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委员统治制度
释义

葡萄牙传教士克路士在《中国志》一书中率先向西方介绍了中国的科举制,以后的三个世纪间,西方文献大量介绍中国的科举制,并实地考察,直到19世纪,英美效仿中国科举制率先建立了独立于政党政治之外的官员“考选制”。

委员统治制度

明万历年间,一个叫利玛窦的传教士在澳门登陆后惊讶地发现,这个古老而遥远的东方之国原来就是柏拉图的“理想国”。他告诉西方人的一重大事实是,“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也就是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他还煞有介事地告诉欧洲老乡,“而在中国最终实现这一原则的制度叫做科举制。”

无疑,这确实是一种东方式的想象。利玛窦详细地介绍了当时中国的科举与文官制度,“中国人崇尚道德哲学,国家主持的考试将给每一位有知识的人提供参政的机会。这是一种公平的竞争。中国的哲学学位有三级,秀才相当于学士、举人相当于硕士,而进士相当于博士。”

他不无激动地描述着那些与西方不同的景象,在中国,你一旦在考试中获得高级学位,就有资格出任政府官员,“一生都可确保高级公职。他们享有的地位相当于我们国家的公爵或侯爵的地位,但其头衔并不世袭传授。”

“这些哲人对帝国的统治者有着广泛的影响。”他解释说,一个靠公平竞争的由哲学家来治理的国家,要比那些靠骄奢淫逸的世袭贵族治理的国家优越得多。在西方这只是柏拉图式的乌托邦想象,但在中国则成为制度化现实,利玛窦还兴奋地讲述所见所闻,皇帝身边的内阁里都是饱读诗书的“大学士”,六部的官员都拥有“品行与学术的荣誉”,翰林院“由经过考试选拔的哲学博士组成。这个部门的成员并不参预朝政,但职位比别的官员更为尊严”。

利玛窦教士

虽然不能全面准确地了解科举制度,但也准确地看出了当时中国政治制度的特色与科举制度的优越性,比如说,它主导之下的知识政治、道德社会、公平竞争、阶层流动等。

实际上,科举制度并非实现了“理想国”,但它却实践了前现代世界最合理的政教制度。科举千年,以人文化天下,朝廷立国,文人立命,社会长治久安,个人功名利禄,尽系于此。

科举影响下的“西方文官制”

上世纪,当我们准备“引进效率”,借鉴西方文官制度以建立公务员制时,许多从英美考察回来的学者专家才发现,原来西方文官制度竟然还是从中国的科举制学过去的。废止科举一百年,“礼失而求诸野”,这真是莫大的讽喻。

1569年

实际上在18世纪以前,欧美各国文职官员的选用,或实行个人赡徇制,或实行政党分肥制。但期间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任人唯亲,带来结构性的贪污腐败,或充斥各种无能之辈,而如果大批撤换行政官员,还会引起政党更迭及政治震荡。

而当西方人知道遥远的东方帝国竟然有这么一种奇妙的文官制度时,不禁纷纷仿效。科举制实行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政权向平民开放,标榜公开取士,惟才是举。比起贵族等级制或君主赐官制等选官制度来,科举取士无疑具有其优越性,可以保证文官素质并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考试选才的公平客观性又可以排除人情关系对官员任用的困扰。

1855年、1870年英国政府相继发布了两个枢密院令,标志着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基本建立。枢密院令规定,行政机构工作人员的任命要通过公开竞争考试;考试分级、定期举行;建立主持考试的文官事务委员会;使考试制度化;对初试合格者进行复试等。此后,源于中国科举制的西方文官制在法、德、美等国都先后建立。

1972年,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一次对话中说:“现代英国的官吏制度,是仿照帝制中国的官吏制度而建立的。同罗马制相比较,中国的这种制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约在2000年的时间里,或大或小,它成了统一中国和巩固秩序的支柱。后来英国也仿效并确立了通过考试选拔任用行政官员的制度,今天已经广泛普及。”

“数世白身者,一登龙虎榜。”“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科举考试制度虽然产生于等级森严的中国封建社会,但其“公开竞争、平等择优”的精神却具有超越封建时代的特性,为世界所接纳,它被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科举文化对邻国的浸染

中国科举文化对东亚文明的发展影响直接而重大,其中,日本、朝鲜、越南三国是这个科举文化圈中影响最突出的国家。

公元7至8世纪之际,日本引进中国的律令制度,实行与唐制基本相同的贡举制度。日本的贡举科目主要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等四科和医、针等二科。然而,日本科举理论上虽人人皆可参加,实际上只限于官僚子弟报考。因此唐朝科举较具平民色彩,日本科举则带有浓厚的贵族化气息。

由于贵族干政、学官世袭,到10世纪以后,基本上为贵族所把持,并且也不是依据才学高下,而是以资历名望,致使科举日渐流于形式化。11世纪以后,虽然在形式上还继续实行式部省试,但考生皆由权贵推荐,应考者几乎是无条件及第,科举制至此已完全异化。韩国和朝鲜在历史上也曾模仿中国,实行科举制长达900余年,从公元958年起至1894年止,科举制在韩国历史上存在了936年。它是中国域外实行科举制最长、也是最为完备的科举。

高丽朝科举

从唐宋科举制借鉴而来,在一定程度上是从属中国科举的。1371年明太祖遣使来颁科举诏后,高丽科举乡会试程式一依明制,其中,中试后再考书、算、律,书则观其笔画端楷,算则观其乘除明白,律则听其讲解详审。

李朝取代高丽朝统治朝鲜半岛后,继续实行科举制。李朝还扩大生员进士试的规模,并仿《礼记·王制》的古语,称生员进士为“司马”,将以前的三年一试称为“式年试”。李朝的科举甚至比同时期的中国还更为频繁,几乎每年都开科,达到了十分兴盛的程度,直到1894年科举废停。

1994年,为纪念汉城建都600年和科举考试罢止100年,韩国举行了规模盛大的效仿李氏王朝的模拟科举考试,即在成均馆大学举行谒圣文科殿试,在全国应试的216名儒学“生员”中,按55岁为线分甲乙两科,各取郭庄淳(53岁)、金佑振(79岁)为状元,放榜后还举行了“恩荣宴”和游行仪式,韩国再现“科举盛况”,以不忘对考试和教育传统的继承。

另外

在中华文化的影响下,自1075年开始科举取士,至1906年停止,科举制在越南颁行也有830多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5 8: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