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潍坊医学院 |
释义 | 潍坊医学院,前身是成立于1951年的山东省昌潍医士学校,1958年在青岛医学院(现青岛大学医学院)支援下扩建为昌潍医学院,1987年更名为潍坊医学院,是一所以医学为主,管理学、法学、理学、文学等多学科门类相结合,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综合发展的省属高等医学院校。学校同时具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留学生招生资格。 中文名:潍坊医学院 外文名:Weifang Medical University 校训:厚德、博学、笃行、济世 创办时间:1951年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医药 主管部门:山东省教育厅 现任校长:石增立 所属地区:中国 山东 主要院系: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 硕士点:24个 院士:1人 学校简介[英]Weifang Medical University学校现有16个院(系),18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学、理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工学、文学7大学科门类;设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生物学护理学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临床医学、护理学、麻醉学和公共事业管理4个专业是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麻醉学专业是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山东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护理学专业是山东省成人高等教育品牌专业。有24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是山东省“泰山学者”设岗学科,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眼科学、口腔医学是山东省省级重点学科,免疫学实验室、应用药理学实验室是山东省省级重点实验室,整形外科学、眼科学是山东省学科带头人设岗学科,眼科学、肛肠外科学是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外科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以及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四个学科为山东省“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应用药理学、免疫学和临床检验诊断学三个实验室被列入山东省“十二五”高校重点实验室,其中外科学被批准为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应用药理学实验室被列为强化建设重点实验室。学校是同等学力人员在职申请硕士学位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山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护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主考院校、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山东省医学科技教育中心、山东省基层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设在学校。 潍坊医学院的发展历史潍坊医学院前身是成立于1951年的山东省昌潍医士学校,1958年扩建为昌潍医学院,1987年更名为潍坊医学院。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全国第三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自2002年起,学校与山东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学校现有1个教学部、系(院),设有18个本科专业,其中临床医学专业是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麻醉学专业是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山东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护理学专业是山东省成人高等教育品牌专业。有24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是山东省“泰山学者”设岗学科,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眼科学、口腔医学是山东省省级重点学科,免疫学实验室、应用药理学实验室是山东省省级重点实验室,整形外科学、眼科学是山东省学科带头人设岗学科,眼科学、肛肠外科学是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学校是同等学力人员在职申请硕士学位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山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护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主考院校、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山东省医学科技教育中心、山东省基层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设在学校。 学校近况学校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是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人体解剖学、医学伦理学、病理学、生理学、组织学与胚胎学、药理学、医学影像学7门课程是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是山东省教学改革试点课程。2004年以来,学校先后承担省级以上教学研究课题90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实验教学成果、优秀调研成果奖励24项。 2004年以来,学校先后承担科技计划项目34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7项,省部级课题38项,厅局级课题162项;获省部级、厅局级科技成果奖励153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15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56篇。先后获国家专利24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部分科技成果进行了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主编的《社区医学杂志》、《潍坊医学院学报》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数据库来源期刊。 对外交流与合作学校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科罗拉多州西部州立大学,乌克兰哈尔科夫国立大学、哈尔科夫国立医科大学、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国立医学院,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加拿大萨斯卡通大学,日本产业医科大学等国外院校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或合作关系。