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魏敦山 |
释义 | 魏敦山,中国工程院院士,梁思成建筑奖获奖者。1933年5月出生,浙江慈溪人。现任中国建筑学会体育建筑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建筑学会理事等职。 中文名:魏敦山 国籍:中国 出生地:浙江慈溪 出生日期:1933年5月30日 职业:科学家 毕业院校:同济大学 主要成就:中国工程院院士 简介魏敦山(1933.5.30-)建筑设计专家。浙江省慈溪市人。1955年上海同济大学本科毕业。曾任上海市建筑师学会副会长。现任上海建筑设计(集团)资深总建筑师。魏敦山建筑创作研究室主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民用建筑设计工作,体育建筑设计专家。获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职称。1994年荣获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20世纪70年代设计的上海体育馆与80年代的上海游泳馆,先后获市级及国家级优秀设计奖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988年这二项设计作为我国建国以来43座优秀建筑之二被载入英国出版的“世界建筑史”史册。同时作为16位中国著名建筑师之一的最年轻建筑师同时载入该建筑史册。在国外主持设计埃及开罗国际会议中心,获国家优秀设计二等奖,市优秀设计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荣获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亲自颁发的“埃及一级军事勋章”。1997年完成的上海体育场工程,2000年获全国第九届优秀工程设计金奖。2000年12月获首届“梁思成建筑奖”。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生平1955年上海同济大学本科毕业,曾任上海市建筑师学会副会长。现任上海建筑设计(集团)资深总建筑师。魏敦山建筑创作研究室主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民用建筑设计工作,体育建筑设计专家。获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职称。1994年荣获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20世纪70年代设计的上海体育馆与80年代的上海游泳馆,先后获市级及国家级优秀设计奖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1988年这二项设计作为中国建国以来43座优秀建筑之二被载入英国出版的“世界建筑史”史册。同时作为16位中国著名建筑师之一的最年轻建筑师同时载入该建筑史册。在国外主持设计埃及开罗国际会议中心,获国家优秀设计二等奖,市优秀设计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荣获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亲自颁发的“埃及一级军事勋章”。 1997年完成的上海体育场工程,2000年获全国第九届优秀工程设计金奖。2000年12月获首届“梁思成建筑奖”。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个人简历1955年同济大学建筑学本科毕业; 1957年--至今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工作; 获奖情况魏敦山同志长期从事建筑设计工作,20世纪70年代设计的上海体育馆与80年代设计的上海游泳馆,1988年作为中国建国以来43项著名建筑之二座,首次被载入英国皇家建筑学会出版的“世界建筑史”,同时作为16位中国著名建筑师之中最年轻的建筑师同时载入该建筑史册。 在国外主持设计的大型援外工程“埃及开罗国际会议中心”建成后,获得所在国家领导人及有关技术专家好评,荣获了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亲自颁发的埃及“一级军事勋章”的嘉奖。 1986年被建设部授予先进科技工作者光荣称号 199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4年被建设部授予“中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称号 2000年12月荣获首届梁思成建筑奖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论著成果魏敦山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四十余年,主持和参加过100多项国内外大型建筑设计,是上海建设系统建筑专业的学科带头人。