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温法纵横 |
释义 | 图书信息作者:李寅(杏李园主人)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第1版(2011年1月) 平装: 526 页 开本: 32 ISBN: 7513201536, 9787513201537 条形码: 9787513201537 商品尺寸: 20.2 x 13.8 x 2.4 cm 商品重量: 481 g 编辑推荐用附子乃至温法不是“火神派”的专利 也并非所有擅用附子及温法的医家都是"火神派" 我们不否认大剂量附子在某些疾病或疾病某个阶段的特珠功效,但反对狭隘的“唯大剂量论”。 明明白白看“扶阳”认认真真学大医一本对扶阳热潮冷思考的佳作。 目录上篇 理论篇 第一章 温法略论 第一节 温法浅说 一、应用要点 二、施护要点 三、温法禁忌 第二节 由《医学心悟·论温法》说开 第二章 阴阳辨 第一节 阴阳起源 第二节 《易经》里的阴阳观 第三节 中医学里的阴阳观 第四节 医易同源话阴阳 附:中医界无奈的轮回 ——论当前中医流派热与复古卫道风 第五节 阴阳轻重辨 一、《易经》的阴阳观 二、《内经》的阴阳观 三、《伤寒论》的阴阳观 四、其他医家著作中的阴阳观 附:“偏”论之一 ——兼论当代火神派的偏执 “偏”论之二 祝味菊是否火神派之商榷 郑钦安的阴虚观辨析 抗生素·寒凉药·当代火神派 第三章 相关概念指误 第一节 千古混沌一团“火” 第二节 众说纷纭“引火归源” 第三节 “肾气丸”的一段公案 第四章 温法适应证与禁忌 第一节 温法适应证 第二节 温法禁忌 第五章 寒热实据辨 第一节 辨舌 一、正常舌象 二、现当代各家经验 三、医案赏析 第二节 辨脉 一、浮沉迟数不足辨表里寒热 二、有力无力确可分阴阳虚实 三、诊病切切不可单执一脉论 第三节 其他 一、辨口燥口渴 二、辨口苦 三、辨饮冷饮热 四、辨水液 五、辨烦躁 六、但欲寐 七、辨发热 八、辨手足心热 附:“四肢为诸阳之本”辨 九、辨时间 附:辨地域 十、辨特殊体质 第六章 真寒假热相关问题 第一节 真寒假热与实热、阴虚火旺、脾胃阴火的鉴别 一、实热 二、真寒假热 三、阴虚火旺 四、脾胃阴火与阳虚阴火的鉴别 第二节 阳郁略论 一、郁证发展脉络 二、分论 附:从“神七”上天到提高中医疗效的一则假想 三、医案举例 四、阳郁小结 第三节 真寒假热治方略讲 一、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 二、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三、潜阳丹,封髓丹 四、全真一气汤 五、二加龙骨汤 六、益元汤 七、回阳返本汤 八、六味回阳饮 九、既济汤 十、二仙汤 第七章 温法分论 第一节 温清法 一、源流 二、分型 三、应用 四、合理性 五、必要性 附:关于温清法的几点说明 第二节 温潜法 一、析义 二、应用 三、温潜与伏火 第三节 温补法 一、温阳药是否可与补气药合用 二、温阳药是否可与补阴药合用 下篇 临床篇 第八章 心病论治 第一节 心衰 一、柯雪帆经验 二、赵锡武经验 三、施今墨经验 四、周次清经验 五、朱良春经验 六、李翰卿经验 七、张琪经验 八、顾景琰经验 第九章 肝胆病论治 第十章 脾胃病论治 第十一章 肺病论治 第十二章 肾病论治 第十三章 高血压论治 第十四章 中风论治 第十五章 消渴与糖病论治 第十六章 痹证论治 文摘中医治法虽繁,然不出八法。温法乃八法之一,是治疗内寒及(或)外寒的方法。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寒者热之"、"治寒以热"、"劳者温之"的原则,表寒证需用辛温解表法治疗,里寒证需用温里法治疗。习惯上把温里法称为温法。温法具有祛除寒邪、温补阳气、温通经络的作用,适用于外寒入里,或阳气不足、寒从内生的里寒证。里寒证可见精神不振,形寒肢冷,口淡不渴,喜热饮,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脉迟,或腹部冷痛,呕吐,腹泻,或水肿,小便不利,或手足厥逆,脉微细欲绝,或肢体冷痛等。根据所在的脏腑经络部位和病情轻重缓急不同,温里法又有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和温阳利水等治法。 八法之中,相较而言,汗吐之法已非常用(实为可惜),故八法可约言为六法。若明温法,则六得其一矣。而从大的分类上看,八法也不过扶正祛邪两类,温法是扶正类方法,扶正类方法亦不过阳气、阴血两端,如此来看,则四得其一矣。 温法所指,非单纯用温热药杂凑之方。由于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且阳虚里寒证往往由气虚发展而来,故温里法除用温热药以外,常配合补气的药物;阴寒内盛,阳气欲脱,病情危急者,尚需配合补气固脱的药物。温里法还常与其他方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