学校常年聘请外国专家来校任教,还聘请了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盖蒂谢克博士等多名国际知名专家为客座教授或特聘教授。 学校现占地13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5万余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5.15万平方米,学生宿舍9.97万平方米,运动场所面积8.62万平方米。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亿元,图书馆藏书220万册(含电子图书)。有各类实践教学基地140余个,其中附属医院15所,开放床位达9478张。 人才培养目前,学校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6000人,硕士研究生1000余人,留学生500余人。面向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形成了“志存高远、勤奋好学、知行统一、勇于创新”的优良学风,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肯定。在全国大学英语四级统考中,学生通过率曾两年位居全国第一,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第一。近3年,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获全国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26项、三等奖46项。两届学生参加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专业知识统考,有4名学生进入全国前10名。学校先后6次作为山东高等医学院校代表参加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国家三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等奖项24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4项。近年来,学校本科毕业生考研率在30%左右,有的专业达60%;毕业生年底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3%以上。学校连续17年被评为山东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先后5次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获全国大学生校园文化优秀组织奖。学校被授予全国聘请外国文教专家先进单位、省级文明校园、省级平安校园、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学生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学生宿舍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校园管理工作先进单位、伙食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近3年,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获全国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两届学生参加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专业知识统考,有4名学生进入全国前10名。学校先后6次作为山东高等医学院校代表参加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国家三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等奖项24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4项。学校先后5次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获全国大学生校园文化优秀组织奖;被授予全国聘请外国文教专家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8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单位。 57年来,学校秉承“厚德、博学、笃行、济世”的校训,弘扬“严谨、求是、勤奋、进取”的校风,不断开拓进取,加快发展,为国家培养本专科生和研究生4万余人,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潍坊医学院-院系设置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的前身是基础医学教学部,成立于1986年。2010年学校进行了机构调整,由原基础医学教学部和原临床医学系(前3年)组建成现在的基础医学院,为基础医学教育和临床医学专业的主体部分,辖体育教学部。现有《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学生工作办公室、13个基础学科教研室(研究室)和3个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承担全校各专业、留学生、研究生的公共基础类课程、医学专业基础类课程50余门和实验课30余种,还承担学校高水平(优秀)运动员的训练、竞赛和管理工作。 基础医学院主要从事多层次基础医学教育和生物医学领域疾病防治的基础研究,有一支勤奋敬业,业务精湛,学风优良的优秀教师队伍,以治学严谨著称。共有教职工230余人,其中教授42人,副教授48人,硕士、博士180余人,研究生导师50余人。有多人担任全国专业学会理事、常务理事、省级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多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教学名师,另有卫生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山东省卫生系统中青年重点科技人才、博士生导师等一批有一定影响的科技专家。近年来承担“863”合作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教育部、省科技攻关、省自然科学基金等60余项,取得省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多项,每年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20余篇被SCI等权威文献机构收录。 基础医学院还是一级学科硕士点,含9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寄生虫学、微生物学、免疫学)。拥有山东省“泰山学者”设岗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山东省省级教学团队1个、5门省级精品课程,拥有比较雄厚的教学、科学研究综合实力和精良的教学科研平台。 临床医学专业是学校的传统优势专业,2009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以招收五年制学生为主。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为新上专业,2009年由教育部批准,2010年开始招生,学制4年,该专业毕业生社会需求量大,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另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30余人。基础医学院秉承“夯实基础,成就未来”的治学理念,始终坚持教学中心、育人为本,以使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良好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技能、能够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医学类高级专门人才为根本目的,以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水平学生管理为基本保障,打牢医学教育的“基础”,高质量完成本阶段学习任务,并能顺利向后续课程(临床医学)过渡。 