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艾斯特拉达主义
释义

产生

1930年,墨西哥外长艾斯特拉达发表声明:鉴于承认的给予意味着对外国内政的判断,墨西哥今后只限于继续保持或不保持与外国政府的外交关系,而不采用承认的形式。这便是有名的"艾斯特拉达主义"(Estrada Doctrine)。实际上,这一立场中的建立或保持外交关系就是一种默示承认。艾斯特拉达注意与有效统治原则的做法相接近,为许多国家所采行。但在实践中。一些国家仍然背离艾斯特拉达注意而使用承认或不承认作为一种政治工具。

艾斯特拉达简介

1937年4月19日,埃斯特拉达出生于菲律宾的一个平民家庭,从小在贫民窟中摔打成长,因而对下层社会有着深刻的了解。他曾在大学就读,但中途退学。为生计他去演电影,并因扮演劫富济贫的绿林好汉成名,在菲律宾多次获得最佳男主角奖,成为红极一时的电影明星。

银幕上的英雄形象深深铭刻在广大民众的脑海中,产生了难以估量的“明星”效应。在竞选中,不少当年的影迷都毫不犹豫地投了他一票;他的政敌曾因他是演员而鄙视他,他并不在意,埃斯特拉达以美国前总统里根为偶像激励自己去赢得大选,他说:“如果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能够让演员当总统,菲律宾没有理由不这样做。”

埃斯特拉达1971年竞选圣胡安市市长成功,这是他步入政坛的开始。他当了16年的市长,1987年,埃斯特拉达竞选副总统获得成功,一举成为全国瞩目的政治明星。

在1998年大选中,埃斯特拉达提出了优先发展农业,并以此带动经济振兴,消除贫困,以及发展教育、打击贪污犯罪、严惩腐败等主张。受到广大选民的欢迎。针对工商界人士对埃斯特拉达管理国家经济的能力存有疑虑,他特意挑选了一位资深经济学家作为自己的副总统人选,他强调,一旦当选总统,将会有“最出色的人才”来辅助他。

在大选中,埃斯特拉达也遭到一系列的指控:一名国民警卫队的上校曾指责他在1992年图谋暗杀拉莫斯总统;还有许多关于他的笑话,比如说他的英文水平差、爱讲粗话、好赌、嗜酒及喜欢女色等;在选举期间,还曾传言他因躲避暗杀而不得不"暂时隐居",但所有这些均未能阻止他在大选中获胜。

许多人认为,埃斯特拉达之所以深入人心,是因为他树立了一个“亲近平民的政治家”形象,他为人随和,善于交朋结友,平民们亲昵地称他为“我们的埃拉”,对他寄予很大的希望,当地流行的一首歌唱道:“埃斯特拉达一上台,社会就不分贫富,人人一律平等。”

他当选后访问过中国。

厄瓜多尔外长提出的条件

相反的学说“法统主义”认为,一个政府必须合乎法统,即依照合乎王朝正统或现行宪法成立的,才可以予以承认。这种学说曾经为19世纪初的“神圣同盟”所支持,实际上是否定任何革命,在实践中是行不通的。在历史上出现过无数的革命政府,它们都或早或晚得到了别国的承认。有的国家,如美国,曾经主张新政府必须制定宪法或举行公民投票,才能得到承认。这也是“法统主义 ”的一种形式。“法统主义”在20世纪前期曾反映在美国对中美洲的承认政策上。厄瓜多尔外长C.R.托瓦尔当时积极支持美国这一政策,因此这种主张被称为 “托瓦尔主义”(一译“托巴主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4:0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