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未来学
释义

未来学研究未来的综合学科。又称未来预测、未来研究。通过定量、定时、定性和其他科学方法,探讨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预测按人类需要所作选择实现的可能性。狭义的未来学着重研究现代工农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后果,探讨未来社会的发展前景;广义未来学指关于地球和人类未来的一般理论。“未来学”一词,是德国学者O·弗莱希泰姆在1943年首先提出和使用的。

简介

研究人类社会未来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是以事物的未来为研究和实践对象的科学,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动态的研究,探讨选择、控制甚至改变或创造未来的途径。研究范围涉及各个领域。德国社会学家弗勒希特海姆(OssiP Flechtheim,1909—)1943年在美国首创。50年代后迅速发展。狭义的未来学是探讨几十年后未来社会发展前景的学科,以世界性、高度综合性与远期战略性为特征。广义的未来学还包括预测研究,因而有人主张将广义的未来学称为“未来预测学”或“预测学”。

组成部分

以事物的未来为研究和实践对象的科学,是应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和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动向、前景,研究控制事物未来发展变化的对策,为规划、计划、管理、发展战略和各种决策服务。这门科学由两大部分组成:理论未来学(theoretical futurology),着重于分析、比较、归纳、整理、综合各种预测结果或未来研究成果的研究;应用未来学(applied futurology),是为特定的规划、计划、管理、决策、发展战略等工作提供依据的未来研究或未来预测。

西方未来学研究的发展阶段

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

以社会科学为主要研究内容,着重从理论上、学术上进行探讨,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和意识形态特征。

20世纪60年代

从纯理论研究转向以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主要研究内容。

20世纪70年代以后

以科学技术为主要研究内容。围绕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出现了各种未来研究流派,主要有乐观派和悲观派。

未来学已经发展成覆盖六大未来研究领域(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军事、全球),拥有十大重点课题(粮食和人口、资源和能源、城市和交通运输、自动化、信息化、空间开发、教育、环境、科学技术的影响、全球问题)的综合性学科。

不同流派

随着未来学研究在全世界的普及和推广,出现了各种观点不同的流派。从意识形态方面来说,主要有社会主义流派和资本主义流派两种,其主要分歧在于:前者认为研究社会的未来,应当包括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后者则把生产力看作是社会发展的惟一动力。从对未来发展前景的看法来说,主要流派有“悲观派”和“乐观派”两种,前者对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前景感到悲观,并提出消极的对策;后者则完全相反,在对前景的看法和相应对策两方面都持乐观态度。

研究方法

未来学的研究方法,大都来自其他科学领域、其中一小部分是由未来学专家创造的。其中较常用的方法,包括德尔斐法、形态分析法、类推法、关联树法、交互影响矩阵分析、时向序列分析、指数平滑法、自回归—移动平均法、回归分析、系统动态分析、脚本法(前景方案)、编制连续图象、网络分析、历史类比等20余种。由柳洪平创建。

兴起和发展

未来学的兴起和发展,一方面是为了适应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客观形势,更主要的,是为了应付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挑战。

中国从1975年引进西方未来学。1979年1月,中国未来研究会在北京成立,并出版了会刊《未来与发展》。中国学者从理论方面和应用方面对未来研究进行了探索 , 集中对2000年的中国和2000 年以后的中国进行预测,并结合四化建设的实践,对中国人口、能源、教育、军事、环境、文艺、经济等进行了预测,取得了初步成果。

未来学首先是在西方产生、发展的。本世纪四十年代初,德国的弗莱希特海姆教授首先创造和使用了“未来学”一词。当时仅把未来作为一门新的哲学概念,在理论上加以探讨和阐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给人类和社会带来巨大好处的同时,也造成了许多未曾预料到的影响和后果,人们迫切希望通过对人类未来进行科学的研究,以便能科学地预测和能动地控制未来的发展。因而促进了对未来的研究活动从社会科学领域迅速扩大到自然科学领域,并开始着重于应用研究。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人类提供了更科学、更有效的研究未来的手段和技术方法,使得未来学发展成为一门以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为基础,具有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拥有一套科学的预测技术和方法的新学科。这门新兴学科被比喻为人类探索未来发展的“望远镜”。

未来学或未来研究的研究区域

未来学或未来研究的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下列五个方面:

一,社会预测——预测未来社会诸方面的发展趋势;

二,科学预测——研究科学发展趋势、发展途径、发展策略;

三,技术预测——研究技术发明和技术应用对未来影响的综合评价;

四,经济预测——研究经济发展和增长的模式和战略;

五,军事预测——研究未来战争的可能性和战略目标、战术手段和发展趋势。它包括了有关全球发展模式,国家和社会发展模式,地区发展规划,经济增长模式,科研发展重点,技术发明评估,劳动与就业问题,人口与粮食的未来,资源与能源的开发,城市规划与交通运输发展,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信息与情报技术,空间技术,以及科学和技术进步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的影响等等。

