文建明同志那样奋发有为、努力工作,以实际行动向建党90周年献礼,为实现“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作出应有贡献。

习近平指出,文建明同志的先进事迹展示了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展示了新时期基层干部的崇高品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实现“十二五”宏伟蓝图,需要广大共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需要千千万万个优秀领导干部带领群众奋力拼搏。广大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都要以文建明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的政治品格,服从组织安排,乐于扎根基层干事创业,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学习他牢记党的宗旨、真情为民谋利的公仆情怀,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利益,多办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学习他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增强群众工作本领,敢于正视困难,善于化解矛盾,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一流业绩;学习他勇于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情操,加强道德修养,砥砺道德品质,正确对待名利得失,自强不息,清正廉洁,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参加会见。

四川省委副书记李崇禧向中央领导同志简要介绍了文建明同志的先进事迹及四川省学习宣传文建明同志的情况。四川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柯尊平参加会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7:4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