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魏晋皇陵
释义

曹魏、西晋陵墓皆在洛阳都城附近。可能是因为曹氏受司马氏挟制之故,曹魏皇陵没有统一的陵区,曹魏五帝中,文帝曹丕、明帝曹睿、废帝曹髦的陵墓有详细的记载,《晋书》只记载陵号。

曹魏皇陵

据《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载:魏文帝曹丕于黄初三年(222年)冬十月“表首阳山东为寿陵”,并作《终制》称:“寿陵因山为体,无为封树,无立寝殿,造园邑,通神道。”黄初七年(226年)五月,“帝崩于嘉福殿,时年四十”,“葬首阳陵”。首阳山在偃师县西北境,东西三十余里,文帝陵应在首阳山东段,即今首阳山火车站一带。又据《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载:魏明帝曹睿死于景初三年(239年)正月,“葬高平陵”。《魏世谱》指出:“高平陵在洛水南大石山,去洛城九十里”,即高平陵在今洛阳市南。齐王曹芳被废后,另立曹髦为帝。甘露五年(260年),曹髦见司马氏三世专权,政非己出,召大臣王沈、王业等计议说:“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自出讨之。”王沈、王业不仅不从,反而告密,结果曹髦被杀,葬于洛阳西北三十里瀍涧之滨:今洛阳市老城北邙山以南)。由此可见,曹魏皇陵没有统一的陵区,这可能是因为曹氏受司马氏挟制之故。

两晋皇陵

西晋建都洛阳,历武帝、惠帝、怀帝、愍帝,除怀帝(司马邺)被刘聪杀死在平阳外,武帝(司马炎)、惠帝(司马衷)均崩于帝位,加上追封的宣帝(司马懿)、景帝(司马师)、文帝(司马昭)共五帝,其陵均应在洛阳一带。但《晋书》只记载陵号,如宣帝葬高原陵、景帝葬峻平陵、文帝葬崇阳陵、武帝葬峻阳凌、惠帝葬太阳陵,陵址均略而不详。史书说,司马懿死前“预作终制,于首阳山为土藏,不填不树”,并且说死后“葬于河阳”。首阳山在偃师北,河阳指河洛之北,范围很大,确切位置不得而知。

早年出土的《晋故中书侍郎颍川颍阴荀岳及妻刘简训墓志》和《晋武帝贵人左太冲之妹左棻墓志》为寻找文帝崇阳陵和武帝峻阳陵提供了线索。传左桀墓志出土于南蔡庄北地的鍪子山一带,考古工作者在南蔡庄以北的山坡上发现一处西晋墓地。这里有墓葬23座,均坐北朝南,墓地内墓葬布局排列有序,主次分明,显示出死者生前的尊卑关系。研究者经过分析,初步认定这个俗称“峻陵儿”的墓地就是峻阳陵。荀岳墓志出自邙山脚下的潘屯至杜楼一带。依此线索,在潘屯、杜楼以北的枕头山上找到另一处西晋大型墓地,共探出墓葬五座,均为坐北朝南,墓的形制布局等都与峻阳陵墓地相同。其中位于墓地东端的一号墓是枕头山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墓道长46米,宽11米;墓室长4.50米,宽3.70米,高2.50米。其它4座墓均较一号墓为小,分布在墓地的西部。墓地周围残存有陵园及建筑遗迹。东陵垣长384米,西陵垣和北陵垣均长330米,南陵垣未见痕迹。在陵区内探出两处建筑遗迹:一处位于东垣最北端,居墓地东北角,为一长方形夯土台。另一处位于西垣南侧,由三块夯土基址组成。以其位置看,两处建筑遗迹当与陵区守卫有关。研究者认为枕头山墓地即晋文帝的崇阳陵。

由于对峻阳陵和崇阳陵的基本确定,所以为进一步勘察西晋宣帝高原陵、景帝峻平陵,惠帝太阳陵奠定了基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2:1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