历经60多年的风雨洗礼,基础医学院形成了“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优良传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继续发扬这一光荣传统,把培养德艺双馨、具有广阔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医学人才作为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为人民医疗卫生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医学影像系由影像诊断教研室、影像技术教研室、影像实验室、影像研究室和附属医院影像中心(放射科、CT室、MR室、特检科--超声科、介入放射科)组成。现有各级医师41人,其中教授(主 任 医师)6人,副教授(副主 任 医师)9人,讲师(主治医师)11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15人,硕士与博士占46.34%。本学科中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1人。 本学科1994年确定为学院重点学科之一;199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2000年批准具为同等学力在职硕士学位授权点;2001年1人被遴选为山 东大学 博士研究生导师;2002年山东省卫生厅批准为山东省在职医务人员影像医学继续教育培训基地;2003年教育部批准招收影像医学本科生;2004年评为潍坊市卫生系统A级重点学科。2006年被评为山东省重点学科。2007年分子影像学被潍坊市政府确定为“鸢都学者”设岗学科。本中心年诊治病人15多万人次,收入1000多万元。年收入增加率大于15%以上。每年为各县市区及教学医院会诊疑难病例4000人次,是潍坊市乃至山东半岛影像会诊中心;每年为潍坊市公安、法院会诊鉴定2000多人次。介入放射科开放床位12张,床位使用率80%以上,在山东省内是开放介入床位最早、最多的单位之一;这些条件完全满足了影像学本科、硕士研究生的教学、科研工作和临床能力的培养。 经过多年的发展,研究方向稳定,近几年先后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卫生部、山东省科技厅、教育厅、卫生厅等科研课题31项,其中获省、部、市级优秀科技成果奖17项。 护理学院护理学专业设立于1994年,1999年建立护理学系,2006年更名为护理学院。目前有护理学硕士、本科和专科三个 层次,已有毕业生11届,历届毕业生年底就业率始终保持在100%。护理学院下设综合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护理学专业实验室和护理学基础、护理教育与管理、内儿科护理学、外妇科护理学4个教研室。专任教师23名,其中教授、副教授8名,取得硕士以上学位人员9名,硕士生导师5名,教师的职称、学历和年龄结构布局合理。教师们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承担省级和校级教学研究课题10余项;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获得省级教学和科研成果10余项,获得科研经费160.1万元;近五年发表教学与科研论文141篇,编写教材著作20余部。近五年来在国内外杂志和会议上公开发表交流论文100余篇。 护理学专业拥有符合专业教学要求的高水平综合实验室,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齐全,进口护理实验模拟人数量充足,为了保证实验质量,采用多个实验同时开放、尽量做到两人1组。护理学院有省市级教学实践基地14家,均为三级医院,有效的保证了学生的教育质量。 护理学院一直重视“内强素质,外塑形象”,自1999年开始护理学系为每一位同学建立素质教育档案和心理档案,完整地对学生每个阶段的发展情况记入档案,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学风建设,始终抓紧对学生进行整体素质教育,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基础课、专业课成绩良好,成绩高出同年及其他专业。毕业生的英语4、6级通过率分别为98%、65%以上;计算机一级考试通过率100%。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在本专业教师指导下撰写论文20余篇,3篇在核心期刊发表,另有于杰、苏珊珊、孙英梅等同学获得了大学生“挑战杯”三等奖,为我院赢得了荣誉。 护理学院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和表彰16项、学科竞赛奖30余项;其中5名同学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59名被评为省级优秀毕业生;2名被评为校级“十佳大学生”;5名被评为省级社会实践优秀个人。同时获得各种集体荣誉和奖励30余次,共有1200多人次受到表彰奖励。 护理学院自2006年开始招收护理硕士研究生,学科研究方向一是围绕社区护理“老年痴呆发病机制”的研究,二是护理教育和临床护理方向。在专业发展方面,以新世纪对护士素质、能力的要求为主线,竭力研究培养现代高级护理人才的有效方式、方法。护理学专业已逐步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专业。 护理学院在对外学术交流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多次安排教师到中国协和医科大、第二军医大、北京大学等高水平的院校进修学习,到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无锡等地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达34人次;派出教师到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留学,请国外护理专家作报告10余次,有效的提高了教师的学术水平。 麻醉学系一、麻醉学专业基本概况 潍坊医学院麻醉学专业于1990年在山东省率先设置,是国内较早设置麻醉学专业的院校之一,也是山东省麻醉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1996年被批准为“麻醉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被评为山东省特色专业。 潍坊医学院麻醉学专业现设临床麻醉学、危重病医学、疼痛诊疗学、麻醉学基础四个教研室以及麻醉学专业实验室和麻醉学研究室。承担着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本科生等不同层次的专业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任务。 麻醉学专业现有麻醉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0人,同时,聘请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教授12人作为外聘教授常年来校为麻醉学专业学生授课。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朝气蓬勃的专业师资队伍。 麻醉学专业现有在校本科生621人,硕士研究生22人,学生来自全国16个省市和山东省17个地市,现已培养本科业生935人。 近年来,学校为麻醉学专业先后投入大量经费,用于添置相关教学设备,新建和改造多媒体实验室,购置教学软件、音像、光盘资料,进行实验、实习基地建设等,以满足麻醉学专业教学的需要。 二、麻醉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目标、成绩与特色 麻醉学是医学领域中一门新兴的、独立的学科,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麻醉学属二级学科,麻醉科是医院的一级临床科室。麻醉学专业本科按临床的需求,进行临床麻醉、危重病监测治疗、疼痛诊疗等三个不同亚学科专业方向教育。 麻醉专业的学生既要有丰富全面的跨学科知识,又要有为患者实施麻醉、重症监测治疗及急、慢性疼痛性疾病诊疗的临床技能。