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威州镇 |
释义 | 威州镇位于井陉县东北部,东与鹿泉市接壤,西与井陉矿区相邻,南毗连307国道,宜沙、井平公路纵贯境内,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镇23个行政村,总面积79.5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2797,耕地面积37357亩,人口2.7万人。威州镇水资源得天独厚,地表泉群密布,水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是一座天然的底下水苦,农业基础条件好,土地肥沃,自古就是井陉的米粮川,俗称“鱼米之乡”。另有四川省汶川县同名威州镇。 四川省汶川县威州镇威州镇位于汶川县境域东北部,全镇辖12个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28159人,总面积128平方公里。镇区内沟壑纵横、岭峦错落,气候干燥,植被稀疏,是岷江上游有名的干旱河谷地带,城区四面环山,城东抵围顶山,城东南有玉垒山和姜维城山,城西有羊龙山,城北有龙山(布瓦山),杂谷脑河与岷江交汇于保子关山脊两江桥头,羌寨村落依山傍水分布于江河两岸群山。 威州镇经济以农为主,其次为工商企副,农作物主产玉米、小麦、土豆,其次是荞麦、油菜及豆类。有耕地面积9091亩,森林、草场自然覆盖率67%,经济林木有花椒、苹果、核桃、樱桃、枇杷、李子、杏子、桃子、梨等。 镇区内有丰富的铁、金钢砂、石膏等矿藏资源。目前,镇内的建材、建筑、加工、商贸、运输、饮食、旅社等门类企业已具一定格局,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水泥厂、玉砂厂等企业成为乡镇企业的骨干。 镇区旅游业蓬勃发展,正在开发的姜维古城垣、玉垒山、太子坟、保子关以及红军桥、红军纪念塔等旅游景点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八方宾客。 河北省井陉县威州镇行政区划威州镇(WeizhouZhen) 面积78.23平方千米,人口26509人。镇政府驻北岸,邮编050300。辖:北岸、东街、西街、寨湾、南沟、五里寺、五柳、南平望、北平望、石棋峪、南固底、北固底、高家峪、威河西、坡头、上坡头、东头、新蒿亭、东北峪、庄子头、鲁家峪、三峪、上庄。 旅游资源挂云山距威州镇东三华里,不仅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而且景点多,景观奇特,一九四零年,为了抗日,井陉和平山游击大队在挂云山担任阻击日寇任务,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六名壮士在挂云山舍身跳崖、应用就义,这一壮举比比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还要早一年。挂云山因此而倍受各级关注,98年被市委、市政府正式命名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后,每年都有省市县各级青年团组织学生等各界群众前来瞻仰。挂云山风景区共有景点40多处,目前,景区建有烈士纪念碑、纪念亭、烈士崖、镇山铜鼎等景点,山上建有大雄宝殿、三皇、女娲等庙宇,而且与山东泰山、北京白云观之间有许多联系的历史传说,附近还有三寨烽火台、宣和洞、坡头温泉、贾良图烈士纪念碑。挂云山山势险要雄伟,风景非常好。尤其是早晨观日出,有佛光出现是一大奇观,所以挂云山又称华北“小泰山”。1985年--1999年先后投资了400万元在山上建了烈士纪念碑、纪念厅、过街天桥和部分登山台阶,修建了山门、亭台楼阁和镇山铜鼎,打深井一眼,建了2个蓄水池,并架通了通信、输电线路,建了接待室等部分配套设施。 特色产业威州冷水名贵鱼养殖科技示范园区,共投入资金1100万元,新开发滩涂150亩,发展个体养殖户12家,建成水产养殖公司4家。其中,汇海源水产养殖中心投入资金500万元,改造旧鱼池10000平方米,从台湾成功引进彩虹踌新品种,并投放鲟鱼、香鱼等30万尾;鱼泉水产良种技术有限公司,投入资金230万元,征用鱼池60亩,引进并孵化香鱼等三个新品种150万尾,其中鲑鱼的成功引进填补了国内空白;清泉冷水养殖中心,投入资金210万元,新建育苗车间一座1000平方米,流养池4000平方米,改建流养池3000平方米,新建办公楼一座并投入使用,工饲养鲟鱼、金鳟等十多个品种50多万尾。 人口民族全镇共辖有23个行政村,有7508户,26488人。其中乡村人口25636口人,比1985年增加2425人;城镇人口852人,比1985年增293人,200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15.0呖o,比1985年增5.3个千分点。全镇以汉族为主,有11个少数民族,共35人;其中回族1人、白族1人、满族7人、土家族1人、侗族1人、拉古族6人、苗族1人、哈尼族3人、蒙古族2人、彝族8人、壮族4人,少数民族占全镇总人口的0.1%。 农业发展井陉县的“鱼米之乡”。1992年以前传统种植业占90%以上,“吨粮田”发展到3000亩。2004年,威州镇粮食总产量11041吨,占全县总产量的10.4%。1992年以后大量调减小麦、玉米的种植面积,在两翼山区进行综合开发,发展林果业、养殖业,种植花生、药材、油葵等5000亩;2004年共发展果园10000亩,发展小尾寒羊120多只、蛋鸡专业户177户,共养殖柴鸡4000只和牛、羊、猪7799只(头),全镇各禽类存栏达82万只。1997年,北京海通公司在河西投资兴建了鲟鱼养殖基地,随后坡头也开始发展养鱼业,2003年,两家合并成威州冷水名贵鱼养殖科技示范园区。到2004年累计投入资金600万元,养殖面积400亩,饲养鲟鱼、金鳟名贵冷水鱼10多种100多万尾;引进孵化香鱼、齐尔白桂等新品种300多万尾,年生产成鱼150吨,总收入实现500万元,还带动6家个体养殖厂投入资金200万元,形成了“公司+农户”的渔业发展模式,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冷水鱼养殖基地。 