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艾森克理论 |
释义 | 艾森克(Hans J. Eysenck , 1916—1997),英国心理学家,主要从事人格、智力、行为遗传学和行为理论等方面的研究。他主张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看待心理学,把人看作一个生物性和社会性的有机体。在人格问题研究中,艾森克用因素分析法提出了神经质、内倾性—外倾性以及精神质三维特征的理论。 艾森克认为人格的个体差异主要是遗传造成的。他的主要根据是:第一,人格的三种基本特质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保持相当的稳定性。一项研究表明,被试在45年内的内外向性保持在一定水平上(Conley,1984,1985)。第二,跨文化的研究表明,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中,不同的研究者运用不同的方法都发现了人格的三种基本特质,即内—外向、神经质和精神质。如果不是生物因素起主导作用,就不能解释这样的跨文化一致性,因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意味着显著的环境和教育差异。第三,对于人格的三个基本特质,都可以进行生物学的解释。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结合了类型与特质的概念,提出了人格的维度理论,从人格的特质和维度的研究出发,将人格特征分为三个基本的维度: E维度:内—外向(introversion-extroversion); N维度:情绪稳定性(neuroticism) P维度:精神质(psychoticism) E、N维度与古希腊盖伦的气质学说相吻合 以E维作X轴、N维作Y轴作一平面图,构成四个相限(与气质类型的关系) 外向—情绪不稳定(胆汁质) 外向—情绪稳定 (多血质) 内向—情绪稳定 (粘液质) 内向—情绪不稳定(抑郁质) 气质学说理论认为 胆汁质(choleric type):具有过多的黄胆汁,容易激怒 多血质(sanguine type):具有过多的血液,充满活力和动力 粘液质(phlegmatic type):具有过多的粘液,使人迟缓或懒惰 抑郁质(melancholic type):具有过多的黑胆汁,通常表现为忧郁和悲哀 艾森克的特质理论艾森克是出生于德国的英国心理学家,以研究个性而著称,亦是一个著名的特质论者。他运用精神病临床诊断、问卷测验、客观性动作测验、身体测量等各种可能的方法收集人格素材,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因素分析,提出了他独特的个性理论。 (-)个性维度 艾森克和同事威尔逊( G.D.Wilson)等人对人格维度作了深入研究。他指出维度代表一个连续的尺度,每一个人都可以或多或少地具有某种特质,而不是非此即彼,通过测定,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这个连续尺度上占有一个特定的位置。他曾提出五个维度(外内向、情绪性、精神质、智力和守旧性--激进主义),但主要的维度是三个。他认为外内向、情绪性和精神质是个性的三个基本维度,这不仅为数学统计和行为观察所证实,而且还得到实验室内许多实验的证实。他在《个性的科学研究》一书中指出:"到目前为止所得出的维度都近似互相垂直,但在适当的时候,无疑是会分离和派生出其他的维度。"艾森克对人格维度的研究受到各国的心理学家重视,并且已广泛地应用到医疗、教育和司法等领域。 1.外内向( Extroversion-Introversion) 艾森克的外内向与荣格的外内向含义不完全相同。多年来他对外内向维度作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许多创造性成果。外向的人不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难以形成条件反射,在个性上具有情绪冲动和难以控制、好交际、善社交、渴望刺激、冒险、粗心大意和爱发脾气等特点。外向的人从外表上看上去似乎是不大可靠的人。内向的人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非常容易形成条件反射,在人格上具有情绪稳定、好静、不爱社交、冷淡、不喜欢刺激、深思熟虑,喜欢有秩序的生活和工作、极少发脾气等特点。内向的人从外表上看似乎是一个略带悲观色彩而可靠的人。 艾森克把外内向这一个性维度与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相联系 (表10-7)。(《个性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P239) 表10一7 外内向与神经过程 神经过程 兴奋过程 抑制过程 外向的人 慢.弱.短 快.强.长 内向的人 快.强.长 慢.弱.短 从上表可以看出,外向的人兴奋过程强度弱,发生慢,持续时间短,因此难以形成条件反射;内向的人兴奋过程强度强、发生快、持续时间长,因此容易形成条件反射。 一种非常有趣螺旋后效实验也表明了外内向与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有关。人们注视了一个转动的螺旋,注视一定时间后螺旋停止转动,这时会看到与螺旋运动相反方向的运动现象。这在心理学中称为螺旋后效。艾森克等人发现向性不同的人,螺旋后效的持续时间有明显差异,越是外向的人螺旋后效时间越短。这是由外向的人的兴奋过程的特点所决定的。 