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魏惟恒 |
释义 | 魏惟恒,金属材料专家。长期从事铁路金属材料技术管理工作。在验收进口钢材中,拒收大批已中标而质量不合格的薄钢板,避免了重大经济损失。在物资管理工作中有创新,曾为铁路采用新钢种、专用零部件制定新技术条件和检测标准,协助冶金部门解决铁路专用料的技术难题做出重要贡献。 人物生平魏惟恒,1917年5月9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939年毕业于南京兵工专门学校军械技术专业,任兵工署技术司炮兵技术科(第三科)少尉技佐副技术员。该科主要任务是解决军炮生产、使用和设计中的技术问题。1940年湘西抗日前线所用法国产士乃德75 山炮弹即将用尽,而德式博福斯75山炮弹库存极多,魏惟恒成功地进行了改制,解决了湘西前线的燃眉之急。1942年夏,任兵工署驻缅甸仰光办事处技佐技术员,1943年任军政部驻印度技术代表团上尉技佐技术员,后升少校技正技术员兼驻印狄不鲁加办事处主任,为转口军用设备武器解决抗日急用做出了贡献。1945年日军投降后,驻印各机构合并为经济部存印物资接收委员会,他任狄不鲁加办事处副处长,完成任务后改任驻缅甸办事处处长。1945年底回国,任交通部驻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上海总署中校技正代表兼驻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代表,选址建成了上海张华浜仓库及码头,为接运救济我国的大批铁路机车车辆、进口铁路物资创造了条件。1948年底任交通部上海储运总处接转组组长。1949年解放后任铁道部物资局上海物资办事处工程师兼购制课课长。1952年任铁道部物资管理局金属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直至退休。 成就及荣誉严把铁路用钢材技术质量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国产钢材产量极低,严重不适应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后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的需求。铁路钢轨、桥梁钢板及其它基本建设用钢材进口大量增加。初期钢材进口多根据生产国技术标准验收,时有疏漏。他认为应当逐步走向为适应我国设备、设施运营条件和自然环境而拟订自己所需钢材的技术标准。当时魏惟恒在铁道部物资局任职,他严把铁路用钢材的技术质量关,进行了很有成效的工作。魏惟恒具有优良的外文基础,结合多年对钢材的采购实践及工作经验,结合前苏联、美国钢轨技术标准和中国铁路运营特点,拟定了我国的进口钢轨技术标准。标准中除控制碳不超共析点,保证钢轨强度、耐磨性、疲劳强度外,还要求重点检验内裂,并用当时国际上先进的超声波探伤仪进行检测,同时对钢轨断面尺寸(尤其是轨头)都做了规定。为保证质量与今后索赔打下了良好基础,也为我国铁路运输实现安全高产做出了贡献。 南京长江大桥桥梁钢材1962年南京长江大桥127米跨度的桥梁钢材均由前苏联生产供应,但160米跨度的公路、铁路两用双层9孔主桥所用主立柱钢材,设计要求长度为16.5米。而前苏联当时只能生产供应长度为12米的钢材,原因为生产厂房支柱间距仅为12.5米。当时国内只有鞍钢能轧这种质量的钢材,生产此种长度的钢材亦有同样困难。魏惟恒针对具体困难,与鞍钢轧制技术人员及熟练工人共同研究,并建议采用机械轧制辅以人工操作。解决了160米跨度的公铁两用双层主桥主立柱的生产工艺。此外,他还针对鞍钢当时的钢材生产流程,建议采用成品型材倒推所需钢锭的“优选”法,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1985年,由于魏惟恒对南京长江大桥专用型钢轧制的贡献,荣获“南京长江大桥建桥新技术首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荣誉奖。他还经常为铁道部生产钢材的钢铁厂协作解决有关工艺、生产等技术问题,获得大家的好评。 采用60Si2Mn硅锰合金弹簧钢铁路是用钢大户。魏惟恒从合理利用国内资源,优化国产钢材品种,以满足铁路发展需要出发,积极推动新钢种在铁路的应用。为了适应二轴货车向大容量高载重的四轴货车过度,并改善车辆减震和承重条件,克服高碳弹簧钢制造的弹簧在直径增大至一定限度后,容易发生淬火不透,使用期间产生疲劳断裂,影响车辆使用,甚至殃及列车的运行安全问题,魏惟恒建议采用60Si2Mn硅锰合金弹簧钢来替代高碳弹簧钢。经过他广泛宣传和亲自参与了试制、试用和推广,并得到技术部门的认可,60Si2Mn弹簧钢在铁路得到全面推广,延长了弹簧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列车运行安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由于魏惟恒在日常工作中致力于改进铁路所用钢材的技术要求,大力推行试用钢材新品种,解决了大量有关铁路使用新钢材中的技术问题,1986年国家科委和冶金部向他颁发了“在六五期间低合金钢国家科技攻关中做出重要贡献”的荣誉证明,予以表彰。 采用高锰钢道岔铁路运输向高速、重载发展,对线路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道岔要允许列车安全快速通过,还要保证列车通过时平稳、自身耐磨、有足够的使用寿命。魏惟恒首先从钢铸件的耐磨性能要求出发,对进口道岔进行了钢质检析,大胆提出采用高锰钢道岔的建议,并选择由戚墅堰工厂试炼合格钢水,再铸成道岔粗型,稍加工试生产产品的具体方案。戚墅堰工厂试制成功后,转由道岔专业生产厂山海关桥梁厂批量生产供应。魏惟恒参加了研制工作的全过程。鉴于木质货车强度不足,而普通碳素钢板铁路货车不耐锈蚀。魏惟恒建议采用含碳C≤0.112%,又含微量铜磷的“09CuP 级”低碳低合金耐候钢,替代三号钢。前者价格与后者基本相等,而此类低合金耐候薄钢材的抗腐蚀性能要比普通碳素钢高得很多。目前09CuP耐候钢早已在路内外普遍推广。 个人简历1917年8月12日 生于浙江省杭州市。 1936-1939年 南京兵工专门学校毕业。 1939-1942年 兵工署技术司第三科少尉技副技术员。 1942-1943年 兵工署驻缅甸仰光办事处技佐技术员。 1943-1945年 军政部驻印技术代表团上尉技佐技术员,少校技正技术员兼驻印狄不鲁加办事处主任。 1945年 经济部存印物资委员会狄不鲁加办事处副处长。 1945-1947年 交通部驻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驻上海总署中校技正代表兼驻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代表。 1947-1949年 交通部上海储运总处接转组组长。 1949-1952年 铁道部物资局上海物资办事处工程师兼购制课课长。 1952-1986年 铁道部物资管理局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1985-1989年 铁道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社会评价魏惟恒一贯热爱祖国,1949年南京解放时,国民党交通部长和材料司司长去台湾时途经上海,曾邀他去台,被魏惟恒婉辞。他为新中国服务,几十年如一日,工作上勤勤恳恳、潜心钻研,成绩斐然;作风上埋头苦干,不计较个人得失,因工作需要延期服务至69 岁,任铁道部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委员至1989年。他平易近人、助人为乐,是物资局当时少数几个4级工程师。上班早到晚走,处事细致,如去请教有关于材料的问题,他会将来龙去脉详尽地为你解答,过后甚至还给些书目和摘录文字资料;对送请他过目征求意见的资料、教课书等,总是认真阅读并在原稿边页或段落处详细注上意见或动笔改定。他对人关怀备至,助人尽力。工作积极负责,成绩突出,曾荣获1959年、1960年、1962年、1982年、1983年“先进工作者”称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