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卫星城市 |
释义 | 定义卫星城市(英语:satellite city),又称卫星都市,是城市规划的一个概念,意指大城市边缘的小型城市,为在大都市工作者的居住地。现代卫星城市就是地处大都市周边,同大都市的中心城市有一定距离,具有一定数量人口规模,并且同大都市中心城区有着密切联系的新兴城镇。 所谓卫星城市,是引用了宇宙间卫星和行星的关系,借以表明子城与母城相互依存的关系。一般说,卫星城市是指大城市管辖区范围内与中心城市有一定距离,在生产、生活等方面,既有一定联系,又按规划建成自成体系的工业企业、住宅区和成套的生活服务设施,具有相对独立和一定规模的城市。 产生及发展来源源于19世纪产生的花园城市理论和有机疏散概念。 发展卫星城市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中心城市的发展,衡量卫星城的标准也在发生变化。确认是否能够成为卫星城市的关键是这些新兴城镇同特大城市中心城区联系的密切程度,与该城镇的人口规模以及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距离无关。在城市建设中,卫星城市常常作为母城发展规划的一部分,职能主要是承担母城的部分功能,限制母城的过分扩张。这些城市没有独立的发展规划,形式主要集中在“卧城”、“辅城”上,是消极的、初级的卫星城市。这些都体现不了卫星城市。 卫星城市的未来发展趋势是:卫星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与中心城市的距离也越来越远,独立性也日益加强。 新型卫星城市-“带城”“带城”是第四代卫星城市,从单中心的城市结构过渡到多中心开敞式结构,它们相互连接而出现小规模城市群,并把中心城市的功能疏散出去,而且各分城之间也有快速便捷的交通设施。人口更加密集,距离中心城市也更远。开敞式结构的另一个发展,就是线状城市。它把传统的点状中心变为线状,线状中心的两侧串挂着团组(城市单元)其道路与城市轴(快速交通系统)立体交叉。线状中心和整个城市可向两边无限延伸,适应发展需要。 “带城”能有效缓解原有中心城市的人口压力、环境压力、交通压力,分担城市职能,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合理化发展。还具有带动功能,本身也具有极强辐射力,甚至成为反磁力中心,并且不是单独和一个中心城市形成经济联系,与其它的卫星城市在以高速公路为主的交通轴之间形成“葡萄串”式的具有独特功能(如教育、科技、休闲、生态农业……)和适度规模的城镇。 “带城”与中心城市在行政管辖上是独立的,因此能够积极的从自身区位条件出发,制定发展目标。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实力最强、产业规模最大的三角洲,是中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和最大的城市(镇)连绵带,也是世界各大河三角洲人口数量最多、密度最高和城镇数量最多的地区。这为“带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实例加拿大哈密尔顿(多伦多的卫星城市) 亚博斯福(温哥华的卫星城市) 拉瓦勒 ,朗基尔(蒙特利尔的卫星城市) 美国安娜堡(底特律的卫星城市) 安纳波利斯(巴尔的摩、华盛顿特区的卫星城市) 大西洋城(费城的卫星城市) 奥罗拉(芝加哥的卫星城市) 布里奇波特(纽约市的卫星城市) 汉密尔顿(辛辛那提的卫星城市) 普罗维登斯(波士顿的卫星城市) 圣何塞(旧金山的卫星城市) 伍斯特(波士顿的卫星城市) 澳大利亚基隆(墨尔本的卫星城市) 黄金海岸(布里斯班的卫星城市) 戈斯福德(悉尼的卫星城市) 卧龙岗(悉尼的卫星城市) 马来西亚八打灵再也(吉隆坡的卫星城市) 墨贡(亚罗士打的卫星市) 吉打港口(亚罗士打的卫星市) 英国布拉德福德(利兹的卫星城市) 科尔切斯特(伦敦的卫星城市) 卢顿(伦敦的卫星城市) 普雷斯顿(利物浦的卫星城市) 雷丁(伦敦的卫星城市) 中国大陆通州(北京的卫星城市) 青浦、嘉定(上海的卫星城市) 泰达(天津的卫星城市) 萧山、临平(杭州的卫星城市) 深圳(珠三角卫星城市)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