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卫河
释义

卫河(Wei River,亦作Wei Ho或Wei He),中国海河水系南运河的支流。发源于山西太行山,流经河南新乡、安阳,沿途接纳淇河、安阳河等,至河北馆陶与漳河汇合称漳卫河。再流经山东临清入南运河,至天津入海河。今在沧县南又挖成捷地减河,引洪水直接入海。

概述

卫河发源于河南辉县百泉镇的太行山南麓苏门山下百泉池,卫河全长900余公里,合河以下干流长283公里,跨越河南、山东、河北、天津四省一市,最终入海河从天津流入渤海。因主要流经古卫国之地,隋代以来故称卫河,是新乡市的母亲河。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也一直是华北平原的重要内河航道(新乡——天津),是海河五大支流之一。

水域地理

卫河有两源,一出河南省新乡辉县市苏门山麓,一出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的皂角树村,两源于新乡县合河村西合流,在浚县淇门与淇水合流,在安阳县与洹水合流,在汤阴与汤水合流,由淇河、洹河(安阳河)、汤河等十余条支流汇集而成。合河以下干流长283公里,流经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汲县(今卫辉市)、浚县、滑县、汤阴县、内黄县、清丰县、南乐县,以及河北省魏县、大名县和山东省冠县,于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芦里乡徐万仓村处与漳河汇流后称卫运河,卫运河全长157公里,至四女寺枢纽(山东省武城县、德城区和河北省故城县交界处)又分成南运河和漳卫新河两支,南运河向北汇入子牙河,再入海河,全长309公里;漳卫新河向东于大河口入渤海,全长245公里。

通常所称卫河,指上游的河南新乡的合河乡到山东聊城的秤钩湾一段,广义卫河包括上游的卫河,以及中游的卫运河、下游的南运河,统称为卫河。

水文特征

卫河是海河的最大支流,全长900公里,流域面积15830平方公里,西北部山区,面积6280平方公里,东南部平原,面积9010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淇河、汤河、安阳河等,呈梳齿状分布于干流左岸,源短流急,洪水突发性强。干流弯曲,河槽窄深,是一条蜿蜒型河道。

历史发展

卫河历史悠久,是一条经过沧海桑田的河流,它是由古代清河、屯氏河、白沟、永济渠演变而来的,淇门以下卫河前身为白沟,系黄河故道。

先秦时期

卫运河在战国时称为清河或清水。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他著述的《水经注》中叙述得十分详尽,就连两岸的名胜风光也描述得淋漓尽致。

《水经注》载:“清水出河内修武县之北黑山(今河南省辉县白鹿山东)……其水沥涧飞流,清冷洞观,谓之清水矣。……东北过获嘉县北,又东过汲县北,又东入于河。……东过内黄县南,又东北过馆陶县北(即临清,古城在河北馆陶县清阳城)……又东北过广宗县东(在今河北省威县东),又东北过武城西,又北过广川县东(今山东省德州市附近),又东北过东光县西”。又一说,此时卫河之源也一分为二,一个是山西陵川县夺火镇,流经辉县,由黄水河,石门河两股进入新乡县境内汇合,名曰“小清河”。另一个源头是辉县百泉镇,苏门山下百泉池,有卫源亭为证,这支水叫百泉河,入新乡后也叫“大清河”。大、小清河在新乡县合河镇相汇,成为卫河的主河道。

汉代至隋代

汉代称屯氏河,曾是黄河故道。《辞海》(1999年版)载:“屯氏河,黄河下游故道之一。西汉元封后,黄河北决于馆陶,分为屯氏河,东北流至章武(今河北黄骅市西北)入海”。“隋炀帝时开永济渠,其今在山东境内一段,一部分是利用屯氏河故道修浚而成。”山东师范大学安作璋教授在1986年给临西县水利局徐登阶信中称“据有关资料,现在的卫运河自临清经武城至故城一段,应即是利用屯氏河的河道。”建安九年(204年),曹操遏淇水入白沟,发展航运,基本形成了今天卫河的态势。

隋代至宋代

至隋唐两代成为永济渠,包括宋代所称的御河,其治理均旨在发展漕运,对我国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过重要作用。

就在距今约一千年前的隋朝,河道变化最大。大业元年三月二十一日(605年4月14日),隋炀帝发动数百万人开挖大运河,至大业六年(610年)完成,全长近2000公里。大运河分为通济渠、邗沟、永济渠、江南河4个部分。新乡至卫辉的清水就是开挖后才成为永济渠的一部分。运河的开挖,不全是重新“开凿”,大部分属于疏浚、拓宽、修整等,它给南北水运带来很大的便利,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是我们中华民族水运史上的重要篇章。当时江淮以南的役夫和船只以及漕运、兵甲、武器、兵士等都是通过永济渠运往涿郡的。大运河因为是隋炀帝下诏所开,所以唐宋时人们又称其为“御河”,作为御河一部分的清水河,清水之名渐渐消失了。