魏敦山同志在设计中勇于创新,在事业上不断追求,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魏敦山同志特别擅长体育场馆建筑的设计。建国以来,上海市建造的较大型的体育场馆建筑设计,大多数由他主持或参加设计,其中上海体育馆、上海游泳馆获得了国家优秀设计奖、国家科技进步成果三等奖,并收录于英国出版的《世界建筑史》,魏敦山本人也作为著名建筑师被记载于该书。由魏敦山设计的上海八万人体育场,更是得到了中外建筑专家和同行的交口称赞。 魏敦山同志在建筑设计实践的同时,在理论方面亦有很大成就,先后发表过几十篇学术论文。他言传身教,带出了一批优秀中青年专家,为培养青年人成才作出了贡献。 魏敦山同志长期从事建筑设计工作,主持设计的工程有百余项。国内设计的项目有住宅、中小学、医院、剧场等。尤以体育建筑为多。设计风格注重求实,以人为本,结合环境,吸收高新科技,力求创新。 中国建筑设计大师在大地上谱写“凝固的音乐”2000年,是20世纪和21世纪的短暂过道,对于魏敦山来说,“三喜临门”的说法也许过于张扬,不符合他的性格,但是这一年的确很有意义:除了荣获了首届“梁思成建筑奖”,他还获得了全国第九届优秀工程设计金奖和国务院授予的全国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在今年早些时候,上海市建设党委、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曾召开了“建设者风采———魏敦山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报告会后,市建设党委、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向全系统下发了《关于学习魏敦山同志先进事迹的通知》。通知中号召上海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学习、弘扬魏敦山同志勇于攀登,为国争光的精神;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勤奋学习、勇于创新;淡泊名利、严于律己的精神…… 魏敦山现在担任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顾问总建筑师,是一位教授级高级建筑师、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专家。在从事建筑设计事业的40多年中,他设计了上百个建筑项目,其中,获省部级以上的奖项,就达14项。在他的先进事迹材料中,我们读到:40多年来,魏敦山凭着对祖国和人民的一片赤诚之心,立志要使中国的建筑傲立于世界之林,凭着这一信念,他默默地在建筑设计领域里耕耘,孜孜不倦地设计建筑精品,终于创下了辉煌的业绩。 回顾魏敦山走过的建筑设计之路,欣赏由他设计已矗立在祖国大地上的“凝固的音乐”: 建筑师获得了军事勋章除体育建筑外,魏敦山在其他建筑设计领域同样很有建树。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开罗国际会议中心。 那是80年代,魏敦山承接了埃及开罗国际会议中心的设计任务,这是中国当时规模最大的一个援外工程。整个工程面积52000平方米,要求建成后与邻近的建筑物风格一致,从而构成埃及的重要政治文化中心。 这是一个建筑造型要求很高、政治意义又十分重大的项目,但由于设计时间很短,外方又没有提供详细的基础资料,建设期限还规定得很死,困难很大。作为总建筑师和工程总负责人的魏敦山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他没有选择后退,而是义无返顾地扑了上去。 最后,在总体构思上,魏敦山在力求保持埃及民族风格的同时,又体现了现代建筑的时代气息,经过反复构思、精心设计,他分别采用了三角形、六边形或方形等多种几何图型,按照建筑艺术规律与手段进行排列组合,以突出建筑母体及建筑的韵律性。 1988年底,开罗国际会议中心举行隆重的启用仪式,当时的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亲自前往参加典礼。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签署了嘉奖令,为魏敦山颁发了象征该国最高荣誉的“一级军事勋章”。 因一项建筑设计而荣获军事勋章,在世界上虽不敢说绝无仅有,但也确乎少之又少。 辉煌的正在进行时据不完全统计,魏敦山曾获得过14项省市级以上优秀设计和科技进步奖,如上海体育馆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上海市优秀设计一等奖,上海优秀体育建筑评选“最佳建筑”特别奖。