1976年雷维尔等人(Revelle,Amaral & Turriff)作了一项研究,他们推论内向的人在正常条件下,大脑皮层已经具有高度的兴奋水平,如果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兴奋水平,那么就会降低被试的工作效果。外向的人在正常条件下,大脑皮层兴奋水平相对较低,若提高他们的兴奋水平,就会提高被试的工作效果。实验结果支持了艾森克的观点。内向的人在做言语能力倾向测验时,在放松的条件下(如不限制时间),他们得分高;但是给他们服用提高大脑皮层兴奋性的药物(如咖啡因)或在时间上加以限制,他们的得分就急剧下降。而外向的人,则大不相同,他们在放松的条件下得分低,在时间压力(时间上加以限制)和兴奋性药物作用下,他们的得分就会提高。 外向的人追求刺激,内向的人回避刺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发现这种情况,外向的人一般喜欢吃刺激性和口重的食物,他们抽烟多喝酒也多,参加冒险性的活动,他们的性行为和恋爱也多。外向的人和内向的人在审美活动方面也有显著差别,外向的人一般喜欢深色,内向的人一般喜欢淡色。在药物作用方面,兴奋剂的作用相当于内向者的人格特点,抑制性药物的作用相当于外向者的人格特点。 2.神经质( Neuroticism) 神经质又称情绪性。艾森克指出,情绪不稳定的人,表现出高焦虑。这种人喜怒无常,容易激动。情绪稳定的人,情绪反应缓慢而且轻微,并且很容易恢复平静。这种人稳重、温和,并且容易自我克制,不易焦虑。当外向性和情绪不稳定性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时,很容易在不利情境中表现出强烈的焦虑。艾森克进一步指出:情绪性与植物性神经系统特别是交感神经系统的机能相联系。 外内向和情绪性这二个维度,不是臆想出来的,已经得到证实。近年来,卡特尔和吉尔福特等人的研究都强有力地支持这两个互相垂直的维度。艾森克指出:现在有理由说,在实验研究中几乎完全同意在人格测量描述系统中这两个因素处于醒目和稳定的地位。 艾森克认为外内向和情绪性是两个互相垂直的维度。以外内向为纬,情绪性为经,组织起他认为是基本的32种特质。并且与古希腊的四种气质类型相对应,成为许多个性心理学家所赞同的个性二维模型(图10-8艾森克的个性二维模型)。(《个性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版社,P241) 表10-8反映了人格类型与气质类型之间的关系。 表10-8个性类型与气质类型 个性类型 气质类型 稳定外向型 多血质 稳定内向型 粘液质 不稳定外向型 胆汁质 不稳定内向型 抑郁质 稳定外向型包括;善交际、开朗、健谈、易共鸣、随和、活泼、无忧无虑、领导力8种特质;稳定内向型包括:被动、谨慎、深思、平衡、有节制、可信赖、性情平和、镇静8种特质;不稳定外向型包括:敏感、不安、攻击、兴奋、多变、冲动、乐观、活跃8种特质;不稳定内向型包括;忧郁、焦虑、刻板、严肃、悲观、缄默、不善交际、安静8种特质。 如果一个人在活泼的特质上得分高,就可以认为这个人属于稳定外向型;如果一个人在有节制的特质上得分高,就可以认为这个人属于稳定内向型。 艾森克指出:特定的个性维度的结合与特定的行为类型相联系。如,情绪不稳定与内向维度相结合可能会出现焦虑不安的人格问题;情绪不稳定与外向维度相结合可能会出现进攻好斗等行为问题。 3.精神质( Psychoticism ) 精神质又称倔强性,并非暗指精神病。研究表明,它在所有的人身上都存在,只是程度不同,但是,如果个体表现出明显的精神质,则容易导致行为异常。在精神质项目上得高分,表现倔强、固执、粗暴强横和铁石心肠的特点;低分表现温柔心肠的特点。精神质强烈的人,性情孤僻,对他人漠不关心,心肠冷酷,缺乏人性,缺乏情感和同情心,是令人讨厌的孩子,对周围的人和动物缺乏怜悯,攻击性强,甚至对很亲密的人,也会常常表现出恶意。 (二)个性层次模型 艾森克不仅采用特质的概念,而且还采用了类型学的观点。在心理学史上,墨菲和詹生(Jensen)都试图把特质论和类型论统一起来,他们认为,个性类型是由特质之间必要的联系所构成。艾森克则认为特质是观察到的个体的行为倾向的集合体,类型是观察到的特质的集合体。他把人格类型看作某些特质的组织。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在特质和类型关系上,艾森克解决得相当出色。他在对个性进行广泛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个性层次模型。 人的行为分为: 类型、特质、习惯性反应和特殊性反应四个水平。外向或内向是上位概念,特质是下位概念,在特质之下又有习惯性反应和特殊性反应。 特殊性反应水平(Specific response level)。这是个体在一次实验性试验时的反应或对日常生活经验的反应,可能是个体的特征,也可能不是个体的特征。 习惯性反应水平(habitual response level)。这是在同样环境中可以导致再次发生的特定反应,如重复实验就会产生同样的反应;如果生活情景重新出现,有机体会以相似的方式反应。 特质水平(trait level)。这是对观察一些不同的习惯反应的相互关系基础上得出来的。 类型水平(type level)。这是通过对观察一些不同特质的相互关系基础上得出来的。 因素分析是为了发现为数最少的独立因素或独立变量,这些因素能对心理特征进行描述和分类。艾森克提出四种不同类型的因素: (1)普遍因素(general factors)。这些因素对所有的试验都是共有的。 (2)群因素(group factors)。这些因素在某些试验中共有的,在另一些试验中并不出现。 (3)特殊因素(specific factors)。在特殊情况下才出现的因素。 (4)误差因素(error factors)。只有在某一偶然机会才出现的因素。 行为的四种水平和四种类型的因素是一致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