临床麻醉学的实质是保证病人无痛、安全和舒适下完成手术,突出的是质量与风险意识;危重病医学是对危重病人进行监测与治疗,新项目、新技术多;疼痛诊疗学是对急慢性疼痛性疾病的诊治。 1、麻醉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麻醉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麻醉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临床医学、麻醉学的基本技术,接受麻醉、急救与生命复苏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常见外科手术的麻醉处理、围术期并发症防治以及危重病症的监测、判断与治疗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麻醉学。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麻醉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麻醉设备学、临床麻醉学、危重病医学、疼痛诊疗学等。 专业主干课程:临床麻醉学、危重病医学、疼痛诊疗学、麻醉设备学、麻醉解剖学、麻醉药理学、麻醉生理学。学制:五年(本科)。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医学、麻醉学及相关专业研究生教育、出国深造。 2、麻醉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麻醉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的麻醉科、急诊科、急救中心、重症监测治疗病房(ICU)、药物依赖戒断及疼痛诊疗等领域从事临床麻醉、急救和复苏、术后监测、生理机能调控等方面工作的医学卫生高级专门人才。 3.教学、科研成绩优异 近年来,麻醉学专业教师先后承担多项校级以上各类教学、科研课题,获校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多项。教师积极参与国家规划教材的编写,参编国家面向21世纪课程规划教材《麻醉解剖学》《麻醉解剖学学习指导和习题集》,组织编写了简明扼要、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危重病急救医学》、《临床麻醉学》、《麻醉学专业基础课实验指导》、《麻醉学专业临床课实验指导》和《临床麻醉学实验指导》等教材、著作十余部。 教学管理人员重视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先后获得省高工委、省高等学校学生教育与管理研究会优秀论文、著作,校级教学成果,校教学管理奖多项,发表教学论文数篇。 4.硕士点建设成果突出 麻醉学学科于199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同年省教委批准成立麻醉学研究室,并被确定为院级重点学科。 硕士点主要有三个研究方向:疼痛诊疗研究、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研究、临床麻醉研究。疼痛诊疗研究方面,麻醉学专业在国内最早提出高渗盐水硬膜外镇痛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课题,并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在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研究方面,承担国家自然基金课题“低温脑复苏机制研究”,证明低温对脑复苏有保护作用,研究了葛根素对于脑缺血、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和作用机制,氯胺酮对肺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低温与常温对体外循环的不同影响。2006年承担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项----鞘内泵入布托啡诺治疗大鼠神经源性疼痛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机制。在临床麻醉研究方面,研究异丙酚血药浓度与脑干诱发电位相关性,氯胺酮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异丙酚对交感神经节细胞离子通道影响等。论文发表于Anesthesiology、《中华麻醉学杂志》、《中国麻醉与镇痛》等杂志,有4篇论文被SCI收录,在国内外产生较大的学术影响。 5.实践教学特色鲜明 麻醉学专业现有专业实验室。有麻醉工作站、麻醉监测仪等大型仪器设备。有北京大学医学院第三医院(北医三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省立医院等32家三级医院,共同承担临床实习带教任务,实习基地技术力量雄厚,专业水平高,为培养高素质的麻醉学专业人才提供了优质环境。 6.学生工作成效显著 在校学生积极开展科研创新活动,先后发表论文多篇,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创新大赛获山东省一等奖,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院组织的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知识竞赛、创业设计大赛等活动;参加春季运动会、冬季越野长跑比赛、足球赛、篮球赛、排球赛、拔河比赛、乒乓球、羽毛球比赛、体操比赛等各种体育活动,参加省、市运动会,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帮助孤寡老人、植树造林、社区公演、义务献血等活动;大力开展三下乡活动和假期社会实践调查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先后有9人获得山东省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王丰磊同学获得省大学生运动会两枚金牌、两枚银牌;2003级张广蒙同学成为山东省涉外捐献骨髓第一人。学生综合素质普遍提高。 管理学院管理学院的前身为成立于1985年6月的卫生事业管理系,设卫生事业管理1个专业,1994年按照教育部要求将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统一规范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03年10月更名为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辖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法学、预防医学和统计学5个专业。2005年11月更名为卫生管理学院,辖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和法学3个专业,预防医学和统计学专业划归新设立的预防医学系。2010年7月更名为管理学院,办院宗旨为“重和谐、强学术、创特色、育良才”。 1997年开始招收流行病与卫生统计专业研究生,2002年开始招收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科是山东省省级“十二五”重点学科,校级“十一五”重点学科。2000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被确定为山东省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6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被评定为山东省同类高校中唯一的特色专业,2008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卫生管理领域全国首家国家级特色专业。 