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尾索动物 |
释义 | 尾索动物,也称“被囊动物”。脊索动物门的一亚门。少数自由生活的,终生具有脊索的尾部,如海樽、纽鳃樽等;固着生活的,仅幼体具有脊家的尾部,成体尾部退化消失,如海鞘等。尾索动物包括海鞘、柄海鞘等在内的大约2000种海生动物,成体大多营固着生活。幼体具有脊索动物3大特征,但脊索仅限于尾部。幼体经变态至成体只保留鳃裂。体外包被特殊的被囊,由近似植物纤维素的被囊素构成,又称被囊动物(Tunicata)。 特征尾索动物主要的生物学特征是(以海鞘为例): 1.成体外形长椭圆形,身体最外层是被囊,被囊内是一层柔软的外套膜。顶端有2个开口,顶部开口是入水管孔,侧面的开口是出水管孔(图)。通过海鞘身体的水流对海鞘的生存和保护有重要意义。海鞘无内骨骼,靠水流产生内压以支持身体,同时水流对海鞘的新陈代谢是必需的。海鞘营固着生活方式。 2.幼虫具有典型脊索动物的结构(包括一条脊索、一条背神经管、一条分节的肌肉质的尾)。但是变态以后,除了鳃裂以外,失去了脊索动物的其他结构(如尾及其肌肉、脊索消失,同时神经索变小成为圆形的神经节,外围神经由此向外辐射。咽扩大形成鳃蓝,鳃蓝具有大量覆盖着黏液的有纤毛的鳍条)。这种从幼体至成体结构)。 3.咽部腹侧是内柱,它聚集了碘元素,是脊椎动物甲状腺的同源器官。 4.具心脏(心脏能够改变搏动的方向)和血管。可见淋巴细胞,也可看到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系统的退化痕迹。血细胞中包括钒细胞(但这种含钒的色素并没有表现出呼吸功能)。 5.呼吸作用在咽部完成,咽内壁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当水流经过鳃裂时进行气体交换。 6.无集中的排泄器官,仅在肠的弯曲处有一团具排泄机能的细胞。 7.雌雄同体,带有精卵巢,但为异体受精。受精卵发育成为“蝌蚪”状幼虫,幼虫经过变态为成体。无性生殖可形成大量群体,并在围鳃腔处具有一个共同的出口。 8.神经中枢仅是一个神经节,位于入水管孔和出水管孔之间的外套膜上,由此发出若干神经分支分布到身体各个部分。 分类尾索动物亚门有三个纲:海鞘纲、尾海鞘纲和樽海鞘纲。 尾海鞘纲:是本亚门中最原始的一纲。成体期持续保持着幼虫的特征(幼态成熟)。体表可分泌透明胶质囊,称为住室,动物在其中自由活动。如尾海鞘等。 海鞘纲:通常为底栖固着生活,单体或群体。成体有很厚的被囊。如柄海鞘等。 樽海鞘纲:单体或群体。壳具肌肉带和后部开口的围鳃腔,使樽海鞘能够依靠水的冲力推动身体向前移动。如樽海鞘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