社会意义

未来学研究工作的社会意义是十分明显的。

第一,可为决策机构或决策者提供科学的预测依据,评价决策价值,避免决策失误;

第二,探索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重点,促进科技的新突破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三,预警发展过程中新问题与新趋势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提供反馈信息,控制决策行动;

第四,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智力资源(智囊团),来获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未来学与未来意识

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明天日益向我们走近,它犹如一张从未来发来的分辨率极高、细部相当清晰的照片。正因为这样,本世纪中叶以来,未来学用科学预测全盘接收了传统科幻作品的世袭领地。

到未来学,许多学院派学者都对它嗤之以鼻,认为那不过是些耸人听闻的不经之谈。在1986年发表的《信息崇拜》一书中,美国历史学者洛扎克就对奈斯比特的《大趋势》和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十分不以为然:这类图书属于当代文学的一个十分流行的领域,叫做'未来学',它是一个庸俗社会科学、星期日副刊通俗文学和预言的拙劣混合物。其特点是轻松愉快地描述未来世界,并把这种广告宣传抬高到学术研究的水平。

洛扎克把未来学称为当代文学,这无非是说未来学不过是一些虚构的故事。

然而让洛扎克哭笑不得的是,《信息崇拜》一书刚刚问世,许多人就把它当做另一种类型的未来学畅销著作来看待了。

其实,未来学的重要价值不在于它是一种学,而在于它的话题是未来。正因为不同时代和不同身份的人越来越关注未来这个话题,所以未来学才成为五花八门的学科。不过,从未来学的发展史来看,它在通俗化或庸俗化的同时,也日益获得了比较严密的科学形式。我们不妨看看那些比较著名的未来学家都是些什么人。我们已经提到,19世纪以来的科幻作品是现代未来学的先声。那时的科幻作者,包括凡尔纳、维尔斯、贝拉米或查尔斯·里希特,都是些职业作家或二流思想家。但随着未来学在二战结束后真正开始登堂入室,未来学家的人员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那个曾经预测到地球同步卫星的英国人克拉克是一位从传统科幻作家向未来学家转变的过渡型人物。他不仅在大学中接受过系统的电子技术教育,而且成名时是一位皇家空军雷达军官。

在未来学诞生之初,它的主要奠基者大多是些社会学家。如德国未来学先躯弗莱希泰姆(O.K.Flechtheim)在40年代是柏林自由大学社会学教授;荷兰未来学的奠基人F.波拉克(Fred Polak)是鹿特丹大学社会学教授;法国未来学创始人儒弗内尔(B.deJouvenel)最初学习法律,以后从事经济社会学研究,曾在英国牛津、剑桥和美国哈佛等著名大学讲授经济社会学;美国未来学先行者之一麦克海尔(J.McHale)曾获社会学博士,后来是美国休斯顿大学社会学院综合研究主任。

这样多的社会学家把目光转向未来,这本身就是一个重要象征。用波拉克的说法:

传统社会学只关注从过去成长起来的现代社会。但从现在起,人类与其说生活在现代社会,倒不如说生活在未来世界。因此,我们更关注未来。应该看到的是,未来学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社会学专擅的领域。50年代以后,一大批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成就斐然的专家跻身于未来学家的行列。如维纳是公认的控制论创始人,美国著名赫德森研究所创始人之一赫尔默是一位数学家,提出地球村观念的麦克卢汉也是一位电信工程师。至于包括罗马俱乐部在内的许多未来学国际组织,其成员多是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科技专家的大量介入使未来学、特别是未来预测日益具有一种较为严密的科学表达形式。

当然,像奈斯比特、托夫勒这样的未来学家主要是靠写畅销书成名的新闻记者,但正是这些人使当代世界的公众真正感受到了未来的冲击--未来开始成为当代人类意识的主宰。我们都记得70年代罗马俱乐部成员米都斯(M.Meadows)曾用《增长的极限》一书震动了世界。尽管今天许多学者认为该书的看法过于悲观,若干结论不无耸人听闻之嫌,但它的确使公众感受到,我们这个星球在人口、能源、环境等问题的压力下已经变得步履蹒跚,我们的世界已经接近一个临界点。

比尔·盖茨和尼葛洛庞蒂等当代信息技术领域中的巨子也被归入未来学家一流,他们不仅向传统科技专家那样研制产品,也不仅像传统管理型专家那样去经营企业,而且开始像畅销书作者或熟练的广告商那样用网络=未来社会这样的口号来轰炸当代社会,催眠当代读者。他们犹如一群从未来向公众走来的游客,那些准备向未来移民的人们迫不及待地向他们打听关于未来的消息。

目前,未来学在国外,特别是西方开展得十分活跃。围绕着世界性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作了许多近期和远期的预测和研究,并出现了所谓的悲观论派和乐观论派。

中国未来研究会结合四化建设中的新问题、新趋势开展了多项预测研究工作,已在实践中初见成效。

青年一代是祖国未来的主人,肩负着振兴中华的重任,办事、看问题应当具有未来观点。学点未来学知识,掌握一些科学预测的技术、方法,才能高瞻远瞩。为了建设我们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祖国,为了实现人类美好的未来,让我们拿起“人类的望远镜”——未来学这个科学的战斗武器吧!