管理学院现有教职工5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3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3人、硕士学位的40人;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8人;有省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3人;有山东省卫生系统“1020”科技人才工程第四批中青年重点科技人才1人,卫生部社区卫生管理岗位培训专家组成员2人,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工作组成员1人,山东省新型合作医疗专家组成员2人,山东省城市社区卫生政策与管理专家指导组成员2人;在国家级学会担任理事或委员的6人,在省级学会担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或理事的11人。 管理学院现设有卫生事业管理研究所、医院管理研究所和卫生经济研究室等3个校级研究机构;设有卫生事业管理学、社会医学、卫生经济学、医院管理学、营销基础、营销策划、商务贸易、法学基础、应用法学、卫生法学和语文等11个教研室;拥有管理科学和模拟法庭2个实验室,1个药品陈列室,2个案例讨论室,投资440万元的管理技能实训中心正在建设中;设有学院党总支、工会分会、团总支等3个党群团组织;辖学院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2个科级机构;设有1个图书资料室,藏书20000余册,年订阅期刊130余种。2004年山东省预防医学会社会医学专业委员会在管理学院挂牌设立,2010年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卫生政策研究室在管理学院挂牌设立。 1985年建系以来,承担了世界卫生组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基金、教育部、卫生部、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社科规划基金等课题130余项,承担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协作课题1项,共获资助经费1000多万元;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90余部,获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励180余项。《管理学基础》和《社会医学》被评定为省级精品课程,《卫生事业管理学》和《卫生法学》被评定为校级精品课程。在卫生管理评价与卫生政策研究、医院管理、医疗卫生保障研究、群体行为与健康管理研究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在国内同类学科领域一直处于领先水平。 卫生部、山东省卫生厅、山东省卫生监督所、青岛市卫生局、东营市卫生局、潍坊市卫生局和诸多大型医药企业为管理学院长期稳定的研究生、本科生实践教学基地。潍坊市法律援助服务站设在管理学院,先后有法学专业500余人参加了法律援助服务活动。2005年山东省卫生厅批准的山东省基层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设在管理学院。 现有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和法学专业四年制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044名,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三年制全日制在校研究生38名。已毕业本、专科生2000余名,已毕业研究生36名。现已培养、培训在职卫生管理干部10000余人。管理学院的毕业生分布在全国各地,不少已成为中央国家机关、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的管理骨干,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好评。 自2008年以来,有4名本科生获国家奖学金、3名获山东省政府奖学金、100多名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有3名本科生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学生干部,3名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学生,30多名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毕业生;有8名本科生获山东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1名获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二等奖、1名获山东省省级大学生创业设计三等奖;有8名研究生获山东省优秀毕业生称号、3名研究生获潍坊医学院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12名研究生获潍坊医学院优秀硕士毕业论文。 2007年管理学院与山东大学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山东预防医学会共同承办了中华预防医学会社会医学会第九次全国学术年会。2009年作为主办方之一,发起组织了首届医学发展高峰论坛。2009年与山东省卫生厅共同申请并成功实施澳大利亚国家青年志愿者项目,并与瑞典梅拉达伦大学合作开展研究生交流联合培养项目。 医学检验学系潍坊医学院医学检验专业筹建于本世纪初期,2005年初成立检验专业办公室,同年9月开始在省内招收本科专业学生(学制4年),2008年面向全国招生,2010年7月正式建立医学检验学系。目前医学检验学系已招收6届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自2008年开始每年招收2个班,在校生达364人。 医学检验学系已建立“临床免疫学教研室”、“临床微生物学教研室”、“临床生物化学教研室”、“临床检验学教研室”四个专业教研室和一个“医学检验实验室”。各教研室承担的课程有: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临床免疫学与检验、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临床实验室管理学、临床血液学与检验、临床检验基础、临床输血与检验、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共8门专业课程。 医学检验是医学类发展更新最快的学科之一,在医学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医学检验的新方法、新技术、新仪器、新项目不断涌现,对医学检验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培养有理论、有技能、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学校投资500余万元建立了医学检验实验室,其中包括显微互动实验室、临床检验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临床免疫实验室、实验准备室等。 我系在多年办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拥有一支老中青相结合,以中青年为主体具有较强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其中具有博士与硕士学历教师占68.8%,高级职称者占教师的42% 。另外有实力雄厚的临床实习基地,其遍及省内各大医院及国家知名医院。 医学检验学系特别重视学生的自身发展与素质教育。结合检验专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在学生中实行“导师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实行“导师制”,密切了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与爱家、爱校的责任心;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入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建设“医学检验史博览室”,使医学检验界良好的学术传统得到继承,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对专业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学生知识面的拓宽都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建系以来,围绕学校的发展目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抓住医学检验学系的发展机遇,按照“教学优良、人文突出、精细管理、彰显特色”的系发展思路,加强内涵建设,加强管理与教学团队建设,加强学生教育和培养,拓宽办学思路,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扩大对外交流,积极探索医学检验的新模式,努力建设“务实、高效、文明、和谐”的医学检验学系。 