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魏州 |
释义 | 简介一,古地名 今河北大名东北 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分相州置。治所在贵乡(今河北大名东北)。隋大业三年(607)为武阳郡。隋末,李密改武阳郡为魏州。寻为窦建德所据。唐武德四年(621),复为魏州置总管府,寻改为都督府。唐辖境相当今河北大名、魏县,河南南乐、清丰、范县,河北馆陶,山东冠县、莘县等县地。 历经变迁。五代唐同光初,升为东京兴唐府。三年,改东京曰邺都天成四年,还曰魏州,寻复为邺都。晋曰广晋府开运二年,复置天雄军于此。汉曰大名府。周显德初,复罢邺都为天雄军,而府如故。宋因之亦曰魏郡。庆历二年,建为北京八年,置大名府路 二,唐龙朔二年(662年)改冀州为魏州,州治信都(今河北冀州市旧城),辖信都、堂阳、南宫、枣强等县。咸亨三年(672年)复名冀州。 三,位于河北省南端,冀豫两省交汇处,位于北纬36°03′26″~36°26′30″,东经114°43′42″~115°07′24″之间,北邻广平,西接成安、临漳,东与大名相连,南临省界与河南省的安阳、内黄、清丰、南乐四县相望。县界南北纵长42.24公里,东西33.5公里,总面积862平方公里,占河北省总面积的2.2%。县政府驻魏城镇,西距成安县城24公里,临漳县城31公里;北距广平县城12.5公里;东距大名县城21公里;南距南乐县城49公里,清丰县城72公里,内黄县城45公里,安阳市70公里。距邯郸市52公里。县境地势平坦,自西向东缓缓倾斜,海拔多在48米至57米之间,属华北平原的一部分。漳河从西境蒲潭营流入,东境南北拐村流出,境内总长32.3公里;卫河横贯境域南端,由西部北善村南入境,东部南辛庄出境,境内长15.9公里。省级干线邯(郸)大(名)公路、宁(晋)魏(县)公路、魏(县)峰(峰)公路纵横贯穿全境,县、乡级公路四通八达。 《元和郡县图志》记载魏州,魏郡。大都督府。开元户十一万七千五百七十五。乡一百四十。元和户六千九百二十。乡四十五。今为魏博节度使理所。 管州六:魏州,相州,博州,卫州,贝州,澶州。县四十三。都管户垦田《禹贡》冀、兖二州之域。在夏为观扈之国。春秋时为晋地。按沙麓崩,在今元城东南四十里是。战国时为卫、魏二国地。秦灭魏,置东郡,灭赵,置邯郸郡。汉高祖使韩信定河北,以秦邯郸郡之南部东郡之边县置魏郡,即今元城县是也。後汉封曹操为魏王,理邺。前燕慕容?都邺,其魏郡并理於邺中也。後魏於今州理置贵乡郡,寻省。周宣帝大象二年,又於贵乡郡东界置魏州。隋炀帝大业三年,罢州为武阳郡。隋乱陷贼,武德四年讨平窦建德,改置魏州。其年又陷刘黑闼,五年平黑闼,置总管府,七年改为都督府,贞观六年罢都督,复为州。 州境:东西一百九十六里。南北一百三十八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一千六百一十里。西南至东都七百五十里。东北至贝州二百一十里。正东微北至博州一百八十里。西至相州二百一十里。西北至?州一百六十四里。东南渡河至濮州一百九十里。东南至郓州二百四十里。 贡赋:开元贡:绵纟由,平纟由。赋:丝,绵,纟?,纟由。 管县八:贵乡,元城,魏,馆陶,冠氏,朝城。莘,昌乐。 贵乡县,望。三十。郭下。管西界。本汉元城县地,後魏孝文帝分置贵乡县,属昌乐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县属魏州。大业三年,改属武阳郡。皇朝因之,武德初割属魏州。 大河故渎,俗名王莽河,西去县三里。 州城,前燕慕容?所筑,周宣帝於此置州理焉。 狄仁杰祠,在县东南四里。为魏州刺史,百姓为立生祠。 古堰,今名惬山,在县西九里。成帝时河决金?是,河?是使者王延世募人塞之,盖运土塞河之处,以其惬当人情,故谓之惬山。 元城县,望。三十。郭下,管东界。本汉旧县,属魏郡。魏武侯公子元食邑於此,因名。魏黄初三年,於此置阳平郡。高齐省元城县入贵乡,隋开皇六年复置。贞观十三年又省入贵乡,圣历元年重置。开元十三年,移在州东北三百步。 沙麓,在县东十二里。即《春秋经》所书“沙麓崩”,《汉书》以为元后兴之祥也。 马陵,在县东南一里。齐将孙膑破魏军,杀庞涓於此。 五鹿墟,在县东十二里。公子重耳乞食於五鹿,野人与之块,即此处也。 王翁孺墓,在县东二百步。元后之祖也。 束?墓,在县东二十五里。 魏县,望。三十六。东至州四十里。本汉旧县,属魏郡。後魏孝文帝分魏县置昌乐,高齐省魏县属昌乐县。隋开皇六年,又分昌乐置魏县,属魏州,皇朝因之。 旧漳河,在县西北十里。 新漳河,在县西北二十里。 盖宽饶墓,在县东南八里。 馆陶县,紧。二十五。西至州五十里。本春秋时晋地冠氏邑,陶氏在县西北七里。《尔雅》曰“再成为陶丘”。赵时置馆於其侧,因为县名。汉属魏郡,魏文帝改属阳平郡。石赵移阳平郡理此。周大象二年置屯州,以近屯河为名。隋大业二年废屯州,以县属魏州。 大河故渎,俗名王莽河,在县东四里。 屯氏河,俗名屯河,在县西二里。 白沟水,本名白渠,隋炀帝导为永济渠,亦名御河,西去县十里。 冠氏县,紧。二十四。西至州六十里。本汉馆陶县地,隋开皇六年分馆陶东界置冠氏县,因古冠氏邑为名,属屯州。大业二年废屯州,县属魏州。 王莽河,北去县十八里。 冉仲弓墓,在县北二十五里。 朝城县,紧。三十。西北至州一百里。本汉东武阳郡,在武水之阳,故曰武阳,其後为县,属魏郡。隋开皇十六年属莘州,大业二年废莘州,属魏郡。贞观十七年废,永昌元年置,改名武圣,开元七年改为朝城。 武河,在县东十步。 黄河,在县东二十九里。 武阳台,在县西南一里。 扁鹊墓,在县罗城西北隅。 莘县,上。二十一。西至州一百里。本卫地,汉为阳平县,属东郡。魏改属阳平郡。隋开皇六年,又於乐平故城置阳平县,属魏州,八年改阳平为清邑县,大业二年改为莘县,因县北古莘亭为名。皇朝因之。 莘亭,在县北十三里。《传》曰“卫宣公使太子?之齐,使盗待诸莘,将杀之,二子?、寿争相为死”,即此地也。 昌乐县,望。二十四。北至州五十里。本汉旧县,属东郡,後汉省。後魏孝文帝於汉书昌乐城置昌乐郡及昌乐县,周武帝改属魏郡,隋罢郡,改属魏州。皇朝因之。 王莽河,西去县十六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