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文峰木塔 |
释义 | 概述文物名称文峰木塔 文物类别木制古塔 所属年代公元1606 文物简介位于陕西省三原县城东南10华里的安乐乡中王堡,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是陕西唯一一座木质古塔。塔共三层,六角攒顶,四重檐,冀角高挑,玲珑俏丽。塔高24米,坐落在4米高的砖砌塔基之上,塔台与北侧大殿之间有砖筑坡道相连。塔内设有扶梯,拾级而上可到二、三层,登塔远眺,阡陌交错,远山如黛,泾渭如链,景色如画,使人心旷神怡。 文峰木塔,又名木塔寺。是明工部尚书三原人温纯捐俸倡建的一座独特的飞檐挑角,玲珑秀丽,楼阁式的木塔。 文峰木塔位于三原城东南5公里处,文峰木塔寺占地32亩,寺内主建筑木塔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四重檐,六角攒顶,塔通高约20米,三层,砖石砌六角形塔基、底边长13米,高4米,塔身自地至顶用6根通柱,底层柱包砌在墙内,四周回廊构成下檐。二、三层出檐由平座“永定柱”并挑枋吊柱支承挑檐,不施斗拱;挑檐逐层收进,上层柱脚落在下层柱脚枋(抱头梁)上。塔身每面辟格子窗,各层檐角均起翘并系风铃。塔顶构架由额枋及数层抹角梁叠架而成,雷公柱落在太平柱平梁上,如亭阁式做法。六角攒尖顶,置宝瓶式塔刹。塔台与前大殿之间以拱桥相连,为登塔通道,底层西北方向有门,塔内设扶梯,可拾级而上到二、三层,游人登塔望远,景色如画,令人心旷神怡。 木塔北侧的木牌楼,原坐落在三原县城南大街的文庙内,始建于元大德七年 (1303年),历元、明、清三代屡有改建和修葺,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重修,1982年由原址搬迁到木塔寺内。木牌楼结构为四柱八撑三楼式,通高约15米、面宽10米,顶覆琉璃瓦,檐下施如意斗拱。 据历史资料记载,塔寺原占地百余亩,寺内原有大雄宝殿5间,现仅存遗址。寺内早以植树务花、特别是各种菊花闻名,每年农历九月九重阳节,数十里的群众登塔赏菊,游览观光。 文峰木塔为西北地区唯一木塔。木塔曾在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在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和1981年进行了三次大维修,基本保持了原有风貌。2001年4月省文物局拨款对塔寺围墙进行了仿古式修建,增盖了门楼。寺内现又恢复种植花卉,特别是菊花、苗木、冬枣等,古槐、花卉与木塔相映,又使该塔园呈现出一种清静优雅的沧桑感,县政府于1985年成立了文峰木塔文管所,配置了人员,正式对外开放。 文峰木塔1957年5月31日被陕西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