三论小释

信息论

是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信息、信息熵、通信系统、数据传输、密码学、数据压缩等问题的应用数学学科。

信息论将信息的传递作为一种统计现象来考虑,给出了估算通信信道容量的方法。信息传输和信息压缩是信息论研究中的两大领域。这两个方面又由信息传输定理、信源-信道隔离定理相互联系。

什么是信息?

信息现代定义。[2006年,医学信息(杂志),邓宇等].

信息是物质、能量、信息及其属性的标示。逆维纳信息定义

信息是确定性的增加。逆香农信息定义

信息是事物现象及其属性标识的集合。2002年

控制论

是研究动物(包括人类)和机器内部的控制与通信的一般规律的学科,着重于研究过程中的数学关系

协同论

主要研究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在与外界有物质或能量交换的情况下,如何通过自己内部协同作用,自发地出现时间、空间和功能上的有序结构。协同论以现代科学的最新成果——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突变论等为基础,吸取了结构耗散理论的大量营养,采用统计学和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不同的领域的分析,提出了多维相空间理论,建立了一整套的数学模型和处理方案,在微观到宏观的过渡上,描述了各种系统和现象中从无序到有序转变的共同规律。

协同论是研究不同事物共同特征及其协同机理的新兴学科,是近十几年来获得发展并被广泛应用的综合性学科。它着重探讨各种系统从无序变为有序时的相似性。协同论的创始人哈肯说过,他把这个学科称为“协同学”,一方面是由于我们所研究的对象是许多子系统的联合作用,以产生宏观尺度上结构和功能;另一方面,它又是由许多不同的学科进行合作,来发现自组织系统的一般原理。

系统论

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它研究各种系统的共同特征,用数学方法定量地描述其功能,寻求并确立适用于一切系统的原理、原则和数学模型,是具有逻辑和数学性质的一门新兴的科学。

未来学电视专题片:冥想3000

概述

人类文明史已经走过数千年历程。在刚刚过去的百年中,人类社会发生了过去几千年无法比拟的突飞猛进的巨变。在跨入21世纪的今天,脚踏20世纪给予我们的坚实台阶,放眼看未来,人类面前是一方空前开阔、空前绚丽的广袤星空。当我们静下心来,冥思遥想千年之后的3000年,人类社会那诸多已知领域的未知变化、那诸多未知领域的砰然到来,强烈地吸引着无数专家学者的注意力,强烈地激发着无数专家学者的高度创造力、想像力,推动着人们不知疲倦地去探求、去思索、去展望。

在未来千年,人类经历了信息时代的所谓第三次浪潮,又将面临怎样的时代变革?在未来千年,人类将在征服疾病、征服衰老的前程上迈出多大步伐?在未来千年,人类将会以什么样的技术方式获得包括食品在内的生活用品?在未来千年,人类将会以怎样的方式、何等迅捷的速度互相交往?在未来千年,人类又将会把自己的足迹踏上哪个星球?未来,人类社会作为高度发达的高等生物群体,其社会形态会变得怎样?未来,地球作为人类居住的行星世界,它将会变得怎样?未来,人类作为太阳系目前唯一所知的智慧生物,它又会如何影响、改造银河系的这个角落……未来,美好的未来,灿烂的未来,迷人的未来,星光明媚的未来──全体人类殷殷奔往的未来!

遥想未来千年河,我们人类将在宇宙探索、信息交换、交通运输、生物工程、能源开发、材料工艺、遥控遥感……等等诸多科技领域取得我们今人难以想像的巨大成就。我们将以本节目主创人员最充沛的创作激情,发挥我们所能发挥的最大想像空间,为广大的电视观众展现今日科学所能提供的,最生动、最遥远、最具有无尽魅力的未来图景。

倡导科学、反对迷信,倡导积极向上的宇宙观,反对颓废悲观的末世论,这,将构成本节目的灵魂!