成人教育学院潍坊医学院成人高等教育始于1960年。四十余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成人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现已形成了具有专科、本科和专科起点本科三个层次,含临床医学、护理学、麻醉学、眼耳鼻喉科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药学、中西医临床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医药市场营销、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法学、英语等专业,包括夜大学、自学考试和各种培训班等培养形式的成人高等医学教育办学体系和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体制。我院成人教育以严谨、求实、勤奋、进取的优良校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医学专门人才,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创立于1960年的我院医科业余大学招收学员三届,文革期间停办,1981年恢复招生,开设医疗专业,学制四年,达到三年制医疗专科水平。1985年开始,夜大学通过全国统一的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录取新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级医疗机构对医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我院抓住机遇,拓宽教育面,使成人教育跨入了新阶段。经过几年的建设,成人教育专业(含专业方向)总数已达14个,使我院的办学特色进一步增强,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0年,山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确定我院为自学考试护理学(本科段)专业的主考院校,2004年又确定我院为护理学专业专科的主考院校。 几十年来,我院成人教育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切实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输送了大批实用型的专门人才。近几年来,成人教育毕业生先后有60多人考取了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员学以致用,学有所长,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勤奋进取,有所建树。有的已成为业务骨干,晋升了高级职称;有的学员刻苦钻研,取得突出的业绩,成为科技拔尖人才、省重点学科带头人,受到省、市和单位的表彰;有的学员在应用技术方面有所发明创新,获得国家专利;还有一些同志担任了各级卫生行政或业务部门的领导职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潍坊医学院-专业及教研室设置专业设置: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运动康复与健康 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法学、市场营销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 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统计学、食品质量与安全 护理学院: 护理学 外语系:英语 口腔医学院:口腔医学 医学影像学系:医学影像学 医学检验学系:医学检验 麻醉学系:麻醉学 心理学系:心理学 药学与生物科学学院:药学、生物技术 教研室设置:临床医学院:内科学教研室、外科学教研室、诊断学教研室、妇产科学教研室、儿科学教研室、传染病学教研室、临床医学概论教研室、中医学教研室、核医学教研室、肿瘤学教研室、眼科学教研室、耳鼻咽喉科学教研室、神经精神病学教研室、皮肤性病学教研室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保障学教研室、经济学教研室、劳动关系学教研室、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伦理学教研室、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科技哲学教研室、财政学教研室 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组织胚胎学教研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病原生物学教研室、免疫学教研室、生理学教研室 、基础医学概论教研室、病理生理学教研室、病理学教研室、遗传学教研室、医用物理教研室、计算机教研室、体育教学部 管理学院:卫生管理教研室、卫生经济学教研室、社会医学教研室、语文教研室、法学基础教研室、应用法学教研室、医院管理学教研室、卫生法学教研室、营销策划教研室、营销基础教研室、商务贸易教研室 护理学院:护理人文教研室、护理学基础教研室、内科与儿科护理学教研室、外科与妇产科护理学教研室 口腔医学院:口腔预防医学教研室、口腔内科学教研室、口腔外科学教研室、口腔修复学教研室、口腔正畸学教研室 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统计学教研室、流行病学教研室、数理统计教研室、预防医学概论教研室、劳动与环境卫生学教研室、营养食品与儿童少年卫生学教研室、卫生毒理学教研室、数学教研室 药学与生物科学学院:药理学教研室、细胞生物学教研室、生物工程教研室、药剂学教研室、药物化学与药物分析教研室、生药学与生物药物学教研室、医用化学教研室 麻醉学系:临床麻醉学教研室、危重病医学教研室、疼痛诊疗学教研室、麻醉学基础教研室 医学影像学系:影像医学诊断教研室、影像医学技术教研室 外语系:英语专业教研室、大学英语第一教研室、大学英语第二教研室、大学英语第三教研室 心理学系:基础心理学教研室、应用心理学教研室 医学检验学系:临床生化教研室、临床微生物学教研室、临床免疫学教研室、临床检验学教研室 学生工作处:国防教育(军事理论)教研室 潍坊医学院-学报《潍坊医学院学报》原名《昌潍医学院学报》,创刊于1979年,半年刊,内部发行,1980年改为季刊,出版1年后又恢复为半年刊,1987年随学院院名的更改,学报亦于1988年随之更名为《潍坊医学院学报》,同时刊期改为季刊。1991年经国家科委同意,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潍坊医学院学报》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刊号为CN37-1195/R,ISSN 1004-3101,CODEN WYIXEF,自2003年始学报改刊期为双月刊,每年双月份出版发行。 在1989年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自然科学学报质量评比中荣获优秀编辑奖;1990年在山东省科委、山东省科协、山东省新闻出版局举办的第一届科技期刊质量评比中荣获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1995年在国家教委科技司组织的全国高校学报“三优”评比中荣获优秀学报三等奖;1997年获潍坊市荣誉十佳期刊称号;1998年获潍坊市优秀期刊,《学报》在2000年首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评优活动组织委员会组织的评比中荣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2007年被山东省新闻出版局评为山东省第六届优秀科技期刊。 