上海游泳馆荣获国家优秀设计银质奖、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优秀设计二等奖,并与上海体育馆双双载入英国出版的《世界建筑史册》。埃及开罗国际会议中心,荣获建设部优秀设计二等奖,上海市优秀设计一等奖和科技进步一等奖。 同时,他在体育建筑设计中创造了一系列“中国之最”:最早进行预制装配式的体育建筑原虹口体育场;最早实行游泳、跳水、水球比赛“三合一”的上海跳水池;体积最大的室内体育馆——上海体育馆;离地面最高的游泳池——上海静安游泳馆;单个面积最大的看台——上海体育场西看台;国内最大的专业足球场——虹口足球场。 建筑师作为一名建筑师,魏敦山已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作为一名中国建筑师,他又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业绩。因为,他有一个信念:要让中国的建筑傲立于世界之林。这个信念也成了他40多年来持之以恒的动力,促使他设计出一个又一个建筑精品,在祖国大地上竖立一座又一座建筑丰碑,从中也完善和完美了自己。 魏敦山说:“我愿意一辈子做方案、做设计、做工程。在有生之年不断创造新的建筑精品。” 辉煌啊,何其辉煌!在魏大师眼中,辉煌同时也意味着艰辛,为了让中国的建筑傲立于世界之林,魏敦山希望,过去的辉煌,已经过去,将来的辉煌,将起始今天。属于中国的辉煌,应该永远是正在进行时! 代表作品——50年代,魏敦山设计的上海跳水池在狭小的基地上建成一个可供游泳、跳水、水球三合一的深水游泳池,成为当时我国第一座大型室外跳水池; ——60年代,他改变了过去中小学设计行列式的传统布局,主持汇编了《中小学建筑设计手册》;由他改建设计的虹口体育场成为当时上海最大的符合国际比赛的田径场地; ——70年代,魏敦山主持设计了上海第一座高层病房楼——长征医院病房大楼和第九人民医院整形外科病房大楼,还作为设计负责人之一,参加了被称作“万体馆”的上海体育馆的设计; ——80年代,魏敦山在国内设计了上海游泳馆,在国外设计了开罗国际会议中心; ——90年代,他设计了上海八万人体育场和上海虹口足球场;主持设计了中国第一座34层楼,并可在楼顶停直升飞机的长征医院急救中心。尤其是八万人体育场,现已成为上海标志性建筑之一。 经典语句我一直提倡“整合、创新”为本,力求建筑艺术与先进的建筑科技完美结合。以建筑师为主,综合结构、机电、设备各专业工程师组成一个设计团队整体展开工作,十分重要。特别在设计大跨度、大空间的“观演性建筑”时,如体育场馆、剧场、会堂、音乐厅、展览馆等要充分注意空间艺术特色与技术要求复杂的特点。因此,首先选择先进、安全、合理的结构方案,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屋盖结构形式的选择更为重要。要充分考虑建筑室内空间需求与合理的结构造型完美的结合,毫无虚假造作之弊。这类建筑类型多,使用功能复杂,技术要求多样。因此对建筑设备、建筑物理、建筑材料等学科及专业知识要求较高,故建筑师要充分注意其他工种的需求,综合平衡,妥善解决。这也是“观演性建筑”的关键所在。特别是随着电子、激光、高效能、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现代化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这些先进建筑科学技术必须很好地掌握与应用,要以创新的精神力求完美的建筑艺术与先进的建筑技术相结合。我们的这些建筑设计成果也是以“整合、创新”为本的,是力求完美建筑艺术与先进建筑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我觉得,建筑创作是集功能内容、物质技术、精神艺术三者的结合体,错综复杂,但不能千篇一律。建筑艺术的选用对策手法很多,除应用综合艺术美学经典法则,传统的形象变化和抽象符号与装饰等。要辩证处理好“简”与“繁”之间的关系,常以取“减”法为宜。提倡大气度,大统一,少变化,能“简”则“简”,往往崇尚自然,清茶一杯,也是上品之作。要注意显示各种建筑类型的个性特点,提高建筑的艺术品质,还需吸收新思维、新理念、新技术,要敢于创新,努力走出一条不断实践、积极创作,努力进取的创作道路。 我觉得,作为一名建筑师,在进行建筑创作的过程中都会刻意研究与追求建筑艺术与环境两者的关系与结合,增强建筑与环境的整体效果,以便取得一个较完美的建筑艺术形象。环境里客观存在的空间载体或历史的痕迹,先于需建造的建筑物而存在,它包括地理地貌、自然条件、历史传统、人文风俗、场所意境……真是气象万千,丰富多彩。在建筑创作的过程中,常以环境为创作构思吸取营养的主要源泉,以此产生联想,将环境特色为我所用,经过反复推敲、巧思探索,使新创作的建筑艺术形象融合在原有环境之中,给人们再创造一个具有美好视觉空间的新环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