乡镇企业威州镇镇村企业迅速崛起。1985年全镇(原威州乡)乡镇企业仅有乡办石灰厂1座、村办砖厂2家、耐火棉厂1家、造纸厂1家,企业年总产值不足300万元,约占工农业总产值6%左右。1988年11月撤区并乡后,河西公路修通,1989年北固底、河西先后有几家个体民营联办石灰厂诞生,到1990年发展到40多家。1992年至2004年,全镇总投资4500万元,其中建有石灰厂40家,总投资1000万,总产量70万吨;建有年产30万立方米的石渣厂20家,总投资2500万元;建有总产量300万立方米的石材加工厂58家,2004年建材业成为镇的第一支柱产业。全镇建有万吨级钙厂17家,总产量达30万吨,成为继南峪镇、上安镇之后的第三钙镁大镇。还建有蛋鸡养殖基地1个,日产鲜蛋8吨,年产值1500万元。大、中型企业6410厂和新兴铸管公司的人驻也拉动当地经济增长。2004年全镇第二三产业营业收入82211万元,比1985年的1255万元增长64.5倍,2004年金属铸锻加工业(新兴铸管公司)、建材业、钙业比重分别为38.7%、25.9%和14.8%,镇域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 教育事业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同步发展。威州镇现有中学7所,在校学生2283名,在职教师217名,其中中学教师66名,小学教师151名。1985年—2004年先后累计投资820万元建起教学楼19座,1996年全部普及达标并配备微机260台,建多媒体教室2个;威州镇中还建立了校园网;学校全部建成花园式学校,三年级以上开展双语教学。1990年成立镇科级领导小组,共举办养殖、蘑菇、钙镁技术、推广优良品种等培训班1000多期。2004年投资25万元,新建面积为360平方米的两层宣传文化中心大楼,新增了10万元的活动器材、图书;并建有村级文化活动室、文化大院8个,图书室藏书达5000余册;寨湾、南沟两村还投资10万元为村民新建了3000多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 卫生事业井陉县偏瘫专科医院——威州分院的“颈动脉速灌技术”独树一帜,承担了全县范围偏瘫防治课题研究;1998年全镇23个村级卫生所完成了初级卫生保健创建工作,经验收达标;2002年威州分院与威州镇卫生院合并,成立“井陉县威州中心卫生院”,为农民就医提供了方便。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截至2004年,南沟一北岸(威州镇主大街)、兽医站一东街先后累计投入资金1500多万,两侧新建商品楼、住宅楼、商贸楼等50多栋。2003年“文明生态村”创建将“双创一争”活动引向深入,投资15万元,兴建了村级文化广场2个、文化大院7个;全镇19个村成立了卫生清洁队,制定了长效卫生机制,实施规范管理。总计投资100.8万元,硬化了高家峪、鲁家峪、东北峪、三峪、五柳等5个村63公里道路;投资5万元,对河西400米、北固底1000米砂石路进行了整治改造;此外寨湾等7个村完成了有线电视光缆人户工程。1997年庄子头、北固底、南平望又建起了总占地面积为1000多平方米的集贸市场3个,共设摊位500多个;2004年,年交易额达660万元,分6U是1985年、1988年、1996年的20倍、16倍、10倍。 主要企业井陉县威龙煤业有限公司建于威州镇北平望村西,威平公路北侧,是威州镇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之一。该项目系利用停产闲置多年的北平望砖厂改、扩建而成,占地面积50亩,总投资5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300万元。安装有4.6平方洗煤设备一套,年可洗精煤30万吨,创产值18000万元,创利1000万元,创税500万元以上,是威州调整工业产业结构的领头企业。 文化宣传威州镇宣传文化站基本情况:威州镇原文化站始建于1984年,在政府二楼北头,近20年来,先后投资40多万元,建成了160多平方米的电教室、图书室、阅览室、广播室、文印室和活动室,并配备了电视机、录放机、摄像机、微机、复印机、VCD音响和桌椅50套,同时利用全镇12村的舞台常年为群众进行党的方针、政策宣传、法律宣传和文化宣传,1998年曾被省文化厅评为先进文化站。并连续十年被县评为“文化系统先进单位”。“太行山革命老区宣传文化工程”实施后,在中央、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和建全县乃至全市一流文化站的理念,在镇政府西北200米处重新定置,工程于2002年底正式动工,2003年底完工,总投资26万元,总面积330平方米,分两层使用,一层为图书阅览室、台球室、办公室,共计165平方米;二层为多功能室、乒乓球活动室、娱乐器材室,共计165平方米。楼房坐西朝东,钢筋水泥结构,内设楼梯,房顶周檐红瓷砖镶边,正面墙白瓷砖贴面,铝合金门窗,瓷砖铺地,整个楼房功能区划分合理,外观漂亮,内部清静、舒畅,院落干净、整洁。 太行山革命老区宣传文化工程实施中,共收到省配套价值9.4万元的器材和图书(其中娱乐器材148件、桌椅50套,图书1969册),市投资6.5万元,县投资6万元,镇筹资13.5余万元,现文化站共有新旧藏书5000余册。文化站建成后,完善了《图书管理制度》、《娱乐器材使用管理制度》、《微机管理制度》等十多项制度,并将所有的图书、器材分门别类造册登记,分室存放,专人专管,现在文化站设3人,其中站长1人,管理人员2人,每年日常经费4万元。在活动上把文化站建成“四站”,一是党委工作的宣传站。二是农民致富的服务站。三是文化骨干的辅导站。四是文化活动的中心站。截至目前,举办党员培训、计划生育培训、农技培训、音乐培训等30余次,受训人员达3600多人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