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韦达宇宙观 |
释义 | 源远流长的韦达文化起源于印度,但就象太阳选择从东方升起,但并不意味着太阳只属于东方。因此,韦达文化并不只属于印度而是属于全人类。 从有文字记载起,韦达文化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但印度人民相信韦达文化从不可记忆的年代起就在全宇宙传播。 在中国,人们通过一些翻译作品,如《伟大的巴拉达》-旧译《摩诃婆罗多》,《罗摩的漫游》-旧译《罗摩衍那》等作品对韦达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然而韦达文化的精华却一直被掩盖着。 《圣典博伽瓦谭》中关于Bhu-mandala的描述(Bhu-mandala是地球的极投影图 Bhu-mandala 是太阳系的结构图 Jambudvipa是中亚和南亚的地形图 Bhu-mandala是半神人的国度) 《圣典博伽瓦谭》背景介绍近30年来,在西方世界掀起了研究印度文化的潮流,许多知识精英加入了这个潮流,因此我们也就有了通过英语了解韦达文化的机会。 科学探索:韦达经的宇宙观 圣典博伽瓦谭的宇宙观乍看起来好像是凭空虚构的,但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为您理清头绪。 好奇的人类自然而然地想要了解这个宇宙以及人类的地位。今天,科学家们利用高性能的望远镜和复杂的计算机来阐示这个宇宙。而在以前的年代里,人们是从传统的经典里获取信息的。比如,韦达文化的追随者通过如《圣典博伽瓦谭》(宇宙古史博伽瓦达之部)的诗节来了解宇宙。而如今,《圣典博伽瓦谭》里有关宇宙的描写经常让学习韦达文献的学生们感到困惑。这里,Bhaktivedanta Instituie的科学家,Sadaput Dasa (Richard Thompson博士)向我们提供了一个框架来理解《圣典博伽瓦谭》中关于宇宙的描述,这些描述也与我们的经验以及现代科学发现相符合。 宇宙概念《圣典博伽瓦谭》揭示的是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概念。初看起来,这个宇宙观是违背常规的。但是通过细致的研究,我们发现《圣典博伽瓦谭》宇宙观不仅描述了我们可以体验到的宇宙,而且还提供了一个更大更完整的宇宙画面。我将在之后做出解释。《圣典博伽瓦谭》的表达方式与我们熟悉的现代方法非常不一样。 四个模型尽管《圣典博伽瓦谭》中的地球(圆盘状的Bhu-mandala)可能看起来不是真实的,但细致的研究表明《圣典博伽瓦谭》用Bhu-mandala至少展示了四个合理并且协调一致的模型。 (1)是地球的投影地图 (2)是太阳系结构图 (3)是中亚与南亚的地形图 (4)是半神人居住的天堂星宿的地图 柴坦尼亚·玛哈帕布说:“《圣典博伽瓦谭》中的每个诗节,甚至每个音节都有不同的含义。”(Caitany-caritamrita, Madhya 24.318)。这个断言看起来是真实的,《圣典博伽瓦谭》关于宇宙的部分更是如此。通过参考现代天文学,我们可否对《圣典博伽瓦谭》宇宙观的含义做出一些说明或澄清呢?这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当一个结构通过一个合成的地图来展示多个事情的时候,就一定会出现矛盾。但是如果我们理解其隐含的意义时,这就不成问题了。我们可以用中世纪的绘画作品来做一个比较,这类作品在一幅作品中描述了多个故事。例如:Masaccio在其绘画“The Tribute Money(图一)”中,描绘了圣彼得在圣经故事里的三个事件。我们可以看到彼得从一条鱼中取出一个硬币,他与耶稣的交谈,以及他把钱交给一位收税官。严格地说,让圣彼得同时做三件事是矛盾的,然而圣经故事中的上下文中关于每个事件的交待,使这幅画合情合理。 这幅来自印度的绘画也很类似:(图二)展示了关于奎师那的一个故事中的三个部分。这里有明显的矛盾,比如同一个人物同时出现在不同的地点。