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魏允贞 |
释义 | 魏允贞(1542年-1606年)字忠,字懋忠,号见泉,明大名府南乐县人。生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卒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享年64岁。他天资颖慧,沉默寡言,性忠厚刚直。万历五年中进士,授荆州府推官。荆州是当朝内阁首辅张居正故乡,在此居官者,多畏张之权势。魏允贞廉洁奉公;照章行事,张居正家奴违犯条律,允贞亦不徇私情,照例绳之以法。 人物简介万历十年,魏允贞以政绩卓著升任监察御史。当时,考试舞弊现象严重,掌握朝廷大权的吕调阳、张四维和申时行等人,依仗职权,为自己儿子的中选大行方便。满朝文武敢怒不敢言。魏允贞不惮危身,上疏直言,指出任选不是择才录用,而是捡了些阁臣子弟和“工谄媚、善奉迎”者授之。他建议神宗皂帝“宜严敕所司,毋循故辄”。魏允贞的奏议得到很多正直官吏的支持,而有些人却诬蔑他无视皇上。魏允贞被贬出京城,降为许州判官。不久,又改任南京吏部主事,结识了耿直清正、刚出山不久的海瑞。海瑞很佩服魏允贞刚直不阿的秉性,亲笔书写了“直言第一”的条幅赠给魏允贞。后因其二弟新丧,父年迈多病,辞官还乡。3年后,起任顺天府丞,旋晋为通政司右通政,皆以清正无私闻名。 人物生平万历二十一年,吏部尚书孙 和考功司主事赵南星发觉新科官员中有些属于行私引进,并无真才实学,就秉公处置,不问贵贱,一律重审,不合格者,予以淘汰。他们还先从自己最亲近的人开始。对此,许多文武官员拍手称快,而内阁辅臣却极力反对。一场争论过后,孙 遭免职,赵南星被贬官为民。皇上不许大臣为他们说情。时魏允贞进京不久,很多人都劝他不要卷进去。魏允贞不怕二次被贬,遂“逆旨”上疏,替赵南星辩白说:“阁臣护所私,应该受到惩处,却被偏袒;而赵南星秉公执法,理当得到支持,却被贬为平民,这太冤枉、太不公平了!”结果允贞被第二次贬出京城,以山西灾乱为由,命他巡抚山西。 魏允贞在山西10年,杜绝贿赂,关心农耕,惩治贪官污吏,修筑军事设施,使山西大治。太监张忠、孙朝以矿税使身份到山西横征暴敛,欺压百姓,山西官民无不痛恨。魏允贞不畏权势,与矿税使作斗争,并屡次上疏为民请命,建议朝廷停止在山西开矿,减轻苛捐杂税。矿税使则诬陷魏允贞“贪污钱粮,对抗朝廷”,“煽动晋民反对朝廷”。皇帝信谗言,又欲降罪,震动朝野。南北两京大臣联名上书,为允贞白冤。山西官民数千人到京为允贞叫屈,并要与矿税使对质,始得免罪。这次事件使魏允贞威名大震。但他深感宦途艰难,连上20余疏,要求辞官还乡。动身返乡那天,山西百姓垂泪相送。后来,山西修建多处魏公祠,以彰其德。 允贞回乡后,忧于国事,又遇父丧,悲愤交集,抑郁而逝。追赠都察院右都御史,谥号“介肃”。魏允贞一生刚直不阿,直言敢谏,为民请命。《明史》称他“以卓荦宏伟之概,为众望所归”。 魏广微(生卒不详)南乐人,允贞子,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累迁南京礼右侍郎。性狡无气节。魏忠贤新用事,广微以同乡同姓暗中与之结交,遂召拜礼部尙书,与顾秉东阁大学士,参与机务,更加谄附忠贤,倾陷正人,人称“外魏公”。后历任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官至太子太师致仕。崇祯初削夺,被遣戌。 文学作品《岳阳楼》明·魏允贞 洞庭天下水, 岳阳天下楼。 谁为天下士? 饮酒楼上头! 《登代州楼有作》明·魏允贞 形势并州颇是雄,高楼独上意无穷。 秋禾竞起千村雨,塞马嘶寒万木风。 白白去瞻漳水曲,瞳瞳日丽未央官。 故人不见经年面,何处登临感慨同。 明史记载魏允贞,字懋忠,南乐人。万历五年进士。授荆州推官。大学士张居正归葬,群吏趋事恐后,允贞独不赴,且抶其奴。治行最,征授御史。吏部尚书梁梦龙罢。允贞言:“铨衡任重。