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魏征墓
释义

魏征(580-643)字玄成,唐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河北魏州曲城人,以忠言直谏、刚正不阿留名青史。贞观十六年(642),魏征染病卧床,唐太宗听闻魏征一生节俭,家无正寝,立即下令把为自己修建小殿的材料,全部为魏征营构大屋。不久,魏征病逝家中。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并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据旧志载,魏征墓在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县城西南谷熟镇南2.5公里魏堌堆村。魏堌堆村顾名思义就是由此而来。

简介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九月初九魏堌堆都有古会,逢古会之日,临近的商丘,安徽、山东、江苏的乡民纷纷来踏墓拜祭。隋朝末年,瓦岗寨聚集了一支起义的队伍,为首的是一班子结拜兄弟,老大魏征,老二秦琼,老三徐茂公,老四程咬金。他们南征北战后投奔唐王李世民。李世民礼贤下士,喜才爱将,把魏征当做自己的一面镜子,把秦琼、程咬金等封为元帅、大将。不料魏征早亡,他死后就埋在魏堆村附近。后来罗通扫北,程咬金奉命押运粮草,路过此地,想起大哥魏征的坟墓就在这里,便到坟前拜祭,并从附近移来一大片柏树,连夜栽上,足有千棵。所以后来当地流传一句俗话“伊尹墓的柏树数不清”。其实魏征墓离此不远,就在伊尹墓东百余米处。倘若不是夜里栽树,程咬金也许栽不到这里,就这样闹出了千古笑谈。

魏征墓的传说

虞城县店集乡魏堌堆村东北一里许有魏征墓。魏征乃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州)人,他死后为何葬在这偏僻乡野之地,还得从一个传说说起。

相传一次魏征随李世民西征,当他们走到虞国(今虞城县)境内,忽然军士飞马来报,说前方的不远处有一片森林,森林的外面是一片沼泽水草。在齐腰的水草丛里,一头猛虎拦住去路,军士赶它,它虎视眈眈,久不让路。李世民听了军士的禀报,怒不可遏,他飞奔策马,随军士来到队伍的前方,伸手张弓,正要放箭。只见魏征气喘吁吁地赶将上来,大喊:“主公,此虎射杀不得!”

李世民闻言忙放下弓箭说:“军师言语差矣!一只小小草虫为何射杀不得?”

魏征说:“主公,这儿乃是亳地。我昨天夜观星相,见南亳(今亳州)与北亳(今谷熟一带)贯通一气,此地人杰地灵也。虎乃百兽之王,主公这次西征,有虎加盟,虎虎生机,必可胜也。”

魏征的一席话,说得李世民心头一动,他突然地说:“好!杀猪宰羊,犒劳猛虎、三军!”说罢就令将士们安营下寨,特意拿上等猪羊犒劳了猛虎。猛虎饱餐了一顿,长啸一声,一翘尾巴往西驰去,眨眼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次西征,果然应了魏征之言,大获全胜。

后来,李世民统一了天下。魏征病死,李世民悲伤不已,就把魏征埋在了猛虎横卧的地方-----

虞城县谷熟镇南魏堌堆村-----北亳.

魏征墓的神话

发源于泰山山脉与沂蒙山脉之间的薛河,宛若一条镶嵌在广袤大地上的一条玉带,从滕州这块肥沃的土地上,静静地流向微山湖。她用甘甜的乳汁润泽着数以百万计的人民,滋润着广阔无垠的平原,见证了远古文明,孕育了北辛文化,延续着滕州的辉煌。

当古老的薛河水流淌到张汪境内时,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也不知什么原因,忽然来了一个90度的大转折,主河道往南倾泻而去。流淌了不知多少年的薛河故道再也没有了一往无前的磅礴气势,轻柔的流水犹如一位静默的老人。在张汪镇王格庄村村南的薛河故道里,一个高大的土堆上芳草茵茵,周围白荷相伴,蒲苇相依,无论春夏轮回,不管旱涝相叠,薛河水始终围绕着这个高大土堆的半腰处,不离不弃。这个高大的土堆就是历史名相魏征的葬墓。

魏征,字玄成,贞观三年拜相,以“谏臣魏征”名垂古今。魏征进谏直言无隐,犯言切谏,高瞻远瞩,深谋周虑,忠心奉国,始终如一。他辅佐唐太宗17年,拾遗补阙,围绕治国安民,内政外交提出大量意见和建议,保证了“偃武修文”治国方略的实施,取得了“贞观之治”的巨大成功。魏征死后,唐太宗非常悲痛,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如今魏征死了,从此,我失去了一面镜子!”魏征这样一个聪明一世的大人物,为什么死后埋葬在河当心呢?这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据说魏征在事业上取得伟大功绩的同时,在家庭教育上却无可奈何,他的儿子从来都不听魏征的话,即使表面上答应听魏征的,可是落实起来都是反其道而行,魏征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魏征临老的时候,想让儿子把自己葬在高山上,这样即使死后也可以看到在自己辅助下建设的大唐美好江山。但是担心儿子不按照他的意思去做,于是对他儿子说:“我一生清清白白,清如水,明如镜。我死后,你要把我葬在一个低洼、干净的地方。”魏征死后,他的儿子想到父亲一生操劳,自己却不听他的话,十分后悔,决定一定要按照父亲的遗愿把最后安排的一件事做好。上哪里去找最清白、低洼的地盘呢?对,河道里最干净,因为有河水天天冲洗,而且水往低处流,也应该是最低的地方。他就派了很多人四处寻最低洼的河道,终于发现了张汪镇境内的薛河是当时最低洼的地方,于是就将魏征的墓地选在了薛河里。为了祭奠、纪念魏征,唐太宗李世民拨付国库资金给魏征的儿子,专门在薛河南岸修建了魏征庙,遗址至今保存完好,并迁来族人看护魏征墓,经过上千年的演变就形成了现在的张汪镇下魏楼村。

似乎是魏征的精神感动了天地,虽然墓地坐落在河道里,但是无论什么时候,河水从来没有涨到过坟头。每到夏季,墓地周围的水面上长满了白色的荷花,仿佛象征着他的一生清白如水,茂密的蒲苇郁郁葱葱,仿佛在彰显着他坚如磐石、忠心奉国、始终如一的精神。如今,魏征墓被列为枣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张汪镇也把借助古薛河、魏征墓这个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作为发展旅游产业的一项重要举措。相信有古老的薛河,再借助魏征这一千古名相的名气,张汪镇的旅游业在新时期一定会焕发出勃勃生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6:2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