教学成就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本,不断强化教学、科研工作,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在近年的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达30%以上,有的专业达60%,应届硕士研究生考取博士研究生的比例保持在30%-50%。近年来,学校获科技计划项目330余项,其中,国家级11项,省(部)级40余项,厅局级260项;获科技成果奖220余项,其中,省级以上成果40项,厅局级成果150余项;获国家专利10余项,部分科技成果进行了技术转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师资力量学校现有教职工1096人,其中,专任教师814人,博士、硕士学位人员482人;有“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博士研究生导师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00余人。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学团队是山东省省级教学团队。先后有2名教师分别当选为党的十五大代表和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3名教师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名教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获得五一劳动奖章,6名教师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或全国优秀教师,4名教师分别被评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工作者,11名教师分别被评为山东省十大优秀教师、教学名师或优秀教师,18名教师被评为山东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23名教师被评为省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3名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学校名誉院长、首席专家、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所长谢立信教授,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目前国内眼科学界唯一、山东省医学领域第一个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8日上午在北京公布2011年院士增选结果,我校肿瘤研究所所长、特聘教授、79级优秀毕业生于金明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至此,我校已有2名优秀校友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教师队伍中有博士研究生导师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00余人,省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3人,省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1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9人;有2名教师分别当选为党的十五大代表、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有10余名教师分别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或称号。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乌克兰、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国家的有关院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和合作关系。学校常年聘请外国专家任教,还聘请了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盖蒂谢克博士等多名国际知名专家为客座教授或特聘教授。 学校注重科学管理,着力提高综合办学水平,先后被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聘请外国文教专家先进单位、省高校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省级文明校园、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省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省高校校园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省高校伙食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王滨教授,博士,1994年破格晋升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潍坊医学院副院长。2000年2月至2002年9月应英国皇家科学院邀请,赴英国Hull大学进行影像学合作研究2年,并被Hull大学聘为名誉教授。2001年12月被山东大学遴选为博士研究生导师,与山东大学联合培 养 博士研究生,已培 养 博士研究生2名。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卫生部项目(负责人)2项。发表论文18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入选山东省1020工程,已被列为山东省中青年学术骨干培养对象(第二批1993),并获山东省青年科技奖(1996),全国模范教师(1998)。主要社会兼职:山东省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山东省预防医学会副主任委员;潍坊市放射学会主任委员。目前担任4种影像学专业期刊的编委《实用放射学杂志》、《医学影像学杂志》、《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潍坊医学院学报》副主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周茂义1978年毕业于潍坊医学院医疗系留校任教,在影像教研室和附属医院从事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至今。 现任医学影像学系副主任、附院影像中心副主任兼CT室主任,附属医院门诊党支部副书记。附属医院首届十佳医生。主要社会兼职山东省医学影像研究会理事;自1994年任潍坊市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放射学会神经专业委员会委员,《医学影像学杂志》编委;潍坊市第一、二届名医。 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30年,积累了丰富影像学临床诊断经验,尤其在CT诊断方面造诣较深,先后在国内十多种杂志上发表论文、译文、综述等100多篇,参编著作和教材12部,其中人民卫生出版社8部、山东科技出版社4部。副主编《眼科影像学》和《腰椎疾病比较影像学》。完成的课题《直径小于3厘米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CT与病理对照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潍坊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完成省卫生厅科研课题1项;在应用螺旋CT多期扫描诊断小肝癌和微小肝癌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我省和潍坊市居领先水平。