但是一个了解故事发展脉络的人不会觉得困惑。在《圣典博伽瓦谭》中也是如此,它使用一个模型展示了宇宙不同的特征。 粗看博伽瓦谭的描述《圣典博伽瓦谭》第五篇讲述了有无数宇宙存在。每个宇宙被物质元素构成的壳所包裹着,这些层层的壳就是物质世界与无限的灵性世界的分界。 这个被层层的壳所包裹的空间被称为Brahmanda或是Brahma蛋(图片3)。这里面有一个地球圆盘或地球平面,被称为Bhu-mandala。它把这个空间分成了上层和下层,上层是天堂般的高等星系,下层为充满了水的低等星系。而Bhu-mandala又分为一系列的地貌,如岛屿(传统上被称为Dvipas),洲-Varsas,以及海洋在Bhu-mandala的中心是一个圆形的岛.Jambudvipa,它分为九个洲。这九个洲中包括Bharata洲。从一个意义是讲,Bharata洲代表印度,而从另一个意义上讲,它代表有人类居住的所有地方。在Jambudvipa的中心矗立着Sumeru山,它代表了宇宙的垂直轴心,在它的顶上是宇宙的创造者Brahma的城市。 《圣典博伽瓦谭》中关于Bhu-mandala的描述对于每一个现代的、受过教育的人来说,这听起来就象科学幻想小说。但是不是呢?就让我们通过四个方面来看一下《圣典博伽瓦谭》中关于Bhu-mandala的描述吧。 Bhu-mandala是地球的极投影图Bhu-mandala是一个平面天球图,或是地球的极投影图。我们先从这个解释开始吧。这是《圣典博伽瓦谭》给出的第一个模型。立体投影法:这是一个古老的方法,我们可以用这个方法把一个球形上的表面地图投射到一个平面上。于是我们用这个方法把地球表面投影到一个平面上,得到一个平面的地图。这个地图叫做平面天球图(图五)。同样,我们也可以把Bhu-mandala看成是一个星球的立体投影(图六)。在印度有这样的地球仪。在图例中(图七),在赤道与山脉弧之间的陆地是Bharata洲,与大印度区相对应。印度被充分地描绘出来了,但除了些相邻地方的线索外,这个地球仪没有绘出地球真实的地图。它是用于天文学而非地理学。 尽管《圣典博伽瓦谭》没有明确地指出地球是球形的,但它却间接地说明这一点。比如,它指出夜晚和白天出现在一条直径的两端。同样,日落与日出的地点正相对。因此,《圣典博伽瓦谭》并未提出地球是平的这个天真的观点。 我们可以用Bhu-mandala与一种叫做星盘的天文仪器作一个比较,这种仪器在中世纪十分常用。在星盘上,一个偏心的圆代表了太阳的运行轨道――黄道。地球通过立体投影法在一个平面上被展示出来,这被称为Mater。黄道轨道圆和主要的星球被展现在另一个平面上,这被称为Rete。不同的星球的轨道可以用相同的方法展示在不同的平面上,人们可以在从上往下看这个仪器时,看到这些星球轨道的投影。 《圣典博伽瓦谭》也用类似的方法,在与Bhu-mandala的平等面上呈现了太阳、月亮、行星、重要星球的一系列的轨道。 将Bhu-mandala视为极投影图,这个例子表明了Bhu-mandala并没有表示地球是平的。 Bhu-mandala 是太阳系的结构图有另一个方式来看Bhu-mandala,也同样说明了它并非一个平面地球的模形。在关于Bhu-mandala的描写中,有一些特征说明它是一个太阳系的结构示意图。在前一个部分,我解释了Bhu-mandala是一个星座图。但是现在,我们还是将它假想为一个完全的平面。这样,看起来我们回到了天真的平面地球的概念,上面是天穹,下面是水下世界。 学者Giorgio de Santillana和Hertha yon Dechend 对神话和传统进行了透彻的研究,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所谓的平面地球并非我们脚下的地球,而是黄道的平面图(太阳的运行轨道)。不久之后,根据他们的研究,原本的关于地球的宇宙观显然失传了,于是在我们脚下的地球被当成了完全的平面。在印度的宇宙古史里,地球也被当成是完全的平面。但是《圣典博伽瓦谭》提供的细节说明它的宇宙论是更加复杂的。 