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威斯康星航空母舰 |
释义 | 简介“威斯康星”号随哈尔西的快速航母编队驶离乌利西锚地,进行了被称为“哈尔西台风”的一连串攻击行动:该编队空袭了台湾、冲绳,轰炸了吕宋岛。随后又突入南中国海,空袭了越南的金兰湾。攻击了香港、汕头、厦门的日军港口、机场。3月18日,“威斯康星”号协同米切尔的快速航母特混编队空袭了九州地区的机场和濑户内海的日本舰船。24日向冲绳岛东南部的日军阵地进行炮击,随后又于26日掩护布鲁斯少将的陆军第77师在冲绳岛西南15海里处的庆良间列岛登陆。虽然冲绳岛的日军败局已定,但是日本海军仍命令第2舰队“大和”号战列舰组成海上特攻部队,准备突入冲绳以西海域消灭美军登陆编队。该编队出航后即被美军潜艇发现。正在执行炮击任务的“新泽西”号、“威斯康星”号和“密苏里”号协同戴约海军少将的火力支援部队北上,准备用舰炮火力消灭“大和”号战列舰。可是美航母舰载机部队没有将击沉“大和”号的殊荣留给依阿华级战列舰。这样,美、日两国最强大的战列舰进行海上对决的机会永远消失了。在战争剩余的时间里,“威斯康星”号一直随第3舰队征战。直至日本宣布投降。 二战结束后,“威斯康星”号被编入预备役。朝鲜战争时于1951年重新编入现役。1956年5月,“威斯康星”号在训练中与驱逐舰“艾登”号相撞,造成舰艏严重破损。于是美国海军将“肯塔基”号的舰首(约21米长,重120吨)切下,移植到“威斯康星”号。朝鲜战争结束后,“威斯康星”号于1958年再次被编入预备役。 1981年里根政府上台后提出了建设“600艘舰艇海军”的政策。依阿华级的改装计划以预算修正案的形式获得通过。至1989年2月四艘依阿华级全部完成现代化改装重返现役。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引发海湾危机。美国布什政府迅速做出反应,进行了代号为“沙漠盾牌行动”的大规模军事集结。1990年11月“威斯康星”号开赴波斯湾参加了对伊拉克的海上封锁。1991年1月17日凌晨,“威斯康星”号向伊拉克发射了海湾战争中第一枚“战斧”巡航导弹。从2月4日起,开始炮击科威特沿海地区的伊军指挥中枢、机场、弹药库、导弹发射阵地、炮兵阵地、雷达站、油库等目标。在炮击过程中,还使用无人机进行侦察、校射。尤其是在2月6日的炮击中,“威斯康星”号发射11发406毫米炮弹,彻底摧毁了科威特南部伊军的一个炮兵阵地。 战后不久,“威斯康星”号1995年退役,1998年被作为诺福克国家海上博物馆停留在诺福克。 性能数据排水量: 标准45,000吨、满载59,300吨(1981年-1989年满载57,256吨) 舰长:270.4米,舰宽:33米,吃水:11米 动力:8台锅炉,4台蒸汽涡轮机,主机设计功率:212,000马力;4轴 双舵 航速:33节;载油9,520吨,续航力:20150海里/15节,15900海里/17节 武备:9门三联装406毫米/50倍口径主炮;20门双联装127毫米高平两用炮;40毫米高射炮60-80门,20毫米高射炮50-60门 装甲:水线307毫米;横向287毫米;炮塔正面495毫米,顶部184毫米,侧面229毫米,炮座439毫米;司令塔439毫米;装甲甲板121-147毫米。装甲总重18466吨,舰体结构总重10252吨。 舰员:设计编制1851人(其中:军官91人,士兵1760人) 同级母舰威斯康星航空母舰是依阿华级战列舰的其中一号,该级舰计划建造6艘,首舰衣阿华号1940年始建,共建成4艘,分别是依阿华号(Iowa,舷号BB-61),1940年6月27日在纽约海军工厂正式动工,1943年2月22日正式服役;新泽西号(New Jersey,舷号BB-62),1943年5月23日加入现役;密苏里号(Missouri,舷号BB-63),1944年6月11日正式服役;威斯康星号(Wisconsin,舷号BB-64),1944年4月16日加入现役。伊利诺斯号(Illinois)1945年8月停工;肯塔基号(Kentucky)1950年1月下水后停建,均未建成。 依阿华级战列舰依阿华级战列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建成的吨位最大的一级战列舰,也是世界上最后一级退出现役的战列舰。 建造背景20世纪30年代中期限制建造新战列舰的华盛顿海军条约期满。1936年美、英、法三国签订了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规定战列舰标准排水量不得超过35000吨,主炮口径不得超过356毫米。由于日本、意大利未签订该条约,1938年6月美、英、法三国将对战列舰的限制条款修改为标准排水量增加到45000吨,火炮口径增大到406毫米。 概貌1938年美国海军提出新型高速战列舰——依阿华级的设计方案。美国海军对之前建造的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的性能并不满意,主要是排水量偏小,限制了性能的提高。在保持南达科他级防护水平的基础上依阿华级战列舰重点提高航速,大幅度提高主机功率,依阿华级的动力装置的主机功率是当时输出功率最大的舰船动力装置,设计航速高达33节。以能通过巴拿马运河船闸的极限为准,依阿华级船体最大宽度被限制为33米,重新设计舰体,采用了加大舰体长度和吃水的设计措施,舰体的长宽比达到7.9,而其细长的舰艏,有利提高航速,但影响了适航性。“依阿华”号在进行高速试航时,曾发现船艉有振动现象,经过水池试验后,依阿华级改用了两种不同螺旋桨,消除了振动现象。依阿华级的主炮采用了轻量化的406毫米50倍口径主炮。装备3座三联装主炮塔,每座炮塔旋转部分重1730吨,舰艏方向呈背负式布置两座,舰艉方向布置一座。依阿华级的副炮没有采用两种口径舰炮分别用于对海、对空的方案,双联装127毫米口径高平两用炮炮塔布置在舰体中部侧舷。装甲防护方面,依阿华级整体防护设计与南达科他级相当,舷侧主装甲带与主防雷装甲拼接为一体,并结合多重水密隔舱构成水下防鱼雷系统。在建造过程中特别增强了水平装甲防御能力。依阿华级舰艉两舷各安装一台弹射器,搭载三架水上观测飞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