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卫峪乡 |
释义 | 卫峪乡地处华阴市东部秦岭北麓台塬地带,东连潼关县高桥乡,西接华阴市区,南倚秦岭,北临渭水。 卫峪简介〖邮政编码〗714200 〖电话区号〗0913 〖行政代码〗610582200 〖国土面积〗32平方公里 〖现有人口〗1.2万余人 全乡现辖18个村(即:段家城、张家城、吕家城、延家城、斜里、王家城、坪塬、沙渠、南场、新华、双泉、沙坡、东谢、西河、镇阳、周家、苗家、西谢18个村委会),39个村民小组,2000你统计人口数为10094人,2003年末有2519户,1.07万人。 全乡总耕地面积1.6万亩,可灌溉面积5900亩,属典型的农业乡。由于农业基础比较薄弱,自然条件较差,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卫峪乡地处黄河湿地,水丰土沃,自古是优质莲藕的生长宝地。境内以黄土台塬地形为主,沟壑纵横,仅有少量渭河下游滩涂地。 文化古迹卫峪乡人杰地灵,有着丰厚的文化渊源和历史沉积。西汉京师粮仓、贡菜九眼白莲、柿子、黄梅等传统特产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华阴市前身宁秦县城遗址,吸引许多考古学者的兴趣;素鼓、老腔、东路迷胡等民间文化艺术绽放着瑰丽光彩。 老腔艺术老腔艺术的起源地为黄河、渭河、洛河三河交界之处——卫峪乡双泉村,险峻无比的西岳华山与之遥遥相望,古驿道蜿蜒而过,此地又是古汉代京都长安粮仓之所在。在《前汉书》、《华阴县志》史料、碑文中详细记载了此地的特殊地理位置。在《华阴县志》及村中耸立的碑文记载:“京师仓又名华仓,京师庾仓,遗址一面依山,三面临崖,地势高敞,形势险要,是一座易守难攻的仓城。” 老腔艺术形成于两千多年以前。两千多年前,就在这个土山上堆放着成百万石的粮食,供应京师。城墙上,站着顶盔贯甲的西汉武士,守卫着这一粮食储备重地。自汉唐以来,这里山重水复、古道蜿蜒,水运、陆地交通又十分便利发达,是西通长安的水陆码头。昔日的忙碌可想而知,船夫撑船,纤夫拉纤,在困苦的劳顿中,击舷而歌,拉纤而应。劳动者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艺术表现形式,以满足自我的感情需求。后经历代君主又不断将外埠的船工调迁本地,他们带来的不同艺术与之相融合,形成了老腔这一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老腔艺术构成的主要因素是将士、船夫、纤夫,特殊的环境使河运的船夫和守粮的卫士成为老腔戏的直接创造者,在当地民风民俗的影响下,形成了秦风秦韵、慷慨激昂、雄壮强悍的个性色彩。守粮将士的叱咤风云,船工号子的此起彼伏,战马的呜呜嘶鸣,都统统融入老腔艺术表演中,形成了老腔独有的、最具秦人秦地个性色彩的艺术表现形式。 老腔艺术承续西音秦调的基本结构,不仅在戏剧内容、剧种结构、戏剧唱腔、伴奏乐器中保留了艺术初期的自然形态,更为重要的是老腔艺术保留了秦人勇猛强悍、顽强坚韧的民族个性,是秦人精神的真实写照。 沙渠墓葬群沙渠墓葬群位于卫峪乡沙渠村南部的台地上,白龙涧河由东向西将该台地一分为二。墓葬群有古代墓葬38座,窑址1座,灰坑2座,各类器物300余件。其中11座秦墓集中分布在沙渠台地的西部。这些秦墓皆为竖穴土坑墓,方向基本为东西向。平面呈长方形,口小底略大或口底同宽。墓葬一般棺、椁齐备,棺室一般位于椁室中部偏东。随葬器物多放于椁里棺外、头厢或头顶的位置。随葬品主要为陶器,以鬲、盆、罐为基本组合。 沙渠墓葬群位于华阴与潼关的交界,两周时期即为秦晋势力交接地带。这些墓葬是关中地区迄今发现的分布最东、时代最早的秦人墓葬。墓葬群的发现为秦人、秦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莲藕产业随着计划生育“三新”建设的开展,卫峪乡着眼于发展一村一品带动农民增收,建设万亩莲藕基地。万亩莲藕基地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2.1亿元,建设总面积10980亩优质莲藕,将带动计生户320多户年产优质莲藕690万斤,直接经济增收1380万元。目前,万亩莲藕基地已发展莲藕2300多亩。 经济发展卫峪人诚厚朴实,敢于创新,在西部大开发的号召下“栽树、养殖、打工”的新致富观念已成为广大群众反叛恶劣自然条件的有力武器。 近年来,在全党员、干部、群众艰苦卓绝的努力下,通过实施“优化环境树形象,调整结构促发展”的发展战略,抓班子,带队伍,强作风,转职能,争项目,强基础,大力培育各种产业。 在“西种葱,东栽树,中间发展养殖户”的产业调整思路带动下,10000亩林,50000只鸡,大葱种植,家畜养殖、白莲基地等产业基地已呈强劲发展势头。上争项,下集资,乡属公路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危漏房改造,村部等公用设施建设等项目的实施,大大改善了落后的基础设施面貌。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塬区人畜饮水工程,农田改造工程,新能源工程等的不断实施,全乡人居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一个经济落后但人不落后,条件恶劣但人不受制,基础薄弱但人信念坚定的快速进步的卫峪,已展现世人面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