《圣典博伽瓦谭》不仅使用了黄道的模型,而且展示了Bhu-mandala盘的一些细节与太阳系示意图是相对应的(图片8)。太阳系的示意图几乎是平的。太阳、月亮以及以前就为人所知的行星-水星到土星――所有的轨道几乎都在黄道平面上。因此Bhu-mandala的确提到了什么东西是平面的,但所指的决非地球。 在《圣典博伽瓦谭》关于宇宙的描述中有一个显著的特征与尺寸有关。如果我们拿Bhu-mandala与地球,以及直到土星的太阳系,和银河系作一个比较,我们会发现Bhu-mandalar的尺寸非常接近太阳系,而与地球或银河系的尺寸极为不同。 此外,Bhu-mandala的结构与太阳系的结构图相符合(图片9)。如果我们用Bhu-mandala的圆环与水星、金星(图片10)、火星、木星和土星的位置作一个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相同的轨道,这更为Bhu-mandala是有意设计成的太阳系结构图这一假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就在不久之前,天文学家们曾普遍地低估了地球至太阳的距离。尤其是最伟大的古典天文学家Claudius Ptolemy,严重地低估了地球至太阳的距离以及太阳系的尺寸。而《圣典博伽瓦谭》提供的数据与现代有关太阳运行轨道以及太阳系的数据大体上是互相符合的,这是不同凡响的。[See BTG, Nov./Dec. 1997.] Jambudvipa是中亚和南亚的地形图Jambudvipa位于Bhu-mandala的中心,可被理解为中亚和南亚的地形图。这是有关Bhu-mandala四个解释中的第三个解释。在平面天球图的解释中,Jambudvipa代表了地球的北半球。但是Jambudvipa的地貌特征与地球北半球并不符合。然而,它们与地球的一部分相符合。 六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的山脉把Jambudvipa分成了九个区域,或称为Varsas(图片11)。最南的区域被称为Bharata-varsa。通过仔细的研究我们发现,这个地图与印度和南亚及中亚地区相对应。首先,《圣典博伽瓦谭》在印度指出了许多河流,这是我们得出这个结论的第一步。因此Bharata-varsa代表印度。同样在印度也有许多山脉在《圣典博伽瓦谭》被指出来。《圣典博伽瓦谭》特别把喜马拉雅山放到了Bharata-varsa的北面(图片11)。 经过对宇宙古史的仔细研究发现,在Jambudvipa中的其它山脉是与印度北部区域的山脉相对应的。尽管这个区域包括了一些现在世界上最荒凉、最多山的国家,然而这些国家在古代却是很重要的,比如“丝绸之路”就经过这个区域。帕米尔山脉可视为Meru山,而Jambudvipa的中间的方形区域则是Ilavrita-varsa。(请注意在这个解释中,Meru山不被认为是极轴心)。 其它的宇宙古史也给出更多的地理细节,同样支持这个解释。 Bhu-mandala是半神人的国度我们也可以把Bhu-mandala解释为半神人(Devas)国度的地图。《圣典博伽瓦谭》描述说,除了Bharata-varsa之外,其它地域都是天堂般的国度,在那里人们可以没有痛苦地活上一万年。这是Jambudvipa一个奇怪的特征。这让一些学者认为当时印度人把邻国想象成了天堂般的国度。但是《圣典博伽瓦谭》同时也提到了印度周边的民族,如匈奴人、希腊人、土耳其人和蒙古人,他们几乎不可能被认为是生活中天堂中的。另一个观点是:Bharata-varsa包括了整个地球,而其它八个Varsas代表了地球外的宇宙空间。这种看法在印度是普遍的。 部分解释但对于有关Jambudvipa天堂特征最简单的解释是:Bhu-mandala也被用于展示半神人的国度。就象我们之前谈论的三个解释一样,这个结论也是基于《圣典博伽瓦谭》宇宙观中的一些互相一致的要点。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在Jambudvipa中关于山脉和地域大小的数据是多么的巨大。