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
释义 | 其它名称《文侯与虞人期猎》、《魏文侯与虞人期猎》,<<魏文侯书》 出自《战国策》(Intrigues of the Warring States)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原师道作《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 作者刘向(约公元前77—公元前6)原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慰。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我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治《春秋彀梁传》。著《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辑为《刘中垒集》。 原文1 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③猎。是日⑧,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⑥,公将焉④之⑦?”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⑤之。魏于是乎始强。(选自《魏文侯书·资治通鉴》) 2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曰:“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犯风自罢虞人。 注解1.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曾任西门豹为螂守。 2.虞人:管理山林的小官员。 3.期:约定 4.焉:何,哪里。 5.罢:通“疲”文中指停止 6.雨:下雨 名词作动词用 7.之:到,往 8.是日:这天 9.谏:规劝、劝谏。 10.虽:即使 11.岂:难道 12.身自罢之:亲自宣布停止这次宴席。 译文魏文侯和管理山林的人约定好去打猎。那天,(魏文侯和大臣们在宫中)喝酒喝的很开心,天下起了雨。魏文侯将要出去。大臣们说:“今天喝酒这么快乐,天又下大雨,大王要去哪里呢?”魏文侯说:“我和管理山林的人约好去打猎。虽然现在很快乐,(我)难道可以不遵守约定吗?”魏文侯于是前往(约定的地方),亲自取消了这次活动。 直译魏文侯与管理森林的一个小官约好了去打猎。这天,魏文侯与文武百官开怀畅饮,天又下起雨来,文侯准备去赴约。左右官员们说:“今天您喝了酒,天又下雨,您还要去吗?”文侯说:“我与小官约好了去打猎啊,虽然(在这里)很快乐,(但)怎么能不去赴约呢?”文侯于是前往,亲自停止了宴席。魏国于是开始(变得)更加强盛(了)。 人物魏文侯(?一前396),名斯,战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战国时魏国国君,在众诸侯中有美誉。公元前445至前396年在位。 开口相约,是一件最简单不过的事,但要信守约定、践行约定,就不那么容易了,只有诚信之人才能够做到的。守约是诚信的要求和表现,魏文侯信守约定,冒雨期猎,体现了他的诚信。君王的诚信对一个国家是至关重要的,魏国能成为当时的强国,与魏文侯的诚信应不无关系。 交际箴言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中国】冯玉祥 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无法挽回。 ——【美国】富兰克林 守诺言就像保卫你的荣誉一样。 ——【法国】巴尔扎克 一个人严守诺言,比守卫他的财产更重要。——(法)莫里哀 启示约定相会的日期,如果不能如约,应该在事前通知对方,免得人家苦等,这是守信,也是对别人的尊重。有人以为这些是小事,尤其是对待下属人员,失约似乎不当一回事。魏文侯因为刮起大风,不能与虞人践约所定的打猎日期,即使左右劝阻,仍坚持赶到虞人那里取消打猎活动。认真对待双方约定,这是我们传统的美德。战国初期,魏文侯之所以受到各国的普遍敬重,从期猎这件事上,也能看出他的为人之道了。 做人要讲求诚信,不能因为自己的快乐或事情就违背承诺。 开口相约,是一件最简单不过的事,但要信守约定、践行约定,就不那么容易了,只有诚信之人才能够做到的。守约是诚信的要求和表现,魏文侯信守约定,冒雨期猎,体现了他的诚信。君王的诚信对一个国家是至关重要的,魏国能成为当时的强国,与魏文侯的诚信应不无关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