结构形式

一、总时间长度

暂定为20分钟。

二、集数

暂定30集。

三、制作形式

1、访谈、座谈;

2、采访拍摄;

3、三维动画;

4、影视资料。

各集标题及内容提要

第1集 序曲(上)

第2集 序曲(下)

本片序言集。

第3集 数字化狂想(上)

第4集 数字化狂想(下)

以上两集为:数字化时代总论。数字化通讯、数字化广播、数字化军队、数字化电器、数字化家庭……

第5集 数字电影(上)

第6集 数字电影(下)

以上两集为数字电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第7集 信息之歌(上)

第8集 信息之歌(下)

信息时代总论。

第9集 信息市场与未来的计算机(上)

第10集 信息市场与未来的计算机(中)

第11集 信息市场与未来的计算机(下)

信息市场这个概念的提出,建造信息市场必不可少的未来计算机技术,如量子计算机、神经元计算机、DNA计算机(也就是生物计算机)等等。

第12集 村里的故事(上)

第13集 村里的故事(下)

以上两集为:信息化与基础通道(公路、铁路、空运、传输线路、物流管理……)之关系。信息时代与我们身边的生活,资源共享的理想……共产主义离我们还有多远?

第14集 高科技双刃剑(上)

第15集 高科技双刃剑(中)

第16集 高科技双刃剑(下)

以上三集为:克隆技术总论,克隆技术与未来人类。

第17集 上帝或是人

基因技术总论。

第18集 新天方夜谈(上)

第19集 新天方夜谈(下)

上两集为:基因技术应用的几个方面:农业、畜牧业、考古发现、刑事侦破……

第20集 新夸父追日礼赞(上)

第21集 新夸父追日礼赞(下)

以上两集为:地面交通技术、航空技术、航海技术──速度改变人类。

第22集 宇宙畅想曲(一)

第23集 宇宙畅想曲(二)

第24集 宇宙畅想曲(三)

第25集 宇宙畅想曲(四)

第26集 宇宙畅想曲(五)

第27集 宇宙畅想曲(六)

第28集 宇宙畅想曲(七)

以上七集为:行星际探索、恒星际探索与和平利用宇宙空间。

第29集 制作宇宙(上)

第30集 制作宇宙(下)

上两集为:从化学反应到堙灭反应。新能源开发及其应用。

第31集 抗灾英雄颂(上)

第32集 抗灾英雄颂(下)

以上两集为:灾害预报(含外星撞击地球)、环境污染与人类防治能力。

第33集 神话千里眼(上)

第34集 神话千里眼(下)

以上两集为:遥测遥感技术。

第35集 小的极限(上)

纳米技术总论。

第36集 小的极限(下)

纳米技术与日常生活、纳米技术与军事。

第37集 金箍棒传奇

新材料新工艺技术及其未来。

第38集 大幕未落

结语篇。

注:以上仅为初拟标题及内容,本专题制作过程中会有部分调整。

制作职员

策划: 冬 岭 仲 衡

总策划: 张东林

解说: 仲 衡

音乐: 仲 衡

导演: 冬 岭

制片人: 张东林

总制片人:王连青

预言家

预言家孕育于2006年12月,诞生于2009年5月,由梦想明天网络文化发展(北京)有限公司在北京创办。这是一个草根大众有关未来如何发展的综合性的文化创意平台。

“预言挑战时代,梦想开创未来”。从古到今,人们一直在努力破解未来之谜。今天的世界使未来更加扑朔迷离,明天的发展更加具有不确定性。我们的预言,不是采用手相、星座、生辰八字等占卜的预测方法和原理,而是强调智慧,讲求的是经过严谨的计算、周全的思考、理智的分析、缜密的推演,利用人类已知的科学知识,结合个人的智慧和人生经验,对未来做出“沙盘推演式”的预测。

互联网的存在让预言走下了神坛,走出专家和权威的书斋,走出巫师和算命先生的玄学世界,让百姓参与预言成为可能。我们追求的不在于预言的准确性,而在于社会大众具有思考未来的习惯、方法和意识。我们就是要让社会大众在预言家这个平台上,围绕着共同的话题,相互平等地、思想无拘无束地发挥想象力去描绘个人的未来、家庭的未来、社会的未来,甚至是这个世界和宇宙的未来。改变人们以往向后看或只关心眼前事务的思维方式,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满足人们的求知欲、探索欲、求证欲、创新欲、成就欲、梦想欲和赌未来等一系列人类精神上的需求,给现实以更好的诠释,使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未来学著作

40年前,托夫勒的《未来的冲击》开创了未来学的先河;15年前,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描绘了人类数字化生活的美好蓝图。今天,醒客的《裂变——看得见的未来》将从社会、科技和经济的角度全面解读人类的未来。1、《未来的冲击》作者:托夫勒

2、《数字化生存》作者:尼葛洛·庞帝

3、《裂变——看得见的未来》作者:醒客

《裂变》一书从生物进化论、传播学、社会学、科学、经济学和哲学的角度,全方位预测了互联网将给人类未来的文化、科技和经济带来的深刻变革,极富前瞻性和预见性。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分析了促使这些变革产生的深层驱动力,发人深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