比如,印度从北到南的距离为72,000英里(9,000Yojanas),几乎是地球周长的三倍。同样,喜马拉雅山的高度是80,000英里。 在古代,印度人经常从印度的一端到另一端步行朝圣,因此他们知道印度有多大。那为什么《圣典博伽瓦谭》还要给出这个不真实的距离呢?对此的回答是,Jambudvipa同时也展示了天堂星宿,而在天堂星宿所有东西的尺寸都是超过地球人类的标准的。《圣典博伽瓦谭》描述说,半神人和在这些星宿里生活的神圣居民都比地球人类要高大。图片12说明了主Siva身材与欧洲的对比,这是根据《圣典博伽瓦谭》的一个诗节绘制的。 为什么《圣典博伽瓦谭》要把Jambudvipa描写为即是地球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天堂星宿一部分呢。这是因为这二者之间有联系。让我们想一想平行世界的概念。通过神通-Siddhis,一个人可以抄近道穿越时空。《圣典博伽瓦谭》里的一个故事说明这一点。一位叫Citralekha的女玄密师绑架了Aniruddha ,并把他从他在Dvarak的床上神奇地送到了一个遥远的城市(图片13)。除了在普通空间内移动外,一个玄秘师还可以让人在以太中旅行,或是进入不同的时空中去。关于平行时空最经典的例子就是主奎师那的超然居所-温达文(Vrndavana),据说这个地方永无限制的扩展,它同时存在于有限的时空中,就是印度的温达文。 梵文文献有很多有关平行世界的记载。比如,《伟大的巴拉达》记载了一位天蛇(Naga)公主Ulupi如何绑架正在恒河沐浴的Arjuna的故事(图片14)。并不象我们预料一样,Ulupi并没有把Arjuna拉到河底,而是把他带到了天蛇的王国(那里的居民长得象蛇),而这个王国处于另一个时空。神秘旅行解释了半神人的世界是如何与我们这个世界相连接的。特别是它解释了半神人的国度Jambudvipa是如何与作为地球或地球部分的Jambudvipa相连接的。根据宇宙古史关于玄秘力量的理解,这个双重意义的模型是可以理解的。 总结《圣典博伽瓦谭》宇宙观中的垂直维度 几个世纪以来,对于大多数观察者来说,《圣典博伽瓦谭》宇宙观一直是不能理解的。这使许多人干脆拒绝这个宇宙观,或是不假思索地直接接受这个宇宙观。如果我们直接接受它,那么《圣典博伽瓦谭》宇宙观不仅与现代天文学发现相违背,而更重要的是,《圣典博伽瓦谭》自身也有互相矛盾的地方,或是与常识不符之处。这正是我们要指出的思想体系。这些矛盾存在的原因,是因为将多个合理解释一起通过同一个组织要素来向我们展示出不同的意义。 我已向大家展示的这四个解释,其中每一个都值得我们认真地接受。因为每一条解释都得到了经典中多条诗节的支持,这些诗节是协调一致的,并且与现代天文学的发现相符合。我采用了上下文相关或是多重研究方法,也就是说一个相同的主题在不同的上下文中有不同的含义。这个方法允许最多的信息可以储存在一个图片或一篇文章内,这减少了画家和作家的工作量。同时,这意味着这个工作不可能直接地一对一地与现实相对应,并且它要求看画的人或读者能理解不同的有关内容。当有关内容年久失传后,人们就会很难理解了。 从终极的角度来说,《圣典博伽瓦谭》深信真理是avak-manasam,意为“无法用物质的心意理解和物质的语言描述”。因此《圣典博伽瓦谭》使用了上下文相关法来呈现宇宙论是恰当的。这也暗示了直接地、一对一地描述真理是不可能的。因此只有尽可能多地把各种意义放到一个有必要的但不完全的宇宙模型内。《圣典博伽瓦谭》的宇宙观是一个复杂的思想体系,它有多层的含义,包括物理学的,也包括形而上学的。它将对宇宙实用的理解与灵性概念结合起来,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宇宙与真理的画面。 备注:Sadaput Dasa (Richard L. Thompson)在Cornell University获得了数学博士学位。他写了一些书,《Mysteries of the Sacred Universe 》是其最新的作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