宋代以后

至元明时期,卫河的称呼逐渐稳定下来。

明代时,沁水断流,主要水源依靠百泉,其流经的地方又多在春秋时的卫国,所以改称卫河,系天然河流。元明时期,卫河航道已显得十分重要。为补充卫河水源,引丹河水济卫,并限制百泉灌溉用水。卫河在明、清时代都设有专门管理机构,掌管“济漕、灌溉”事务,并进行过多次疏浚。卫河航运对新乡工商业的发展曾起过重要促进作用。清末民初,往来于新乡、天津间的货船达700余只,载重百吨以上的大船约1/3,船民有3000人。物资的装卸转运分别由饮马口、杨树湾两个码头集散。当时商业集中的北关街,如游、卫等家各大行号都是前门设店,后门建有泊位,供货船停靠装卸货物。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后,由于道清、京汉铁路的通车,卫河航运受到影响,水运事业日渐萧条。1938年(民国27年),日军侵占后,卫河航运基本上处于停顿状态。

水利水患

资源利用

卫河全长900公里,流经四省一市,其中至流经新乡市的河段就有100公里。千百年来,它哺育了新乡,繁荣了新乡的人类文明,是豫北大地的母亲河。

卫河兼有饮用水、渔业、灌溉、排涝、航运、美化环境等六大功能,是造福于人民的幸福河,也是新乡人民的母亲河。卫河也是一条友谊之河,她把友谊之水及时送往天津市民面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正当天津人民处在缺水的紧要关头,新乡人民通过卫河的引黄济卫工程—人民胜利渠,把黄河之水输送到天津,以解天津市民用水之急。卫河水系配套完整,新乡地区的农田灌排系统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相继完成,农田灌溉实现了双保险,农田改造为旱能灌涝能排的高产稳产田,是全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卫河不仅哺育了新乡,同时也拯救了新乡。历史上历次因沁河大水泛滥,洪水经获嘉到新乡,都由卫河接纳下泻,疏导出境。从而减轻了灾害,拯救了新乡大地。

水运航运

卫河航运有着悠久的历史,新乡的水运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是豫北的交通大动脉,航船发展到1700余只,年货运量83.6万吨,客运量6.87万人次,曾出现过300匹马力的中型火轮和300吨的大型柏木巨船,20多纤夫的宏大壮观拉船队伍,船呼号子声动数里。

卫河水一直是清澈见底,常流不息,最小流量15立方米/秒,最大流量150立方米/秒。卫河是条美丽的河,充满生机的河,水中游弋着鱼虾鳖蟹,两岸滋润着农田村庄。河内有五光十色的鱼群,红花绿叶的水生植物,河旁是宁静富饶的鱼米之乡。每迂风和日丽,波动成纹,水日交映,色如喷金,故曰“卫水金波”,是历史上新乡的八景之一。古代文人墨客写下了很多赞美的诗歌。如诗云“苏门山下发流长,晚向新城绚日光。不似江汉铺练白,却同卫水涌金黄。柳边莺调古黄处,花下蜂迷课蜜忙。等等,等等。

污染治理

历史上卫河泄流缓慢,堤防残破不堪,洪涝灾害频繁。建国后,对卫河进行了多次治理和疏浚。其中1978~1983年卫河干流扩大治理后,现卫河汛内沟口以下行洪流量达2000~2500秒立方米,排涝流量700~1000秒立方米,比解放初期行洪能力提高了两倍以上。

20世纪80年代,随着工农业用水量增大,卫河水源枯竭。又因周围小造纸企业兴起,数量众多,排污量很大,卫河周边所有水道全面污染,卫河变成了死河臭河。

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污染治理,分批分期关闭了一大批造纸企业,新乡市区段铺设了污水管道,市区河水污染大大减轻,污染程度有所好转。市区段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成,有望解决水源问题,但整个卫河要恢复原貌,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卫河公园

卫河公园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区中心,初建于1924年,是为纪念辛亥革命时期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直至牺牲牺的暴质夫、张宗周二位烈士修建的,原名为“暴张花园”,它是新乡市最早的园林公园园内文物古迹较多。解放后成为“人民公园”、“文化公园”,后来之所以又称为“老公园”——相对于上世纪60年代新建的“人民公园”而言。园内建于1935年的“河朔图书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馆在解放后是为新乡市唯一的图书馆。直到1980年左右新建了市图书馆以后,这里改为“新乡市群众艺术馆”。“老公园”在1982年更名为“卫河公园”,后于2004年开始,经过三年大规模整治重新修建之后形成了现在的样子。该园占地128亩,卫河分支在园内绕过,把园子一分为三,因而并不算大的公园内有三座拱桥。因为公园临河,树木花草繁茂,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所以这里一年四季都是人们休闲锻炼娱乐的好地方。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6: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