往者会推之前,所司率受指执政或司礼中官,以故用非其人。”帝纳其言,特用严清,中外翕服。俄劾兵部尚书吴兑,兑引去。已,陈时弊四事,言:“自居正窃柄,吏、兵二部迁除必先关白,故所用悉其私人。陛下宜与辅臣精察二部之长,而以其职事归之。使辅臣不侵部臣之权以行其私,部臣亦不乘辅臣之间以自行其私,则官方自肃。自居正三子连登制科,流弊迄今未已。请自今辅臣子弟中式,俟致政之后始许廷对,庶幸门稍杜。自居正恶闻谠言,每遇科道员缺,率择才性便给、工谄媚、善逢迎者授之,致昌言不闻,佞臣得志。自今考选时,陛下宜严敕所司,毋循故辙。俺答自通市以来,边备懈弛。三军月饷,既克其半以充市赏,复克其半以奉要人,士无宿饱,何能御寇?至辽左战功,尤可骇异。军声则日振于前,生齿则日减于旧。奏报失真,迁叙逾格,赏罚无章,何以能国哉!”疏入,下都察院。 先是,居正既私其子,他辅臣吕调阳子兴周,张四维子泰徵、甲徵,申时行子用懋,皆相继得举。甲徵、用懋将廷对,而允贞疏适上。四维大愠,言:“臣待罪政府,无所不当闻。今因前人行私,而欲臣不预闻吏、兵二部事,非制也。”因为子白诬,且乞骸骨。时行亦疏辨。帝并慰留,而责允贞言过当。户部员外郎李三才奏允贞言是,并贬秩调外。允贞得许州判官。给事中御史周邦杰、赵卿等论救,不纳。允贞虽谪,然自是辅臣居位,其子无复登第者。久之,累迁右通政。 二十一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允贞素刚果,清操绝俗。以所部地疹民贫,力裁幕府岁供及州县冗费,以其银数万缮亭障,建烽堠,置器市马易粟。又奏免平阳岁额站银八万,以所省邮传羡补之。雁门、平定军以逋屯粮窜徙,允贞奏除其租,招令复业。岢岚互市,省抚赏银六万。汾州有两郡王,宗人与军民杂处,知州秩卑不能制,奏改为府。自款市成,边政废。允贞视要害,筑边墙万有余丈。政声大著。帝亦数嘉其能。会诏中官张忠矿山西,允贞抗疏极谏,不报。已,西河王知燧请开解州、安邑、绛县矿,以仪宾督之。指挥王守信请开平定、稷山诸矿。帝并报允。允贞恐民愈扰,请令忠兼领,亦不纳。 三殿灾,诏求直言。允贞言咎在辅臣,历数赵志皋、张位罪。且曰:“前二臣以二月加恩,逾月两宫灾。今年又加恩,而三殿复灾。天意昭然。”位等力辨,求罢。帝慰留,责允贞边臣不当言朝事,因屡推不用,遂肆狂言,夺俸五月。顷之,允贞疏举遗贤,请召还王家屏、陈有年、沈鲤、李世达、王汝训及小臣史孟麟、张栋、万国钦、马经纶、顾宪成、赵南星、邹元标等,疏留中。以久次,进右副都御史。 二十八年春,疏陈时政缺失,言:“行取诸臣,几经论荐,陛下犹不轻予一官。彼鲁坤、马堂、高淮、陈朝辈,试之何事,举之何人,乃令其衔命横行,生杀予夺,恣出其口。廷臣所陈率国家大计,一皆寝阁,甚者严谴随之。彼报税之徒,悉无赖奸人,乡党不齿,顾乃朝奏夕报,如响应声。臣不解也。胥徒入乡,民间犹扰,况缇骑四出,如虎若狼,家室立破。如吴宝秀、华钰诸人,祸至惨矣,而陛下曾不一念及。钱谷出入,上下相稽,犹多奸弊。敕使手握利权,动逾数万。有司不敢问,抚按不敢闻,岂无吮膏血以自肥者,而陛下曾不一察及。金取于滇,不足不止;珠取于海,不罄不止;锦绮取于吴越,不极奇巧不止。乃元老听其投闲,直臣几于永锢,是陛下之爱贤士,曾不如爱珠玉锦绮也。”疏奏,亦不省。 先是,张忠以开矿至,后孙朝复至榷税,诛求百方,允贞每事裁抑。会忠杖死太平典史武三杰,朝使者逼杀建雄县丞李逢春,允贞疏暴其罪。朝怒,劾允贞抗命沮挠。帝留允贞疏不下,而下朝疏于部院。吏部尚书李戴、都御史温纯等力称允贞贤,请下允贞疏平议。帝并留中。山西军民数千恐允贞去,相率诣阙诉冤,两京言官亦连章论救。帝乃两置不问。明年,忠以夏县知县彭应春抗礼,劾贬之。允贞请留应春,不报。 允贞父已九十余,允贞岁岁乞侍养,章二十上。廷议以敕使害民,非允贞不能制,固留之。其年五月,请益力,始听归。士民为立祠。已,阅视者奏允贞守边劳,即家进兵部右侍郎。寻卒。天启初,追谥介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