近年来开展新技术十项五千多人次,其中CT导引下对小于3厘米肺内肿块的穿刺活检;在省内率先开展CT导引下经皮穿刺灭活治疗小肝癌效果显著;CT导引下经皮穿刺硬化治疗肝囊肿、肾囊肿可免除手术创伤;率先开展CT导引下穿刺化学灭活治疗肾上腺肿瘤和CT导引下穿刺注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等省内领先。每年为县、市区各医院会诊疑难CT片上千份,还担任潍坊市公、检、法等疑难病例会诊鉴定任务。自79年来完成了28届本科、专科、夜大和研究生等影像诊断的教学任务,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为省内县、市、区医院培养CT诊断进修医师50多名,参与带教影像学硕士研究生数十名。2003年来主持山东省卫生厅在职医务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学项目2项,举办学习班4次,培训在职医务人员300多人次。近几年来,参加全国和山东省放射学会交流论文30余篇。2005年到美国芝加哥参加了第91届北美放射学会议(RSNA)并交流论文。先后多次评为学院优秀共产党员和附属医院先进工作者,2002年被评为潍坊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001年评为附属医院首届“十佳医生”。 2002年被卫生局评为潍坊市首届名医,2005年再次评为坊名医。 孙业全1986年7月毕业于潍坊医学院医疗专业,留校在附属医院放射科工作, 1988年考入北京医科大学读研究生,师从著名影像学专家蒋学祥教授,从事介入放射学的诊断和治疗工作,1991年7月毕业回附属医院从事介入放射工作,1996年曾到北医三院学习半年。现任中华医学会会员,潍坊市介入放射学会会员兼秘书,潍坊医学院影像实验室主任。从1991年开展介入放射工作至今,我们已经达到省内领先、国内先进的水平。首先,在肿瘤介入方面,从单纯的药物灌注、化疗栓塞、肿瘤内无水乙醇注射、肿瘤内放射性同位素注射、肿瘤内冰醋酸注射、药物载体的研究、肿瘤细胞调亡的研究及癌基因的研究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负责完成山东省教委课题三项,其中《高分子材料作抗癌药载体动脉灌注的实验研究》达国内领先水平,获山东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肝癌介入治疗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及CT表现的研究》,获省教委医学科技创新奖三等奖。其次,在胃肠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在急性和慢性消化道出血方面,通过血管造影发现出血部位,在明确诊断的同时,选择适当的栓塞材料进行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作为第二研究者完成《胃黏膜下占位双对比成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第三,在血管性狭窄的球囊扩张和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治疗中,成功率几乎达100%。第四,在非血管性介入方面,如食道狭窄的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输尿管狭窄的逆行球囊扩张、梗阻性黄疸的经皮肝穿刺引流及支架置入术,均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第五,积极撰写科研论文,在《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中国肿瘤》、《潍坊医学院学报》等杂志上发表论文数篇。主编、参编著作三部。在研省教委课题一项。 于金明于金明教授,是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和中共十七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留学归国人员、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他还是2010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获得者、山东省首批“泰山学者”、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山东省和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十大中青年科技专家、山东省十佳优秀专业技术人员。 于金明教授多年来工作在肿瘤放疗临床、科研和教学第一线,他率先在国际和国内开展了肿瘤的立体定向、适形、调强放疗,影像引导的放疗,生物学靶区,分子影像学和基因增敏等多项代表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研究工作。他在突破制约放疗疗效的两大瓶颈——精确施照和精确靶区勾画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是我国现阶段开展肿瘤精确放疗新技术、新方法的开拓者之一。他主持和参与国家863计划、“十一五”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20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1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学校文化“厚德、博学、笃行、济世”是学校的校训,“严谨、求是、勤奋、进取”是学校的校风。建校50余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硕士研究生和本、专科生4万余人,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现任领导党委书记、院长:石增立; 党委副书记:马安宁;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秦玉明; 党委委员、副院长:张潍华; 党委委员、副院长:孙宏伟; 党委委员、副院长:朱军; 党委委员、副院长:井西学; 党委委员、副院长:管英俊; 党委委员、副院长:葛国文。 附属医院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 潍坊市人民医院; 潍坊市八九医院; 莱阳人民医院; 青州益都中心医院; 青岛第八人民医院; 诸城人民医院; 寿光人民医院; 胶州人民医院; 文登市人民医院; 平度市人民医院等。 潍坊医学院地址中国·山东·潍坊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宝通西街7166号 邮编:261053。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是潍坊市唯一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等于一体的省直综合性三级医院。医院占地面积7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0余平方米,开放床位650张;在职职工近千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等高级职称200多人,博士、硕士60余人;省市重点学科5个,32个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临床硕士研究生培养点,13个临床教学及疾病防治中心。 潍坊医学院浮烟山校区(新校区) 新校区宿舍分6人间,8人间;6人间有独立的卫生间,也有个人用户桌。住宿条件相对来说还不错;8人间有独立的卫生间、公共书桌。2011年学校新建成11、12号宿舍楼,全部为6人间,个人书桌,卫生间、太阳能一应俱全。新校区就是离市区太远,现有69(票价1.5元),71(票价1元),101(票价4元)路公交车通往市区,大概30分钟左右。 新校区靠近浮烟山,环境很好,校园也很大,新建成的,非常漂亮。 新校南面为一片绿化带 出南门职工宿舍 晚上出门要小心 毕竟学校周围是村庄。 潍坊医学院奎文校区(老校区) 老校区宿舍为8人间。研究生4人/间。老校区是学校的发源地,绿化很好,树木成荫。见证学校发展史的小红楼,是学校的第一座办公楼,现在已经保护起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