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蜰 |
释义 | 蜰(féi),为不常用字,意即臭虫,身体扁平,赤褐色,腹大,体内有臭腺,吸人、畜的血液。 基本信息『蜰』 拼音: 注音:ㄈㄟˊ 部首:虫 部首笔画:6 总笔画:14 康熙字典笔画( 蜰:14; ) 五笔86:ECJU 五笔98:ECJU 仓颉:BULMI 四角号码:77136 UniCode:U+8730 民俗参考 是否为常用字:否 姓名学:非姓氏 字形结构 [ 首尾分解查字 ]:肥虫(feichong) [ 笔顺读写 ]:撇折横横折竖横折竖折横竖横捺 新华字典详细解释蜰 féi 【名】 臭虫。亦称蜰虫〖bedbug〗 莆,卢莆也。从虫,肥声。——《说文》 苦室中蜰虫蚊蚤甚多,竟夜不能寝。——《聊斋志异》 汉语大字典解释[[féi] [《广韵》符非切,平微,奉。] [《广韵》府尾切,上尾,非。] (1)臭虫。参见“蜰虫”。 (2)见“蜰蛴”。 [②][fèi] [《集韵》父沸切,去未,奉。] 康熙字典解释【申集中】【虫字部】 蜰; 康熙笔画:14; 页码:页1087第15(点击查看原图) 【唐韵】【集韵】𠀤符非切,音肥。【尔雅·释虫】蜚,蠦蜰。【注】蜰卽负盤,臭虫。见蜚字注。 又【韵会】府尾切,音斐。义同。 又【集韵】父沸切,音屝。蜰𧔥,神蛇也。【广韵】作𧌘𧔥。 说文解字详解【卷十三】【虫部】 编号:8805 蜰,[符非切 ],卢蜰也。从虫肥声。 汉 典 网 臭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猎犬》:“室中蜰虫蚊蚤甚多,竟夜不成寝。” 吕湛恩 注:“﹝蜰虫﹞即臭虫也。”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戴监生》:“譬夫逆旅蜰虫,但夜出偷啮臭脚汉。” 鲁迅 《壬子日记·五月》:“夜卧未半小时即见蜰虫三四十,乃卧卓上以避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